2012年10•17国际减贫与发展论坛摘要汇编2010——转变发展方式与减贫


    背景与目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出口下降、失业增加、内需不足等。此外,受资源的约束,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摆脱贫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受到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发展,旨在使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更加有利于环境,更加有利于穷人。对于同样经受金融危机、资源约束、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问题。因此,2010年国际减贫与发展高级论坛,以“转变发展方式与减贫”为主题,该论坛主要关注四大主题:

    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扩大就业与减贫

    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与减贫

    政府支持、社保、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

    全球化、对外开放、贸易结构调整与减贫

    该论坛的目标是为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开展经验总结,以便在全球发展中提高能力,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通过这次高级论坛,吸引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探讨有利于减贫的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以及国际合作战略。


    一、开幕式

    致辞人

     

    回良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

     

    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对今后五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规划和部署,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中国扶贫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持扶贫开发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减贫的基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转变发展方式,保障贫困人群的脱贫和发展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

    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第一,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的夯实农业的发展基础。第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第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五,坚持扶贫开发,全面提高减贫成效。

    我国多年来的减贫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减贫的重要基础,开发和扶贫是减贫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何实现和帮助发展中国家转变发展方式,为促进全球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付出更大努力,这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发达国家应该继续推进自我发展方式转变,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维护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和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发展中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保障贫困人群的脱贫和发展。各国际组织应继续加强对转变发展方式和减贫的国际发展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贺信

     

    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

     

    我非常高兴地向每一位参加国际减贫和发展论坛的与会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在全球努力在2015年之前加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时候,我非常赞赏大家就发展与减贫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今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是体面工作、有意义的就业、增收和生计改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工作”

    尽管全球有一些国家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依然有数以亿计的人口生活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应对全球的就业危机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同时也是减贫、改善经济发展和建立和平稳定社会的关键

    今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是体面工作、有意义的就业、增收和生计改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工作”。

    体面和产出有效的工作是减贫和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

    然而今天,全球有一半的工作人口仍然处于脆弱的就业当中。他们缺少正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其收入常常不足以满足家人的生活需要,更谈不上获得应有的经济机会。全球经济危机已经使得约六千四百万人返贫,同时自2007年起有超过三千万人失业。

    如何在贫困和体面工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我们要加大投入,创造工作机会,改善工作条件,同时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获得教育机会,得到公共医疗服务和就业培训也非常重要。

    我们也必须对青年的就业给予特别的重视,让青年人看到未来有希望,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提供机会去体面的工作。

    尽管全球有一些国家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依然有数以亿计的人口生活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应对全球的就业危机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同时也是减贫、改善经济发展和建立和平稳定社会的关键。

    在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今天,让我们倾听贫困人口的声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条件。让我们为所有人都有体面工作而努力。

    再一次对参加这个重要论坛的与会者表示感谢,大家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分享和交流。 祝一切顺利,期待着继续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致辞人

     

    Michelle Bachelet,联合国妇女署署长、联合国社会保障顾问组主席

    第一,持续的繁荣必须被共享。第二,抗击贫困不仅仅是保护,而且还需要去预防和赋权。第三,必须给予两性平等和对女性赋权特别的关注。第四,如果不去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威胁,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去认真对待贫困问题。

    更大范围的社会保障被广泛的认为是减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全球大多数的人们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第一,我们需要一个一致连贯的政策。第二,我们必须把这些稀有的资源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人。第三,我们的社会保障需要跟全社会进行很好的对话,以此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策略。第四,我们必须能够找到足够的资源来给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

    如果我们想要达到减贫的目标,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也是极其重要的;最后我还想提一下气候变化,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协议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个人、国家以及国家的人民进行努力。


    二、主旨发言:21世纪增长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发言人

     

    范小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等使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

    一是构建开发扶贫与社会救助“两轮驱动”的新机制;二是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互衔接的“大扶贫”的新格局;三是提高扶贫标准强化专项扶贫工作;四是加强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尽管中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就,但减贫事业仍任重道远。首先,贫困规模大;其次,发展差距大;第三,减贫成就不稳定;第四,扶贫工作难度大。

    针对上述挑战,中国政府将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将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将继续扩大内需,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贫困地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将继续发展教育科技,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基本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国家将继续实施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增长方式。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综合效益。实现开发扶贫与社会救助的有机结合,对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总体上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方式必将随时代的进步而转变,要努力实现十个结合:一是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努力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二是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努力巩固完善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三是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努力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四是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努力提升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五是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发展环境友好、生态友好型产业;六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与保护民族特色相结合,努力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七是改善基础条件与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生活水平相结合,努力使贫困人口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八是扶贫开发与防灾避灾、灾后重建相结合,努力发展防灾避灾产业和设施农业;九是就地脱贫和易地搬迁相结合,充分利用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会;十是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作为新十年工作的突破口。


    发言人

     

    杜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过去的两年,我国经济在世界率先实现了回升向好,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第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第三,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第四,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第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复苏中的风险隐患依然较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我国成为全球首先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十年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在继续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更有利的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发言人

     

    Fazle HasanAbed,孟加拉国农村发展委员会主席

    第一,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缺乏权利。因此我们必须要给他们赋予权利,要给他们提供金融资源。

    第二,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要多管齐下来防治。因此,要想让穷人实现全面的脱贫就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战略。

    第三,在贫困地区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复制到其他的地区。

    孟加拉国极度贫困扶持项目的成功模式在其他国家得到了效仿,这些工作模式对于中国也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发言人

     

    赵白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对于发展问题的看法。人类发展指数HDI,其一,代表着知识水平,代表着发展的基础能力;其二,它包括了健康水平,尤其是包括生殖健康水平在内;其三,代表了经济水平,包括人均GDP等人均享有的发展程度和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第二,对中国发展成效的评价。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国内外都在高度评价中国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额,外汇储备等,此外,中国还是全球首个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中国的人口发展的模式及对减贫的影响。在过去这些年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发展模式:其一,坚持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有效结合。其二,在整个中国的人口发展模式中,坚持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的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要素的协调和统一。其三,促进与人口相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的形成。

    第四,几点思考与启示。第一,我们坚持了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因地制宜的,适时的选择发展的策略与路径。第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发言人

     

    Jomo Sundaram,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助理秘书长

    近期以来扶贫和发展的启示。第一,一定要务实。第二,要不断推进有利的经济活动。第三,一定要让政府加强财政能力的建设。第四,政府的政策空间对于我们维护、保持现有的社会经济成果是至关重要的;第五,解决不平等的问题。

    没有一个简单的或者是普适的,或者是一刀切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基本认同,第一,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非常重要,必须要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第二,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非常重要。第三,政府的财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提供给社会支出的资金,非常急需。第四,社会保障。


    三、平行会议一: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促进就业和减贫

    发言人

     

    刘军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

    一、转变发展方式与减贫。第一,转变发展方式意味着发展目的的转变。第二,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发展动力机制的改变。第三,转变发展方式必然要求结构性的均衡调整。第四,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增长的动力要从以往的高投资拉动转向倚重以消费需求拉动。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第二,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短缺是贫困产生并且累计和代替传递的重要根源。第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减贫重要性基础条件,并有利于减贫机制的长效化。

    三、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契机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扶贫战略与政策。第一,在新时期,我们扶贫工作的对象、目标、要求都应该有所调整。第二,应该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国家扶贫的衔接。第三,应该尽力消除和最大限度降低公共服务的享受门槛。第四,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创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以及均等化的标准,以及提高转移支付的绩效。第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该提供机制创新,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的供给机制、需求和利益表达机制。


    发言人

     

    Shantanu Mukherje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展政策局政策顾问

    贫困的确是多元化的,有很多不同的方面,这些都属于发展目标。必须减少脆弱性,同时还要提供人们能够进入的机会,打破跨性别不平等造成的贫困。必须要看到一些其他的发展目标,帮助解决贫困。现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速率已经进入了比较慢的周期,更大的任务就是让发展对减贫更加有效。

    我们有很多的试点项目,其中包括哥伦比亚,中国。为了做到加速的目标,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来做。首先要明确用哪些方式干预。其次要找到优先点。第三要找出解决方案,形成一揽子千年发展目标的方案。第四就是履行监管和监督的职能。

    12

    发言人

     

    王亚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

    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并将长期存在。二是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繁重。三是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动者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二是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三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四是建立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五是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六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


    发言人

     

    万广华,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

    国家区域不均等的趋势还在继续,国家整个区域不均等状况基本上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农村区域不均等要高于城市之间的区域间不均等。

    物质资本的拥有量在早期时候对不均等的影响很大,为19%,但是这么多年以后,它的贡献一直在下降。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差异对总的区域差异贡献一直比较平稳,而城乡差异的贡献一直在增加。

    怎样解决城乡差异一直是值得争议的问题,真正解决城乡差异唯一的长期解决方法,就是要城市化。


    发言人

     

    Luiz Pedone,巴西里约州联邦大学政治科学系终身教授

    在巴西,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家庭赞助项目,也就是我们把好多子项目组合起来。其中既有一些地区层面的项目,又有国家层面的项目。最后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赞助或者援助项目。

    当前也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挑战。比如要加强语言、科学、数学等学科的教育,要去关注那些有需求的群体,重新配置资源,使我们的税费收入进行重新分配,同时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让更多的富人交税。另外我们还要提供急需的基础设施,还要加强亚马逊区域的建设,包括它的安全,生态保护等等。在国际层面我们面临外部的技术、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军事的挑战,我们必须减少在财富收入,性别和人种以及民族方面的不均衡性。

    13

     


    发言人

     

    Sarah Cook,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不均衡使得穷人无法参与到我们的增长过程中来。另外不均衡也限制了内需市场的增长,这也使一个国家的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不均衡如果非常严重,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和政治效应。

    很多国家的综合社会政策对于减轻贫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种更为平等的发展,社会政策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尤其是一些公共的行动和公共的政策,可以解决刚才提到的很多的贫困问题。

    14

     

     

    111

     

    222

     


    点评人

     

    郭玮,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司司长

    贫困地区优势主要在资源上面,现在资源的开发,要求是规模化、资本化,与当地的关联度越来越小,当地人口受益的程度也越来越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都造成了减贫效果的弱化。

    现在中国正在积极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发展成果的分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发展成果分享的重要方面。发展成果的分享至少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的分享,一个是参与性的分享。

     

    点评人

     

    Gaspar Fajth,联合国儿基会总部社会政策与经济分析部主任

    儿童的扶贫非常重要,长远来看我们要扶贫,最好的投资就是去帮助儿童。

    儿童贫困和其他贫困有哪些差别?儿童有可能会缺乏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使得他们生存不下去,或者使得他们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每个儿童他们面对的问题是来自不同维度的,很少有儿童说在所有的维度都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维度着手,建立一套综合性的方案帮助儿童。除了那些综合性的方案之外,我们也会有一些定向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进行干预。

     

    点评人

     

    徐小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目前中国的减贫问题的重点仍然是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收入问题。最核心的还是要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农民的就业,这个途径应该是多渠道的。再有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内容,也还是要创造更多的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机会。


    四、平行会议二:资源有效开发及减贫

    发言人

     

    杨雄年,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

    一、农业废弃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农业废弃物导致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同时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二、资源化的利用与农民增收节支。通过沼气产生的沼渣、沼液代替化肥。通过沼气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北方沼气的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二是南方的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三是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态模式。

    下一步的思路和重点。第一,引导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畜禽粪便和秸秆两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第二,强化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开发来提高沼气罐装技术,让沼气能够惠及更多的农户。第三,增加投入,继续强化对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的投入。

    15

     


    发言人

     

    Raymond Sibailly,科特迪瓦总统特别顾问

    生物燃料对于非洲来说不仅更廉价,而且也可以创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但是现在作物的产量太低,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原料收成不足,没有办法生产能够满足需求的生物燃料,而且还会影响到粮食安全的问题。主要因为,第一,非洲现在的可耕地营养成分在进一步的流失;第二,有很多的可耕地被非洲以外的国家所购买,或者是租用;第三,以前用于种植作物的这些土地现在都用于种植生物燃料的作物。


    发言人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减缓气候变化是要做什么?是要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是要增加能源的供给,是要提高碳汇。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这样一些能源都与我们相对贫穷落后而又资源富集的地区是关联在一起。再者,现在要增加森林碳汇,吸收二氧化碳,而有潜力的地区也基本上是在边远落后地区的山区,边远落后的山区也正是我们贫困所在的地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减缓气候变化,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非常有机的关联起来。

    这样的关系建立起来后,让它运作起来实际上还需要相应的政策的扶持。第一,需要有一个碳的价格。第二,将扶贫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整合起来。第三,需要财政的支持。


    发言人

     

    Anu Rajivan,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曼谷亚太区域局减贫与千年发展目标组组长

    我们面临着很多的两难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他们都必须要因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遏制现在的这种强劲的增长或者消费需求。很多发展中国家既要实现经济繁荣,同时又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现有的社会保障确实是不够的。想要建立更好的社会保障计划,财政政策需要得到调整,同时也需要增加一些社会资源。当然,也要去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

    此外,要制定出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体系。能够让政府改善他的治理,来改善人们的态度,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16

     

     

    17


    点评人

     

    林而达,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

    中国也面临着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第一,土地荒漠化可能会进一步的恶化蔓延。第二,水土流失可能因为气候变化改变了温度和降水分布而加剧。第三,草地退化不断的加剧。第四,水资源短缺可能也要长期存在。第五,水环境污染会因为用水需求及相应的污水排放的增加而压力更大。第六,森林产量低,其生态效益有待提高。第七,湿地退化,恢复难度加大。

    中国大量分散的农村人口以及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得农村的能源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远比城市复杂得多,为了实现绿色的减贫。建议:第一,提高农村能源发展在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第二,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农村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第三,呼吁国际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点评人

     

    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金融领域在解决气候问题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怎么用金融领域来解决我们的节能减排,或者说植树造林,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的问题呢?第一,需要一些大投入、大手笔。第二,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不能所有的成本都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负担。可以找我们后代借一点钱来做,我们这一代人负担50%的成本,向我们后代再借50%的钱,加起来进行投资。


    点评人

     

    Aline Ribeiro Dantas De Teixeira Soares,巴西社会发展部部长首席顾问

    巴西的人口大概是一亿九千万,在2002年到2008年期间,有2400万人都摆脱了贫困,这实际上就是一系列政策组合的结果,但是仍然需要把各项政策进行整合。我们希望能够把更多的社会政策,还有很多的项目和生态保护的行动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我们需要做这些方面的研究,要给研究人员提供一些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五、全体会议:展望和总结

    发言人

     

    Napoleon Navarr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

    中国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效应正在不断减弱,在这个问题上要关注以下方面,第一,就是增长和就业要相结合,第二,就是社会的保障一定要公平。在中国社会的保障确实可以减少贫困,很大程度上减少贫穷对我们的冲击。在世界很多国家,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全面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它会给我们整个经济带来一种溢出性的消费性效果。我们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一定要做到平衡,要做到均等。


    发言人

     

    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美欧发达国家正在减少中国的进口。第一,美欧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实行去杠杆化,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第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跟中国经济发展相同类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正在生产同类产品向美欧国家出口。

    按道理在这个时候应该有两个途径解决问题:第一,调整需求结构,让消费增加更快,让出口减少。第二,让产业结构按照产业链原则向高端化,细分化发展。但是当前遇到的问题是调整需求结构遇到了收入结构调整的难题或者困境。

    中国的产业结构现在面临的问题:第一,在三大产业结构中,本来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产业结构还处在中低收入阶段。第二,加工制造行业过度竞争。第三,由于中国是出口导向型,所以工业领域里边造成的结果是服务业两头在外。

    建议:第一,要赶快调整需求结构。应该加快推进城镇化。第二,要提高农村人的消费能力。

    18

    发言人

     

    Martin Ravallian,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局长

    中国应该怎么实现更好的公平呢?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在提升公平同时,不要给人民造成额外的成本,不要去破坏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有就是农业的重要性,中国的土地分配做的非常好,比较公平,这就意味着农业的生产效率有了保障。

    未来我们有哪些挑战?首先我们的成绩一定要巩固,已经取得消除不平等的工作一定要保持下去。中国要关注两点,一是取消户口,二是土地市场自由化。这两个政策任何一个做到位都会对扶贫工作和消除不平等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其次就是金融资产,确保给他们提供优质的金融资产。再次,就是人力资源的发展,要给穷人提供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最后,卫生保健服务也需要开展,我们要普及医疗保险。

     

    点评人

     

    Aziz Khan,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经济学名誉教授

    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令人瞩目,到2005年的二十五年间,中国将极度贫困的人口减少了六亿两千一百万,中国极度贫困人口的比例减少了44%。减贫依赖于两方面,收入的增长及收入分配的变化,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收入分配也有不公平现象,真正的减贫也许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么有成效。农业的发展比不平等的增长率要高,通过增加中国的劳动生产力促进贸易的发展,这样中国在农业方面的相对优势就可以得到发挥。另外,中国农业的收入正在不断走向平等化,因为人们能够获得土地,所以土地市场必须得到全面的自由化。



    发言人

     

    郑文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

    本次论坛重点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与减贫,效果很好。与会代表既分享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推进扶贫开发的新进展,新做法,新挑战,又分享了新的研究成果和减贫见解,大家获益匪浅。第一,研讨深入。不仅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大趋势,而且广泛涉及了就业、保障、环境、产业、人口、妇女儿童等多个领域,从多视角讨论了发展与减贫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体现了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第二,点评精到。论坛主持人和点评人都非常敬业,非常专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各位主讲者相得益彰。第三,成果丰硕。本次论坛准备充分,各方积极参与,论坛的成果是多方面的。让我们携手并肩,继续为推动这次论坛成果转化为发展减贫的实际成效而不懈努力,继续为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减贫与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而共同奋斗。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