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定点扶贫

    【概述】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中定点帮扶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学校党委常委会明确提出,定点扶贫施甸是学校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学校当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滇西定点县扶贫工作,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分别与保山市和施甸县签署了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并向施甸县和德宏州陇川县派驻了两名挂职干部任副县长。

    全年举办干部培训、基础教育培训、医疗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2期,共完成培训2600人次;学校直接投入136.8万元,用于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和多媒体项目、贫困学生资助和各类人员培训;资助10名施甸籍贫困大学生;3所 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对口支援;人居学院和人文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实地调研施甸县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布朗民族文化等非物 质文化遗产和当地自然资源,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学校团委组织了西安 交大“寻找我的中国梦”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

    【扶贫调研】2013年,学校先后7次 组织各方面力量赴施甸县调研考察和实施项目。调研涉及整体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基础教育、施甸县城乡规划、姚关镇文化旅游开发、雷打树村人畜饮水蓄水安全、 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野鸭湖产业发展、水蛭养殖和药品生产等诸多方面。经过深入调研,学校认识到施甸县所在的保山市和学校派驻挂职干部的德宏州陇川县都是 中国通往南亚陆上国家大通道的交通枢纽,是我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最佳陆上路径选择,具备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通过了《西安交通大 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定点扶贫施甸是学校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全校上下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 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扶贫会议】2013328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通过了《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56日,学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3年滇西扶贫工作;527日和29日,党委书记王建华、副校长李伟带队,赴云南省与施甸县和保山市政府分别签署了扶贫挂钩帮扶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16日,西安交大与云南省陇川县举行“帮扶云南省陇川县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李伟副校长主持,云南省陇川县县长、副县长及陇川县13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会议;1028日,学校与施甸县举行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

    【扶贫制度建设】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2013年扶贫工作计划。提出了定点扶贫施甸是学校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学校当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滇西定点县扶贫工作,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扶贫干部培训】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面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陇川县先后举办了4期干部培训。共有近200名 来自基层的干部接受了关于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建设项目策划、包装与申报、历史文 化追思、空间集聚机制与城市发展的信息动力学、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领导干部的新闻传播素养、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地教学等。

    【教师培训】20136月和8月,来自施甸县和陇川县教育局的干部、中小学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分别在西安交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和听课培训;1211日—18日,西安交大附中、附小及幼儿园骨干教师一行11人,赴施甸县和陇川县开展了高效课堂与课题研究、特色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备战高考与重点难点突破等4个专题的教学报告,并通过上公开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培训。

    【扶贫资金投入】2013年,西安交大在滇西扶贫工作中共投入136.8万元,主要用于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和多媒体项目、贫困学生资助和各类人员培训。其中63.5万元用于西安交大帮扶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一期项目;2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56.3万元用于人力资源培训;15万元用于支持规划调研。

    【扶 贫资金管理】学校扶贫资金为学校专项资金。由学校财务处统一账户管理,接受学校审计处的专项审计。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前期论证,结合实 地调研情况,在充分与滇西当地政府沟通后确定实施。项目实施中,学校一方面组织专人负责全程监控;一方面要求当地扶贫局等部门介入监管,很好地保证了扶贫 项目经费的落实。

    【智力扶贫】学校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具体针对当地人力资源缺乏、水平不高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培训、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培训3个主攻方向,共完成各类培训12期,培训2600人次。

    西安交大人居学院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向施甸县县委和政府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坝区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野鸭湖-清平洞景区、长官司景区、摩苍寺景区”、“善洲林场定向运动高原训练基地建设”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西 安交大生命学院书记、院长带队赴施甸就可能进行科技合作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为施甸一中师生作科普知识讲座。生命学院一行实地考察了施甸县太平镇石瓢温 泉地热资源,与县国土局和太平镇就开发石瓢温泉饮用富氢水相互交流了意见和看法,研讨了施甸健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可行性,为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 基础。

    【教育扶贫】针对当地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非常落后的局面,学校把当年扶贫经费的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础教育帮扶上。同时也加大了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西安交大一期投入60余 万元帮扶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由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承担,顺利建成并开通了施甸一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 室,搭建了施甸一中主页服务器;为姚关镇中心小学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初步的网络技术培训。新建成的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等为 施甸县部分中小学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的“三通两平台”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工会与施甸县总工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共同圆大学梦活动,每年投入2万元资助10名施甸籍贫困大学生。这10名学生分别来自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大理学院7所院校。

    20138月,学校团委组织了西安交大“寻找我的中国梦”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21名师生分别在施甸县一中、三中开展公益支教活动;博士生协会主要对施甸县域经济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

    【文化扶贫】201312月,西安交大人文学院杨琳教授课题组,针对施甸县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布朗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及开发进行了实地调研;8月,学生艺术团深入具有布朗族和彝族音乐魅力的白龙水村、摆榔乡、由旺镇等地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同他们同台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卫生医疗】西安交大三所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包括接收骨干医生进修、派驻专家至当地进行培训、对口科别进行合作科研等。同时也将帮扶工作辐射到保山市和陇川县。

    628日,由西安交大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赴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719日—23 日,西安交大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对保山市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院、施甸县妇幼保健院、姚关镇医院进行了学科对接和指导,重点对施甸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进行了模拟测评;第二附属医院还制定了3年的医师、护理管理等方面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和保山市医专的教师培训计划。已接受三基培训进修学习人员21人,各类培训进修学习人员主要以半年和一年为主。

    【干部挂职扶贫】西安交大组织部根据教育部人事司《关于做好2012年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干部挂职选派工作的通知》(教人司〔2012279号)要求,结合岗位要求,认真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派工作。经基层党委推荐、组织部门遴选、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同意,20133月选派了后勤物业党委副书记吴新兵、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龙跃两位干部赴滇西挂职。

    两位挂职干部于310日 抵达基层开始工作,并由县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为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县科技局、县接待办等部门,并协管教育、卫生、扶贫等工作。两位挂职干部上任伊始即深 入基层考察了全县乡镇、农场、全县中小学,直接与群众沟通交流。先后主动登门与县四套班子领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等党政部门负责 同志进行交流座谈,初步了解县情、民情,学习地方工作特点。作为西安交大与当地扶贫工作联席会议的联络人,切实承担起学校与滇西边境山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基础教育、医疗服务和干部培训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具体承担了调研、培训、项目监管、信息上报等具体工作。均获得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优秀 信息员称号。(西安交通大学扶贫办申丹)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