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
【概述】2013年,经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 “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和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协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批示和肯定。互助资金工作获得全国一等奖。整村推进工作被确定为全国“十二五”中期评估两个试点省区之一。生态移民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协作等一些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红寺堡区和中卫市兴仁镇、蒿川乡与中宁县徐套乡、喊叫水乡纳入六盘山片区规划范围。中南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30元以上,增幅达到14%以上,较2010年增长53%,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片区扶贫】编制完成了《六盘山片区(宁夏)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关于请求国家将宁夏六盘山片区设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试验区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2013年重点处理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国家10个部委推动落实。交通运输部在固原市召开了国家23个部委参加的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部省协调推进会,确定了27个关系宁夏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要建设项目,并将西吉县列为六盘山片区综合扶贫示范县,将予以4亿元资金支持。国务院扶贫办与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关于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宁夏扶贫攻坚战略进程合作协议》,国务院扶贫办将进一步加强对宁夏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与协调,给予宁夏更广泛、更有力的帮助。
【生态移民】2013年,全面完成自治区政府年初确定的8万人的住房建设和8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建成移民住房2.24万套,搬迁安置移民8.55万人,分别占计划的123%和107%。完成开发配套农田5.84万亩,建成设施温棚、大中拱棚、养殖圈棚2.21万亩(座),建成枸杞、马铃薯、葡萄等特色种植达到26.4万亩,完成教育培训3.91万人,实现务工就业3.29万人,架设供电线路328千米,修建村公路241千米,新(扩)建学校、幼儿园、村级(社区)活动场所(含医疗、计生、文化、科技、劳务服务室)、农村超市等6.49万平方米,实施迁出区生态恢复保护工程69万亩。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建成移民住房6.28万套、搬迁安置移民20.66万人,分别占规划总目标的79.7%和59.7%,对9.44万搬迁定居移民实施了教育培训,实现务工就业6.26万人,迁出区生态恢复133.1万亩,迁入区新村绿化4.09万亩。同时,加强和完善生态移民相关政策,大力培育增收产业,积极开展创业就业转移培训,加大迁出区生态恢复,强化移民社区社会管理,一个个和谐、富裕、文明的移民新村初具规模,在塞上大地落地生根。
【整村推进】从2013年4月起,集中利用3年时间,实施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2013年共投入各类资金133426.1万元,对500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到村、产业项目扶持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的“四到”扶贫攻坚,村均投入(不含群众自筹)266.8万元,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环境与生态和社会事业项目,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增收产业,探索西吉县集中力量定点清除、彭阳县产业到户“造血”发展、泾源县整乡推进扶贫模式。
西吉县经验。以19个乡镇的19个整村推进示范村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资源,通过“危房改造打基础、特色产业做支撑、六小工程相配套、民主管理作保障”的方式,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合力攻坚。整合各类资金1.72亿元,户均补助1.55万—2.2万元,完成危房改造3911户,硬化村组道路97千米,绿化村组巷道95千米,建成集雨场4908处,自来水入户4948户,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彭阳县经验。通过调整思路、转变方式、积极探索产业到户扶贫新机制,采取“建设示范园、培育典型户、扶持贫困户、带动一般户”的措施,采取规模户和无场地户进入合作点集中饲养、有条件的散户分户饲养、无任何饲养条件的特困户加入园区托管分红3种办法,探索“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产业到户扶持对贫困户的全覆盖。对1500户贫困户户均投入扶贫资金1万元,帮助这些贫困户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泾源县经验。在兴盛乡开展了整乡推进试点,将9个行政村一次性高标准规划,通过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方式,把县内生态移民、危房改造、产业培育、幸福村庄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全乡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彻底改观,群众安居乐业,为全区开展整乡推进提供了成功经验。
【“四到”扶贫工程】 2013年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3.34亿元,村均投入267万元。呈现出西吉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彭阳县探索产业扶贫“造血”机制、泾源县开展整乡推进试点等3种新机制。产业项目到户工作基本建立起了“补、借、贷、贴、保”五位一体的扶持机制。
“补”就是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补到户。投入资金1.93亿元,着力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项目,扶持了7.7万户扶贫对象发展增收产业,加上前两年的扶持,基本实现了对60万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全覆盖。
“借”就是互助资金借到户。安排专项资金3500万元,支持22个生态移民村建立互助资金项目,全面完成了支持100个A类互助社扩大互助资金受益面的任务,使互助资金项目村到达1120个,资金运行总量达5.18亿元,互助资金总规模、村均投入额度、贫困农户受益面均居全国第一,互助资金工作获得全国一等奖。
“贷”就是金融信贷资金贷到户。着力推进“互助资金·千村信贷”项目,新增“千村信贷”项目村213个,使项目村总数达到338个。截至2013年底,已有304个项目村14307户捆绑信贷资金4.28亿元,户均贷款2.99万元。
“贴”就是贷款贴息资金贴到户。宁夏扶贫办与财政厅出台了捆绑贷款贴息政策,给予“千村信贷”农户贷款,按程序确认扶贫贴息对象和贴息额度,通过农户“一卡通”直接兑付到捆绑贷款对象手中。2013年,投放贴息资金316.6万元,对2012年度产生的农户贷款给予贴息。
“保”就是将保险保到户。把项目风险防控和小额保险相结合,为全区互助资金社员及其家庭成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防范互助资金项目风险安上了“防火墙”。2012年6月,全国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座谈会在银川召开,宁夏金融扶贫创新经验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3年,互助资金、千村信贷、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及各类小微型金融机构累积贷款余额达到近30亿元,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3倍,金融扶贫已成为支撑扶贫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到人工作,特别是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片区县(区)全覆盖。全年共发放补助金1011万元,补助中高职贫困学生1.26万人。采取基层干部培训与农民培训、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完成干部培训23期1938人,安排资金775万元,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与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燕宝基金会捐资7200万元,今后4年每年帮助扶贫对象家庭学生3000名在区内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
【社会扶贫】2013年,经过多方面的积极争取、协调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社会各界投资捐物折款达2.42亿元,闽商合同投资逾130亿元,社会扶贫强势突起,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呈鼎立之势,“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得到巩固提升。
中央有关帮扶单位首次实现了“一帮一”全覆盖。国家为宁夏增补调整了8家实力强的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全区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中央单位已与帮扶县对接完毕,正在组织制定完善中长期帮扶方案和落实部分具体帮扶措施,已落实扶贫项目投资1880万元。
福建—宁夏协作取得新的突破。福建—宁夏对口协作步入产业合作共赢的新阶段。西吉、盐池、隆德福建—宁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福建—宁夏产业城、永宁和红寺堡产业园均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全面开展了福建—宁夏产业城、产业园招商工作,先后组织了“百名企业家宁夏行”等多次富有成效的招商活动,签订合同项目39个,总投资131.7亿元。一年来,福建省各级组织投入帮扶资金1.1亿元,组织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12个;募集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款 5260万元,扶助困难群众25万人次。
区内定点帮扶工作进展顺利。2013年,区、市、县3级844个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含捐物折款)4795.6万元,协调项目资金11160.7万元,帮助重点贫困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扶贫对象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扶贫资金管理】由自治区扶贫办牵头,会同自治区监察厅、发改委、财政厅、审计厅、纠风办组成的“七部门”联合检查组,对2012年自治区下达财政扶贫、以工代赈、“三西”专项、福建—宁夏协作等各类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所列问题,分别在5市召开通报会,约谈5市和有关县(区)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安排和督促整改。2013年全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总体上良好,资金运行总体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管理水平逐年提高。
【驻村帮扶】结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展的“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下基层活动,帮扶责任到单位工作扎实有效,完成了自治区、市、县(区)3级帮扶力量向500个重点贫困村调配工作,建立起了“不脱贫不脱钩、一帮到底”的稳定帮扶机制。增派289名扶贫开发驻村指导员入驻贫困村开展工作,基本实现了对500个重点贫困村全覆盖。
【扶贫宣传】 扶贫宣传工作服从自治区党委、政府百万扶贫攻坚战略总体部署,始终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以脱贫致富为目的,不断完善宣传组织保障、媒体互动合作、信息交流共享、宣传考核激励长效机制,努力强化扶贫宣传保障,着力提高扶贫宣传效果。
2013年在国家级主流新闻媒体刊登稿件80篇,自治区级主流新闻媒体刊登稿件103篇,内部发行《宁夏扶贫开发》季刊4期。宁夏扶贫办和自治区话剧团共同策划,反映当代移民搬迁的话剧《沟底村移民记事》在区内多次巡演后,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移民群众的好评。(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杜忠良)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