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扶贫开发

      【概况】  河北省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总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人口7034万人,辖11个设区市,172个县(区),其中有132个革命老区县、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缓解农村贫困,坚持把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战略任务来抓,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进入新阶段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河北省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重点开展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搬迁等扶贫工程。河北省扶贫开发的一些成功经验,如出台的《关于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支持力度的意见》、实施两个周转、开展“四帮一”扶贫、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等,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肯定。

      河北省有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12个省定县。按照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2001年,河北省有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327万,有初步解决温饱但容易返贫的低收入人口243万,两者共计570万。其中,首都接壤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市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25个、贫困村2804个、贫困人口154万,分别占全省重点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8.1%、39.5%、41.6%。2002年以来,中央和河北省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1亿元,对全省7102个贫困村分批进行扶持,到2009年底全省有5000多个贫困村基本完成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贫困人口减少到370万左右。

      【扶贫资金投入】  2009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428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48910万元,中央及省帮扶单位投入3.53亿元,银行贷款规模12.7亿元,全年集中扶持贫困户6万户,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1万人、饮水困难牲畜30万头(只),新建基本农田4万公顷,修建公路里程2419公里,稳定解决了20万扶贫对象的脱贫问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整村推进】  2009年,完善了整村推进“十二有”工作标准,逐村建立了扶贫档案,加大对“三个确保”村的投入力度。在东光、赤城两个老区重点县的30个贫困村,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资金4250万元,每村平均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40多万元。通过加大扶贫投入和整合各涉农部门支农资金,有三分之一的“三个确保”村达到资金安排要求。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承担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任务,任务完成量达80%以上。

      【移民扶贫】  加大移民扶贫工作力度,2008年全省11个有移民搬迁任务的县,搬迁任务完成率达92%,全年兴建移民小区12个。2009年7个有移民搬迁任务的县,搬迁任务1547户、5359人,5个移民扶贫小区正在实施。

      【扶贫培训】  深入开展“提技能促就业”活动,2009年投入专项培训资金3054万元,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6184人,转移就业16091人,就业率99%。围绕脱贫增收产业,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贫困农民16.4万人次。

      【产业化扶贫】  在全省贫困地区深入开展了“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建设十有家庭”活动,全年投入资金2亿多元,扶持了6万多贫困示范户,帮助他们建设了一批家庭增收项目。产业扶贫瞄准各地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成方连片的增收项目。依托180多家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400余家扶贫专业合作社(协会),发展成方连片的产业扶贫项目,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格局,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滹沱河百里棚菜长廊、太行山区优质核桃产业带、以平泉、围场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及15个蔬菜、核桃、肉鸡、食用菌等扶贫项目片区初具规模,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国务院扶贫办对河北省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扶贫到户的做法给予肯定,范小建主任指出,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瞄准了贫困群体,确保了资金入户、效益到户,是很好的长效机制;明确专项扶贫资金的用途,划清了专项资金和行业扶贫的责任。河北的这一做法,对于做好下个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全国其它贫困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村级互助资金试点】  村级互助金试点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新增375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入社农户15502户,其中贫困户13379户,互助资金总额6083.227万元。目前,全省开展互助资金试点的贫困村达到727个,加入互助社的总户数达39316户,其中贫困户33776户,互助资金总额13233万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臧胜业作出重要批示:“试点很成功,效果亦明显。好就好在扶贫资金能发挥四两拨千斤和产生长效作用。一要逐步扩大实施面;二要加强规范管理。”

      【扶贫担保试点】  在大名、武邑县进行扶贫贷款担保平台试点的基础上,在巨鹿县探索成立了“扶贫信贷担保志愿者组织”和“贫困村诚信自律者联谊会”两个组织,通过农户互保、干部担保这种“双保险”的方式,帮助农户向金融部门争取贷款,取得良好效果,为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巨鹿县有800多名公职人员加入志愿者组织,有5000余人参加诚信自律者联谊会,初步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省长陈全国给予肯定。2009年已在全省贫困地区推广了巨鹿县的做法。

      【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试点】  在武强县进行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建立了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按照识别方法筛选出了贫困人口,并完善了建档立卡,实施有效跟踪,动态监测,进行有针对性扶持。

      【整合资金连片开发试点】  中央投入2000万元在孟村、平泉2个县,省投入1800万元在大名、广宗、赞皇、阜平、涞源、承德县等6个县进行“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项目试点,促进了重点县县域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

      【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  省扶贫办、扶贫开发重点县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成立农户自立服务社,推进扶贫开发重点县小额信贷项目。截至2009年12月底,在5个试点县累计发放贷款6983万元,扶持贫困农户1.37万户,资金回收率达100%,实现了运作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贷款难问题。

      【扶贫项目建设管理】  1.项目到户与适度规模、连片发展相结合。组织引导贫困群众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业小区,提高扶贫项目的龙头企业带动率、合作组织覆盖率、专业小区产出率,探索项目到户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相统一的发展模式。

      2.改革扶贫项目备案制度。由省扶贫办有关处人员联系分包市县,提前介入指导编制项目规划,对各市上报的备案项目及时提交项目备案评审小组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后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扶贫项目备案时效。

      3.实行扶贫项目公开直通车。对通过省备案的到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计划,由各市扶贫办将项目内容、安排资金额度、受益对象等,以适当形式通知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由各村扶贫项目监督小组据此进行监督,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促进了扶贫资金到村入户。

      【社会扶贫】  1.“四帮一”扶贫。省委、省政府安排省直部门、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和经济强县四方面力量帮扶5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直接安排帮扶500个贫困村,其余贫困村由市县安排帮扶,确保扶持的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以上帮扶单位进行帮扶。各级帮扶单位派出1.2万名干部进村帮扶。2009年“四帮一”各帮扶工作队累计筹措帮扶资金2.37亿元,其中自筹5900万元,协调争取资金1.62亿元,物资折款1619万元,帮扶各类项目901个,涉及贫困户4.7万户。

      2.中直机关定点扶贫。中央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帮扶资金达1.16亿元,帮助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立县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引导各单位下移重心,把定点扶贫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整村推进上来,全年各帮扶单位用于整村推进的帮扶资金达3000多万元,帮扶贫困村48个。

      3.社会各界扶贫。与省工商联联系沟通,提出组织民营企业自愿认领贫困村的实施意见,促成合资、合作项目238个,投入资金逾百亿元。协调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派出科技人员4590人次到科技扶贫点开展工作,推广新品种217个、实用技术332项,转化科研成果250项,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575期,培训各类人员6.6万人次。

      【扶贫工作措施】  1.党委政府重视,组织领导到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心系贫困群众,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扶贫工作,解决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先后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等,对扶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组织领导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2.健全制度,提高自身建设水平。省扶贫办制定了《进一步规范会议、下基层调研、检查指导和培训工作意见》,完善了机关财务、公务用车、老干部工作制度和接待制度,使机关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3.强化调研,扶贫宣传再上台阶。开展谋划下个十年扶贫开发调研,为编制2011~20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奠定了基础。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建国六十周年扶贫成就宣传、“扶贫开发细胞工程”和产业带建设、“四帮一”以及中直单位帮扶等重点工作,在国家及省级新闻媒体推出一批有影响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扩大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影响。

      【困难与挑战】  河北省农村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进一步消除贫困、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全省有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52个、贫困村7102个,截至2009年底全省仍有农村扶贫对象370万左右,约占全省乡村总人口的7%。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坝上高寒地区、太行山燕山深山区和黑龙港干旱盐碱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弱、社会发育程度低,脱贫难度大。特别是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现象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相对贫困非常突出。贫困地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一遇灾病或市场波动,不少人会重新返贫。

      【2010年扶贫工作展望】  20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第三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完成整村推进任务为目标,以强化产业扶贫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实施细胞工程,建设十有家庭”活动,推进成方连片、规模发展,进一步提高“雨露计划”质量,搞好移民扶贫,深化“四帮一”扶贫工程,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基本完成全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全年稳定解决2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确保1242个老区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确保5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相关意见,结合河北省实际编制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及“十二五”扶贫开发相关规划。

      (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