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扶贫
【企业概况】 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坐落于“西南药城”--施秉县县城,是一家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以原生态道地药材为特色,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是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公司现拥有2家全资子公司:贵州科瑞特医药科技开发研究所和贵州华泰药业有限公司,员工近百人,资产近亿元人民币。拥有占地面积达56亩的现代化厂房和GAP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00多亩;拥有14个占地面积2416平方米的温控育苗大棚,自动化喷灌基地200亩,此外还建有提灌站、蓄水塔、喷灌系统、气象监测站、病虫害防治设施等等。公司产品立足于黔山秀水中药材地方特色,产学研相结合,研发、生产具有当地苗族特色的原生态中药药品、中药饮片、保健品和食品。公司产品分为三大系列:太子参、头花蓼、白术、天门冬、薄荷、杜仲、黄柏等中药材;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饮料、颗粒等保健食品以及以苗药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品、饮片等。公司拥有5个国药准字号药品:痔痛外搽剂、黄丹胶囊、丹参膏、和肝利胆糖浆、川贝清肺糖浆。
公司采取“公司+协会+基地(标准)+农户+保险”的运营模式。政府推动、公司运营、协会配合、基地供给、农户参与、保险保障;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
2009年,公司被评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同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中药材产业创业链”产业技术联合体牵头单位。
【企业扶贫模式】 自1992年引种太子参以来,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贫效果越来越明显,和农民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密切,龙头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公司在抓好自身的中药材种植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现场培训等基地条件的同时,直接组织牛大场中药材协会418名会员和药农进行合作,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大户带散户”的形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带动了全县15246户药农增收,使中药材种植与效益同步提高,在公司的带动下,施秉县成为我国唯一的苗药头花蓼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及太子参全国第二主产地。
截至2010年底,施秉太子参产量已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强。随着施秉太子参种植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逐渐创立了“施秉太子参”品牌,形成了以施秉县、黄平县为主,辐射带动全省7个地区16个县市种植的发展局面。“十一五”以来,施秉太子参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累计带动全省54256户农户实现太子参种植面积235800亩、创总产值6.8768亿元。2010年,施秉、黄平2县中药种植户中出现了26个百万富翁。
【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2010年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医药销售有限公司签署了《药材委托种植合同》,双方联手共建万亩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建设采取订单式合作方式,即由三元太宝公司与农户签定种植太子参合同,1亩公司预付7000元货款,来年太子参采挖时,正常年份,提供500斤鲜货太子参给公司即可。超出部分,农户可以按市场价格自主出售。
这种扶贫方式激发了农户种植太子参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户资金和市场问题。种植太子参成本高,仅种苗1项,1亩就要投入5000元。药材市场时有波动,预付给农户的货款,解决了市场波动造成的风险。
据施秉县牛大场镇镇政府统计,2010年全镇太子参种植面积超过了2.5万亩,总产量约1000吨,总收入近2亿元人民币。在种植太子参的药农中,收入超过100万元的8户;70万元至100万元的10户;50至70万元的25户;30至50万元的50户;10万元至30万元的300户。全镇药材种植4000户左右,仅太子参一项总收入户均5万元。
【中药产品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 除太子参品种外,公司还利用贵阳中药材技术指导中心、贵阳中医研究所等部门的技术,建立了中药产品的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对农户实行头花蓼订单生产、保价收购,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技术,提高头花蓼产量和质量。据统计,公司在施秉县牛大场镇、双井镇、杨柳塘镇、甘溪镇建立了中药村头花蓼规范化(GAP)原料生产基地,2006年完成头花蓼1200吨购销合同,基地农户户均增收1084元;2007年完成头花蓼原料生产基地面积3546亩,基地涉及农户1090户,基地农户户均增收1566元;2008年完成头花蓼原料生产基地面积4483亩,基地涉及农户2432户,农户增收总额398.3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638元;2009年完成头花蓼原料生产基地面积7961亩,实行订单合同保护价收购的利益联结机制,基地涉及当地农户4741户,农户增收总额811万元,基地农户户均增收1711元;同时带动全县太子参、头花蓼、白术、天门冬等中药材种植面积4.5万亩,户均增收4128元。2010年,完成头花蓼原料生产基地面积10596亩,实行订单合同保护价收购的利益联结机制,基地涉及当地农户15000户,农户增收总额1023万元,基地农户户均增收1711元;同时带动全县太子参、头花蓼、薄荷和白术等中药材种植面积5.2万亩,户均增收6048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2010年公司在施秉县城红卫桥东侧建设了占地面积56亩的现代化中药材加工厂,生产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至此,公司由过去单纯的种植业转型为种植、加工并重的中药材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加工业的兴起,直接带动了更多的农户种植太子参、头花蓼等中药材品种,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扶贫工作措施】 1.规划发展思路,企业价值观溶入到农民和时代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中。2008年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法人内部治理结构,引进人才,规划企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以太子参和头花蓼这两个当地农户易于接收、市场前景好的主打药材进行深度开发的发展思路。太子参、头花蓼都是一年生药材,头花蓼是贵州道地苗药,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好。事实证明,公司的思路是正确的,农户和公司获得双赢。2010年太子参价格攀升到了历史新高,头花蓼浸膏粉价格16万/吨,企业实现了好的经济效益。
2. 找准企业与农民利益的契合点,实现共赢。农民收入水平低,现金流、抗风险能力差。企业一方面要有吃亏精神,要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要实现赢利。为此,要找准企业与农民利益的契合点,产业链上适合农民做的,让给农户,科技含量高,风险大的留给企业自己,主观上要想着帮扶农民,农民赚钱了,客观上,企业一定会赚到钱。
3. 坚持科学发展观,扶贫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探索新的扶贫方式,实现“予人鱼不如予人渔”的转变。逐步由松散型合作转向股权等紧密型合作,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化工人。
(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陈世贵)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