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扶贫开发
【概况】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在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面和南面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邻。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常住人口849.26万人,其中汉族702.08万人,占82.7%,少数民族147.18万人,占17.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黎族133.83万人。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
全省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分别占市县、行政村数的27.8%、33.3%和28.3%。扶贫标准调整后农村贫困人口495200人(省口径),其中: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53127人,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定安县、临高县、屯昌县等6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2340人,其他市县135581人,农垦退场队34200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及南部、西部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素质总体不高、脱贫难度大。
2009年,全省继续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减少贫困人口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主攻方向,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抓落实,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有新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新改变。11个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41元,比2008年增加309元,增长8.5%,其中: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215元,比2008年增加260元,增长8.8%;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9元,比2008年增加195元,增长9.0%;贫困人口减少到45.02万人,减少4.5万人。
【扶贫工作回顾】 2005年以来,海南省继续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联手扶贫等工作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巩固温饱成果。全省11个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增加到3977元,人均增加1453元。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45.02万人。5年来,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4150万元,扶持种植、管理橡胶、槟榔、油茶、绿橙、芒果等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660万亩;饲养家禽家畜56万头(只)、蜜蜂7050箱、淡水养鱼240万尾;修建乡村道路1066公里、桥124座、饮水工程355宗、打井646眼、水利工程32宗、沼气池1920个;修建校舍、文化室和卫生室等58166平方,解决50万人行路难、14万人饮卫生水难、2万人照明难问题;举办各类培训班1200期,培训18万人次,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570期11.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388期3.98万人次、就业35236人次,贫困村干部培训班25期2375人次。中央有关部门和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对口帮扶和联手扶贫资金1.7亿元,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养业,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教育扶贫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得到新发展。
【扶贫资金、项目投入】 2009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040万元,其中:发展资金1634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62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500万元。发展资金中贫困村互助试点资金750万元,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资金20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250万元。另外,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联手扶贫资金4509万元。
发展资金主要集中用于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三项重点工作,,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8613万元,占64.5%,主要用于修建乡村道路、饮水工程、桥梁涵洞、小型水利等,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饮水、灌溉的困难;生产发展共投入3063万元,占23%,主要用于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培训共投入资金1664万元,,占12.5%,主要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和贫困村干部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
【整村推进】 选定整村推进村,瞄准贫困对象,整合涉农资金,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年度项目计划。2009年完成95个贫困村村级扶贫规划建设任务,(其中“三个确保”贫困村27个,占28.4%),扶持修建乡村道路229.7公里、桥29座、涵洞136个,建饮水工程104宗、打井61眼,建水利工程1宗,解决13.7万人行路难、4.7万人饮用安全卫生水和300亩耕地灌溉问题。
【扶贫培训】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根据海南省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及时调整优化劳动力转移培训结构,扩大“两年制”或“三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委托9所院校开设20个专业学历班,招收贫困家庭学员1400人。同时,利用省高级技工学校等10所培训基地,举办2~3个月短期培训班,组织贫困地区青年学习电子电工、美容美发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急于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条件。另外,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课堂培训和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科技人员传授农村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2009年全省各级扶贫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464期,培训4.28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102.2%。其中:实用技术培训班307期,培训32418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班79期,培训7893人次,贫困地区干部培训班66期,培训2455人次。
【产业化扶贫】 海南省政府研究确定3年内中部地区农民增收目标与措施。省扶贫办与省财政厅、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部门共同制定小额信贷扶贫政策,积极利用扶贫贴息资金,放开扶贫小额贷款规模,重点扶持贫困农户发展橡胶、槟榔、种桑养蚕、养猪、养蜂等传统产业。召开全省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现场会,推广屯昌、琼中、和五指山3个市、县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经验。各市、县扶贫部门制定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培育良种良苗,扶持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扶持11.8万贫困农民种植和管理橡胶、绿橙、芒果等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5866.7公顷,养猪8125头、畜禽26.4万只,淡水养鱼240万尾,养蜂4550箱等。
【老区建设】 一是做好省老区建设移交工作,确保老区建设工作不断线;二是召开全省老区建设工作座谈会,理顺市县老区建设工作职能;三是开展调查摸底,重新录制老区村庄名录,建立老区村庄数据库;四是组织市县扶贫办主任和机关部分人员赴陕西、山西、河北三省考察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五是举办培训班,学习老区建设工作有关文件和业务知识;六是组织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区建设工作意见》上报省政府;七是抓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实施。2009年全省老区建设投入资金4750万元,扶持老区村庄28个161356人,修建村道152公里、桥梁14座、涵洞40个、饮水工程6宗、文化室2170平方米、敬老院14823平方米、民房改造34户,参与建设文明生态村4个。
【联手扶贫】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联手扶贫工作的意见》,帮扶单位从134个增加到164个,被帮扶单位由45个乡镇扩大到157个行政村。召开全省联手扶贫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近3年来联手扶贫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表彰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举办3期联手扶贫工作培训班,培训扶贫工作队员和被帮扶村党支部书记共340人。
2009年海南省直机关各部门领导深入帮扶点调研、指导工作408人次,直接投入和引进资金4509万元,扶持种植、管理热带经济作物和水果466.7公顷,饲养家禽家畜2.1万头(只);修建道路18.1公里、建桥(涵)6座、饮水8宗(眼),解决1.64万人行路难、2.9万人饮水难问题;维修加固渠道7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6.8公顷;推广农村沼气122户,协助建设文明生态村15个;资助贫困学生2406人;举办劳务输出培训班15期,培训1513人,组织干部外出学习1087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68期,培训6500人次。企业投入资金1781.7万元,修建农村饮水工程、硬化乡村道路和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受益群众2.5万人次,还资助贫困学生2113人次。驻岛军警部队投入资金665.7万元,出动人力、车辆等,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文明生态村,组织医疗队深入农村开展义诊服务,免费为800多人就诊和发放价值1万多元药品。
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帮扶五指山市毛道乡。亲自实施和协调落实扶贫项目33个,投入资金1633.4万元,为当地3所中小学校修建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教职工厨房和卫生间等;修建饮用水工程5宗、路5公里、村道16.52公里、文化室3间等;修建水坝、水库、水渠,改善灌溉面积405亩,整治田洋600亩。组织3批教师20多人到海口市一中等学校参观学习,协调海口市教育局选派教师到毛道中学支教11人。举办割胶、养猪、水稻种植技术等培训班12期,发放资料2500册,培训农民1800多人次。组织6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省技校参加技能培训。协助当地党委做好村级班子换届工作,使24名青年人当上村干部。
省国资委联手帮扶屯昌县新兴镇。投入资金40多万元扶持深泥、新园、干昌等村修建宣传文化室、篮球场,安装卫星有线电视,赠送科技书籍,购置电视机、办公桌椅,给群众发放猪苗、橡胶苗,建设文明生态村、建立农民养猪合作社的同时,又给新园村提供橡胶苗、猪苗、化肥等,扶持群众发展种养业,使该村人均收入达3500元。还联系技术人员给农民上实用技术课,组织村委会干部等120多人次到海口、三亚等地参观学习,资助12名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组织慰问困难党员、贫困户和孤寡老人,为群众放映电影,给村文化室赠送图书等。
【资金项目管理】 按照《海南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要求,抓好扶贫项目计划的申报和审批工作,落实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召开“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现场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贫困农户增收。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互助资金试点县5个,试点贫困村80个,加入互助组织农户8830户,互助资金总规模12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农户交纳56万元,累计借款3046人次,发放资金648.2万元。会同省财政厅组织4个工作组深入市县,对扶贫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上报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建立扶贫信息化管理平台,升级扩充系统功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扶贫队伍建设】 2009年,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召开“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定《2009年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意见》和《2009年党建工作要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召开4次廉政建设专题会及形势分析会,举办纪检工作培训班,学习贯彻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和五届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自查、自省、自警、自励。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组织系统篮球和乒乓球比赛等。
【扶贫宣传】 继续办好《扶贫工作动态》简报。建立覆盖全省扶贫系统和45个贫困乡镇政府的扶贫信息报送网络,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举办扶贫宣传报道培训班,组织通讯员到省外考察学习。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省联手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贫困村变化情况、扶贫先进典型等,提升扶贫工作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
【扶贫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海南省政府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扶贫等相关厅局领导为小组成员。建立省委常委扶贫工作联系市、县制度,省直各部门有专人抓扶贫工作。省政府召开三次全省性扶贫工作会议和多次常务会,总结经验,研究工作,分析问题,布置任务,指导抓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扶贫工作总揽全局,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扶贫开发任务顺利完成。
2.健全机构。在机构改革中,省扶贫工作机构从议事协调机构转为政府直属机构,公务员编制从19人增加到29人。市县级扶贫工作机构也从事业单位改为实行公务员管理单位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扩大了工作职能,增加了人员编制。
3.突出重点。采取集中扶贫对象、集中扶贫资金,集中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突出问题的“三集中”扶贫办法,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联手扶贫等工作为重点,明确任务,整合力量,一项一项抓落实。
4.督促检查。2009年初召开专门会议部置任务,平时协调省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促使资金尽快到位,项目按时实施,年中抽查工作进展情况,重点是项目实施进度,年底以计分量化形式对一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会同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跟踪审查或审计,确保效益最大化。
【困难与挑战】 1.农村贫困人口还占有相当比重。按照省政府将农村贫困标准调整为1393元/年·人计算,截至2009年底,全省贫困人口为45.02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9.3%。
2.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当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3941元,与实现省五次党代会提出“到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和省政府提出今后三年(2010~2012)中部地区6个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5400元的目标还差很远。此外,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不稳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致贫返贫因素日益复杂化。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中部山区,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因病或年迈等致贫、返贫因素交织存在,加上社会性、政策性致贫因素仍在不断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农产品价格下降都可能产生新的贫困群体,增加扶贫工作的不确定性。
【2010年扶贫工作展望】 2010年,海南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对象,努力实现全省11个国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359元、比2008年增加340元、增长9.0%,全省720个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18元,比2008年增加259元,增长11.0%,贫困人口减少4.5万人。主要工作:一是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组织编制海南省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互助资金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等相关规划,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二是继续整合资源,完成8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原则,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推进一个、改变一个、发展一个;三是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四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5400人。优先培训贫困家庭 “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学生)和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又没有条件搬迁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力争做到培训1个,就业1个,稳定1个;五是继续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联手扶贫的工作意见》的落实,加强帮扶单位与被帮扶村庄的沟通协调,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种的帮扶工作,拓展帮扶内容,创新帮扶形式,扩大帮扶领域,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帮扶大格局;六是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重新审视中部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资源条件,利用区位优势及旅游资源,探索农家乐、乡村旅游、古村古镇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旅游扶贫模式,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七是在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试点,使不同困难群体得到扶持,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八是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与统计监测工作,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及时了解掌握扶贫开发动态,反映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