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

      【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位于祖国华南、西南结合部,南临北部湾,面向太平洋,土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区共设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自治县),1324个乡镇,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总人口近509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8%,是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

      自治区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贫困区域,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9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后,全区确认了4060个贫困村。2009年底全区贫困人口为276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区农村人口的10%左右。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大石山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库区。这些区域普遍存在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邮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以及增收难等突出问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极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脆弱,脱贫致富难度较大。

      2009年,自治区继续以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060个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整村推进、为民办实事等方式,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大成绩,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09年,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51元,比2008年的2810元增加了241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比全区同期平均增长水平高0.8个百分点;全区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376元增加到2596元,增加220元,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1%,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 1.5个百分点。全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08年底的298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276万人,减少22万人。

      【扶贫资金投入】  2009年,自治区投入的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和自治区级财政扶贫资金共13208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9777.5万元,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投入32312万元。中央扶贫资金构成为: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55370万元,各种专项资金11957.5万元(包括“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资金5000万元,革命老区连片开发试点资金1000万元,扶贫贷款贴息资金2700万元,科技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1050万元,灾后重建资金400万元,项目管理费995 万元,统计观测经费12.5万元,绩效考评奖励资金6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2435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100万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用于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比例分别为 70 %和90%。

      自治区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比例分别为 62 %和90 %。按具体投向划分,用于村屯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60672.4万元,占46 %;直接补助贫困户产业开发9660.6万元,占7.3 %;劳动力转移培训2225万元, 占1.7 %;科技扶贫1900万元,占1.4%;扶贫贷款贴息9015万元,占6.8 %;以工代赈25148万元,占19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100万元, 占6.9%;移民扶贫3900万元,占3 %,互助资金试点1150万元,约占1%;连片开发试点6000万元,占4.5 %;项目管理费1335万元,约占1 %;固定点监测242.5万元,占0.1%;其它1741万元,占1.3%。

      【扶贫项目贴息贷款】  2009年全区共安排贴息资金4460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贷款9亿元,比2008年增加3亿元,项目覆盖77个县(市、区),比2008年增加14个县(市、区)。此外,针对金融危机对扶贫龙头企业的影响,2009年全区安排贴息资金3435万元,发放扶贫项目贴息贷款10.2亿元,比2008年增加2亿元。

      【整村推进】  2009年,自治区组织力量对第二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逐村逐项进行检查验收,全区 1165个贫困村全部通过了验收,基本实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整村推进工作目标。同时,全面启动第三批(最后一批)1164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并按规划顺利推进。初步统计,全年新修通贫困村道路252条744.74 公里,贫困村通公路率由2008年的78.4%提高到 83.4 %,提高了5个百分点。修建通自然屯道路2152条 5593.84 公里,20户以上自然屯通路率由2008年的60.5%提高到79.6 %,提高了 19 个百分点。新建沼气池30000座,沼气池入户率由2008年的29.7%提高到 32.7 %,提高了3 个百分点。解决了41.04万人的饮水困难或安全问题。帮助8459户贫困农户实施茅草房、危房改造。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 42.07万亩。修建村委会办公用房9154.35平方米、文化培训室4430.5 平方米、卫生室 3313平方米、计生室1692平方米,维修改造村级小学危房27596平方米。解决了11037个自然屯通广播电视问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148601人次。整个贫困村建设项目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

      【扶贫培训】  2009年全区安排培训费3800万元,完成培训24.9万人(次),完成计划107%,其中干部培训0.55万人,完成计划110%;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1.55万人次,完成计划108%;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8万人,完成计划100%。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贫困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也随之增加。

      为从战略上不断减少大石山区人多地少的压力,2009年,自治区安排300万财政扶贫资金,正式启动大石山特困区域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对大石山区边远村屯人均耕地0.5亩以下,特别是0.3亩以下家庭的2000名初中和高中毕业生,通过特殊扶持,让他们到职业学校接受2~3年职业教育,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就业技能和提高融入城市的基本素质,实现长久稳定转移就业。

      【产业化扶贫】  2009年全区安排财政扶贫资金9205万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开发,扶持贫困农户发展水果、药材、桑树、剑麻、甘蔗、茶叶、烤烟和养牛、猪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覆盖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1164个,扶持贫困农户17.37万户。截至2009年底,已完成特色优势种植业35.4万亩,低产改造6.2万亩;养牛959头,养羊7000只,养猪2万头,养家禽28.9万羽。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有竞争力、覆盖面大的扶贫龙头企业,自治区逐个进行跨县的区域性规划,加大对企业流动资金、农户种养资金、技能培训资金的扶持力度,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  在21个国家或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105个贫困村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其中89个村建立了扶贫互助社),资金总规模达1654.79万元,累计共发放借款216.8万元,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连片开发和老区建设示范试点】  2009年,全区有连片开发和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11个,其中2007年启动的凌云县已完成了规划项目建设并通过了自治区组织的检查验收;2008年启动的天峨、龙胜、龙州、隆林4个试点县已经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2009年开始启动的西林、那坡、东兰、马山、金秀、三江等6个县已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经动工。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全区共投入扶贫资金62665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312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10353万元(包括连片开发等项目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09年底,主要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为:通贫困村四级路19条55.7公里,完成建设规模的53%;屯级道路3860条9087公里,完成建设规模的62%;独立桥梁287座,完成建设规模的51%;人畜饮水966处,完成建设规模的65%;沼气池建设30000座,完成100%;小水利119处,完成建设规模的89%;茅草房改造2000户,完成100%。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部署,2009年扶贫部门承担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有:新增1000个以上贫困村屯通路、帮助农村2000户特困农户改造茅草房、扶持贫困村农户新建3万座沼气池、解决贫困地区20万人饮水困难、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东兴、防城区、宁明、凭祥、大新5个县(市、区)通屯道路建设、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通贫困村屯道路建设。截至2009年底,完成村屯道路1570条,受益2050个屯,超额完成任务;建设人饮工程675处解决了251893人的饮水困难,超额完成任务;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工程动工竣工2000 户,完成计划100 %;贫困村沼气池竣工30000 座,完成计划100 %;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通屯道路完成349条832.4公里,独立桥梁36座桥;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完成通屯道路569条2294.1公里,完成计划的106%和102%;独立桥梁21座,完成计划100%。配合广西大中型水库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扶贫部门在水库移民贫困村完成屯级道路221条552.9公里,95万人受益。

      【社会扶贫】  2009年全区定点帮扶的9个中直机关单位、138个区直和中直驻桂单位及各市、县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大批资金扶持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广东省无偿提供2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百色、河池2个市的23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实施道路建设、人饮工程、学校建设、产业开发等项目。

      【外资扶贫】  在2009年全国扶贫协作优势产业推介暨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广西有40多个贫困县与区内外相关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有34个县与31家企业签订了37个协议,签约资金达32亿元。同时,2009年全区引进无偿援助资金约3000万元,并完成了开发广西城乡能源建设项目、中加政策选择项目、日中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等项目建议书,加拿大国际开发署援助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项目已初步确定,计划援助资金1378万元。

      【扶贫工作措施】  1.以贫困村为重点区域,瞄准扶持对象。一是把贫困村作为资金投入的重点,保证全区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80%以上用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其中安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用于贫困村达90%以上;二是所有引进的外资和两广帮扶资金全部投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自治区确定的贫困村;三是所有到户的项目,如沼气池建设、家庭饮水工程、农民培训、产业开发补助、到户贷款等所扶持的都必须是贫困农户。

      2.采取整村推进和连片推进相结合的扶贫方式。一是分批对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从2005年起到2010年,对全区4060个贫困村分三批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每批2年,到2010年全部实施完毕;二是以大会战方式对连片特殊特困区域进行整片推进。新阶段以来,全区共整合资金近100亿元,对大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采取大会战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先后开展了边境建设、东巴凤(革命老区)三县、大石山区五县、桂西五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距边境0~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等连片特殊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3.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扶贫模式。针对各地区之间、村屯与村屯之间、不同贫困群体之间的条件差异和特点,分别探索不同的开发模式。一是就地开发。对资源条件较好、改善交通条件成本较低的地区和村屯采取就地开发模式,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项目,改善生态环境,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异地安置。对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产发展条件的地区和村屯,实行异地安置,把贫困群众搬迁到条件相对好的地方重建家园,减少人地矛盾;三是转移就业。一方面通过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和引导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实施大石山区特困村屯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工程,对大石山区特困村屯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没有升入高中或大学的,再扶持他们到指定的职业院校进行2~3年职业学历教育,使他们掌握新的、更全面的就业技能,实现稳定转移就业,不断减少人地矛盾问题。

      4.从贫困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入手,确定年度四个开发重点:一是突出抓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群众创造发展条件;二是突出抓覆盖贫困农户的优势产业,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夯实基础;三是突出抓生态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四是突出抓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5.推行政府指导下的全社会帮扶。通过多种途经和形式,营造扶贫济困氛围,动员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各界出钱出力、献计献策参与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开发投入。一是加大机关定点挂钩帮扶力度,配合国家机关、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国家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全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二是配合广东开展对口扶贫协作,深化两广扶贫协作新思路;三是组织好区直、驻桂中直单位开展定点帮扶贫困村;四是实施扶贫到户贷款,引导金融投入贫困村产业开发;五是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外资扶贫渠道,争取外资投入广西扶贫。

      【困难与挑战】  1.扶贫开发的艰巨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到2009年底,全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有276万人,占全区乡村人口的6.6%,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2005~2009年,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而且,无论是28个国家重点县还是406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均以每年超100元的幅度逐步拉大。

      2.扶贫开发的复杂性。全区的贫困人口不但总量规模大,而且主要集中在大石山区,人地矛盾相当突出,2009年,全区30个大石山贫困县(市、区)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为0.3亩左右,其中人均耕地在0.5亩以下的贫困人口就有120万人。同时,越是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人口密度越大。由于全区的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喀斯特地貌中难以治理的峰丛渣地,这些地方自然灾害频繁,加上贫困人口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每遇自然灾害多年的建设和扶贫成果便毁于一旦。因此,居高难下的返贫率始终困扰着全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此外,因疾病、因市场等因素造成贫困或返贫的现象也较突出。传统因素和新增致贫因素交织在一起,增加了扶贫工作的不确定性。

      3.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虽然全区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扶贫开发工作仍丝毫不能松懈,首先是全区仍有不少贫困村屯的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2009年底,全区未通四级及以上公路的贫困村仍有575个,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14%,未通村级道路的贫困村20个;贫困村未解决饮水困难的贫困人口有143.7万人。其次,部分贫困村屯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群众增收困难。在缺乏发展产业基本条件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和高寒山区,扶贫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加上资金短缺,贫困农户和扶贫龙头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受阻,后劲不足,产业项目失败较多,贫困群众难以获得稳定的增收来源。第三,部分非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较落后。全区有3000多个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目前所扶持的4060个贫困村相差无几,当地干部群众要求给予扶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很高。

      【2010年扶贫工作展望】  1.基本思路。2010年广西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扎实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突出产业化扶贫、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扶贫培训,稳步扩大到户贴息贷款覆盖面,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全面推行参与式扶贫,扎实有效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基本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

      2.目标任务。2010年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全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1万以上;全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3.工作重点及措施。一是继续推进第三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在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上,2010年将继续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验收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推进第三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第三批贫困村整村推进目标任务。二是继续推进3~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2010年在完善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同时,继续扎实推进3~20公里的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努力改善边境地区群众住房、饮水、用电、交通等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继续加大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重点突出大石山特困区域贫困家庭子女学历职业教育。在推进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入读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学历职业教育的大石山特困区域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使大石山区特困家庭子女读得起书,读得成书,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就业技能并转移到城镇稳定就业。四是继续加大信贷扶贫力度,进一步促进贫困农户增收。 五是继续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继续坚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部队及人民团体定点扶贫和加强东西扶贫协作。贯彻落实好社会募捐和捐赠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好、保护好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广泛动员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推动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