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扶贫开发
【概况】 江西省,简称赣。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00万,辖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其中有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江西75%的乡镇为老区乡镇,84%的县(市、区)有老区乡镇。江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江西老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使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的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老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2009年,全省扶贫开发成效集中体现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呈现了五大“基本态势”。
1.收入水平继续增长的态势基本形成。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人均收入达到2357元,比2008年增长11%;21个重点县人均收入将达到2649元,比2008年增长9%,高于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125.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比2008年减少6.6万人,下降0.2个百分点。
2.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态势基本形成。2009年扶持基础设施项目9071个,重点村和移民安置区修建道路2.3万公里,修建山塘水库2308座,修建桥梁714座,新建排灌站511座,修建沼气池10071个,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4.45万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3.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2009年扶持主导产业项目2983个,直接扶持贫困农户44万户计184万人次。在贫困农村兴建林果、油茶、蚕桑、烟叶、药材等种植面积11.32万亩,发展猪鸡鸭和草食畜牧养殖595.3万头(羽),发展养鱼、养虾以及其他特种水产养殖水面7万多亩;按照全省“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的整体部署,扶持重点村植树造林2.6万多亩。
4.公益事业逐步完善的态势基本形成。重点村和移民安置区结合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4473个,共新建和修善学校555个,卫生所705个,文化站355个;清理垃圾20万吨、污沟2.8万处、路障1万多处,村内改路8千公里、改水1.6万处、改厕5万多个。建设库区、移民安置区示范村234个。
5.社会扶贫深入推进的态势基本形成。2009年筹集整合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卫生医疗、广播电视、危房改造、农村电网、学校建设、文化场所、技能培训、沼气工程、土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保护、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行业资金和各级单位定点扶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支持扶贫、社会各界捐助帮扶等方面支持扶贫开发的资金及物资折款达到8亿元以上,比2008年翻了一番,超过2009年全省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的总和。
【扶贫资金投入】 1.扶贫资金配套投入。2009年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近7亿元,比2008年增长15.95%,其中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21432万元,占2009年国家下达江西省中央财政扶贫计划资金的52.17%,占2009年国家下达江西省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44.69%。各级财政配套扶贫资金中,省级财政12360万元,比2008年增长9.72%;设区市财政5286万元,增长7.4%;县级财政3786万元,增长10.65%。
2.信贷扶贫资金投入。2009年省级安排扶贫贷款贴息资金2050万元,贴息支持贷款5.43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总量15.3亿元,比2008年增长32.6%,其中:扶贫项目贷款11亿元,扶贫到户贷款4.3亿元。对扶贫资金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组织各市、县进行了交叉考评,2009年江西省扶贫资金绩效被评为全国4个A级省之一。
【整村推进】 以“三个确保”为重点,全面抓好3069个“十一五”重点村整村推进,采取“调整存量、集中增量”的措施,集中资金22594万元扶持21个老区重点县的2279个“三个确保”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将中央彩票公益金4250万元集中支持吉安、余干两县30个“三个确保”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示范试点,规划项目310个,规划和落实项目投资6746万元;加大定点扶贫、行业扶贫、企业扶贫等社会扶贫工作力度,多渠道整合资源支持“三个确保”村整村推进。
【移民搬迁扶贫】 按照2009年扶贫移民搬迁5万人的任务和人均补助3500元的标准,省级安排移民扶贫资金1.5亿元,市、县财政专项配套资金2500万元,共落实移民扶贫搬迁对象11725户共53408人,超出年计划6.8%。将发改委生态移民搬迁3373人、以工代赈异地搬迁移民7280人纳入2009年扶贫移民搬迁计划,调剂安排移民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化扶贫】 调整完善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扶贫产业项目库。安排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支持产业扶贫项目180个,对4万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了支持。在全部重点县铺开了“互助资金”试点,累计安排资金2975万元,支持190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覆盖贫困农户9800多户。深入推进宁都县扶贫产业连片开发试点,将试点扩大到于都、乐安两县,累计安排试点扶贫资金3950万元。充分发挥20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00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作用,辐射带动8万多户,带动户均增收180多元。
【扶贫培训】 以“雨露计划”培训为重点,安排转移培训和科技扶贫资金3300万元,提高了培训补助标准。把实施“雨露计划”与本省工业园区发展需求和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结合,深入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技能培训;扶助4061名贫困户子女接受中技职业培训,并与“两后生”助学补助制度对接;继续开展“雨露计划”走进乡村活动。2009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41757人,占年计划的104.58%,其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25047人,就业率96.61%。组织开展了适用技术和农函大培训122064人次,扶持实施了一批科技扶贫示范与推广项目。
【社会扶贫】 2009年召开了全省社会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与组织部门共同推进了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扶贫工作,各级共有1937个单位在贫困村定点扶贫,其中省直248个单位;组织1757个国有、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村企合作”和“光彩事业”活动;落实8.7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9.57万户贫困户;选派、选聘了2749名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农村“三支一扶”、担任“村官”和任职;多渠道争取社会捐赠项目资金500万元,资助贫困地区公共事业、贫困教师和大学生;组织“爱心包裹”捐赠活动,募集善款243.46万元,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突出贡献奖”。推进了行业扶贫、外援扶贫、社会捐助等工作,与省军区政治部协商落实了省内团级(含团级)以上驻赣部队开展定点扶贫的安排意见。
【扶贫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给予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将扶贫开发继续列入全省民生工程,并在省委、省政府表彰的35个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县”指标中,首次争取安排5个“扶贫工作先进县”指标。特别是争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2009年,省委苏荣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挂点扶贫联系的吉安县考察指导扶贫工作,并对扶贫工作作出“全省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可以说工作是特别扎实的。‘三农’工作永远是全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扶贫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任务”的重要批示。省政府吴新雄省长根据2009年全省扶贫部门机构改革情况下的工作成效,对新组建省扶贫和移民办的工作作出了“思路清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衷心祝贺”的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及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扶贫开发,从而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2.认清形势,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主动权。对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对比和反思,总结以往工作的基本经验,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为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完善新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提供了依据。
3.理清思路,始终坚持扶贫开发工作的正确方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进一步推进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科学发展的五个基本方向,部署2009年的四项工作重点和十项具体任务,为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清工作思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4.搅动思想,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科学发展。贯彻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战略与政策体系,提出五个重大课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大调研,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举全省扶贫工作系统之力,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科学发展之路。
5.注重落实,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得惠受益。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扶持对象、项目规划、工作重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结合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工作制度和机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强化了工作示范和指导,加强了工作督促和考评。
6.找准定位,自觉坚定服从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积极主动融入全省大局谋划扶贫开发,重点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决策部署,调研提出在鄱阳湖区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探索生态扶贫模式的思路和措施,促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
7.营造声势,营造扶贫开发工作氛围。紧扣扶贫开发整体部署和重点工作搞好宣传。发掘基层和实践中的典型和具有江西特色的工作经验;全面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网站、简报、《老区建设》杂志三大宣传阵地建设;加强与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的合作,定期组织扶贫工作专题宣传;将宣传与调研工作结合,宣传扶贫开发调研成果。
【困难和挑战】 江西省农村扶贫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进一步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扶贫任务艰巨、繁重。从贫困问题本身看,江西省有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63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和426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按照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到2009年底,全省贫困人口仍有125.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为3.8%。现有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水平差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中处于弱势地位;一些扶持对象“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增收技能不强、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贫困地区各方面的发展需求还很大,尤其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2010年扶贫工作展望】 1.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要求,瞄准帮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战略与政策体系,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特殊类型地区扶贫工作新模式。结合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扶贫开发,巩固发展已有成果,探索开辟新的途径,在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践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创新具有江西特色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促进江西崛起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2.重点工作。构筑载体,打造平台,实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十百千万”工程,即:“十”:扎实开展21个重点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全面深化吉安、余干两县30个贫困村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试点示范;推进鄱阳湖区生态扶贫模式探索创新,精心抓好10个以上生态扶贫示范项目;扩大扶贫产业连片开发试点,集中支持10个以上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筹集整合各类社会扶贫投入10亿元,增幅达到10%以上;开展全省十佳扶贫状元评选活动并在省政府召开全省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在重点村培育100个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示范抓好100家龙头企业到贫困农村建基地、兴产业、带农户;将发展扶贫产业“互助资金”试点扩大到300个重点村。“千”:攻坚完成3069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重点保证1269个新增“三个确保”老区重点村如期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在全省组织2000家国有、民营企业参与支持扶贫开发;扶助4000名贫困户子女接受中技职业技能培训。“万”: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安置5万人;确保完成贫困农户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农村适用技术培训5万人,其中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6万人。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李林生 龚亮保)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