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贫
广播电视方面
【概述】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广播影视事业建设。一是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工程为抓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是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建设为重点,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广播影视收听收看需求。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西部贫困地区是村村通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十二五”期间工程建设任务有两项:一是继续以直播卫星覆盖为主,解决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偏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盲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重点加强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和新通电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二是加强重点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无线覆盖地区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和水平。“盲村”村村通方面:截至2013年底,国家已下达“盲村”建设中央投资18亿元,组织了3次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集中招标,共招标设备818万套,完成了约65万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建设任务。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3年底,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安徽等24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体建设方案。2013年,国家首次安排下达中央投资3.3742亿元,支持相关省区开展工程建设。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发展历经10余年,其内涵不断丰富、规模日益宏大、影响更加广泛,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品牌。截至2013年,全国共成立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9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近5万支,2011年、2012年、2013年,每年放映电影均在800万场左右,年观众人次15亿左右,超额完成公益放映任务。2013年中央财政共资助中、西部22省区农村电影放映场次补贴资金7.1986亿元。
【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发挥直播卫星作用扩大农村电视覆盖的重要批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在全国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2013年,全国广电系统继续推进户户通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体系,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发展户户通用户1309.4万户,新建专营服务网点3000多个,户户通工程总体进展顺利,直播卫星维护体系初具规模,其中宁夏、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已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宁夏、贵州、海南基本实现了服务体系全覆盖,提升了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随着第一批“户户通”整省推进的实施,2013年下半年,中央财政又专门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86亿元,用于支持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青海、新疆15省(区、市)开展户户通,进一步扩大工程实施范围。2013年11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向2014年各任务省份下发户户通目标责任书和专项奖补资金,计划2014年发展用户约1186万户。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示范网工程】为加强农村乡镇地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示范网建设,解决本地州、县节目覆盖,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支持四川甘孜州委、州政府采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康定县实施了面向农村乡镇覆盖的地面数字电视示范网项目,在通过直播卫星实现中央、省级节目覆盖的同时,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实现州、县节目的覆盖,发放安装了6000套机顶盒,解决了2万多群众收看当地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并建立了调频和地面数字电视的应急广播内容发布手段,提高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
【影视剧捐赠】按照已经形成的工作机制,2013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影视剧制作单位向新疆、西藏、四川等边疆民族地区组织捐赠2000集电视剧、36000分钟电视动画片,每年推荐80 部影片(其中故事片60 部、科教片20 部)作为少数民族语待译制片目并提供译制素材。按照“建养并重”原则,在推进少数民族语译制制作能力建设的同时,每年协调安排专项运行维护经费,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安排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经费,专项用于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工作,提高了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译制制作能力,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定点扶贫】2013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定点扶贫四川甘孜州,支持州县广电设备升级改造、加强宣传和赠送节目源。投资200万元,实现甘孜州广播电视台的网上藏、汉双语播出和3G手机收看;投资100万元,完成了甘孜州广播电视台广播直播间和甘孜、色达、理塘、德格县广播录播间建设任务;赠送价值247万元的广电设备;捐赠6000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和30部电视电影;投入80万元,为甘孜州拍摄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圣洁甘孜》;为德格县拍摄了宣传片《德格印经院》;在CCTV6滚动播放为其拍摄的宣传片《中国·德格》,每天6次,共播放近300次,折合广告价值近500万元;投入经费60多万元,为甘孜州广电技术人员举办4个培训班,培训90人次;组织职工捐款80万元,资助甘孜州830名贫困学生高中以上阶段的学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务司事业发展一处修红丽)
新闻出版方面
【扶贫调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增补了“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寿山任组长,办公厅、机关党委、人事司、财务司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厅行政处(简称“扶贫办”),负责定点扶贫的日常工作。扶贫办积极协调、推动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落实扶贫项目和资金,研究部署年度工作安排。
2013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和有关司(局)人员多次到山西省壶关县、平顺县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通过与当地县委县政府开展座谈、深入农村、走访群众摸情况等方式,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2县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需求,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干部挂职扶贫】2012~2013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名扶贫干部潞州、章泽锋分别在山西壶关、平顺2个县挂职扶贫。2名挂职干部克服当地生活方式、工作条件、语言环境等困难,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和农民家中,虚心向地方干部群众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转换角色,融入当地的各种日常工作中去。在两年挂职扶贫期间,他们为贫困地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与当地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利用广电总局机关和其他兄弟单位的资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发展做出了新贡献,深得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同时利用身临贫困地区一线的优势,不断深入思考、研究一些扶贫问题,为国家扶贫工作的前景开展出谋划策。
【旅游宣传帮扶】山西省壶关、平顺2个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太行山大峡谷。由于开发较晚,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为了盘活当地旅游资源,做大旅游产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协调一些媒体进行加大宣传工作,提高2个县在全国的知名度,从而打开旅游市场。
落实《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宣传画册的出版。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的直接协调下,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宣传画册由商务印书馆赞助正式出版。该画册平装本7000册、精装本3000册,出版印装成本费用56万元;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贫办为宣传平顺出版《平顺,平顺》画册,加大平顺旅游宣传力度;联系中国摄影家协会帮助平顺举办“晋善晋美诗画平顺”风光摄影大赛。
【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壶关、平顺2县属于太行山区,也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但交通不便,文物古迹常年失修,影响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贫办从实际出发,积极协调。
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到平顺考察,经过沟通,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拨付6400万元修复平顺的国保单位金灯寺,2013年前期760万元的前研经费已经由国家文物局认证的公司垫付并已经开始启动文物修复工作。
壶关县城西外环路工程正式获得立项。在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的协调和山西省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壶关县城西外环路工程获得正式立项,山西省财政给予补助资金超过3000万元。
协助平顺县向交通运输部成功申请16.2千米的环线红色旅游公路的资金4000多万元。
落实下拨壶关县晋庄畅村公路建设资金。联系落实山西省交通厅下拨了壶关县晋庄畅村公路建设资金15万元。
联系落实太行山大峡谷索道测线工作。协助壶关县建设太行山大峡谷索道的建议,并联系中国索道协会完成了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索道测线工作。
【文化教育医疗扶贫】壶关、平顺2个县文化教育落后,医疗设备简陋,广电总局扶贫办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开展工作。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每年春节赴2个县慰问,捐赠24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联系中央党校教授进行党史授课。联系邀请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宝东教授,赴壶关县为全县干部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党史报告;落实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的捐赠活动。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于2013年1月31日向壶关县人民医院捐赠了急需的医学类精装工具书219册、光盘出版物133张、阅读卡49张,总码洋42378.2元。在壶关县传统文化光盘出版方面在出版司的帮助下,联系协调《上党乐户壶关班社经典曲目》等三张光盘的出版工作;邀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副馆长于延俊、黄超前后3次到平顺为展览馆的讲解员和全县导游作培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