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  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 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国扶贫系统必须坚持用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内涵丰富,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 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 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 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两个“ 重中之重” 的思想。习近平同志强调:“‘三农’ 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 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扶贫开发是“ 三农” 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村加快发展, 支持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提高发展能力, 是“ 三农” 工作的重点、难点,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定信心, 奋力攻坚。
    扶贫改革创新的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这表明, 扶贫攻坚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建立并运用好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新体制、新机制, 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效果。特别是要改革考核方式, 对贫困县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 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科学扶贫的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扶贫的思想。应注重把扶贫开发与做好“ 三农” 工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教育扶贫等结合起来, 把做好顶层设计与加强基层探索结合起来, 不断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精准扶贫的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 “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这表明, 精准扶贫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 应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 扶真贫、真扶贫。
      内源扶贫的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 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 简单改变村容村貌, 内在活力不行, 劳动力不能回流, 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 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 有劳动力, 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扶贫开发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标志, 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 只有内生动力和“造血” 功能不断增强, 其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客观认识我国扶贫开发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 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等扶贫开发规划, 扶贫开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经过不懈努力,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受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贫困状况依然严峻。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 元的扶贫标准, 到2012 年底, 我国贫困人口还有近1 亿。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 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 不少农民有病不能及时就医; 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 6 个百分点。全国还有3917 个村不通电, 影响近380 万人。连片特困地区还有3862 万农村居民和601 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全国仍有近10 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具有生存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共同特点, 片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 7 个百分点, 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
      扶贫开发机制亟待改革创新。贫困地区政绩考核偏重于地区生产总值, 针对贫困户的扶贫措施总体上缺乏精准性、连续性、全面性, 贫困村缺乏人才、信息和技术, 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效果效率及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金融扶贫的风险分散机制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的激励机制和引导办法不足。
      扶贫开发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 的管理体制存在各级职责不够清晰、边界不够明确、执行不够有力等问题, 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些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 资源开发和城镇化过程中因工作失当造成新的贫困现象时有发生。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关键在于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做实, 真扶贫、扶真贫,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明确一个目标。到2020 年,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2014年要减少1000 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
      打好两个战役。统筹扶贫开发持久战和阶段性攻坚战两个战役。贫困问题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做好打扶贫开发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扶贫攻坚战, 为最终取得扶贫开发持久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培育三个品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工作品牌,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贫困地区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 俗称“ 两后生”) 实施“雨露计划”, 采取发放贴息贷款或生活补助等方式, 通过2—3 年职业教育, 使其掌握一门技能,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切实“拔穷根”; 对没有外出就业的贫困户给予额度5 万元以下、期限3 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 支持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换穷业”; 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方, 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 亿人” 问题,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彻底“ 挪穷窝”。
      把握四个结合。一是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 突出重点, 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又要把扶贫规划、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起来, 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既要深化改革, 推动贫困县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创新; 又要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道路、饮水、供电、房屋、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卫生、信息化等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输血” 和“ 造血” 结合。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 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 贫困地区应挖掘内部发展潜力,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不断增强“ 造血” 能力。四是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结合。政府应在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的同时, 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做好扶贫开发顶层设计, 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 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种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 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抓紧建档立卡。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 各地组织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 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一家一户地摸清贫困底数, 分析致贫原因, 研究脱贫途径, 制定帮扶措施。二是派驻工作队。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 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扶贫事权, 扶贫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县, 扩大地方统筹使用扶贫资金的权力; 中央、省、县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 县、乡、村建立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对管理使用扶贫资金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四是改进金融服务。针对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的不同需求, 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支持力度; 支持地方与有关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通过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小额贷款保险等开展扶贫信用贷款。五是推动社会扶贫。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建立社会扶贫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以投资兴业、志愿服务、扶贫捐赠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刊于《人民日报》2014 年4 月9 日,作者: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刘永富)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