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扶贫

      【企业概况】  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83年11月,现下辖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10个县级营销部、物流中心、16个职能科室,共有从业人员664人;另有1个控股企业即宜宾三原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年卷烟销售量约为13.89万大箱,生产收购烟叶31.99万担,实现税利4.59亿元。

      宜宾具有适宜的优质烟叶种植条件,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所产烟叶具有良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近年来,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抢抓国家“北烟南移”的战略机遇,以现代烟草农业统领烟叶工作全局,坚持把烤烟生产作为“富民惠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把烟叶作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大烟叶产前投入、提升生产服务水平、强化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了宜宾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和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公司以“创全省先进市局(公司),建一流商业企业”为奋斗目标,践行“崇尚先进一流、崇尚规范精细、崇尚公正和谐”的宜宾烟草企业文化理念,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宜宾市县级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先进集体”、“2006年-2008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班子”称号,被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授予“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四川烟草商业系统开展‘四好’活动成效显著单位”、“全省行业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先进单位”。

      【烤烟生产扶持】  2001年至2010年,公司累计投入价值超过1.2亿元的生产物资、补贴资金用于扶持烤烟生产;通过干部分片包干、技术员入户指导等形式,对2万多户烟农进行了烤烟生产技术培训(其中:建卡贫困户0.53万户)。通过加大烟叶生产投入、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提升生产服务水平等强有力的措施,烟农种烟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烟叶质量、烟农收入大幅增长。十年来,全市烟农累计实现种烟收入12.46亿元(含烟叶税返还),2010年实现烟农种烟收入2.49亿元,较2001年的0.49亿元增长408.16%。烟农户均种烟收入从2001年的0.83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67万元,增长342.17%。烤烟产业已推动1.5万多户烟区农民和0.87万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迈向幸福小康。

      在上级烟草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及“普惠制、广受益”六字方针,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了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2010年,共投入超过4000万元用于烤烟生产扶持,降低了烟农种烟成本;通过干部分片包干、技术员入户指导等形式,对全市7000户烟农进行了四期烤烟生产技术培训,烟农种烟技能水平和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转变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大力发展烟农综合生产服务合作社、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烟为主、配套产业共同发展的的产业经营模式,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烟区农民的综合经济收益。2010年,全市共落实烤烟种植乡(镇)57个、村405个、社1325个、农户6777户,种植面积10.67万亩,烟农户平种植面积15.75亩,创历史新高;收购烟叶31.99万担;实现烟叶产值2.2亿元;实现烟农种烟收入2.49亿元;烟农户平收入达3.67万元。

      【烟叶基地建设】  按照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和合理轮作的要求,实施基本烟田保护,在基本烟田保护区加大对基本烟田、土地整治、烟水配套、密集型烤房、机耕道、农机具、站(点)、防雹等基础设施设施项目的投入力度,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烟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2006年宜宾市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公司在烟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高达5.21亿元,年均投入超过1个亿,其中,烟水配套工程16934.6万元,密集型烤房26089万元,机耕道6211.9万元,农机具466.6万元,育苗工厂120万元,防雹设施180万元,基层站(点)2100万元。累计建成基础设施1.4万多件,其中,建成水池5847口、水窖101口、管网649条、沟渠249条、提灌站3座,密集型烤房7454座、生产便道153条、机耕道169条、育苗工厂1座、防雹点9个、烟站3个,整治塘坝126座;购买农机具2876套。解决了31万亩基本烟田的烟水配套、14万亩烟叶的密集型烘烤以及6万人的饮水难、出行难问题。尤其是对定点扶贫乡(镇)所在的筠连县,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高达1.55亿元;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所在的兴文县,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高达1.46亿元。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基地单元;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系统设计;坚持项目监管,规范资金使用,确保了烟基项目持久发挥作用和效益。2010年全市投入9900.72万元用于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烟水配套工程3607.86万元、密集型烤房4284万元、机耕道1870.29万元、小型农机具138.57万元。建成水池217口、水窖9口、管网484.82千米、沟渠44.31千米、密集型烤房1224座、机耕道198.59千米,整治小塘坝15处,购买小型农机具972套,改善了山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社会公益扶贫】  2001年至2010年,全市烟草行业累计捐赠1046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其中,捐资634.4万元用于兴文县仙峰乡新界村新村建设(一池三改项目200万元、村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146万元、连户路建设项目79.2万元、农户集中建房项目76.2万元、危草房改造项目75万元、风貌改造项目50万元、村小改建项目45万元、购置生物气化3万元);捐资250万元修建兴文县、屏山县2所希望学校;资助50名贫困大学生22.6万元;汶川、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向灾区共捐款68.6万元。常年联系对口扶贫乡(镇)2个,村2个。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了全市行业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

      【扶贫工作措施】  1.党政重视,精心组织,凝聚扶贫开发的“向心力”。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立行“一统一、四到位”的工作思路,即思想统一、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将全市的烟草产业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列入行业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领导分工,强化责任考核机制,凝聚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向心力。

    2. 因地制宜,立足优势,挖掘扶贫开发的“生产力”。烤烟生产作为高度涉农和政策性较强的产业,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结合烤烟产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的贫困山区等实际,公司发挥烤烟产业这一“金色龙头”优势,加大烟叶生产投入、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提升生产服务水平,挖掘扶贫工作的“生产力”。2001年至2010年,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用于烤烟生产扶持;通过干部分片包干、技术员入户指导等形式,对2万多户烟农进行了烤烟生产技术培训,烟农种烟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烟叶质量、烟农收入大幅增长。

    3. 夯实基础,加大投入,激发扶贫开发的“发展力”。秉承“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公司在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烤烟反哺农业,以强化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自2006年全市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公司在烟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高达5.21亿元。基础设施的夯实,减少了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改善了山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后劲。

    4. 履职尽责,奉献社会,打造扶贫开发的“和谐力”。长期以来,公司弘扬“以责任奉献社会,以真情回报客户,以创新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2001年至2010年,全市烟草行业累计捐赠1046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通过联系乡(镇)支援新农村建设,新建希望学校,修建乡村道路,对口扶贫,推进农舍及公共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了烟农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践行了企业使命,塑造了良好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构建和谐社会及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科  李建宇)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