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
【概述】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山川协调发展为重点,采取就地扶持与异地转移、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共举,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扶持与智力开发并重等措施,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得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2916元提高到2010年的3415元,增加499元,增长17.1%,高于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15.5%的增长幅度。
【扶贫规划】 2010年,是新世纪头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下一个十年和五年扶贫开发工作关键的一年。宁夏在认真总结十年来宁夏扶贫开发经验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宁夏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十二五”扶贫规划》、《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规划》和《劳务移民专项规划》的草拟工作,启动了新一轮的整村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这些规划突出了“五个结合”:一是与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相结合;二是与自治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结合;三是与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相结合;四是与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五是与各行业、部门的专项规划相结合。
【扶贫资金投用】 2010年,国家分配给宁夏的扶贫资金7.42亿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0.4亿元,社会帮扶单位(含福建省及其对口帮扶县市区)投入1.15亿元,整村推进(含连片开发)整合部门行业资金8.6亿元。安排贴息资金9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4亿元。
【整村推进】 2010年,是宁夏第三批298个整村推进工作重点村规划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各县、市(区)按照“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强化责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2010年完成投资5.76亿元,村均投入193万元,解决了13.8万人的脱贫问题,各重点村基本实现了 “四通十有”(即通路、通水、通客车、通信息,村有小学或能就近上学、村有医疗卫生室、村有办公场所和党建文化活动中心、村有就近方便的农技或畜牧服务点和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店、村有主导产业或特色优势产业、村有互助资金、户有增收项目、户均培训稳定转移一个劳动力、人均拥有1至3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户均有一套安居住房和50%以上的农户有新能源设施)的建设目标。
【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 2010年,宁夏发展劳务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长期培训任务5000名。共安排扶贫资金800万元,专项用于对贫困地区“两后”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并进一步落实了县(区)扶贫办和培训学校责任,加大了对培训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了培训人员、时间、专业、效果四落实。培训工作主要根据区内企业用人的需要,采取自治区督导检查,市、县(区)组织生源、企业和培训学校联合进行定向培训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两后生”进行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劳务培训与劳务移民工作的有效对接。2010年共输出劳务68万人次,务工总收入近40亿元。
【贫困地区产业化及扶贫龙头企业】 2010年,宁夏扶贫工作围绕自治区 “四个百万亩”(即:百万亩设施农业、百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百万亩扬黄补灌高效节水农业、百万亩适水产业)建设目标,共安排“三西”资金和闽宁资金2557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对马铃薯、菌草、蔬菜等产业和现代设施农业进行了扶持。同时,为了使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农户增收中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和缓解贫困群众发展增收项目资金短缺等问题,共向31家扶贫龙头企业和2万多户贫困农户贴息900万元,带动银行发放扶贫贷款2.4亿元。
【扶贫移民】生态扶贫移民:自2008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到2010年底,宁夏已批复安置生态扶贫移民16.08万人,实际定居12.2万人,为移民建成住房190万平方米,开发农田27.7万亩,累计完成投资28.9亿元。
劳务移民:2010年,宁夏整合扶贫资金5320万元,在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五市的市区、工业园区、产业基地新建14个劳务移民安居租赁住房安置点,建设住房6.6万平米、共2084套,计划安置8336人。其中,当年完成了银川市西夏区西苑小区、灵武羊绒园区、宁夏亿能公司、石嘴山工业园区、青铜峡禹皇酿酒公司、夏华肉食品公司6个安置点的农民工租赁住房597套建设任务,建设面积1.98万平方米。其余的建设任务将于2011年5月底以前全部完工。为了疏通企业与贫困劳动力双向选择的通道,自治区扶贫办先后在新华社、宁夏电视台、华兴时报等新闻媒体上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报道,并先后3次组织用工企业负责人到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对接,有关企业成功招收到符合用工条件的职工350多人。
【县为单位、连片开发试点】 宁夏按照公开、公平和科学合理的原则,确定泾源、隆德、同心县为2010年“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3个试点县均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落实了部门(行业)资金项目整合责任,部分项目做到了当年规划、当年启动实施。同时,2010年也是盐池、原州、西吉、彭阳4县(区)“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规划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2010年共整合部门(行业)资金2.86亿元,重点投向4县(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项目共覆盖21个乡(镇)、67个行政村、11.06万人。通过试点,4县(区)的贫困人口减幅达29.6%。
【社会扶贫】 2010年,定点帮扶宁夏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中央国家机关(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了定点帮扶工作力度,其中国家铁道部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用于固原市原州区教育、生态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培训等;宋庆龄基金会投入帮扶资金188.34万元,为固原市彭阳县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5辆救护车。福建省福州市成功地召开了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十四次联席会议,顺利完成第六批、第七批福建省援宁挂职干部交接工作,举办了“宁夏·福建(厦门)经贸合作”推介会,并与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对接交流活动。2010年,福建省及其对口帮扶县区共投入帮扶资金4850万元。
宁夏区内各定点帮扶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宁夏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投资投物,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460万元,其中宁夏军区、武警宁夏总队等驻宁部队先后出动官兵7000多名,帮助红寺堡区、西吉县、隆德县开展植树造林和抗旱救灾工作,宁夏军区还向红寺堡区的9所中小学校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电脑。
【贫困地区干部培训】 2010年,宁夏安排扶贫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等形式,举办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2期、共培训100人,举办重点贫困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培训班2期、共培训100人;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1期、共培训50人;举办产业带头人培训班5期、共培训250人。
【互助资金】 2010年6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互助资金项目现场观摩会”,自治区党委于革胜副书记、自治区人大马秀芬副主任、自治区人民政府郝林海副主席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2010年共安排扶贫资金8925万元(含国务院扶贫办分配的专项资金1425万元),按照大村30万元、小村20万元的标准,新增项目村341个。其中,在吴忠市同心县安排了2个千户以上的生态移民村,每村投入200万元,并将农垦系统29个生态移民村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当年安排了10个村,并在吴忠市盐池县启动了整县推行互助资金试点,盐池县89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至此,宁夏已在770个贫困村建立了“发展资金互助社”,占宁夏贫困村的54.8%;项目辐射到了宁夏21个县(市、区)的128个乡镇,资金总量达3.2亿元;入社农户10.3万户,受益人口达46万人。
【两项制度衔接】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是新十年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在宁夏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红寺堡区全面展开。各县(区)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扶贫、财政、民政、残联、统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宣传发动、对象识别、信息录入、建档立卡等工作,9县(区)共识别确认贫困人口有56.3万人(按1350元为标准)。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