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扶贫开发
【概况】 按照行政区域规划,山东省设17个市(地)、140个县(市、区)、1931个乡(镇、办事处)。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改革开放步伐快,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力量不足,起步难、速度慢,相对落后。根据《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任务目标,中、西部的农村贫困问题由省委、省政府帮助解决,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贫困问题由地方负责解决。
山东省政府2009年6月组织的全省扶贫开发及农村贫困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省定贫困线1500元、国定贫困线1196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有676.9万人、553万人、254万人,分别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9.6%、7.5%、3.6%。处在黄河滩区与故道区的菏泽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贫困村有388个,占全市农村总数的6.4%;处在湖区与库区的移民搬迁村35万农民,失去了全部或大部分耕地,生活处境艰难。2009年,全省农村通自来水率、行政村通油路率,分别为88%、98%,而贫困地区相应率分别为62%、83%。还有6320个贫困村没有医疗室,约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
2001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扶持的232个贫困乡(镇)、4291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031元、1408元,2009年分别提高到4730元、3968元。9年年均递增分别为12.8%、16.1%,高于全省增长平均水平。国定贫困线1196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254万人,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3.6%。2009年加强了贫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有了1.05亩的稳产农田或果树或蔬菜,稳定了农业生产基础。
【扶贫资金项目投入】 2009年,中央安排山东财政扶贫资金4491万元、省级配套财政扶贫资金6000万元,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合计10491万元。按资金用途分:整乡推进5920万元、互助资金试点2120万元、扶贫贷款贴息500万元、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500万元、少数民族扶贫950万元、残疾人扶贫101万元、林场困难职工400万元。在整乡推进中,围绕农村贫困群众增收和改善民生共建设扶贫开发项目119个,其中种养项目83个、其他项目36个,分别占项目总数的70%、30%。
【整乡推进】 根据国家部署,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产业开发”的工作思路,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增加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34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区)的82个第三期(2008~2010年)重点扶持乡(镇),共建设项目119个,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试点等多种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并举,使贫困农民人均增收达到了500元。
根据全省第三期重点扶持的82个贫困乡镇、973个贫困村生产条件与生产习惯差异,按照“一村一业,一乡或一县一品”的产业发展方式,发挥传统“品牌”和地方资源优势,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基础。截至2009年底,在3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范围内已建立了16个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3000公顷以上面积规模的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8个,年产1000万只以上的家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4个。重点扶持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了5000元,约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
2009年3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沂蒙山革命老区视察工作,看到费县芍药山乡开发青石山,在石头缝里栽种核桃树,全乡农民人均达到200株,贫困村农民开始由穷变富并发生巨大变化时,对山东整乡推进、产业扶贫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扶贫培训】 1.劳动力转移培训。 2009年,山东省扶贫办认定聊城市机电工程技术学校、东明县技工学校、沂水师范学校、东平县职业中专、惠民县职业教育中心、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郓城县机电职业学校、成武县张萍技校、费县劳动职业技术学校、沂源县职业教育学校、沾化县职业教育中心为全省“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转移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万人。当年转移就业的农村贫困户子女,外出就业月工资收入平均都在800~1200元之间,成为贫困户家庭增收的主渠道。当年的打工收入占到了家庭年总收入的40%以上。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2009年12月底,山东省扶贫办通报表彰了2004年以来做出突出贡献的培训基地,授予上述基地的前5名为“全省‘雨露计划’实施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在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中采取4项措施:
一是瞄准农村贫困户。采取农村贫困户子女报名→村委会推荐→乡(镇)政府审定→县扶贫办备案的程序,严把了转移培训典型“入口”关。对于参加培训人员,实行建档立卡与跟踪管理;二是选择就业稳定专业。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主要开展钳工、焊接工、机械维修、缝纫、电子等专业转移与就业培训;三是实行“订单”培训。各转移培训基地在确定培训对象以前,都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签订招工培训《合同》,实现了培训后,输出去;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按照转移培训1人平均补助350元的标准,各培训基地完成转移就业任务后,分别到县或市财政局扶贫资金专户报帐。
2、 科技培训。2009年举办农业使用技术培训班42期,聘请农业技术人员、专家讲课,传授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生产致富技术,培训贫困群众达1.6万人。
【干部培训】 2009年,为适应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加强了扶贫干部管理工作培训。组织参加全国贫困地区党政干部、扶贫中青年骨干、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企业帮扶、人武扶贫、贫困村搬迁、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扶贫系统干部能力、省扶贫办综合处长11个专题培训班,参加培训86人次。2009年3月中旬,省扶贫办在莘县举办全省第三期重点扶持乡镇镇长培训班,6月下旬在沂水县举办全省山区扶贫开发培训班,8月上旬在莱城区举办全省库区扶贫开发培训班。2009年共举办贫困村干部培训班106期,参加培训人员1220人。
【产业化扶贫】 2009年,山东省多数扶贫工作重点县(区)都建设了一县一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培植扶贫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销售或批发市场,实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提高了农副产品商品率。
2009年全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到47家,其中国家级的13家、省级的34家。根据2008年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监会4部委改革扶贫贴息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山东省把国家下达的500万元扶贫贴息资金安排到临沂、菏泽、滨州、济宁、聊城、德州、淄博、泰安、莱芜、潍坊10个市,指导贷款计划规模为1.3亿元。其中,安排企业项目贴息资金250万元,覆盖23家扶贫龙头企业,年贴息率为3%,指导贷款计划0.8亿元;安排农户贴息资金250万元,覆盖2.5万个农户,年贴息率为5%,指导农户贷款计划0.5亿元。
截至2009年底,扶持的23家企业新增产值6.5亿元,企业增加利润4.3亿元,增加出口创汇0.3亿美元。带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32万亩,带动2.5万个农户户均增加收入800元。
【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 按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积极试验,稳步推进的要求,全省互助资金试点县区达到了20个,分别是沂水、平邑、临沭、沂南、莒县、蒙阴、费县、苍山、沂源、临朐、泗水、沾化、无棣、东平、冠县、莘县、鄄城、夏津县和山亭、雪野区。已建立省级以上互助资金合作组织251个,其中,持续运行1年以上的互助资金合作组织118个,参加农户2.5万户。互助资金试点以来,累计发放借款6800万元,受益农户达到了1.1万户,户均增加收入1685元。
为确保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顺利进展和互助资金合作组织规范运行,省、市、县各级扶贫办会同财政部门,逐级建立了互助资金试点联系人制度,制定了《山东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绩效考评办法》(暂行)。2009年初,省扶贫办与财政厅委托会计事务所,对2008~2009年的互助资金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估,纠正了试点工作中问题。
【扶贫工作措施】 1.政策缓贫。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不断出台与逐年加大的支农惠农措施,直接减少了农民生产支出,稳定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
2.扶贫开发减贫。扶贫开发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物资,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动力,快速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山东农村贫困农民本年度内平均增收500元,其中,受惠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补贴、得益于扶贫开发、来自与自身发展的增收,分别为100元、360元、40元,分别占增收总数的20%、72%、8%。
3.产业化扶贫。2009年,山东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进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渠道。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拉动了农民增收。建立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销售批发市场,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不稳定等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
4.“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是扶贫内在动力。艰苦奋斗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发扬“宁可苦干、不可苦熬”的精神,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捆帮”支农和扶贫资金,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
【困难与挑战】 山东是我国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就农村扶贫开发而言,与中、西部省市区相比,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更多,层次更深。
扶贫开发面临的最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多。2009年底,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省定贫困线1500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分别还有677万人、533万人,分别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9.6%、7.5%。进一步减小农村贫困群体的难度大;二是扶贫工作任务重。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地区,不仅农业生产条件落后,而且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文素质较底。改变窘迫的难度大;三是扶贫资金投入少。2009年,山东的扶贫资金投入虽然比2008年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对于解决省定低收入线以下55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发展和生活贫困问题来说是“杯水车薪”;四是扶贫机构建设滞后。经济发达省市的扶贫机构建设“值班”现象,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第一是农村贫困问题进一步边缘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受利益驱动影响,技术、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缺乏外部条件,起步难,发展难。第二是发展差距继续拉大。首先是城乡差距拉大。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1年的2.53:1,扩大到2009年的2.89:1;二是区域差距拉大。东部青岛、烟台、威海3个市与西部菏泽、聊城、德州3个市相比,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1年的4.14:1,拉大到2009年的4.33∶1;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63∶1,拉大到2009年的1.65∶1。西部3个市的总人口、土地面积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0.8%、19.9%,但2009年GDP总量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仅占全省的11.2%、7.5%,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89%;四是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2001年,山东省定农村温饱线标准是1000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6%。2009年,山东省定农村贫困标准是1500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5%,比200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
【2010年扶贫工作展望】 2010年是《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2~2010年)》的最后一年,是山东省第三期重点扶持82个贫困乡镇的最后一年。年度内,既要完成上个十年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又要完成下十年的准备。主要任务是搞好“两个规划、三项试点、两个衔接”。“两个规划”即完成《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制定好《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三项试点”即稳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金融合作项目、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三项试点;“两个衔接”即军队与人武帮扶、贫困村与企业共建衔接。
(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