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从“ 解决温饱” 到“ 总体小康”, 再到“ 全面小康”, 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今年全国“ 两会”, 再次发出“ 继续向贫困宣战” 的强音, 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 预示着我国向贫困宣战正走向“ 决战” 态势。为了认清我国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 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
      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当前总体的扶贫开发形势。
      刘永富(以下简称刘):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没有争议、最亮点的就是实现了6 亿人口的脱贫。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成绩的取得, 靠的是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 创造脱贫环境; 靠的是市场化改革调动社会创造力, 尤其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使发展的可能性落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身上。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宣布, 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当然, 受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非常重视, 并有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刘: 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地方考察调研, 讲话中都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的内容, 体现了他的扶贫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内涵丰富, 寓意深远, 关乎我们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 将扶贫开发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 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 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 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两个“ 重中之重” 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农’ 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 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扶贫开发是“ 三农” 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村加快发展, 支持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提高发展能力, 是“ 三农” 工作的重点、难点,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定信心, 奋力攻坚。
      扶贫改革创新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这表明, 扶贫攻坚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建立并运用好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新体制、新机制, 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效果。特别是要改革考核方式, 对贫困县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 建立约束机制, 完善退出机制, 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科学扶贫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扶贫的思想。应注重把扶贫开发与做好“ 三农” 工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教育扶贫等结合起来, 把做好顶层设计与加强基层探索结合起来, 不断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精准扶贫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这表明, 精准扶贫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 应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 扶真贫、真扶贫。
      内源扶贫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 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 简单改变村容村貌, 内在活力不行, 劳动力不能回流, 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 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 有劳动力, 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扶贫开发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标志, 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 只有内生动力和“造血” 功能不断增强, 其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记者: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 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党中央的决心。国务院扶贫办在今年的工作中将如何贯彻落实? 
      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继续向贫困宣战,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吹响了扶贫攻坚新的进军号, 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今年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第一年, 是明确提出年度减贫人数的第一年, 是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扶贫开发新政策新部署的第一年。“ 继续向贫困宣战”, 短短一句话, 三个关键词, 体现了政治责任、历史担当、为民情怀, 是一份厚重的宣言! 
    2014 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思路, 围绕“ 两不愁、三保障” 目标, 以落实《意见》为抓手,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 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 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合力, 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首先要改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环境, 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要发展学前教育, 确保实现义务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 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技能, 使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三是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 提高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 增强造血功能, 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四是易地扶贫搬迁。有些地方,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就要下决心把他们搬出来, 彻底拔掉穷根。
      记者: 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扶贫开发工作是否也进入了攻坚阶段? 如何去攻克扶贫工作中的一个个难关? 
      刘: 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 同样的扶贫开发, 剩下的多半是“硬骨头”。
      到2013 年底, 我国贫困人口仍有8249 万, 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20% 的有西藏、甘肃、贵州、新疆、云南和青海6 个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 区)。重点县4602 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重点县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六成。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 6 个百分点。仍有8.3% 的农户居住在竹草土坯房。全国还有3917 个村不通电, 影响近380 万人。连片特困地区还有3862 万农村居民和601 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全国仍有近10 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在有的边远山区, 孩子每天上学要走2—3 个小时, 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具有生存环境恶劣甚至极其恶劣、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有的地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等共同特点, 片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7 个百分点, 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
      而且,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 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状, 挑战着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传统扶贫开发方式, 发展中的新贫困问题凸显。如果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1 美元的贫困标准计算, 我们还有近1 亿贫困人口。如果按照1.. 25 美元计算, 大概还有近2 亿人在贫困线以下。
    在这些地方搞扶贫开发, 要在坚持扶贫开发大战略不变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调整战略, 创新思路, 持续探索, 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下更大的决心, 以更大的努力, 啃下“硬骨头”, 打赢持久战。
      记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已经列出, 国务院扶贫办也提出了坚定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培育三个品牌、把握四个关系、做好五项工作的总体规划, 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工作? 
      刘: 坚定一个目标。就是我国扶贫开发总体目标, 即“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其中,“ 两不愁、三保障” 主要是针对贫困群众,“ 高于、接近、扭转” 主要是针对贫困地区。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扶贫到村到户和促进区域发展。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方略。既要突出重点, 瞄准贫困村、贫困户, 做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 又要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区域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户到村, 做到“ 两个轮子” 一起转, 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
      培育三个品牌。第一种, 实施“ 雨露计划”, 拔穷根。对贫困地区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发放贴息贷款或生活补助, 通过2—3 年职业教育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 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既帮助其脱贫致富, 又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第二种, 发放小额贴息贷款, 换穷业。对没有外出就业的贫困户给予额度5 万元以下、期限3 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 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走内源扶贫的路子。第三种, 易地扶贫搬迁, 挪穷窝。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方, 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 三个1 亿人” 问题, 结合生态建设, 结合避险避灾,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致富。
      把握四个关系。一是攻坚战与持久战的关系。当前要围绕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打一场扶贫攻坚战。这一目标实现后并不意味着没有扶贫开发任务了, 要有2020 年以后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二是解决突出问题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既要组织实施村级道路、饮水安全、农村电力、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这些重点工作, 又要创新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三是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的关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 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优化整合扶贫资源, 精准扶贫, 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四是“输血” 和“ 造血” 的关系。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 各项扶贫政策以及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 形成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同时, 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也要挖掘内部发展潜力,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在“ 输血” 的基础上不断增强“造血” 能力。
    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尽快开展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为精准扶贫摸清底数打好基础。二是健全完善驻村帮扶工作, 为精准扶贫提供“ 滴灌” 管道。三是努力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投入, 为精准扶贫整合更多资金。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为精准扶贫注入新的力量。五是组织实施片区规划, 为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记者: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扶贫济困的传统, 全国各地也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扶贫帮困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 国务院扶贫办在这方面有什么措施和要求? 
      刘: 一方面国家要加大社会扶贫开发力度, 综合协调有关力量。如东西协作、定点扶贫、军队武警参与扶贫等, 需要进一步强化、深化、细化、具体化, 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 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动员社会力量, 包括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这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正在争取设立国家扶贫济困日, 通过搭建这个平台, 提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意识, 动员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关注、参与和支持扶贫工作。对社会捐赠的资金, 坚持属地原则, 用好管好; 我们还考虑设立扶贫形象大使, 做些公益广告; 办一个社会扶贫网, 提供扶贫信息服务, 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和想做扶贫的企业、个人之间提供对接。广东已经搞了三年半的社会捐赠, 每年捐30 多个亿,4 年捐了近140 个亿, 效果很好。总之, 社会扶贫要多造声势, 多做实事, 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大扶贫局面, 努力开拓开辟社会扶贫的新举措、新抓手、新形式。
    (《智库》杂志2014 年第6 期记者: 褚克艰)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