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定点扶贫

    【概述】国家开发银行 (以下简称“开发银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始终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宗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和方法,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定点扶贫开发工作。2013年,开发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78号)的具体要求,将推动定点扶贫县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自身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大力推动四川古蔺,重庆黔江、秀山,贵州务川、正安、道真6个定点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全年累计向定点扶贫县发放贷款120亿元,投入扶贫捐赠资金1860万元。2013年,向定点扶贫县发放信贷资金12亿元,扶贫捐赠资金900万元,公益项目捐赠资金560万元。同年,开发银行定点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扶贫机制建设】2013年,开发银行在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开行发\[2013\]418号) (以下简称“《意见》”),成立了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新一轮的定点扶贫工作将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开发性金融理念和方法, 从单纯捐赠的“小扶贫”向规划扶贫、产业扶贫和人才扶贫多管齐下的“大扶贫”转变,将项目建设与信用建设相结合,资金扶贫与智力扶贫相结合,捐赠扶贫与信 贷扶贫相结合,发展生产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不断加大 “融资+融智”支持力度,实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保护、扶贫开发科学化,推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意见》以推动6个贫困区县到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重点支持民生领域、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出了9项具体的工作措施和5项 工作要求,并明确了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重点。随后,开发银行四川、重庆、贵州分行分别成立了定点扶贫工作组,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措施。如,重庆分行制 定了《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四川分行与省扶贫移民局联合制定《关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建设指导意见》,以古蔺为试点,探索金 融支持连片特困地区的新模式。

    【银政扶贫合作】开发银行以“政府热点、雪中送炭”为切入点,将融资融智融商优势与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先后与四川古蔺,贵州务川、正安、道真等地政府 签订了《扶贫开发合作协议》,与重庆黔江区、秀山县政府也达成了合作共识。深化银政合作,通过整合政府、社会、银行、企业等各方资源,建设培育健康的市场 主体,构建信用建设,把资金难以进入的瓶颈领域逐步培育成商业可持续的领域,带动社会资金进入,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市场发挥配置资 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融智扶贫】开发银行坚持规划先行,加大融智服务,促进定点扶贫县区科学发展。先后参与编制《古蔺县扶贫开发规划》及《古蔺县“十二五”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项 目实施方案》,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协助务川、正安、道真编制扶贫攻坚规划,并将其纳入开发银行编制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系统性融资规划研究 报告》,设计融资支持的总体思路。为了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开发银行按照 “一县一策”的原则,为贫困县设计金融服务方案,组建扶贫工作小组,启动规划咨询项目,聘请农业、旅游、矿产、扶贫等领域的专家,就6个定点扶贫县区的扶贫开发规划及县域未来发展提出咨询建议,并研究编制融资规划,设计融资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银行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积极支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授信1.6亿元支持古蔺石梁子水库建设,将古蔺县城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以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等市级平台为载体,发放贷款3.1亿元,重点支持黔江区和秀山县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授信10.7亿元支持务川、正安和道真3个县的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等重点项目。2013年,开发银行向6个定点扶贫县区发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9亿元,为推动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产业扶贫】开发银行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贵州省扶贫办合作,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完善“四台一会”(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信用协会)融资机制,重点支持正安的白茶、务川的畜牧和茶叶、道真的中药材和花椒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向3个县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亿元,直接惠及农户1520户、小微企业20家、合作社2家,带动逾万农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在重庆,通过支持黔龙卷烟材料有限公司、黔江区生绿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中药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等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进而带动农户致富增收。2013年,开发银行共向黔江区和秀山县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发放贷款7600万元,贷款余额2.5亿元。

    【教育扶贫】2013年,加大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力度,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向6个定点扶贫县区发放助学贷款6990万元,帮助12724名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想。同时,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贷款3010万元,融资支持秀山职业教育中心扩建以及秀山高级中学建设,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捐赠资金扶贫】开发银行充分发挥捐赠资金的杠杆作用,扶贫济困并举,撬动更多地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2013年,共安排捐赠资金900万元(每个定点扶贫县150万元),其中,320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占比36%315万元用于通村道路建设,占比35%135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30万元用于生态扶贫搬迁。捐赠资金支持的上述项目将直接惠及2万 多名贫困群众。开发银行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加强定点扶贫捐赠资金管理。主要方法:一是严格程序,落实责任,落实项目实施条件。扶贫项目实施前,要求必须 办理项目设计、招标以及建设审批等相关手续。二是扶贫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四制”的要求,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三是所 有项目建设单位都必须建立开发银行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四是严格执行项目检查和验收制度,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扶贫效益等情况进行全 面验收。

    【公益扶贫】开发银行主动与社会公益团体和机构合作,在6个定点扶贫县开展公益活动。一是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设立“彩烛工程”西部地区小学校长培训公益项目。旨在通过讲授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达到“培训一名校长,提升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地区”,促进定点扶贫县区基础教育发展。20122013年,“彩烛工程”已举办7期培训班,先后共有320所小学的校长参加了赴京培训,其中2013年组织6期,培训校长270名,投入公益项目捐赠资金310万元。二是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开展“启明行动”白内障康复项目。2012-2013年,每年投入公益项目捐赠资金200万元,为6个定点县贫困患者实施4000例免费手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三是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新长城特困高中生资助项目。2013年,除延续资助贫困大学生之外,新长城项目在重庆黔江、四川古蔺、贵州务川、正安、道真的5所中学分别设立高中自强班,为250名高中学子提供经济资助,送去温暖,投入公益项目捐赠资金50万元。

    【“四台一会”模式】“四台一会”是开发银行开展产业扶贫的基本模式。模式框架是先构建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再通过制度安排明晰 各方责权,按照标准流程运行的业务模式。管理平台是指帮助开发银行收集项目信息并做出初步风险判断的机构,发挥贴近项目的优势,为开发银行识别风险、控制 风险提供帮助;借款平台是指在“统借统还”模式下承担借款主体的机构、公司,统一向开发银行借款并委托其它商业银行或农信社(即代理结算行)将贷款资金分 解发放给企业(用款人),同时负责贷后管理和本息回收,将企业偿还的贷款本息进行归集并统一偿还给开发银行,借款平台一般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并对当地 的中小企业具有比较强的控制力,是开发银行管理项目的有力助手;担保平台是指承担担保职能的专业担保机构,是信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还款来源,发挥 弥补、分散开发银行风险的作用;公示平台是指合作办、借款平台等平台机构对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三公”(受理公开、发放公示、还款公告)而建立的各 种社会公示途径和机制的总称,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开发银行贷款公开、公正、公平实施并共同防范风险。信用协会是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自 发成立的社会团体,会员之间互相监督、评议后,推荐优秀会员申请贷款,贷款企业进行联保互保并向协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用于分担贷款风险;信用协会发挥群 众组织的民主监督制约优势,是运用社会力量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白石)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