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扶贫开发


    【概述】2013年,甘肃省以“三大片区”58个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抓手,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富民增收产业,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就业创收,全省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国家确定的脱贫标准,有2个县区(甘州区、肃南县)整体脱贫,有90个乡(镇)、1055个村实现脱贫目标,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2万人下降到552.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26.5%,下降6.7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扶贫资金投入】2013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为33.3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65亿元(包括发展资金23.97亿元,“三西”专项资金2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44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7亿元,扶贫贷款贴息资金0.32亿元,国有贫困农场资金0.082亿元,国有贫困林场资金0.153亿元,残疾人康复贷款贴息0.0216亿元,中央“两州”专项资金0.2亿元),省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2.7 亿元。省扶贫办管理安排的资金为28.3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14亿元,省财政专项扶贫配套资金2.2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和贷款贴息项目整合资金5.0453亿元。

    【扶贫资金管理】2013年,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强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优先安排以产业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贫困户危房改造等为重点的各类直接扶持到户的民生项目,实行“四项制度”,一是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制。二是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度。三是实行项目管理制。所有扶贫资金一律直接下达到项目,并实行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验收到项目。四是实行扶贫项目公示公告制。

    【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在贫困村集中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村组道路建设方面,拓宽砂化道路780千米,砂化道路1493千米,硬化道路1226千米,修便民桥103座,涵洞22个。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建成集雨节灌903眼,衬砌渠道507千米,小型提灌工程35处,塘坝17个,治理河堤66千米,人饮工程206处,人饮水窖200眼。此外,改造危房7777户,新修梯田17.06万亩,完成五改三建3900户,一池三改199户,发放太阳灶1.1万台,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源237台。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2013年,全面启动实施“三大片区”扶贫规划。完成了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藏区三大片区省县两级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此外,交通部将甘肃省普通国道补助标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提高2.6倍以上,通乡镇、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补助标准分别提高了1倍和1.5倍。同时将甘肃省临洮、静宁两县列入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交通试点示范县。

    【整村推进与整乡推进】2013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77,整乡推进项目72个。经过项目建设,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解决了村民增收难、饮水难、行路难、求医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使项目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公益事业逐步健全,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同时,全省各地项目村以整村推进为契机,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贫困村“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贫困群众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富民增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转移就业】2013年,转移就业扶贫工作本着先打工、后落户的原则,相关县区将其作为促进贫困地区致富的有效途径来抓,全年完成省外劳务移民备案审核20336人。

    【产业扶贫】2013年,稳步实施特色优势富民产业项目,促进农牧民增收,种植双垄沟播玉米402万亩,种植马铃薯4.6万亩,种植中药材9.2万亩,种植蔬菜4.8万亩,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5万座,栽植苹果、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果27.7万亩,建成育苗基地1.3万亩。养羊11.3万只,养猪2.2万头,养牛2万头,养鸡(鸭)15.6万只,养殖鸵鸟0.2万只,修建暖棚1.9万座,种植牧草3.8万亩。建成农家乐137个。扶持扶贫互助社768个。扶贫贷款贴息方面,安排贷款贴息6亿元。

    【劳动力培训】2013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7万人;“两后生”培训 6.5万人次。围绕草食畜、马铃薯、果品、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科技示范作用,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8.6万人次。

    【革命老区建设】2013年,安排庆阳革命老区特困片带专项2000万元,在华池、镇原、宁县、合水等5县的贫困村实施扶贫攻坚项目,通过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扶贫项目建设,改善了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定点扶贫】2013年,共有35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定点扶贫甘肃省43个贫困县,实现了中央、国家单位对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定点扶贫的全覆盖。35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共有343名(其中部级38名)干部到定点扶贫县调研考察,选派干部18名常年蹲点挂职帮扶;定点扶贫单位为贫困县直接投入资金9970.3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3269万元;帮助上项目19个,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5562人次,组织劳务输出3.756万人次。

    20139月,中共甘肃省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甘发〔201314号),继续推进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载体、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双联”行动,以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为重点,动员省、市(州)、县(市、区)、乡(镇)440.8万名干部和1441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8790个贫困村对接,开展“双联”行动,实行省级领导每人联系12个贫困县(市、区),从中联系1个贫困村和不少于5个特困户;地厅级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3户,县处级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2户,其他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1户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定点扶贫工作局面。全省各级联村单位共派出挂职蹲点干部4356人,帮扶单位直接投入16.18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26.62亿元,帮助引进项目数6056个,举办培训班9809期,共培训各类人员104.17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07.1万人次,解决群众急事难事10.2万件,开展义诊30.2万人次;帮助化解农村纠纷91940件。

    【东西扶贫协作】2013年,天津市政府援助资金增加到6480万元,比2012年增长8%20135月,天津市合作交流办公室、甘肃省扶贫办、甘南州人民政府在兰州签署了《天津市对口帮扶甘南藏族自治州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项目》协议,利用天津政府援助资金,从20132015年连续3年招生,在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定向培养300名医学本科生。20137月成立了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首批抽调的6名援甘干部赴甘肃开展为期3年的援甘工作。2013722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后,天津市政府于723日捐助500万元抗震救灾款,于730日提前启动30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用于抗震救灾。20139月,甘肃省46家企业,赴天津参加了“2013中国·天津——全国食品博览会”,为甘肃企业以及陇货精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3年,厦门市政府援助临夏州资金由原来的8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20137月,按照《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扶贫工作规划(20122020年)》内容,厦门市翔安区与临夏州永靖县,海沧区与积石山县,思明区与临夏县,湖里区与东乡县,同安区与康乐县,集美区与和政县,火炬高新区与广河县达成了帮扶协议,已完成了对接并开展帮扶工作。

    【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兰州军区机关主动参与甘肃省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明确提出每个大部帮扶1个贫困村,每名军以上干部联系2户、师职干部联系1户特困家庭。军区7名首长分头参加四大部机关的帮扶活动,投入110多万元,为帮扶村的4所学校捐赠电脑、电视、课桌等教学设施310多件(套)。军区司令部投资60万元,与联系村合建村委会综合楼和村民文化广场。军区政治部出资26万元,从山东郓城购买169只纯品小尾寒羊,分发给联系村42户特困群众发展家庭养殖业。军区联勤部选购62头优质仔猪,扶持联系村31户特困家庭。

    【社会扶贫】2013年,实施了“民企陇上行”行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参与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全国工商联27家直属商会与甘肃省18个贫困县签署的产业开发战略合作协议。甘肃省工商联商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45家商会与省内18个国家特困片区县签订了帮扶协议,确定以“扶贫办统筹规划,工商联组织引导,商协会配合实施,企业家自愿投资,贫困县建设落实”的模式,按照“一会一企带一县或多会多企带一县”的帮扶形式,在18个受援县建立项目带动、产业帮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造血式项目帮扶开发机制,实现共赢的发展目的。18个县市区与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甘肃省商会联席会成员单位会员企业及企业家副主席、执常委共签约项目162项,协议资金494.3亿元,合同资金340.04亿元,到位资金131.33亿元。

    20132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等个行业协会,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5大行业协会采取“一县一业”模式,确定了甘肃省87个县(市、区)与90家国家行业协会及其分会(联合会)的结对帮扶。截至2013年底,有19个县(市、区)共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3项,总投资124.33亿元,实际投资6.41亿元,取得了初步成效。

    【扶贫法制化建设】2013年,按照《甘肃省扶贫开发条例》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提出围绕“一个核心”“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六大突破”(即持续增加贫困群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户;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实施扶贫攻坚行动,有效支撑富民兴陇大业。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主要目标任务贫解表》,以及《甘肃省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办法》,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尕藏扎西)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