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扶贫

      【概述】  2010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总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开发战略部署,以“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为载体,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和农产品购销,积极创办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有力改善和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行业专项资金】  2010年,总社通过中央财政“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对285个网络薄弱与空白县供销合作社给予扶持,其中大部分是经济欠发达县和不同层次的贫困县,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8个,扶持资金达4400万元。扶持范围包括:对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重点支持发展现代连锁经营;对农副产品购销网络,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及基地建设;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重点支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市场;对网络终端、网点建设,重点支持开展综合经营服务及经营服务设施、环境的改造。

      【专业合作社帮扶】  各地供销合作社把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作为介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完善基层为农服务体系、强化与农民利益联结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途径,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基地,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带,提高专业合作社产品的商品率。截至2010年底,供销合作社系统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54817个,入社农户1005.83万户,其中入选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的5000家专业合作社,86%拥有生产基地,68%注册了产品商标。同时,总社加大对全国贫困地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项目资金8000万元,其中1440万元用于支持全国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施的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

      【农村综合服务扶贫】  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综合服务,截至2010年底,全系统共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21.97万个,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各地供销合作社在强化农资供应、日用品销售、农产品收购等经营性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建农家书屋、卫生室、警务室以及保险、邮政、通讯业务代办点等,成为农村现代文明的窗口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湖北、山东、贵州等地供销合作社还与组织部门共建村级综合服务社。

      【产业扶贫】  各地供销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为目标,把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中草药、蔬菜反季节栽培、木耳等食用菌及绿色山野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产品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方式,引导和带动贫困农户通过应用农业新技术和农用新物资,引进名优新特品种,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自然生态、安全健康和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找准致富门路。截至2010年底,供销合作社系统建立商品基地16938个,联结农户772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407.6亿元。

      【科技扶贫】  供销合作社系统拥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94所,在校生近30万人,推动了贫困家庭未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加强了对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开拓了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渠道,帮助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或在当地发展种养业。同时,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系统科技优势,利用8所直属科研院所,26812个庄稼医院,2010年共建立科学试验示范田27.5万公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40.5万公顷;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1370.5万人次;提供种子、种苗35亿元;发放科技资料1675.4万份。     

      【定点扶贫】  经过总社的定点扶贫,安徽省潜山县已形成了以香菇、木耳为主,平菇、灵芝、金针菇和竹荪等多个品种的食用菌生产格局,带动全县14个乡镇3000多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年生产规模950多万棒,产值达7600多万元。潜山县委、县政府已将食用菌产业列为全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并成立了食用菌产业指挥部。为继续扶持、发展当地食用菌生产,总社2010年拨付定点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其中1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继续扶持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另外10万元用以扶持县供销合作社与三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一座成品野鸭生产加工厂。潜山县三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04户,带动养殖户680户,养殖纯放养的“三丙”牌绿头野鸭20万只,加工15万只,年产值800万元。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