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刘永富(2014 年12 月24 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 部分代表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的重要讲话, 传达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了2014 年扶贫工作, 对2015 年扶贫工作进行了部署, 研究了新常态下的扶贫工作。刚才各组召集人汇报了讨论情况, 可以看出, 大家都认为, 这次会议, 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达到了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任务, 坚定信心的目的。
      大家一致认为, 一年来, 在全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特别是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重点工作全面开展, 片区规划顺利实施, 社会扶贫开创新局面, 可以完成减少1000 万以上贫困人口的任务。对今年的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给予肯定, 社会各界给予好评。这既是鞭策, 也是更高的要求。扶贫开发成绩的取得, 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直接指挥的结果, 也是各部门大力支持、扶贫系统齐心协力、主动作为的结果, 更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大家一致认为,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扶贫工作, 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是我们做好扶贫工作的基本遵循。通过学习总书记、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 学习总理、汪洋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从三个方面提高了认识: 一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小平同志讲,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扶贫开发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进一步坚定了深化改革、狠抓落实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新常态下扶贫工作既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也有不少难得的发展机遇, 扶贫工作必须锲而不舍地抓好落实。新常态下, 扶贫的目标任务没有变, 扶贫的方针没有变, 但是我们抓工作理念要新、思路要新、办法要新、举措要新。
      大家原则赞成对2014 年扶贫工作的总结、2015年的工作安排和扶贫工作考核办法, 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 对工作报告和2015 年工作要点进行修改完善后印发实施。考虑到各方面工作的衔接, 2014 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再暂停一年。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总理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继续向贫困宣战,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6 年、时间很紧, 而扶贫任务很重, 必须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 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 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确保用得其所、花出效益。同时, 要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要继续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 并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 各种扶贫资源要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聚集, 提高扶贫的有效性、持续性。要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 帮助他们转移就业、发展特色农业, 对一些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 要特别予以支持。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 以健康和教育为重点, 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困难家庭儿童, 给予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关怀和保障。这是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措施, 一定要落实好”。汪洋副总理指出:“ 今年, 我们实现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 万以上的扶贫目标。明年减贫目标继续定在1000 万人以上, 表面看数量没变, 但由于减贫难度边际递增, 完成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要深化精准扶贫。今年我们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 基本完成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 办成了多年想办的事; 下一步要将各项帮扶措施与建档立卡成果对接起来,‘一村一策、一户一案’, 全面落实精确化、个性化帮扶, 促进帮扶措施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 真正变‘ 大水漫灌’ 为‘ 滴灌’。明年要把减贫措施的精准实施与贫困人口的定点脱贫相衔接, 让‘ 滴灌’ 见到成效。要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 推进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加快实施扶贫重点工程, 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创造有利于‘ 造血式’ 扶贫的大环境。要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旅游、电商、光伏等特色经济, 帮助群众找到稳定的致富门路。扶贫要取得成效, 最基本的还是要靠贫困地区自身努力。贫困县是扶贫工作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 不能把扶贫当副业, 更不能‘戴穷帽子、过富日子’。中组部、扶贫办不久前印发了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的意见, 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即将下发, 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指导文件也正在抓紧研究, 各地要细化实化各项措施, 促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转到扶贫开发上来, 把公共资源投到贫困村户中去,‘真扶贫、扶真贫’, 不断加快贫困地区奔小康步伐。”
      明年的扶贫工作,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必须锲而不舍地抓好机制改革和重点工作的落实, 必须要有等不起拖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面, 结合当前工作和会议讨论情况, 我再重点强调几个问题。
      一、关于建档立卡工作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 扶贫系统把建档立卡列为今年扶贫开发的一号工程, 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 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高, 牵涉面广, 工作量大, 各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据初步统计, 全国共动员乡镇以上干部约80 万人, 省、市、县三级共开展培训5000 多期, 培训人员64 万人次, 投入经费5 亿多元。在近10 个月的时间里, 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基本完成了贫困识别和数据录入, 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要给予充分肯定。
      但是, 实事求是地讲, 由于扶贫系统这方面的整体基础比较差, 扶贫办在顶层设计上和“ 最先一公里” 方面缺少经验, 指导工作存在困难和不足, 同时, 一些地方在政策理解把握和执行方面也存在偏差, 建档立卡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收入方面的数据不实, 年收入2000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比例过高, 特别是还有些1000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全国农村低保标准平均为1440 元(西部要低一些), 从制度设计上不可能还有收入1000 元以下的家庭。二是有的省1 人户2 人户比例过高, 不符合逻辑。三是有的指标数据汇总结果与行业部门统计数字差距较大。建档立卡数据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常言道,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底数不清, 方向不明, 很难做到扶真贫。
      在这个问题上, 各地一把手要有大局观念, 一定要亲自部署亲自抓,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一年打下基础, 二年巩固完善, 三年规范运行。做到不抓到底不松手, 不改到位不收兵。2015年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2013 年度基础数据的核查。数据核查工作不要怕麻烦, 该返工的要返工。国务院扶贫办和省级扶贫部门要按照汪洋同志要求抓好倒查。二是抓好2014 年度数据采集工作。2014年度的数据采集不能认为好多指标没有变就不再填报了, 村表户表县表就是要一年填一次。同时, 还要采集扶贫需求、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方面的内容, 工作量不小, 要争取一季度完成。三是继续抓好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各负其责, 围绕“ 一五六” 建设目标, 构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平台。要抓紧推进业务管理子系统建设, 逐步实现对扶贫资金项目、各项重点工作以及贫困人口脱贫返贫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二、关于驻村帮扶工作
      干部驻村帮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25号文件印发实施后, 各地积极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在原有包村干部、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扶贫协调员等工作基础上, 按照每个贫困村都要派驻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帮扶责任人的要求, 积极派驻工作队, 基本实现贫困村的全覆盖。但是, 由于这是一项新的工作, 目前在干部驻村帮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没有完全实现全覆盖。二是驻村干部任务不明确, 作用发挥不够。三是驻村干部管理不够规范, 有的地方存在走形式现象。
      干部驻村帮扶既是实现精准扶贫的管道, 又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驻村干部肩负着提高基层扶贫工作能力、宣传扶贫工作方针政策、组织动员群众、落实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等方面的任务, 一定要把这个资源管理好使用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干部驻村进行规范, 既要管理, 更要激励。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健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 重点对驻村工作队人员组成、驻村时间、主要任务、工作机制、保障措施、激励机制等作出规定。文件下发后,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 特别是要带着感情关心驻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充分发挥他们的扶贫生力军、催化剂作用。
      三、关于精准扶贫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基本方略, 是扶贫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既涉及到片区, 又涉及到村到户。既涉及专项扶贫, 又涉及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要提高针对性、有效性, 集中资源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在在精准扶贫上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实施片区规划要精准。继续落实片区所在地方承担主体责任, 片区联系单位认真履行牵头责任, 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行业责任, 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落实协调责任。推进跨行政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地, 开展整村推进工程,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继续完善支持政策。
      二是到村到户要精准。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切实把扶贫政策实惠落实到特定人口、具体人口身上。
      三是专项扶贫要精准。十项扶贫工程是在调研论证、总结经验特别是根据新情况研究提出来的, 开展十项扶贫工程, 是瞄准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和细化、实化专项扶贫的具体措施, 是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各地要立足实际, 选择实施。这十项工程不下指标, 不搞强迫命令, 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 可以搞“10+X-Y”。
      四是行业扶贫要精准。25号文件明确的十项重点工作, 要有精准的措施。行业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 要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 特别是对建档立卡的特定人口、具体人口, 要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格外关爱的指示要求, 做政策加法。
      五是社会扶贫要精准。通过各个渠道筹集到的扶贫资金, 要指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要推动社会扶贫资源动员筹集规范化, 资源传递精准化, 资源使用专业化,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努力提高社会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关于改革创新问题
      扶贫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新常态下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 是推动扶贫工作发展的动力。25号文件为扶贫改革制定了行动路线, 一年来, 我们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有些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改革措施的落实。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思维习惯、工作方式。我们的帮扶要变保姆式为教练式, 改变给钱给物、包办代替的老做法。我们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比如, 过去一说金融扶贫, 大家就理解成担保抵押放大。今年, 我们总结地方成功经验,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做政策加法, 设计了5 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设立风险基金的扶贫小额信贷。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都给予大力支持, 联合下发了文件, 相信明年会有更大发展。再比如, 过去社会扶贫习惯于捐钱捐物, 没有注重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企业扶贫主要是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 有的没有与当地的发展融为一体, 没有发挥带动作用。万达集团在贵州丹寨探索的包县脱贫, 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方式的重大创新。还有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 都是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新选择, 都是创新。
      五、关于社会扶贫工作
      今年, 国家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要全面贯彻实施。当前要特别注重做好四件事: 一是改进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细化实化帮扶内容, 改进帮扶方式, 使帮扶工作更加精准, 更有成效。每年要召开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会议, 并进行考核评估和表扬激励。二是动员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各地要采取措施, 搭建平台, 提供服务,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重要作用。三是探索建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今年扶贫日期间, 安徽等省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 开展了认领认捐扶贫项目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各省不等不靠, 具备条件的率先搭建起本省范围内的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 把建档立卡的成果利用起来, 把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发挥出来, 把帮扶双方的需求和资源有效对接起来。四是及早策划扶贫日活动。要认真总结今年扶贫日活动的经验, 把明年的扶贫日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各地明年扶贫日活动方案要在明年三月底前报扶贫办, 有关工作要提前尽早开展。
      六、关于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问题
      扶贫就是帮助穷人脱贫致富。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是扶贫工作的底线, 是生命线, 事关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 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 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各地要按照扶贫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一是要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挂钩, 加大按扶贫成效分配资金的比例。二是探索与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资金使用机制。资金使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 各省要积极研究具体的途径和方式, 提高针对性,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继续建立与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相匹配的资金监管机制。强化省市监管责任, 明确省市县乡村各级工作职责, 细化监管重点。当前, 资金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乡村, 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创新公开透明的扶贫资金项目监督机制。坚持和完善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 到村到户的资金项目一般应公示公告, 充分发挥农户、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要逐步实现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化管理, 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扶贫办“12317” 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已经开通, 各地要配合做好处理答复工作。
      七、关于总结扶贫经验问题
      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国内外高度认可, 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 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 需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和学习借鉴。“三西” 建设启动了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区域扶贫开发, 最基本的经验起码有两条: 一是因地制宜培育农业产业, 搞马铃薯、中药材、养羊、养牛等种养业。二是对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 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毕节试验区确定的“ 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三大主题, 体现了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福建赤溪村、贵州海雀村的脱贫之路, 都给了我们有益启示。总结经验, 发现典型, 是为了学习借鉴、推进工作。明年将召开“ 三西” 建设和毕节试验区两个座谈会, 并认真总结陕西延安、福建宁德和广东清远等地的经验。要通过解剖麻雀式的研讨, 总结一批经验、发现一批典型、推出一批先进。一方面加强对当前工作的指导, 激励改革创新, 一方面向社会宣传, 唱好主旋律, 凝聚正能量, 讲述好故事。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