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扶贫开发

      【概述】 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决策部署,2010年江苏省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是:确保江苏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万人,力争更多一些;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返贫;10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中,新增脱贫攻坚目标实现村208个,累计达到500个以上;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0万人;扶贫小额贷款规模和贫困农户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围绕目标,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扶贫投入,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等部门,对江苏省201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采取随机抽样、听取汇报、进村入户、电话询访等形式,进行抽查验收,结果表明:2010年江苏省共有123.8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超额完成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三年来,累计脱贫362.38万人,脱贫率达80.6%。10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绝大部分村的村级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2010年有312个村成为脱贫攻坚目标实现村。三年共有604个村基本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占59.7%,部分村已经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财政奖补资金措施】 2010年,江苏省财政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8.5亿元,落实了35万贫困农户的帮扶措施。为确保资金尽快发挥效益,省专门制定了《脱贫攻坚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着力提高资金投向的准确率、贫困农户的覆盖率、资金使用的收益率和运行工作的高效率。各市县也加大了财政投入。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的各项涉农资金项目要优先安排在经济薄弱地区,优先落实到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

      【扶贫小额贷款发放】 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放开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规模,尽可能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需要。3年江苏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1.88亿元,其中2010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1.68亿元,较上年增长1.7倍,资金规模和贫困农户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贫困劳动力培训】 2008年、2009年、2010江苏省财政各安排5000万元,每年培训苏北贫困劳动力10万人,补助资金均以培训券方式落实到人。三年累计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34.67万人,其中2010年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2.27万人,实现就业11.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6.2%。

      【定点扶贫】 2010年,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继续把丰县、睢宁等11个县(区)作为省脱贫攻坚重点县,省派驻扶贫工作队实施重点帮扶,从省直机关、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苏南县(市、区)选调189名干部,组建11支省委扶贫工作队开展驻县帮扶,11名厅级干部担任工作队队长,11名正处职干部担任工作队常务副队长,工作队员全部到村任驻村指导员开展定点帮扶。苏北各市、县(市、区)也选派了1000多名干部驻村帮扶。

      【扶贫工作措施】 一是坚持加快贫困农户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统筹推进目标,突出贫困农户增收这个核心,通过“产业项目扶、能人大户带、合作组织联、培训就业促、工商企业挂、大学生村官帮”等多种渠道,促进贫困农户增收。按照经济薄弱村建设要求,突出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个重点,采取盘活存量资产、土地整理复垦、发展村级物业、提供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突出改善发展贫困村环境这个基础,科学制定规划,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增强村级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为强村富民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二是坚持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产业化带动双轮驱动。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农村贫困劳动力脱贫的有效途径,采取校企联合、定单培训、在岗培训等形式开展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生产就业能力。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帮扶“零转移家庭”劳动力就业的重点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公益岗位,确保稳定就业。把产业化带动作为创业致富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更多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三是坚持外部支持和内生发展协同并进。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化解经济薄弱村公益性债务等多方面,采取扶持政策,全力加以推进。省人大、省政协领导经常深入经济薄弱地区考察调研,指导帮助地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苏北各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重点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宣传发动和狠抓落实双措并举,着力推动村级“双强”班子建设,激发干部群众自我脱贫内生动力,有效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各级扶贫工作队及全体队员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战在扶贫一线,指导和帮助地方做了大量工作。各后方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帮扶责任,深化帮扶内容,有力地支持了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和贫困农户加快脱贫致富。

      四是坚持“减免补”政策和救助式扶贫同步推进。对有劳动能力贫困农户实施开发式扶贫,对无劳动能力贫困农户实施救助式扶贫,是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基本要求。各地根据建档立卡分类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综合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目标时序要求等采取倒排法确定低保标准,并建立了逐年增长机制。对涉及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承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一事一议筹资、水利工程水费、机电排灌作业费、农业保险等主要收费项目,采取减、免、补政策,有效减轻了贫困农户的负担。坚持“减免补”政策和救助式扶贫同步推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

      【扶贫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把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决定启动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江苏省“三农”工作大局,坚持以加快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和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为首要任务,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和自力更生紧密结合,更加注重提高贫困群体的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转变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确保低收入人口收入增幅高于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是:2011年,实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基本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村级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2至2015年,按照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定比例或低收入人口一定比例研究制定新的扶贫标准,确定需要重点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动员江苏省力量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

      工作重点包括:1. 着力构建贫困农户增收长效机制。牢牢抓住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机遇,加大强村富民力度,加快构建家庭经营性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重点、转移性收入比重逐步提高的收入结构,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

    2. 着力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机制。坚持政策激励、典型引导和宣传鼓动多策并举,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休闲观光型等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开展“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党组织领导责任”的村级“四有一责”建设。高度重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3. 着力构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机制。积极引导经济薄弱村干部群众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依靠自己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各方加大帮扶的大好机遇,积极策应,乘势而上。继续采取结果导向的财政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各地自我脱贫、加快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着力构建合力推进的社会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省级机关、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苏南县(市、区)与苏北县的“五方挂钩”机制,完善“一个扶贫指导员驻村、一个科技特派员挂钩、一个工商企业帮扶、一个富村结对、一个主导产业带动”的帮扶到村工作机制,强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综合性投入,使之成为多形式、全方位、紧密型帮扶关系。强化贫困劳动力培训、扶贫小额贷款、经济薄弱村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分享财政扶持政策,直接得益受惠。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