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贵州省东西扶贫协作

      【概述】  2010年,青岛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强力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工作。青岛市全年投入扶贫财政资金1680万元。其中,向安顺市、铜仁地区分别投入840万元。在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地区共安排扶贫项目5类111个,其中:开发式扶贫村项目22个,扶贫重点产业项目21个,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扶贫干部培训项目1个,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2个,实施开发式扶贫村抗旱救灾项目57个,捐赠过冬衣服被褥64.1万件。通过对口帮扶,解决开发式扶贫村的道路、人饮、农房改造及产业发展等,实施开发式扶贫村建设项目,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脱贫致富,收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果。有力的支持了贵州安顺市、铜仁地区的扶贫开发和救灾减灾工作。青岛市还组织了青岛的海尔、海信、红星、双星等大型企业(集团)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南州等地开展了经济合作,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带动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发式扶贫村建设】  青岛市认真贯彻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实施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要求,在安顺市、铜仁地区组织实施了“开发式扶贫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贵州安顺市、铜仁地区各个贫困县选点,建设22个“开发式扶贫村”,共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主要实施基层组织、卫生医疗、小学校舍、电视传播和生产项目等“五小工程”建设,小项目达80多个。“开发式扶贫村”建设与安顺市、铜仁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进行,通过建设,开发式扶贫村,有0.15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有0.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温饱问题。

      【救灾减灾】  2010年初,贵州遭遇特大干旱,青岛市调整年初项目计划,投入200万元市财政帮扶资金,青岛的区市、红十字会、民政组织社会捐助100万元,捐赠过冬衣棉被,支持安顺市、铜仁地区建设水渠、蓄水池、打井、提灌、送水等抗旱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12个县的40余个乡镇和村寨中进行了水利人饮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当地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在安顺市遭受洪涝灾害时,青岛市提供帮扶资金,帮助当地进行抢险救灾,恢复重建设。在严冬到来前,为帮助受灾群众过冬,青岛市积极组织救灾支援活动,干部群众提出 “山海情深、血脉相连”,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向甘肃、贵州灾区捐赠棉衣棉被活动。共捐赠96 万件(床)棉衣棉被,发专列运往甘肃、贵州灾区。其中,发往贵州灾区64.1万件。青岛港集团公司是青岛市获得“全国爱心捐助奖”的单位,在此次捐助活动中,公司除发动干部职工踊跃捐助并克服生产任务重、工作紧张的困难,积极做好衣被发运工作。青岛支持贵州救灾减灾,改善了贫困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支持了受灾群众恢复生活、发展生产。

      【产业化扶贫】  2010年,青岛市投入资金,帮助安顺市、铜仁地区主要进行了错季蔬菜、优质水果、优质粮种的引种推广,重点围绕茶叶产业,加大茶叶基地建设,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打基础,同时,还帮扶建设了种猪养殖示范基地,推广了良种生猪繁育技术,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拓宽了增收门路。在安顺市、铜仁地区加强扶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修建道路90余千米,解决了30万人口饮水困难问题。青岛市还投入帮扶资金与当地扶贫资金配套使用,调整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帮扶区域支柱的农村产业。新增村级公路里程50千米,新解决了8个村互通公路问题;实施人饮项目4个,解决1.2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新建村级人行便桥项目3个。

      【教育帮扶】  2010年,青岛市从根本上帮扶安顺市、铜仁地区增强开发能力,投入扶贫资金,继续帮助安顺市、铜仁地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资助当地贫困村中的学校、文化室建设,救助失学儿童完成小学教育,这些举措均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中国海洋大学与铜仁地区签订了水产类学生教育、培训协议,支持当地水产业的人才队伍培养。在青岛市行政学院,举办了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地区扶贫开发干部学习班,60余人次参加培训。根据青岛市和贵州省改革开放以来扶贫与经济发展的现状,重点就城乡统筹与社区社会管理方面加强了培训,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组织学员考察观摩青岛的新农村、新社区、优势企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参加培训的干部重点了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乡镇体制的改革创新、推动新农村和谐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征地利益矛盾及其协调、城市管理的特点与创新、特色街区建设的新作法、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等工作。通过培训,贵州安顺市、铜仁地区的学员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相关理论和知识,增长了新时期做好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工作本领。

      【经贸合作】  2010年,青岛市在东西扶贫协作中继续实施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措施。首先,对青岛市进入贵州发展的企业进行了协调工作,青岛市进入贵州发展的大型名优企业在当地发展良好,海尔集团在遵义建立了西南海尔冰箱生产基地,电冰箱年产量100万台,销售区域扩展到长江以南“九省一市”;海信集团在贵阳经济区建立工业园,彩电、平板电视产品销售覆盖国内西南、西北、华南等省市及缅甸等国家地区。红星集团在贵州安顺市投资碳酸钡生产后,又相继在贵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南州投资,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了新企业。红星公司在贵州企业已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获“贵州省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是当地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大型碳酸钡、碳酸锶、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成为具备锰生产完整产业链的公司,开始向从资源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在公司的带动下,钡盐、锰盐产业发展成为贵州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红星公司在贵州的发展,不仅为一批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还带动了当地采矿、运输、服务等产业的发展。红星公司的产业链在不断向高技术、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同行业、上下游行业企业也随之不断聚集到西部,形成了产业群,带动了所在地的产业升级。红星公司还在贵州开展公益活动,在厂区周边地区建学校、修公路、安装电视、接通自来水、还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促进了企业和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在西部的企业每年拉动当地企业实现收入3亿多元,直接和间接带动1万人就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青岛市还组织协调青岛名牌企业到贵州实施资产重组,使当地一批企业成长为优势企业,直接和间接解决大批就业岗位,同时,对当地相关产业产生强劲拉动,仅与之配套的企业就达50余家。青岛企业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在贵州企业中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坚持以当地干部为主体,为贵州培养了高素质的产业人才。

      【工作机制】  青岛市将对口支援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工作日程,在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对帮扶贵州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加大东西扶贫协作力度,积极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东西扶贫协作帮扶资金要求,将对口帮扶贵州安顺市、铜仁地区资金列入青岛市财政和12个区市级的财政预算,协调各区市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任务及时完成。全市各界积极参与,广泛开展了扶贫协作送温暖活动,全市12个区市对口帮扶安顺市、铜仁地区12个贫困县,推进了人员和经贸的往来,积极参与当地“开发式扶贫村”建设,市直部门组织了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巾帼扶贫等活动,使东西扶贫协作在全市深入人心,广泛参与。青岛市还加强了与贵州省扶贫办、安顺市、铜仁地区的交流考察,青岛市对口帮扶部门领导到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地区进行了对口帮扶考察,与贵州省扶贫办、安顺市、铜仁地区党政领导进行了工作交流,年初会商了全年的对口帮扶计划,以文件形式进行确定,双方组织20家企业进行考察洽谈,加强经济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青岛市还参加了贵州省扶贫开发办组织的对口帮扶协商会议,青岛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与贵州省扶贫办、安顺市、铜仁地区以多方会谈交流的方式,共同商讨帮扶措施,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效。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