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定点扶贫

      【概述】2014 年, 是浙江大学参加国家定点扶贫工作的第二年, 继续承担定点扶贫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景东县” )。在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等单位的指导下, 浙江大学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强化落实,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 通过智力支持、科技支撑、人才培养、产业帮扶等一系列举措, 推动了景东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 积极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学院普洱茶学院筹建, 为推进云南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2014 年, 浙江大学共有39 名专家教授、管理干部赴云南普洱、景东等地考察调研, 指导扶贫工作, 其中校级领导4 名; 定点扶贫直接投入435 万元, 其中资金135 万元, 物资折款300 万元。帮助景东县引进各类资金95 万元, 引进项目1 个; 举办培训班5 期, 共培训332 人次。
      【扶贫资金投入】2014 年, 浙江大学直接投入435 万元用于景东县定点帮扶工作, 资金135 万元, 物资折款300 万元。其中, 文化教育投入340 万元, 占直接投入的78%, 包括向普洱各县区捐赠的价值300 万左右的图书, 用于奖励景东县50 名优秀贫困学生的10 万元“ 求是助学金”, 用于奖励景东县50 名优秀教师的10 万元“求是奖教金”, 以及在思茅区新设的20 万元“求是奖学金”; 人力资源培训投入60 万元, 用于党政干部、技术人员培训等; 赈灾救济送温暖款项20 万元。
      【扶贫调研】2014 年, 浙江大学多次组织校领导、专家教授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普洱市、景东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与当地政府部门对接交流。2014年4 月,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副校长张土乔赴普洱调研考察, 看望挂职干部;8 月, 常务副校长宋永华率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普洱市、景东县等地考察调研, 并与当地领导就相关工作进行磋商。此外, 学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多次赴两地调研考察, 并在调研基础上, 制定了《2014年浙江大学扶贫景东彝族自治县工作计划》。经商定, 双方共同实施包括互派挂职干部、接受党政干部培训、指导特色高原产业发展、助推基础教育发展等14 项工作计划。
      【扶贫干部培训】为进一步加强景东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2014 年3 月, 景东县选派第二批4 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吉县人民政府进行为期3 个月的挂职锻炼。5月, 为提升景东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景东县派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负责人共28 人赴浙江大学进行学习和培训。7月、10月、11月, 学校分别举办了第三期、第四期“ 浙江大学—云南省景东县党政干部研修班” 和首期普洱地区党政干部培训班, 共接受普洱市、景东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154 名滇西党政干部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培训, 由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量身定做课程, 学校承担相关费用。
      【干部挂职扶贫】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 浙江大学坚持选派优秀干部赴扶贫点挂职锻炼, 同时将普洱、景东列为浙江大学干部培养基地。2014年3 月, 第一批赴普洱市、景东县挂职干部傅强、沈黎勇圆满完成挂职任务回校。4月, 学校又派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陈肖峰和云峰学园党总支书记、学园副主任蔡荃两位优秀干部赴滇西挂职, 分别担任普洱市思茅区副区长、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4位挂职干部牢记使命, 尽心尽力, 为推动挂职地发展和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智力扶贫】为景东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是浙江大学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4年, 浙江大学先后组织40 多名专家组团赴普洱市、景东县开展调研考察, 为地方各项事业出谋划策。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作为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顾问, 情系景东, 时刻关注景东县的经济社会发展。10 月底, 黄祖辉教授率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组再赴景东考察调研, 并为景东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尹兆正、余东游、陈再鸣等首席专家也多次赴景东为当地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11月, 浙江大学“ 三农” 专家顾益康教授、公共管理学院蔡宁教授也赶赴思茅区, 为当地全体党政管理干部授课、举办讲座, 受到广泛好评。
      【产业扶贫】2014 年, 浙江大学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再鸣、尹兆正教授作为景东县食用菌、养殖两个主导产业的首席专家, 多次组织由浙江大学专家、浙江企业家组成的研究开发团队赴景东实地考察, 指导产业发展。9月, 陈再鸣教授采集到了景东特有的稀有野生食用菌“小香蕈” 标本, 经过纯化培养, 终于成功获得野生“小香蕈” 的纯菌种。这是完全利用浙大技术在国内获得的第一个野生“ 小香蕈” 纯人工培养物, 有望成为景东野生药食菌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批成果。与此同时, 通过充分论证, 陈再鸣教授撰写了景东药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书。针对景东乌骨鸡产业发展现状, 尹兆正教授提出遵循“一品” (打造一个特色精品)、“ 二优”( 发挥品种、生态两大优势)、“ 三合力”( 聚集高校、地方政府、龙头企业) 的发展思路, 争取用6 年时间做大做强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此外, 挂职干部也利用浙江大学的平台积极组织浙商企业、校友企业家赴景东县考察, 商议相关投资事项。
      【教育扶贫】继续开展研究生支教工作, 2014 年6 月, 第一批研究生支教团6 名团员圆满完成支教任务,7 月, 学校再次组建第二批研究生支教团共5 名优秀研究生赴景东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义务支教活动; 浙江大学学生会的学生骨干赴景东县与第二批研究生支教团一起组织了“放飞梦想———浙江大学云南省景东县2014 青少年夏令营”; 同时, 与思茅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和挂职锻炼的合作协议。
    继续设立“ 浙江大学求是奖教金” 和“浙江大学求是助学金”, 向景东捐赠20 万元分别奖励50 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和50 名优秀贫困学生, 并在思茅区新设立20 万元“求是奖学金”。同时向思茅区和景东县捐赠了总价值约300 万码洋的图书。
      开展大型爱心助学公益活动。2014年3 月, 浙江大学第一批赴景东研究生支教团联合浙江日报社共同发起了“ 爱在滇西” 万人助学大型公益活动, 通过微博、微信、博客、公益热线等渠道进行宣传和募集款项, 为景东县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子提供资助, 本次活动共募集资助款项29 万元, 物资价值16 万元, 其中, 收到浙江大学60 位老师或以党支部名义捐助的善款4.34 万元。此外,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部分2013 级校友于2014 年12 月赴思茅区, 开展了捐赠价值约20 万元的图书与计算机活动。
      设立“ 梦想中心”, 支持滇西教育事业。在浙大网新集团的牵线搭桥下, 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一起共同捐赠30 万元, 在思茅区和景东县各设立一家“ 梦想中心”, 帮助农村孩子提高素质, 同时在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捐赠了10 万元支持思茅区的教育事业。
      整合社会资源, 助力滇西教育发展。在思茅区挂职干部陈肖峰的努力下, 浙江省教育厅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浙江少儿出版社主办的“ 百社千校书香童年活动暨阅读示范基地学校授牌仪式活动” 中, 浙江少儿出版社同意给思茅区一所小学一个名额, 赠送1 万元图书, 并授予“ 阅读示范基地学校” 的牌匾; 浙江省新华书店调集相关资源, 向思茅区教育局捐赠3 万元图书。
      积极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筹建。自教育部与云南省共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来, 浙江大学积极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筹建。挂职干部傅强、陈肖峰作为普洱茶学院筹建小组的主要成员, 做了大量工作。在浙江大学的支持下, 普洱茶学院成为列入云南省首批组建的3 所特色学院之首。12月, 浙江大学与普洱市政府正式签署支持普洱市筹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合作协议。
      【医疗卫生扶贫】2014年8 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顾国煜赴思茅区人民医院开展调研, 初步达成了第一医院帮扶思茅区人民医院的合作意向, 并同意在思茅区人民医院创建“ 二甲” 医院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医院以及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5 位青年博士医疗专家赴思茅区人民医院开展主题为“ 爱在滇西、情系思茅” 医疗科技服务活动。9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转化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许正平教授赴思茅区人民医院指导工作。
      【抗震救灾】2014 年10 月,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 级地震, 普洱市、景东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党委书记金德水作出指示, 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地震灾情, 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 并决定捐赠20 万元支持普洱市思茅区、景东县灾后重建, 该款项在领导作出批示后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区。
    (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 程荣霞)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