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扶贫开发

      【概述】2014 年, 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正确指导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扶贫开发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 总目标, 全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三区” 战略和“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政策落实,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精准扶贫与区域扶贫攻坚相结合, 创新机制, 强化举措, 转变作风, 真抓实干,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青海省减少贫困人口20.9 万人, 超目标任务0.9 万人。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6%, 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9 个百分点, 达到6030 元。
      【扶贫资金投入】2014 年, 青海省落实扶贫资金23.47 亿元, 较2013 年增加4.55 亿元, 增幅24.06%。其中,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4.79 亿元, 较2013 年增加2.03 亿元, 增幅为15.97%; 主要用于整村推进项目、金融产业扶贫、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等14 个扶贫项目。辽宁省援助青海省东西扶贫省本级资金4100 万元, 增幅为10%。落实辽宁省13 个市、1家企业帮扶资金1372 万元。在整村推进、雨露计划、扶贫系统干部培训等3 个扶贫项目上投入辽宁援助资金。落实中央易地扶贫资金1.70 亿元。13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落实帮扶资金1572 万元, 较2013 年同期增加672 万元;6 个援青省(市) 及18 家中央企业落实帮扶资金11.98 亿元; 协调引进项目资金1.95 亿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6 亿元, 较2013 年增幅57.5%, 各行业扶贫攻坚资金超过40 亿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特殊类型扶贫攻坚三项扶贫项目。
      【扶贫资金管理】2014 年, 青海省认真落实《青海省扶贫开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管理办法( 试行) 》,结合2013 年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结果,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下达产业发展资金。通过改革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强化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 发挥扶贫项目资金牵引作用整合涉农资金; 减少审批环节, 节省项目文本编制和论证费用, 年节省费用700 万元, 项目启动实施时间平均提前3 个月。联合省财政厅, 在县级自评、市州考评的基础上, 对2013 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进行全面考评, 分县打分排序后进行全省通报。建立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进度情况每月一报制度, 对落后地区和问题项目进行督办。加强项目资金审计。在项目资金监管上, 邀请两家中介审计机构, 对全省20 个县2010—2013 年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在分配下达年度财政扶贫资金时, 落实扶贫资金绩效导向机制, 在全国28 个省份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被评为A 级, 获得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奖励资金7000 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2014 年, 青海省村道畅通投资46 亿元, 建设村道公路5000 千米、便民桥梁200 座, 改建农村公路9251 千米、桥梁249 座, 投资5 亿元改扩建25 个县级汽车站( 含续建10 个) 和53 个乡镇站。投资4.76 亿元, 实施项目122 项, 解决27.66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9.25 亿元, 解决1.27 万户、5.07 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同时发放光伏用户电源7.6 万套, 解决20 万人用电问题。投资1.05 亿元建设经济林15.63 万亩。建设9 个省级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 120 万农牧民从中受益。投资7.66 亿元, 实施“1020” 科技支撑工程项目( 打造青海东部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区、西部生态经济林和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区等3 大类农牧业科技示范区, 力促油菜、马铃薯、牛羊肉、奶业、毛绒等10 大特色产业链发展, 集成20 个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的科技专项进行示范。力争到2015 年, 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改变, 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以上) 57 项。安排5.4 万套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项目2592 万元。实施行政村通宽带项目200 个, 依托现代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立4000 个村级科技服务站点。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2014 年, 青海省六盘山片区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3.16 亿元, 落实中央补助资金21.39 亿元。藏区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8.54 亿元,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玉树藏族自治州4 州和格尔木市基本通高速公路, 形成以西宁市为中心、连接藏区大部分州的高速公路网。西宁至藏区6 州州府公路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落实各类水利资金56.18 亿元。“ 引大济湟” 北干一期干渠全线贯通, 石头峡水库下闸蓄水, 调水总干渠隧洞掘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一批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等民生项目, 解决24.9 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改善农田灌溉面积近30 万亩。片区通过多种治理措施, 新增水土保持面积230.8 平方千米。2014年, 火电、水电、风电项目完成总投资78.85 亿元, 光伏项目完成投资98.95 亿元, 电网项目完成投资41.33 亿元。
      【整村推进】2014 年, 青海省政府提高整村推进入户资金标准, 农区每户提高至7800 元, 牧区每户提高至9600 元, 增幅分别达到56% 和48%。切块下达资金4.5 亿元, 整合各类资金3.5 亿元, 在全省375 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35 项, 使5.97 万户贫困户、24.1 万人从中受益, 超计划15 个村、1.46 万户、4.95 万人。建设扶贫产业基地93 个。
      【易地扶贫搬迁】2014 年, 青海省投入资金5.48 亿元, 在139 个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14 个, 搬迁安置1.36 万户、6.28 万人, 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7% 和209%。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青海省“ 十二五” 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产业扶贫】2014 年, 青海省安排4.71 亿元资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其中, 扶贫产业实验示范园区1.3 亿元, 藏区产业扶贫7500 万元, 特殊类型产业扶贫4500 万元, 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1.81 亿元(含藏区扶贫攻坚资金8000 万元), 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试点4000 万元, 重点扶持贫困农牧民发展经济林果、蔬菜、中藏药材、苗木等特色种植业, 牦牛、藏系羊、獭兔、土鸡等产业化生态畜牧业, 围绕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旅游、商贸服务等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的二、三产业, 探索青海特色的“种养加” 一条龙、农(牧) 工贸一体化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着力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文化旅游业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扶贫项目, 基本实现“ 户有致富项目、村有特色产业” 的目标。
      【雨露计划】2014 年, 青海省安排资金1500 万元对1 万名贫困劳动力开展涉及30 多个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 安排资金500 万元, 对2500 名接受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补助; 安排资金1000 万元, 对2000 名藏区贫困家庭“ 两后生” 接受职业教育进行资助; 安排资金2000 万元, 联合团省委在20 个县实施“ 青春创业扶贫行动” 试点工作, 扶持200 个大学生团队、500余名贫困大学生实施创业项目200 个; 落实专项资金2550 万元, 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
      【金融扶贫】2014 年, 青海省投入资金1 亿元, 在全省30 个贫困村开展金融扶贫试点, 每村投入300 万元作为风险质押金, 引导金融部门以1∶5的比例发放贷款, 安排资金5000 万元对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落实贷款7.1 亿元, 全年撬动金融资本8 亿元。青海省政府与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式签署协议,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8 亿元, 省级配套0.9 亿元作为基金, 在西宁市、海东市9 县开展免抵押、免担保、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以工代赈】2014 年, 青海省投入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1.65 亿元, 实施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等项目共计74 项。改善灌溉面积7.77 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1 万亩; 为3.38 万人、22.85 万头(只) 牲畜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修建乡村公路160.65 千米。
      【定点扶贫】 2014 年, 青海省落实13 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帮扶资金1572 万元, 较2013 年同期增加672 万元; 协调引进项目资金1.95 亿元。省直机关123 家单位把定点扶贫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五进” 活动(进乡镇、进贫困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寺院)、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落实各类帮扶资金6000 余万元。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印发《青海省扶贫开发干部驻村及联户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 在统筹入乡驻村、定点扶贫、结对帮扶等帮扶资源的基础上, 全省抽调4866 名干部组建1622 个驻村工作队,7 万名党员干部联户帮扶贫困村的7 万户贫困户。
      【企业和社会各界扶贫】2014 年,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与省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共同推进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全省7 个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7 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通报表彰。成功开展首个“ 扶贫日” 活动, 共募集善款1.29 亿元, 青海省“ 小包裹, 大爱心, 圆梦2014” 关爱行动接受捐赠200 万元。
      【特殊类型扶贫攻坚】2014 年, 青海省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7 亿元, 整合各类资金29 亿元, 实施果洛藏族自治州、青甘川交界地区、海北藏族自治州牧区农事队、同德县等6 个省域特殊类型扶贫攻坚工程。海北农事队扶贫攻坚, 有效解决了困扰海北州20 多年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老大难问题, 使1206 户、4406 名贫困人口直接受益。通过实施同德县特殊类型扶贫攻坚, 基础设施、城乡面貌、公共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态保护得到加强, 项目效益逐步显现, 显示出以扶贫为有效平台, 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攻坚的综合效应, 创出可供全省推广的“同德模式”。班玛县在特殊类型扶贫攻坚中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 结合当地实际, 重点实施藏茶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四大工程, 创立了“班玛经验”。
      【外资项目扶贫】2014 年, 青海省协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完成国际农发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明确成员单位、市、县( 区) 项目办工作职责。指导各项目县(区)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形成水利、农牧、林业、扶贫分项目的初步可研报告, 完成项目识别工作, 签署《合作备忘录》。
      【扶贫宣传】2014 年, 青海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焦裕禄式扶贫干部评选认定活动, 树立焦裕禄式扶贫干部10 名。协调《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开设“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专栏, 集中报道扶贫成效和先进典型。借助“ 扶贫日” 载体加大扶贫宣传, 集中报道扶贫成效和先进典型。累计在中央媒体刊发稿件86 篇, 省内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20 多篇。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 李 赢)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