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贵州省东西扶贫协作

      【概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从1996年开始大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大连市把对口帮扶贵州省工作的重点确定为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中心,在帮扶项目上侧重帮助解决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人畜饮水、乡村道桥等基础建设项目,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大连市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了帮扶地区单一产业结构的调整。

      截至2009年,大连市向贵州省援助无偿资金15628.26万元,其中,捐赠资金12768.26万元,物资折款2860万元。共实施援建项目514个。结合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贫困山区的具体实际,按照着重加快贫困山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原则,援建一批公益事业扶贫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兴建和改、扩建希望学校121所,改善了贫困山区的办学条件,缓解了5万多贫困学生入学难的问题;投资兴建的六盘水市民族职业学校图书楼2300平方米,配备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是六盘水市中学中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的图书楼;兴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57所,缓解了贫困地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防止地方病的发生;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建人饮项目28个,解决10万贫困农户及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和改造公路、桥梁、渠道等38处,改善42个重点扶持乡镇25个重点村的交通状况,增强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大连市援建的务川自治县焦坝乡高山公路建设项目,结束了4个贫困村群众肩挑背磨的历史,群众称之为“生命路、致富路”。

      【对口帮扶】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经常听取帮扶工作情况,研究确定帮扶工作思路,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根据大连市具体工作情况,2008年第五次调整大连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并集中力量,将小组成员扩大到38个,在组织上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大连市与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两地党政领导多次互访,增进大连市与六盘水、遵义市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加深两地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两地人民的友好情谊。2008年1月,贵州省遭受50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天气,大连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慰问电,分别向六盘水、遵义市各捐赠100万元支援2市抗灾救灾工作。通过双方签署《大连市与六盘水市、遵义市对口帮扶与经济协作协议书》和制定《2009~2010年贵州省与4个对口帮扶城市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等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对口帮扶项目的管理,使帮扶项目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援助项目实施】大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的贫困成因基本相同,但影响六盘水市、遵义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所不同。大连市在帮扶协作中抓住重点,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好的效果。一是采取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加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人畜饮水、乡村道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结合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2008年大连市援助的草地生态种草养牛科技扶贫项目是六盘水市级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大连市援建资金200万元,用于补助133户农户,购买666头能繁母牛,项目已竣工,为帮助六盘水市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援助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带动了贫困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投入资金165万元,新建遵义市植物组培中心,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年生产苗瓶2000万株以上。并开展“两薯”脱毒和快繁研究,年生产种苗100万株,可供播种6万亩以上。该项目的实施,使遵义市贫困地区的脱毒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300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35%以上。实施“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牧、茶叶及人居环境改造等科技项目77个,投入资金1282万元,对遵义市贫困地区农业科技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连市投建的对口帮扶“四位一体”即“养殖——沼气—改厕—种植”的生态农业项目,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种植业、养殖业、改圈改厕等合理结合在一起,通过沼气池使人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受到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热情欢迎。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09年,四位一体能源生态项目已在遵义市14个县(市、区)全面推广。

      【企业参与合作扶贫】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作为对授援地区的帮扶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大连在技术、人才、资金、区位、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帮扶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大,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重点逐步向此倾斜。要把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为东西部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围绕双方需求、各自优势,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在共同点上找结合点,在结合点上重点突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大连沈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遵义市遵义县乐山镇,投资组建了镍钼深加工厂基地,公司由加工厂和矿山2个生产单位组成,项目总投资额5000万元,2009年已投入生产。项目的落成,解决了当地3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为当地的贫困群众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曾多次参与六盘水市的“西电东送”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大连实德集团的销售网络已在贵州家喻户晓。这些都为两地间的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交流与培训】人才交流工作内容广泛,意义重大,能够促进东西部相互了解,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观念转变和素质的提高。在帮扶工作过程中大连市采取帮助遵义市、六盘水市培训干部、派专家传授先进农业科技、派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支教,吸纳贵州务工人员等形式,帮助2市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增长才干,帮助贫困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大连市先后派往六盘水、遵义市挂职锻炼干部136名,六盘水、遵义市派往大连市挂职锻炼干部164名;为贵州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58名。特别是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安排青年志愿者到六盘水市盘县支教,首开了大连市在全国青年志愿者赴贫困地区支教的先河,1997年,大连市青年志愿者李德俊、李广宇等5位青年,放弃城市优裕的生活,其中有4位辞去公职,自愿到贵州省盘县贫困山区支教,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肯定和表扬,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第一批志愿者。在实施国家“东西支教工程”中,大连市先后又派出5批30余名青年志愿者到盘县义务支教;2000年~2006年大连市共派出2批66人次教师赴贵州支教,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和学生的欢迎。2006年,大连市委党校连续举办4期六盘水市政法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基层政法干部161人,通过学习培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成为推动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社会扶贫】在东西扶贫协作中,大连市本着“政府加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企业互惠合作”的原则,通过有效地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到西部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现状,以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地区的关心和关注,社会各界表现出积极的扶贫协作态度。大连温州商会、大连戚秀玉职业介绍所等单位积极与当地开展协作、劳务输出等合作。大连大学帮扶六盘水师专,援助资金42万元,建设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大连市供暖总公司在正安县杨兴乡捐资20万元,新建了村希望小学1所。同时,大连市供暖总公司在杨兴乡建立扶贫教育基金会,作为公司长期的帮扶点,已奖励10名优秀学生和资助43名贫困学生。

      【2010年东西协作扶贫工作展望】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下发《2009~2010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通知要求,组织贯彻落实。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方针,树立“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扶贫开发工作理念,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以产业化扶贫作为重要抓手,集中力量帮助“三个确保”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重点帮助解决援助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培育等根本性问题。

    1. 突出援助重点,加大无偿援助力度。根据国务院有关扶贫工作意见,“强化领导,加大政府援助力度”的要求,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帮扶地区“三个确保村”的整村推进,支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项目的同时,在援助项目安排上要按照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统筹兼顾,线面产业带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中投入,打造亮点,示范带动,实现对口帮扶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完善工作制度,推动双方互访交流。继续坚持对口帮扶援建项目的申报、论证、审核、实施、验收等制度;建立健全与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双方领导、部门、企业间的往来交流与合作;坚持对口帮扶地区高层领导互访,进一步完善双方领导高层互访和协调联动合作机制。落实安排好大连市党政代表团赴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等地考察访问,磋商帮扶协作重大事项,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3. 拓宽合作领域,增强造血功能。在加大经济援助的同时,拓宽经济合作领域,发挥大连市与受援地区的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政府援助与企业合作、扶贫与开发、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大连市企业开展与帮扶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一是与大连招商网合作,在大连招商网上专门开辟栏目,介绍对口地区的风土人情、资源优势和经济合作信息,打造经济合作信息的展示平台;二是继续在大连市经贸活动中邀请帮扶地区企业参加,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三是动员企业如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向贵州等地介绍客源,参与帮扶地区旅游开发;四是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赴贵州省、新疆考察交流,寻求合作商机,增强帮扶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

    4. 强化智力支援、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效益。围绕扶贫开发,发挥大连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地位和辐射作用,为对口地区的发展提供培训、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继续开展向贵州互派挂职干部,重点加大对口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在以往经验基础上,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农委等有关部门,采取来连办班和当地办班等形式,集中为帮扶地区在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基层扶贫干部、农产品经纪人、骨干教师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帮扶地区人力综合素质。

    5. 发动社会力量,增强帮扶工作合力。大连市把发动和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作为开展对口帮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拓展社会参与的领域,引导社会名流和企业参与到帮扶协作工作中来。继续组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通过宣传和引导,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对口帮扶工作的热情,形成扶贫济困的社会氛围,使全市上下认识对口帮扶工作是一项服务全国大局的政治任务,不但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协调好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捐赠活动,扩大工作辐射面,整合资源,不断增强大连市对口帮扶工作的优势叠加效应,提高帮扶效果。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