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定点扶贫
【概述】2013年,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河南省淮阳县,局领导先后3次,共12人 次,深入淮阳县实地调研,了解淮阳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选准两个点,抓好一个面”的扶贫工作思路,即选准结合点、找准突破 点、抓好规划先行项目带动这个层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国家文物工作方针,通过把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将文 物工作和对口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发展、环境优化、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关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拨付淮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资金共1973.01万元,同时协调河南省文物局支持文物保护资金70万元,共同支持淮阳县改善文物保护状况,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为尽早让文化遗产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切实提升淮阳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人员培训,推进队伍建设。完成博物馆一线员工5人次赴上海参加“全国博物馆新入职员工培训班”和郑州“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打开文博人才专门培训的新局面。
【扶贫调研】2013年,国家文物局领导带队先后3次 赴定点扶贫单位河南省淮阳县深入考察淮阳县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现状;检查定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挂职扶贫干部关于扶贫工作的汇报;实 地了解淮阳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定点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和所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对口扶贫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淮阳县文物资源特点 和优势,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谋划文物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储备一批文物 保护重大项目,完善规划方案,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等基础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实现文物事业新发展。要求挂职干部始终牢记肩负的光荣使命,按照更高标准要求自 己,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扶贫工作。
【扶贫制度建设】协助淮阳县制定《国家文物局定点扶贫淮阳县工作方案》。提出2013—2020年期间,淮阳文化遗产保护事业4大工作任务,即加快编制《淮阳县文物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 部署安排基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若干重大保护利用项目;提炼推进文化遗产事业改革发展的合理化政策建议;实施打牢文化遗产 事业发展基础的关键措施。期间将重点实施一批重大文物维修、保护、勘探工程,有效保护一大批重要文物,基本排除重大文物险情;使全县体现淮阳地方文明形象 和资源特色的博物馆数量达到3家,实现全县馆藏文物保管水平提升,境内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水平明显提高、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启动保护规划编制、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和100余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性文化遗产遗存保存状况得到改善。
【文物扶贫专项资金】2013年,国家文物局累计6次为淮阳县拨付太昊陵统天殿、显仁殿及部分陵墙维修、防雷设施、抢救性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淮阳县博物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展示、刘崇墓保护规划编制等文物保护领域专项支持资金,资金总额1973.01万元,是该县前3年获得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总额的1.56倍。带动河南省文物局安排刘崇墓环境整治和平粮台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专项资金,共计70万元,是前3年的1.32倍。同时积极指导协助淮阳县将所有文物保护建设项目,全部通过省、市相关招标平台实施公开招投标,主动接受制度和社会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为专项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奠定了制度保障和坚实基础。
【文化遗产扶贫】支持淮阳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为了配合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部署,和周口市关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图,以及淮阳县实施“旅游带动、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在2013年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之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使淮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列入其中,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振兴地方经 济、造福基层群众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协调有关部门,协助淮阳县积极申报“泥泥狗”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协助淮阳县申报伏羲文化 生态保护实验区为省级项目、伏羲八卦拳等7个项目申报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入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调研,在创建太昊陵风景名胜区为5A级旅游景区、编制《陈楚故城保护利用规划》、陈楚古城及北城门展示性复建、旅游综合体(淮阳县姓氏博物馆)等项目中,提出中肯意见、采取措施、推动解决。(国家文物局支小勇张后武)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