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贵州省东西扶贫协作
【概况】2009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东西扶贫协作工作部署,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全面推进,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完成了对口帮扶贵州省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较好成效。
青岛市2009年对口帮扶地区主要包括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地区、西藏日喀则市、三峡大坝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和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09年,全市各级财政安排年度对口帮扶资金规模1亿元。对口帮扶贵州省是青岛市的工作重点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2009年,青岛市财政捐赠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地区各类资金物资1640万元,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200万元;实施“开发式扶贫村”、“三个确保村”的整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发展种植养殖业,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152个,当地贫困群众直接受益人口5万余人;实施人力资源培训,培训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650人次,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12000余人;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人。同时,青岛市组织青岛海尔、海信、红星、双星等名优企业,在贵州省开展了经济合作,以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取得明显的成效。
【对口帮扶考察】2009年5月7日~9日,安顺市委书记陈坚、市政府市长罗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述祥、市政协主席韦林率领安顺市党政代表团访问青岛,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市委副书记王文华等市领导分别会见代表团并进行了工作座谈。
9月14日至18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宜新等市领导率青岛市代表团赴贵州省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在黔期间,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与代表团座谈、副省长禄智明陪同考察。代表团深入到青岛对口帮扶的农村、学校、企业,实地考察项目,先后来到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芦车坝村、铜仁地区江口县挂扣村考察,以前这里群众生活困难,在青岛支援和当地干部群众努力下,这2个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芦车坝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业,人均纯收入从1000元达到现在的6000元,外出打工谋生的年轻人许多返乡搞蔬菜种植致富。2009年青岛已在贵州省建设100多个“开发式扶贫村”,改善和解决了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代表团考察红星化工贵州红星发展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遵义冰箱生产基地和海信集团贵阳工业园,看望慰问在黔工作的青岛企业干部职工,听取企业发展情况汇报。在扶贫开发中,青岛市实施“资源利用和名牌企业带动战略”,海尔、海信、红星等企业赴贵州进行经济合作。红星化工到贵州创业以来,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共为贵州省累计上缴利税5.8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400余人,带动间接就业近万人,被温家宝总理称为“东西合作的典范”。代表团先后与安顺市委、市政府和铜仁地委、行署进行座谈。2市地介绍了对口帮扶工作情况,13年来,青岛市累计向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地区投入10多亿资金,其中财政资金1.5亿多元,物资4500万元,共建设各类经济合作和扶贫开发项目800余个。
【“开发式扶贫村”建设】2009年,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整村推进“三个确保”要求,青岛市安排资金在贵州安顺市、铜仁地区建设22个“开发式扶贫村”或“三个确保村”。其中,安顺市镇宁、平坝、普定、关岭、紫云5个县各建设2个“开发式扶贫村”;铜仁地区江口、印江、德江、沿河、松桃、石仟6个县各建设2个“三个确保村”。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重点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整体脱贫致富。一是实施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村党支部和村委综合室;二是实施信息传播工程,设立卫星电视接受转发装置;三是实施教育建设工程,在较大的村寨建设希望小学,在较小的村寨建设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四是实施卫生和村容整治工程,建设卫生室,建厕改厕,发展沼气;五是进行生产项目建设工程,兴修水利,进行道路建设,扶持发展猪、牛、羊、鱼养殖和林果、蔬菜种植专业户。通过开发式扶贫村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祖祖辈辈封闭于大山之中的农民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变化、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走向现代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结构调整】2009年,青岛市安排资金,帮助安顺、铜仁地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在铜仁地区建设了1.5万亩种草养畜项目、莱茵鹅养殖项目、冷水鱼养殖项目和万亩中药材基地项目等,在安顺市进行了生畜改良和新品种经济作物种植推广。
【培训扶贫】青岛市把人才培训工作放在对口支援的重要位置,在青岛举办了特色产业培训班,同时,在贵州与当地共同对劳动力进行了培训,累计培训近12000人次,使参训人员掌握扶贫开发的专业技能,许多学员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筹措资金,在安顺市、铜仁地区新建、改建学校,购置教学设备;资助1000余名儿童完成小学教育。
【社会扶贫】组织青岛各界参与对口支援,形成了社会联动支援的良好局面。青岛市确定12个市区分别与安顺、铜仁地区的12个贫困县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市直各部门积极参与支援,先后开展了“文化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活动,并在全市进行捐衣被等献爱心活动。
【企业扶贫】在对口支援贵州工作中,青岛市坚持“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实施资源利用和名牌企业带动战略”,引导青岛市名优企业赴贵州进行经济合作。
1. 利用资源,实现互利双赢。红星集团在安顺市、铜仁地区、遵义市、黔南州开展经济,主要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钡盐、锰盐等矿山采掘、化工产品生产,还进入煤化工、旅游、渔业等产业。2009年红星在贵州企业总资产达13.41亿元,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并获“贵州省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红星在安顺市镇宁县的企业,主要生产碳酸钡、不溶性硫磺等,还在当地投资兴建了白马湖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业。在铜仁地区的“大龙锰业公司”,主要进行锰矿采掘和电解二氧化锰生产,是2009年贵州红星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梵净山冷水渔业公司”以青岛海洋水产研究为技术后盾,养殖的各类进口鲟鱼、三文鱼获得成功,填补了当地冷水养殖的空白,并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2. 优势企业带动,促进扶贫开发。海尔集团重组中国科工集团风华冰箱厂发展成为海尔冰箱生产基地,年产能100万台,销售区域广布长江以南“九省一市”。海信集团重组贵阳华日电视机厂成立“贵阳海信电器有限公司”,海信控股,在贵阳经济开发区建立工业园,贵阳海信公司实现跳跃式发展,使原华日电视机厂从年产量5万台电视的小型企业,发展成为产能130万台、产品涵盖14″—47″各式普通和平板电视机的现代化企业,产品销售覆盖西南、西北、华南等省市及缅甸等国家地区。
青岛市组织协调青岛优势名牌企业到贵州实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使当地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迅速成长为骨干企业,直接和间接解决近2万人就业,同时,对当地相关产业产生强劲拉动,仅与之配套的企业就达50余家,年产值10多亿元。青岛名优企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力量,带动了当地部分群众脱贫致富。如,红星集团收购当地破产企业,盘活大量资产,安置下岗职工,职工年人均收入达1.2万元,每年增长,被安顺市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一人进红星,全家都脱贫”。贵州省提出,青岛企业进入贵州,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是青岛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3. 市场推动,促进产业发展。青岛市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经济合作中率先提出“先有市场、后建工厂”的理念,支持贵州企业在青岛举办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多种方式搭建市场平台,2009年共有70余家贵州企业在青岛进行了市场开拓活动。直接销售达近100万元,订单过亿元,一些产品通过青岛口岸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一些企业已经与世界级的采购商签定了购货合同,深得企业经营者的赞誉。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