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扶贫协作
【概况】1996年9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由北京市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贫困地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共同努力,京蒙扶贫协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向内蒙古贫困地区无偿提供扶贫资金和物资折款共计6.16亿元,其中捐赠物资折款2.75亿元,实施扶贫帮扶项目1200余项;援建乡级以上公路560公里;援建学校33所,支教1804人次,培训各类人才5.1万人次,建设基本农田35.9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5.4万人;解决饮水困难大牲畜141.5万头/只,解决了近百万贫困人口基本温饱问题。开展的100所“姊妹学校”手拉手活动,使12个对口旗县率先实现了教育“两基”达标。
2009年,北京市向内蒙古贫困地区无偿提供扶贫资金和物资折款共计3787.05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提供资金3592.95万元;社会捐款144万元;捐赠物资折款50.1万元。救助贫困学生230人次;吸收就业1500人,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8人次;新修公路73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37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035人;解决饮水困难大牲畜5150头。
【东西协作扶贫工作回顾】14年的京蒙扶贫协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997~1999年)。北京市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以资金支援和结对帮扶为主要方式。1997年,北京市18个区县与内蒙古18个国定贫困旗县结成对口帮扶关系。3年中,北京市和各区县向自治区及重点帮扶旗县捐赠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共计1.23亿元,与当地政府和群众自筹资金7284万元套配使用,共实施了456个扶贫项目。通过对口帮扶,但更主要的是经过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1999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1996年提高了近200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近400元。
2.第二阶段(2000~2001年)。北京市以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为主要方式,重点支持内蒙古开展科技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此阶段,两区市按照“党政积极推动,部门协调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为主”的总体思路,本着“优势互补、注重效益、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口帮扶和经济技术合作。两年间,共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650项,合作资金达196.8亿元。同时,为支持内蒙古的科技发展和生态建设,北京市出资2000万元,帮助内蒙古建立了“科技开发资金”和“生态建设资金”。内蒙古自治区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时,北京市多次拨出专项救灾款物,帮助自治区政府和人民抗灾救灾。
3.第三阶段(2002~2005年)。根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要求,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于2002年3月签署《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交流合作座谈会纪要》,确定从2002年至2005年,北京市区(县)两级财政,每年向内蒙古贫困地区无偿援助20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扶贫项目。这一时期,主要结合内蒙古“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以促进内蒙古“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扶贫协作。同时,在人才培育、抗旱救灾等多个方面开展扶贫协作2002年北京市还专门安排无偿支援打井配套资金2000万元,在环京津周边的浑善达克沙地等沙化草原治理区的14个旗县打井400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315万亩,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支持农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第四阶段(2006~2010年)。2007年8月,京蒙两市区签署了《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对口帮扶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2006~2010五年期间,北京市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2560万元无偿援助资金,安排贴息资金500万元,用于鼓励北京市企业在内蒙古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能源开发、农牧产业等合作项目。通过贷款贴息的方式,已支持9家北京市企业在内蒙古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能源开发、农牧产业等合作项目,总投资达数百亿元。
【京蒙东西扶贫协作总结对接会议】2009年4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京蒙东西扶贫协作总结对接会议。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内蒙古自治区副书记、常务副主席任亚平,副主席郭启俊,两区市18个区(旗)县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13年来京蒙对口帮扶工作,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现场对接了调整后的北京各区县与内蒙各旗县的对口帮扶关系,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2009年,实现新修公路73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37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035人、解决饮水困难大牲畜5150头,帮扶贫困地区东达移民村搬迁项目200万元。改善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
【培训扶贫】北京市各区县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内蒙古贫困旗县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延庆县,在帮扶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6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4人次,使兴和县贫困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产业化扶贫】2009年产业帮扶注重优选扶贫项目,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北京市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支持满洲里五兴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1000平方米恒温保鲜库扩建项目,该项目带动解决自治区就业人口10万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约1万户。海淀区支持建设的科尔沁镇大坝沟村和归流河镇居力特嘎查村的“兴安盟科右前旗肉羊舍饲养殖小区建设”扶贫项目,逐步形成肉羊饲养、饲料供应、兽医、羊肉冷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条。石景山区围绕宁城县主导优势产业作文章,棚室蔬菜、食用菌栽培、山野菜加工、苗木基地建设、肉羊养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群众劳动力转移培训都已经发挥了应有的效益,直接惠及宁城农村贫困人口近3万人。
【教育卫生对口扶贫】2009年,北京市教育系统,举办培训班36期,参加培训人数94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20人。海淀区对口帮扶科右前旗21家基层卫生院,11名医师被安排到海淀医院进修。他们还根据受援地区需求,不定期派出专家到受援医院,并与受援医院建立疑难重症会诊、转诊绿色通道;继续免费接收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到支援医院接受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并为科右前旗乡镇卫生院提供相应的医疗器械等硬件设施。海淀区教委向科右前旗教育部门赠送“2007年、2008年海淀区优秀课程”2套大型课件,并利用假期选派优秀教师前往内蒙科右前旗学校讲课,帮助当地开展教师培训。石景山区为宁城县贫困地区学校捐赠电脑、培训教师、捐赠医疗设备,为贫困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属医院培训医务人员105人次。
【企业扶贫】2009年北京市提供500万元贴息资金,支持北京岱海发电有限公司、北京柏莱斯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洛娃集团等8家北京企业在内蒙开展能源生产、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有机农业开发、现代化养殖业应用等合作。房山区指导北京卓辰畜牧有限公司和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继续开展扶贫协作,在内蒙赤峰市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和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投资2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使3000余农户受益。北京凯达公司的“内蒙基地推广优质高产红小豆、大豆项目”,推广种植优良高产品种共1.2万亩,带动当地农户1000多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北京卓宸公司建设的肉牛产业化基地项目,使当地每个农户增加收入42000元左右。
【东西协作扶贫工作措施】1.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14年来,北京市主要领导贾庆林、刘淇、王岐山等和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互访、座谈、实地考察,签署一系列重要文件。1997年,在贾庆林任市长期间,签署《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协作和经济技术合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每年援助资金2000万元。 2000年,市长刘淇率北京市代表团出席《内蒙古-北京西部大开发战略研讨会》期间,签署《北京市向内蒙古自治区提供科技发展资金协议书》、《北京市向内蒙古自治区提供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协议书》和《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开展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并向内蒙古自治区支援科技发展资金1000万元、生态环境建设资金1000万元。2002年,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等市领导在京与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进行座谈,签署《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交流合作座谈会纪要》,决定除每年无偿支援2000万元外,再给予内蒙古自治区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帮助生态建设地区和部分重点扶贫旗县打井。2007年,副市长陆昊率团赴内蒙古参加“2007年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签署《北京-内蒙古“十一五”期间对口帮扶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支持资金每年3060万元。
2.层层结对子,是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两市(区)有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扶贫协作项目的组织实施;二是北京市18个区县与内蒙古18个对口旗县之间“结对子”,把扶贫协作项目落到实处;三是区县旗以下的基层单位结对帮扶,不断扩大对口帮扶的辐射面。截至2009年底,北京18个区县中,有326个部门、街道、医院、学校、企业、乡镇、村,分别与内蒙古对口的18个贫困旗县中的600个相应部门和单位结为帮扶对子,并取得良好效果。2008年库伦旗选拔10名30岁以下的科级干部到密云县挂职锻炼,到县直部门和镇担任行政一把手助理。昌平区2002年集中资金投入五面井宏胜等2个村的水浇地开发,使2个村稳定的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5年又集中资金扶持五面井宏胜村开发水浇地和购买小尾寒羊,使这2个村项目建成后,整体一举脱贫。八里罕镇樱桃沟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们进出山唯一通道是一条河床,夏天洪水暴发,无路可走,冬天冰雪覆盖,步步难行,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石景山区投资25万元,建成一条宽5米、长5000米、高3米的路坝一体沙石路。
3.坚持“一个瞄准”、“两个坚持”。“一个瞄准”,既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通过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大措施,重点抓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增收产业;二是坚持经济扶贫与科技、教育、卫生扶贫并举。北京市在给予贫困地区经济援助的同时,通过科技扶贫,引导贫困地区走依靠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经济的道路;通过教育扶贫,改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通过卫生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医疗条件,提高健康水平。
4.加强基础性研究,创新扶贫协作方式。为提高扶贫协作工作的水平,北京市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有关课题的研究。近年来,与有关研究机构先后开展了《京蒙全面经济技术合作基础性研究》、《北京市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项目管理机制研究》两项课题研究,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扶贫协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对口帮扶内蒙古贫困地区统调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与内蒙古经济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5.推动企业合作,促进产业化扶贫。截至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企业在内蒙古自治区投资合作资金达几百亿元。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内蒙地区投资的项目共有24个,其中23个为发电项目,一个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项目,参控股投资共计629.56亿元,年平均上缴税金约5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创造相关就业岗位数千个。民营企业北京柏莱斯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500万元开发乌兰布和沙漠,现已完成15.5万亩符合生态治理示范标准的生态基地,在9万亩沿黄河生态封育区进行沙漠封育治理,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使上百户、近500人的生态移民得到安置。北京锦绣大地公司投资赤峰市林西县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种植人工牧草8万亩,恢复牧场面积5.5万余亩,增加绿化面积8000亩,解决了林西县4000余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辐射带动3500多养殖户,年增收2640万元。
【2010年东西协作扶贫工作展望】1.研究 “十二五”时期对口帮扶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对口帮扶的方式方法及帮扶重点;抓住京蒙两地之间存在的较强的经济关联性和发展互补性,有实效地开展双边经济合作,积极推进两市区在生态环境建设、能源开发、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旅游等多领域的互惠互利合作;加大对口帮扶资金力度。
2.进一步拓展对口帮扶智力支持的广度和力度。2010年北京无偿援助资金2560万元将主要用于支持内蒙古贫困农牧民直接受益的项目,特别将以多种形式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增强内蒙古贫困地区自身“造血”机能的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及特色产业带头人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教师培训和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培训。
3.全面推进双边产业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双赢。北京市将在每年安排5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继续做好对符合条件的合作企业享受这一政策的各项工作,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间的互利合作,实现产业扶贫,实现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