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首届10·17 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刘永富(2014 年10 月16 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 通过不懈努力已使6 亿多人脱贫, 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 通过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释放政策活力, 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上世纪80 年代从“三西” 建设起步, 在全国范围开始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 90 年代后连续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 扶贫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继续向贫困宣战,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明确主战场和重点工作, 要求集中力量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总结我国扶贫开发经验,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部署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同步推进, 国家发展每前进一步, 扶贫标准就提高一次, 扶贫开发就深入推进一步。二是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全党动员、全社会动员,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集中力量组织开展目标明确的大规模扶贫行动。三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 坚持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和开发式扶贫, 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提高发展能力, 创造发展机会, 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的攻坚期, 全国有14 个连片特困地区, 832 个贫困县片区县, 12.9 万个贫困村, 8249 万贫困人口, 参照国际标准还有2 个亿, 贫困人口规模大, 贫困问题程度深, 是难啃的“ 硬骨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
      党的十八大后,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国内考察到广东讲改革, 第二次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看扶贫。总书记国内考察多次看扶贫、重要会议多次讲扶贫, 要求真扶贫、扶真贫, 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深刻阐明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把扶贫开发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 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形成了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作出了总体部署。李克强总理在今年“ 两会” 宣示: 要继续向贫困宣战,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立下“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 万人以上” 的军令状。我们将继续把减贫作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在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同时,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 努力实现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 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一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是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既包括对象的精准、措施的精准, 也包括成效的精准、监测的精准。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制定特殊政策, 采取特殊措施, 瞄准瓶颈制约, 解决突出问题, 促进区域发展, 是精准扶贫; 逐村逐户摸清底数、逐村逐户采取帮扶措施、逐村派驻扶贫工作队、逐户落实脱贫责任人, 也是精准扶贫; 做好机制改革创新, 解决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和贫困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教育、文化和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以及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等十项重点工作, 还是精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根本目的是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贫困群众身上, 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
      二是采取特惠政策措施。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采取特惠政策措施是扶贫开发的基本方式。在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三农” 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 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要做“ 政策加法”。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扶贫的投入, 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 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 生态补偿等试点在贫困地区先行先试。还要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惠政策, 培育扶贫品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 实施“雨露计划”, 提供生活补贴或贴息贷款, 通过2—3 年的职业教育培训, 掌握一门技能,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既促进脱贫致富, 又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供合格劳动者, 帮助贫困户“拔穷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实施特惠金融政策, 提供额度5 万元以下、期限3 年以内的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的扶贫小额信贷。县级开展贫困户信用评级, 建立风险基金, 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保险, 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贴息, 帮助贫困户“换穷业”。对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存发展条件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按照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结合解决“ 三个一亿人” 的问题, 给予特殊支持,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帮助贫困户“挪穷窝”。
      三是推进扶贫改革创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希望。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扶贫工作必须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不适应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革。重点抓好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6 项机制创新。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 用好“ 指挥棒”; 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 念好“ 紧箍咒”; 完善贫困县退出机制, 打好“ 攻坚战”。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扶贫事权, 扩大地方整合资源的权力, 扶贫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 强化地方资金监管责任, 健全公告公示制度, 探索第三方监督、扶贫对象参与管理等好做法、新经验。把扶贫攻坚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统筹起来, 实现多规融合, 形成发展合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发展电子商务、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碳汇扶贫,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探索扶贫开发新业态。
      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是人心工程,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华民族素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历来倡导人们积德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我们有传统文化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这些年来, 我国扶贫理念深入人心, 扶贫机制不断完善, 扶贫体系不断拓展, 全社会参与的价值认同和社会基础越来越广泛, 自觉性、积极性不断提升, 特别是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会扶贫多元主体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国家将每年的10 月17 日设立为扶贫日, 就是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 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众人拾柴火焰高, 扶贫不在钱多钱少, 不在实力大小, 关键在意识、在行动, 在精神光芒的闪烁, 在人间爱心的传递!
      女士们, 先生们: 
      消除贫困需要实际行动, 补短板解难题需要抓落实, 同时也需要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战略谋划、政策创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共同发起“10·17” 论坛, 很有意义!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推动扶贫理论研究、扶贫战略研讨、扶贫经验交流、扶贫政策创新, 为谱写中国梦扶贫新篇章作出贡献。
      预祝“10·17” 论坛圆满成功, 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