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重庆市东西扶贫协作
【概况】珠海市是国家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国家又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同时赋予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市的新使命,实现发展新跨越。作为受惠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在全国人民支持帮助下先富起来的珠海经济特区,应肩负起国家和省赋予的扶贫开发使命和任务,应为国家和省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承担更重的责任,作出更大贡献。
2002年始,珠海与重庆市建立东西扶贫协作关系,对口帮扶重庆市大巴山区的巫山、巫溪、奉节3个县。
【东西协作扶贫工作回顾】东西扶贫协作是国家开发西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珠海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东西扶贫协作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树立总体帮扶战略思想,克服困难,把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做好。市长钟世坚及其他主要领导多次亲赴重庆市奉节、巫山、巫溪3县考察。珠海市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东西扶贫协作。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多元化、多层次支援机制,实施“三个切入”,实现“五个转变”。即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为切入点,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以强化培训为切入点,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以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逐步实现扶贫方式由解决温饱的单纯“输血”向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造血”转变;扶贫手段由资金帮扶向提高技术技能的转变;扶贫主体由政府帮扶向社会帮扶的转变;扶贫模式由单纯资助向互动双赢的转变。2002年~2009年,珠海市财政无偿安排对口扶贫资金共计9923.3万元。社会扶贫工程捐款3350多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学校、卫生院、人畜饮用水、乡村路桥和贫困村危房改造等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项目。社会捐款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建设和帮扶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
【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改善重庆3县的教育条件,2002至2009年,珠海市在重庆3县改建或新建学校73所,解决4万多名中小学入学就读,缓解了3县学位紧缺的局面,改变了当地教育落后面貌,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探索教育支援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和支援等工作。2005年3月,招收重庆3县职校三年级的贫困学生55人到珠海职业学校免费就读,毕业后帮助安排就业。2005年9月,在全市公开选拔了首批4名优秀青年教师赴巫溪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2006年4月,珠海市教育局发动中小学校开展捐赠图书活动,为巫溪县捐赠各类图书40万册,为推进巫溪县“两基”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改变巫溪县教育落实面貌作出贡献。
【医疗服务和培训】为改善重庆3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2002~2009年,珠海市在重庆3县偏、远、弱、穷的乡镇新建或改建卫生院(计生站)43所,覆盖3县大部分乡镇,解决了90多万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珠海市卫生系统开展医疗卫生支援活动,从2004年起,先后派出26名医务人员到重庆3县开展医疗服务和培训等支援工作,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劳动力转移培训】2002年以来,珠海市开展劳务支援工作,实施“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劳务扶贫工程。通过组织企业赴重庆3县召开现场招聘会、建立市场劳务信息、设立3县驻珠海劳动服务站等工作措施,开展帮扶重庆3县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至2009年底,培训当地农民6000余人,通过有组织、有规模的招聘活动,共招收重庆3县富余劳动力17638人来珠海市就业。
根据市场需求,以技术培训机构为平台,以企业订单培训为依托,通过对帮扶县农村劳动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近3年共培训农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800多人次。
【旅游资源开发扶贫】重庆3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为支援3县开发旅游资源,珠海市多次组织珠海实力强、信誉好的旅游企业赴重庆3县实地考察,并根据长江三峡蓄水后出现的新面貌、新景观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开辟了2条珠海到巫山的旅游线路。促进了三峡游。
【社会扶贫】针对对口帮扶县贫困状况,政府牵头,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从2002年开始连续3年实施“五个一万”社会扶贫工程。在市委五套班子领导模范带领下,珠海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各人民团体纷纷响应,开展了“手拉手”扶贫济困大行动。工程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万名干部帮扶万户特困家庭”活动,共募集资金1500万元;“资助重庆3县万名特困儿童上学活动”,募集资金600多万元;“万名青年捐赠3万册图书”活动共收到各类图书9万多册;“万户居民捐赠10万件衣物”活动共收到衣物30多万件;“培训输出1万名合格劳动力”活动共培训输出1万多人。通过这一社会扶贫工程,有17565户贫困户得到救助,度过难关,18415名面临失学的贫困生重新走上课堂,一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从此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珠海市争取全社会的支持,探索社会帮扶机制。2002~2009年,在珠海市的牵线搭桥下,香港道德会、澳门书法家协会、珠海红十字协会、台商协会及有关企业等社会各界,为重庆贫困地区捐资1250万元,援建一批希望学校,捐赠一批电脑、图书等。
【经贸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行开发式支援,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是珠海市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多年来,珠海市引导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促进两地的经贸发展,实现双赢。珠海市格力集团公司于1999年与当地合作在重庆市万州投资4000万元建立一间年产3亿只电解片容器的生产厂。2001年~2004年又在重庆市高新开发区投资4亿元建立空调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300万台(套),产值40亿元,累计交纳税金1.7亿元,招收当地员工3800多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人才培养与交流】珠海市从2003~2007年每年都派出优秀年轻干部到重庆挂职扶贫。2002~2009年,为重庆市3县党政领导干部举办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企业领导党政干部400多人次,转变当地党政干部和企业领导的发展理念。珠海挂职干部何敏在挂职结束后,主动申请到巫溪县工作,现任巫溪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继续他的扶贫历程,成为珠海异地盛开的“紫荆花”。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党政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贸人才的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善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带动贫困地区总体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针对贫困地区经贸人才匮乏、综合素质不高的状况,适时调整扶贫战略,创新扶贫模式,以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以提升帮扶地区整体经贸理念和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重庆3县经贸系统企业家和外经贸干部培训计划,为帮扶县营造经贸发展的“造血”型人才。2002~2009年,有计划、有步骤为重庆市3县党政领导干部举办专题培训班共5期,培训经贸系统企业家及党政干部共400多人,提高对口支援地区人才综合素质及科学发展能力。
【东西协作扶贫成果】珠海市开展对口支援重庆市3县工作以来,拓思路,动真情,做实事,扶真贫,实施各种形式的帮扶措施,为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奔康做出珠海应有的努力,树立了珠海帮扶特色和帮扶形象。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珠海市对口支援重庆3县各类资金13273.3多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923.3万元,社会扶贫工程捐款3350万元。改建或新建学校73所,建设卫生院43所,覆盖3县大部分乡镇,解决4万多名中小学生入学就读问题,解决90多万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帮扶重庆3县修建桥梁16座,从根本上改变了17万多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还修建多个人畜饮用水工程,以及开展“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珠海市扶贫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重庆人民的欢迎,也受到国务院的表彰。2004年11月,珠海市劳动与保障局、市教育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称号,副市长邓群芳和珠海挂职重庆干部陈炎新被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12月,珠海市扶贫办被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荣誉,市扶贫办主任徐聪茂和市国土局原党组书记骆驰被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称号。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