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专用名词解释

      【贫困】贫困是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由于不能合法地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机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的状态。贫困不仅仅表现为收入低下。而且体现为人们缺少发展的机会,缺少应对变化的能力;甚至是指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从而使之无法获取社会公认的、一般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概括起来,贫困是指没有权利、没有发言权、脆弱性和恐惧感而导致的较低的福祉或者生活质量(康晓光,1995;阿玛蒂亚·森,1999;世界银行,2001)。

      【收入贫困】是指“用货币收人或消费额来确定和测算的贫困程度,(世界银行,2001),因此收入贫困的发生率也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   

      收入贫困是贫困概念较原始的形态,因此也具有较悠久的历史。1901年朗特里首次计算出1899年英国约克郡10%的人口生活于贫困之中(低于所需的最低支出),并据此定义了贫困概念。1999年10月,世界银行计算出人均日生活费用低于1美元的人口即为贫困人口,用此标准计算,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1/4,即约12亿人生活于贫困之中。尽管这两次对收入贫困计算的范围差异极大,但它们所采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基本上是朗特里的方法。朗特里首先对约克郡的几乎每一个工人阶级家庭进行一次家庭调查,从而收集其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资料。随后计算了一个5口之家,即父母亲和3个孩子为了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需的每周最低支出为21先令8便士;对于家庭规模和构成不同的家庭他也计算出了相应的支出标准。最后将这些贫困线与家庭收入进行比较,就得出了关于贫困人口的估计数。这种以家庭收入和支出统计为基础的方法,目前已成秒对贫困进行定量分析和政策论述的手段之一。

      【人类贫困】“人类贫困指多方面的贫困——健康长寿的生活被剥夺、知识的匮乏、体面生活的丧失以及缺少参与等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也就是说,人类贫困是指失去或者被剥夺享受人类发展最基本福利的机会和选择权。这里所谓的人类发展最基本的福利包括:过上长寿、健康且具创造性的生活,享受体面的生活标准,具有自由、自尊、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拥有尊严的权利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人类贫困常用人类贫困指数来衡量,指标包括人的能力、文盲率、营养水平、预期寿命、母婴健康水平、可预防性疾病等方面。

      【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通常是从人的基本需求角度出发来界定的,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因此受到威胁。它表现为个人或家庭所支配的收入,不能维持本人或者该家庭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福利和消费的状况。从生产方面看,劳动者缺乏再生产的物质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即人们常说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房不避风寒”的状况。这种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定义贫困的方法,一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学者采用。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等在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经济评估时使用的也基本上是基本需求方法。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曾经或仍在使用这种方法来制定本国的贫困线。   

      【相对贫困】相对贫困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一是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贫困线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贫困;一是指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因此,相对贫困主要表现的是不平等现象。根据相对贫困定义确定的贫困,通常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居民平均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来表示。

      【贫困线】贫困线是指衡量和判定哪人因该或者不应该是贫困人口的重要临界线或者度量标准。在此线以下的个人或家庭被确定为穷人或贫困家庭。

      在我国,国家统计局依据上述原理和方法对贫困线下了如下定义: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根据贫困线的定义以及全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标识贫困线的指标。根据以上原理和程序计算的我国农村贫困线,不是国际标准,也不是相对贫困标准,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确定的最低生活标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贫困线是用于维持贫困人口或家庭的最基本的消费水平或者能够实现这些消费的收入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09我国所执行的贫困标准(即贫困线)为1196元。

      【贫困发生率】所谓贫困发生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刘文璞,2001)。贫困发生率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贫困程度,并对国家之间(如贫困线相同)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的贫困程度进行比较。

      【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是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等,所商定的一套有时限但也能够测量的目标和指标。与会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确认了“他们在全球层面上维护人类尊严、平等和公平等原则上所肩负的集体责任”,为发展和脱贫确立了到2015年要实现的8大目标及其所包含的18个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和指标被作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核心,具体目标如下:

      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靠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减半
    ●实现充分和有效的就业, 使所有人包括妇女和年轻人有体面的工作
    ●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
      普及小学教育
    ●确保所有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小学教育课程
      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
    ●2015年在各级教育中消除两性差别差距
      降低儿童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改善妇产保健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实现普及生殖健康
      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蔓延
    ●实现艾滋病治疗的全面普及
    ●遏止并开始扭转疟疾和其它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增长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降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到2010年显著减少丧失速度
    ●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
    ●到2020年使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有明显改善
      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性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包括在国家和国际两级致力于善政、发展和减轻贫穷
    ●满足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这包括:对其出口免征关税、不实行配额;加强重债穷国的减债方案,注销官方双边债务;向致力于减贫的国家提供更为慷慨的官方发展援助
    ●·满足内陆国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
    ●通过国家和国际措施全面处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使债务可以长期持续承受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
    ●与制药公司合作,在发展中国家提供负担得起的基本药物
    ●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产生的好处
      【官方发展援助】是指发达国家或高收人的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方机构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发展中国家和多边机构提供的赠款或赠与成分不低于25%的优惠贷款。衡量援助是否属于官方发展援助有三个标准:一是由援助国的政府机构实施的;二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即受援国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其福利为宗旨,不得含有任何形式的军事援助助;三是援助的条件必须是宽松的,即每笔贷款的赠与成分必须在25%以上。  (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网站)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国家将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592个县(旗、自治县、市辖区)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重点县在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范围内确定。确定重点县的主要依据是:贫困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扶贫开发工作情况,适当兼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人等综合指标。

      【定点扶贫】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不仅有效地推动了贫困地区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定点单位还与贫困地区通过干部挂职,培训交流,锻炼了干部,提高了素质,增进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动影响了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这项工作从1986年开始,已历时24年,有272个中央、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48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初步统计,自2002年至2009年,272个中央、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企事业单位共向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派出挂职扶贫干部3077人,其中局级303人,处级1954人,科及科以下820人;赴定点县考察37662人次,其中部级领导1641人次,局级7232人次,处级15405人次,科及科以下13384人次;直接向贫困地区投入帮扶款物84.87亿元,其中资金76.93亿元,物资折款7.94亿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各类资金292.5亿元、项目9432个、人才3904人次、技术1712项,资助贫困学生287946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2367期,培训151.6万人次。

      【东西扶贫协作】199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组织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国办发[1996]26号),明确了扶贫协作的意义、形式、任务和要求,全面部署了对口帮扶工作。具体安排是:北京帮内蒙、天津帮甘肃、上海帮云南、广东帮广西、江苏帮陕西、浙江帮四川、山东帮新疆、辽宁帮青海、福建帮宁夏、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四个计划单列市帮贵州。1996年10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和部署了此项工作。明确提出:“组织沿海发达省、直辖市对口支援西部贫困省、自治区。东西互助是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缩小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002年,国务院又作出了珠海市、厦门市对口帮扶重庆市的决定。至此,东部共有15个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1个省(市、区)(西藏为一个贫困区,整体享受重点扶持政策),东西扶贫协作已涉及26个省(市、区)。

      据初步统计,2003~2009年,东西扶贫协作中东部省市共向西部省(区、市)提供政府援助资金37.51亿元、筹集社会捐款折11.58亿元、东部到西部服务的志愿者达3779人次、东西部领导互访53240人次、干部交流5805人次、专业技术人才交流8185人次、劳务输出441万人。 

      【雨露计划】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的“雨露计划”,是在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要目的专项扶贫计划,目前,已在全国贫困地区建立了以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培训网络,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实施了技能和就业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增加了受培训农户收入。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平台、抓手和形式。基本概念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资源整合、群众参与的原则,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主要目标是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主要内容是“六个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一、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 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

    三、 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

    四、 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

    五、 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

    六、 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大扶贫】 “大扶贫”是相对专项扶贫计划而言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在很长时间里专项扶贫计划是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的主要推动力量。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区域的发展战略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在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同时,投资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采取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定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战略,逐步形成了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产业化扶贫】 所谓产业化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或者是通过定单农业等多种手段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目前产业化扶贫的主要手段有: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提供金融、技术服务,建设生产基地;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等方式组织营销,开拓市场。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已经在全国分两批认定了625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社会扶贫】社会扶贫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社会扶贫工作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工作框架。这个框架体系大体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定点扶贫;二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西部地区开展的东西扶贫协作;三是民营经济参与扶贫;四是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五是社会公众包括志愿者参与扶贫;六是军队参与扶贫。

      2009年,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局面。”社会扶贫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个确保】 在2010年以前,在按规划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确保完成以下三类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一是22个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共有209个,涉及37个县;二是边境重点县中距边境25公里以内未完成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有432个,涉及48个县;三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革命老区县内未完成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有24008个,涉及307个县。

      【以工代赈】是一项特殊的扶持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小流域治理】是指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方向,采取配套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小流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的综合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使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种草、沟道内建大小淤地坝,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根据水利部的规定,小流域治理的标准是:①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②建设好基本农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做到粮食自给有余。③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增加30%-50%。④缓洪拦沙效益达70%以上。⑤工程设施拦蓄雨量标准,各地自行规定,做到汛期安全。目前,中国各级开展重点治理的小流域达7000多条,总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经过治理的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