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四大创新战贫困

      今年减贫1000 万人以上的目标如何实现? 记者专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怎么理解? 如何做到? 
      刘永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和新的历史起点, 提出“ 继续向贫困宣战,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吹响了扶贫攻坚新的进军号, 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减贫工作。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启动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 2000 年) 》,提出7 年解决8000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可以视为中国政府第一次向绝对贫困宣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实施后, 我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年)》宣布, 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首先要改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环境, 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次要发展学前教育, 确保实现义务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 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技能, 使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第三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 提高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 增强造血功能, 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四是易地扶贫搬迁, 有些地方,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就要下决心把他们搬出来, 彻底拔掉穷根。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在这方面有什么动作? 
      刘永富: 减贫任重道远, 改革是最大的动力。下一步, 要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大扶贫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 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创新工作思路, 把扶贫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有机结合, 努力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 目标。通过加大扶贫整体推进力度, 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为贫困村、贫困户创造更加有效、更加持续的发展条件。通过精准扶贫, 针对性帮扶, 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解决贫困地区最主要的瓶颈问题, 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创新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 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调动社会创造力, 通过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创造脱贫环境, 通过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建立社会扶贫服务平台, 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创新工作机制,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 探索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 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 促进区域发展。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 实行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今年要在改革创新精准扶贫、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创新扶贫产品, 努力打造雨露计划、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易地扶贫搬迁等品牌, 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突出问题。
    (《人民日报》2014 年3 月11 日记者: 顾仲阳)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