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定点扶贫

      【概述】国家开发银行( 以下简称“开发银行”)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工作, 坚持依托国家信用, 把政府、银行、企业的力量结合起来, 推动贫困地区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和信用建设。2014年, 开发银行按照《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78号) 的具体要求, 大力推动四川省古蔺县, 重庆市黔江区、秀山区, 贵州省务川县、正安县、道真县6 个定点区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累计向定点区县发放贷款151 亿元, 投入扶贫捐赠资金2840 万元。其中, 2014 年, 向定点区县发放信贷资金16.5 亿元, 扶贫捐赠资金980 万元, 支持当地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教育医疗和小微企业等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 促进了定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
      【扶贫资金投入】开发银行将开发式扶贫与帮扶式扶贫相结合, 合理利用捐赠扶贫款。2014年, 共安排捐赠资金980 万元(每个定点扶贫县164 万元左右), 支持11 个扶贫项目建设。其中, 656 万元用于道路、水利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占比67%; 125 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 占比13%; 199 万元用于农村校舍改造, 占比20%。捐赠资金支持的上述项目直接惠及1 万名贫困群众。开发银行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定点县开展“启明行动” 项目, 为超过1100 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康复手术, 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扶贫制度建设】2014 年, 开发银行对我国扶贫开发有关政策、制度和自身扶贫开发业务实践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梳理, 编制完成了《国家开发银行扶贫开发制度案例汇编》。开发银行四川、重庆、贵州分行与地方扶贫部门密切配合, 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如四川分行制定《支持扶贫开发暨三农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 全面做好四川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古蔺县为试点, 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银政合作】开发银行不断深化与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合作, 将政府政治保障、组织协调、动员资源和政策优势与开发银行融资融智优势相结合, 共同推进定点扶贫。2014年5 月16 日, 开发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和重大项目等领域加强合作力度, 进一步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协议中, 双方将定点扶贫作为重点合作内容之一, 国务院扶贫办将对开发银行定点扶贫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 并将定点扶贫县作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示范点和试验田。在地方层面, 各分行积极贯彻与定点县签订的《扶贫开发合作协议》,通过整合政府、社会、银行、企业等各方资源, 建设培育健康的市场主体, 开展信用建设, 把资金难以进入的瓶颈领域, 逐步培育成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 带动社会资金进入, 以市场化的方式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智力扶贫】强化融智服务, 提高定点扶贫精准性和科学性。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纪念开发银行成立20 周年活动之一, 成立定点扶贫规划工作组, 组织农业、旅游、矿产、扶贫等领域的专家, 按照“ 一县一策” 的原则, 为6 个定点扶贫区县分别编制《扶贫规划咨询报告》,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和融资支持方案, 帮助地方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编制完成《重庆市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系统性融资规划研究报告》,并提交重庆市政府, 进一步明确了重庆市黔江区、秀山区的发展定位, 设计系统性融资支持方案。举办2 期扶贫开发地方干部培训班, 组织邀请有关专家解读国家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关政策, 并介绍开发性金融扶贫开发工作方法和典型模式, 累计为6 个县区的150 余名干部进行培训, 增强了地方干部运用开发性金融方法,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银行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机制建设、统一借款、扶贫贴息、社会共建、农户受益” 的批发式融资机制, 支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解决精准扶贫中的共性问题。2014 年, 新增发放贷款9.5 亿元, 支持定点区县基础设施建设。其中, 贷款1.6 亿元, 支持重庆市黔江区新城污水处理工程和三岔河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推进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贷款2784 万元, 支持四川省古蔺县乡道老油路破损和通往被撤并乡镇县乡道改造项目, 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贷款7.6 亿元, 支持古蔺县、务川县、正安县、道真县棚户区改造项目, 改善贫困人群居住条件。
      【产业扶贫】开发银行将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相结合, 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 创新形成以“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信用协会” 为核心的“四台一会” 贷款模式, 以批发的方式破解贫困农户的融资难题, 支持发展扶贫特色产业。2014年, 新增发放产业贷款3.9 亿元。在重庆, 贷款1.52 亿元支持“ 秀山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旅游” 项目和“ 秀山(武陵) 现代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项目, 推动秀山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和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在四川, 与古蔺县合作, 新增发放贷款2600 万元, 支持古蔺县小微企业发展。在贵州, 继续推广“ 开行小额农贷” 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将正安的茶叶, 务川的畜牧和茶叶, 道真的中药材、茶叶、花椒等产业发展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新增发放贷款2.14 亿元, 支持农户2967 户、小微企业34 家、合作社5 家, 带动逾万农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教育扶贫】2014 年, 开发银行继续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力度, 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 向6 个定点扶贫县区发放助学贷款9151 万元, 帮助1.5 万名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与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合作开展“彩烛工程”, 累计选拔465 名来自定点扶贫县区的乡村小学校长赴京开展综合素质培训, 促进定点扶贫县区基础教育发展。组织“ 送教下乡” 活动, 将国内顶尖的教育专家请进定点县贫困山区, 就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及成长规律” 和“ 教育管理” 两个课题开展专题培训, 让当地校长、教师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 共同开展“ 乡村教师关爱行动”, 对6 个定点县的50 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教师实行资助, 解决优秀教师、特困教师的生活困难, 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融商扶贫试点】开发银行依托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和贷款客户资源优势, 根据贫困地区发展规划和资源情况, 引荐和支持竞争力强、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到贫困地区进行项目建设和合作, 为扶贫开发提供帮助。2014年, 开发银行率先在道真县试点融商支持扶贫工作, 结合当地区位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 引导促进会会员四川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中城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到道真投资兴业, 开展合作, 推动产业扶贫。截至2014 年年底, 四川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和道真县政府已签署合作备忘录, 计划投资建设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 中城建第三工程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道真县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已开工建设玉溪河滨河景观及河道整治等项目。
      【干部挂职扶贫】2014 年, 开发银行先后派出3 名业务骨干到贵州务川、正安, 四川古蔺挂职扶贫, 分别担任常委副县长、县长助理、政府办副主任, 主要协助推动经济金融和产业项目发展等工作。此外, 安排1 名副处级干部赴道真县隆兴镇大联村担任驻村工作小组组长, 开展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在工作中, 下派挂职干部严格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 发挥自身在项目融资、产业发展等方面专业优势, 积极协助做好定点县的金融扶贫工作,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当好“ 参谋助手”, 帮助搭建合作平台, 完善机制建设,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 发挥“ 桥梁纽带” 作用, 将开发银行在其他地区扶贫开发的经验做法引入到定点县, 并将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准确的反馈到开发银行, 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有力的促进了定点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台一会” 模式】针对贫困地区贷款条件的实际情况, 开发银行通过建立“四台一会” 贷款模式, 以批发的方式破解贫困农户的融资难题, 支持发展扶贫特色产业。所谓“ 四台一会” 是指管理平台、统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其中, 管理平台是指帮助开发银行收集项目信息并做出初步风险判断的机构, 管理平台发挥贴近项目的优势, 为银行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提供帮助。统贷平台一般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或对当地的中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和控制能力, 主要负责统一向开发银行借款, 再以委托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发放给中小微客户( 用款人); 同时负责贷后管理和本息归集。担保平台是指承担担保职能的专业担保机构, 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发挥弥补、分散风险的作用。公示平台是指为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三公”(受理公开、发放公示、还款公告) 而建立的各种社会公示途径和机制的总称, 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贷款公开、公正、公平, 实施并共同防范风险。信用协会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自发成立的社会团体, 会员之间互相监督、评议后, 推荐优秀会员申请贷款。信用协会发挥群众组织的民主监督制约优势, 是运用社会力量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四台一会” 是开发银行以批发方式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重要模式和有效工具。近年来, 通过与贵州、甘肃等省加强合作, 开发银行将“ 四台一会” 模式成功运用到扶贫开发工作中, 将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结合,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 不断加大对扶贫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促进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国家开发银行 石凤志)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