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贫理论与前沿问题2014-第三部分1

    第三部分 减贫实践

    非洲的脉搏:对影响非洲经济前景诸多问题的分析

    世界银行非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

    第一节:近年来的趋势和发展前景

    全球经济增长继续受到高收入国家财政整顿及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景气低迷的拖累,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略增至2.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全球增长率的两倍左右。鉴于一些非洲国家处于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的行列,因此非洲地区2013-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加快至5%以上。

    一、近来的全球经济状况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四年多的时间,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仍不温不火,受高收入国家的经济活动乏力拖累,尤其是在欧元区。欧元区的经济衰退恐将延续至2013年第一季度。1月份的欧元区工业生产数据显示,欧洲制造业活动普遍萎缩(经季节调整的季度环比年率为下降5.2%),尽管下降步伐已经减缓。近来的市场景气指标显示欧洲地区的经济活动依然疲乏。尽管金融市场迄今尚未对塞浦路斯金融危机作出明显反应,但假若这场危机对更广泛的欧洲地区造成冲击,则评估这场危机的实际影响还为时尚早。鉴于目前欧元区的经济复苏脆弱,塞浦路斯金融危机可能损及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但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趋于旺盛,以及美国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复苏,正帮助部分缓解欧元区经济疲弱造成的负面影响。

    美国的经济活动已经企稳,日本经济活动已保持稳定。尽管受到美国提高薪资税和政府削减公共开支的拖累,截止于2013年2月的三个月美国工业生产环比年率增长率为5.2%,得益于楼市持续复苏和非农就业岗位增加。美国近来的经济指标(如进口需求、耐用品订单和企业景气指数)表现强劲,预示201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将超过疲乏的2012年第四季度。在日本,1月工业生产数据显示,已延续8个月的经济萎缩局面终于在1月份终结(经季节调整的季度环比年率增长0.2%)。这表明日本政府采取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正在提振第一季度的经济成长。但如果供应方面的状况没有改善,这一波经济增长势头或许会在今年末和2014年初濒临结束。

    在中国的带动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依然强劲。1月份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环比年率增长8.8%(经季节调整的半年环比年率增长4.3%),部分得益于中国工业生产猛增11.6%;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1月工业生产增长了3.8%。鉴于中国是许多发展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工业生产旺盛和随之而来的强劲进口需求(1月份进口需求经季节调整季度环比年率扩增23.2%),正支撑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高收入国家)的工业生产增长态势。美国制造业活动日趋强劲也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带来良好预兆。

    基线预测(Baseline projections)显示,2013-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有所加快。总体而言,201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增长2.4%2014年和2015年将逐步加速至3%3.3%左右。对高收入国家而言,政府采取财政紧缩整顿措施,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依然低迷会继续拖累2013年的经济活动,今年其经济增速料为1.2%,但2014年和2015年有望上升至2%2.3%左右。受财政状况改善、货币政策宽松和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有所增强提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步伐有望逐步加快,今年经济增速预计达到5.4%左右,2014年和2015年分别升高至5.7%5.8%,与其经济增长的基本潜力基本相符。但后续年份的经济增长则没有把握。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已较好地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经济增速已大致恢复至2000-2007年的平均水平。但发展中国家要重新获得或者超越2000-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需要在提升供应潜力方面取得持续进展,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的可持续性,改善政府治理,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近年的发展

    尽管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经济依然强劲,得益于国内需求旺盛和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位。在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本地区的最大经济体——南非除外)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7%,其余国家的经济增长强劲,达5.8%,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幅4.9%。本地区大约四分之一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甚至更高,多个非洲国家处于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的行列。从中期看,其经济增长前景依然明朗,有望得益于全球经济回升,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本地区经济体大举投资于扩大产能。总之,本地区2013-2015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将超过5%,从2013年的4.9%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5.2%

    外资流入扩大正支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过去10年间,其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年上升0.5个百分点。如在2012年,民营资本在该地区的净流入增加3.3%,达到创纪录的545亿美元,而同期整个发展中国家吸引的外资流入减少了8.8%

    外商直接投资(FDI)往往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资本流动的主要部分,这得益于本地所蕴藏的巨大的可采掘矿业资源。

    另一个原因是本地区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不够发达,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程度较低(南非和毛里求斯除外),因此当地其他形式的资本流入(如投资组合基金)和银行贷款比较有限。2012年本地区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增长5.5%377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总计FDI规模则萎缩6.6%2012年本地区FDI资金流动规模坚挺,表明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尽管当年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

    2012年当地扩建和新建了多个矿场,促进了非洲东海岸主要油气产地的繁荣;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开采了多口有利可图的油井,一些国家勘查发现了新矿藏。

    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吸引的国内外民间资本和公共投资(主要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已然增长,但该地区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仅有22%左右,在发展中地区中处于最低水平。本地区投资占GDP比重的水平相当于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以及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均早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腾飞时期,预示该地区需要拓展投资领域以进一步增强扩大产能项目的投资力度。

    虽然就总体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规模而言,采掘业占据了本地区投资的主要份额,但服务业投资,尤其是建筑、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和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域的投资也在持续扩大,一些中产阶级群体正在扩大的较大规模经济体(如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和加纳),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涌向其迅猛发展的消费者相关领域,如零售业。非洲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2012年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称,美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盈利能力数据显示,2010年非洲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0%,高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14%,以及亚洲的15%

    虽然从整个地区看出现了积极的发展变化,但一些国家(如几内亚)的政局不稳和监管环境充满变数正妨碍其资金流动。

    除私人投资规模增长外,本地区的各国政府正致力于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因本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受到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譬如,尼日尔2010年以来的投资支出激增与建造康达吉大坝(Kandadji Dam)相关,此举将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和灌溉能力。在科特迪瓦,一场遍及全国的基础设施修复和更新计划已扩大了该国的资本支出。本地区投资项目的资金筹措一直依靠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来自经济快速发展和大宗商品价格攀升),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渠道改善,以及政府双边融资的新渠道,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双边融资。要维持中期内的经济增长日趋强劲,这些国家继续投资于重要基础设施将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如此,各国政府必须小心谨慎以确保公共投资计划的长期可持续性。比如,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已推动一些国家的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但公共开支需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便有能力来应对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导致的财政收入锐减局面。世界银行的模拟算法显示,若工业大宗商品价格下滑20%,将导致未来三年内政府财政盈余推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回落1.6个百分点。因此,各国需要仔细谨慎地在加快优先投资项目支出和维持财政灵活性之间的平衡,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下跌和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的不利局面。

    总体而言,2012年本地区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占GDP的比重情况恶化,近40%的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占GDP的比例恶化了1%或以上。资源丰富的国家通常出现财政储备资金减少,而油价停滞不前和石油以外领域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导致多个石油出口国的财政盈余萎缩。一些国家(如乍得、加纳、马拉维和苏丹)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扩增幅度超过4个百分点。尽管从历史上看或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本地区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占比已从2008年的31%升高至2012年的38%。在过去四年,加纳、尼日尔、塞内加尔和乌干达是债务水平快速增长的国家之一。总而言之,本地区石油进口国的债务占GDP比重达到43%的较高水平,高于石油出口国的34%

    2012年消费者支出维持增长态势。得益于稳步的实质收入增长(每年人均收入增长2.3%),近年来消费者需求以较快的步伐增长。消费者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60%,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个百分点(净出口的贡献为负0.9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需求(投资、消费和政府公共支出)对本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提振消费者支出的因素包括通货膨胀持续下滑,通胀率已从20121月的9.5%降低至201212月的7.6%(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2012年的通货膨胀率下滑超过8个百分点);获取信贷的渠道改善,如安哥拉、加纳、莫桑比克和南非的低利率,这些国家每次调升利率都伴随三次降息;农业收入回升,得益于几内亚、毛里求斯和尼日尔等国的气候条件更为有利,这些国家风调雨顺的状况好于2010/2011种植年;以及稳定的海外汇款流入,估计2012年和2011年的海外汇款达310亿美元。

    本地区内不同组别出口国的表现参差不齐。在石油出口国当中,20121-10月石油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8%,大部分源自于安哥拉的石油出口猛增。主要金属出口国的出口量上升7.8%,而同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属需求下滑和世界银行金属价格指数下跌15%。金属出口量增长源于早些年大量投资涌向莫桑比克、尼日尔、塞拉利昂和赞比亚等国的采矿业。本地区农业出口国的出口量增幅最大(去年1-10月农产品出口量猛增13.7%)。这部分受益于东部非洲的降雨状况好于2011年,以及农业大宗商品对全球商业景气周期的敏感度较低。

    但总体而言,本地区的贸易状况未能摆脱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在2012年前两个季度,本地区出口增长环比年率分别达到20.5%52%,这是非常强劲的增幅。随着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活动下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三季出口环比年率下降33.8%。随着最近几个季度全球工业生产回升,2013年第一季度本地区的出口量有望恢复扩张态势。可获得的南非数据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出口量经季节调整的季度环比年率为增长19%,而第三季度出口量的季度环比年率下降12.9

    服务贸易,尤其旅游业,成为多个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些国家包括佛得角、肯尼亚、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等传统旅游目的地,以及新兴的旅游目的国(如卢旺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的数据显示,2012年本地区的到港旅游者数量同比增长5%,增幅高于3.8%的全球平均水平。到港旅客人数强劲增长的国家包括佛得角、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和南非。

    到港游客数量增长令人鼓舞,且表明旅客来源国日趋多元化。如在毛里求斯,20121-9月来自欧洲(最大游客市场)的到港旅游者人数下降7.7%,但来自中国的到港游客数量猛增38%,来自俄罗斯的到港游客人数更激增91%

    一些国家或地区前往毛里求斯的旅游者数量也在增长,分别是非洲其他国家(13.2%),澳大利亚(13.5%),加拿大(18%)和南美(55.3%)。而其他国家的情况要差一些:由于恐怖主义和海盗担忧导致20121-8月赴肯尼亚的旅游者人数同比减少2%,随后前往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Mombasa)的多个大型包机航班被取消。与之类似,马里爆发的冲突导致前往该国的游客数量锐减。

    三、中期展望

    从中期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前景依然强劲。在近年来已支撑该地区亮丽经济表现的同一推动力预计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得以维持。总体而言,该地区2013-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有望保持在5%以上,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将达到4.9%5.1%5.2%2013年本地区除南非以外国家的GDP增长率有望加速至6.1%左右,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为6.0%6.1%

    扩大投资将推动中期内的经济成长。前往本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料将维持强劲势头,FDI流入资金规模有望每年增长至记录水平,并在2015年达到540亿美元。若未来两三年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即便有所回落),将支撑对该地区采矿业的FDI资金流入,农业也会在较小程度上受益。近年来东部非洲的采矿业开发力度很大,已促使多个油气井对外资开放。在南部非洲地区,莫桑比克的巨大煤炭矿藏和海上天然气储量有望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赞比亚的铜业也会继续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加纳、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部非洲国家的采矿业预料也会有类似的大举投资介入。

    近期内本地区的国内民间投资预计会受到各国降息举动的提振。此外,在高收入国家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拥有稳定宏观经济环境和稳健财政政策的一些国家可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为本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集资金。迄今为止,本地区有近20个国家一伙的国际主权信用评级。安哥拉、肯尼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等国都已表示有意在近期在国际市场发行债券。

    消费者支出有望维持旺盛局面,得益于通货膨胀前景持续改善。随着燃油和主要粮食产品价格日渐回落,通胀压力将趋于缓解。各国货币当局也将保持通胀压力处于受控状态。尽管如此,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或将抬头,这源于本币汇率下滑引发进口商品输入型通胀升高,粮食价格攀升或政府削减能源补贴。

    2013年及随后几年全球经济料将温和回升,这应会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出口增长带来一些支撑。预计出口增长也得益于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加蓬、莫桑比克、尼日尔和塞拉利昂新投产的矿场陆续加大出口。倘若全球经济趋于强劲,也会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更加兴旺。

    为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投资需求而导致生产资料需求增长,石油需求上升,以及人均收入持续升高,这些因素应会提振耐用消费品和其他进口商品的需求。因此,本地区的经常帐赤字占地区GDP的比例预计会从20122.4%激增至2014年的2.8%2015年则回跌至2.5%。但对一些市场多元化程度较低的石油出口国(如安哥拉和刚果共和国)而言,净出口将维持正值。

    这些预期出现的中期良好态势在本地区将会是参差不齐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劳工暴乱(南非)和政局不稳(中非共和国,马里和多哥)料将损及本地区部分国家的经济活动。

    诸多风险因素

    尽管本地区在可预见范围内有望实现经济强劲增长,一些重大经济下行风险犹存。在外部,全球经济复苏起伏不定是一个风险来源。在全球经济活动不温不火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中诸多情势危急地区恐将导致经济成长更加乏力。首先,虽然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紧张局面已得到缓解,但局势依然脆弱不堪,市场情绪容易受到坏消息的打击。倘若这些欧元区国家的情势显著恶化,一些规模较大,利差较高和陷入困境的欧元区经济体出现信贷冻结,全球经济活动可能重新回到类似于衰退的状态,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恐将比基本预估值大幅下滑达3.5个百分点。

    美国的困境已损及国内经济增长。基本情景假设美国两党将围绕构建可信赖的中期计划达成一致以维护财政持续性。若发生另一情形,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增加预防性储蓄,则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滑2.3个百分点左右。倘若后一种情形发生,仅仅是贸易渠道一项就可能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GDP增长率比基本预估值滑落0.6个百分点。鉴于美国经济对于全球市场具有重大影响,若此举引发市场信心滑坡、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等间接影响,则或许会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造成更大的冲击。

    第三个风险因素是中国可能采取无序的举措来降低畸高的投资率。鉴于中国需求占非洲多种工业金属出口量的比重接近50%,中国投资降温的幅度超过预期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从而损及那些严重依赖石油、金属盒其他矿产品出口的国家。

    除这些外部风险因素之外,国内突发事件导致的经济低迷也同样重要。尽管该地区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国家的债务指标已呈现上升趋势。譬如,2012年加纳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攀升至12%左右,远超过本已偏高的6.7%目标水平。鉴于本地区的宏观经济稳定对近年来强劲增长的经济表现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保债务状况维持在可维持的水平将是明智审慎的,对越来越多经济上依赖于外国私人融资来源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其他风险包括政局不稳、民间纷争和劳工暴乱导致生产活动中断,因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投资、贸易和旅游等活动)都可能遭殃。在2012年,南非爆发的劳工动乱,尼日利亚部分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马里和几内亚比绍的政府倒台,几内亚和马达加斯加的政治僵局,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虽然本地区的大多数经济体保持了局势稳定,但即将爆发的冲突,尤其是在局势动荡国家的潜在冲突,仍将在中期内对所在国经济活动带来严重的下行风险。食品价格攀升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因素。

    食品价格

    由于食品占家庭消费支出的很大比重,贫困人群尤其容易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全球食品价格水平已较20128月初级的峰值水平回落了9%左右(2013年世界银行食品价格观察)。谷物需求下降和供应紧张状况日趋缓解已助推全球粮价回落。但粮食价格仍处于高位,20132月的小麦、玉米和稻米价格分别比一年前上涨15%、8%和5%。尽管美国农业部(USDA)的最新全球展望报告预料全球粮食产量增长,国际粮价容易受到全球库存减少(以及全球库存占消耗量的比例),以及气候不确定性的影响,因坏天气可能导致粮食歉收。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大宗农作物价格通常遵循地区性季节形态。2012年粮食丰收促使食品可获得性改善,帮助稳定甚至降低了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的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中部非洲地区,粮食市场依然因一些地区发生的民事冲突而变得混乱。粮价正受到南部非洲青黄不接季节的冲击。在马拉维,2月份的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远高于上年同期的水平。收成低于历年平均水平和马拉维货币科瓦查(Kwacha)导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季节性因素也促使莫桑比克和赞比亚的玉米价格高涨。

    尽管地区性粮价有时反映了全球粮价的走势,但冲突,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下,物流成本及政治经济问题都是决定粮价的重要因素。季节性波动和气候模式变化无常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国境之内。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这些季节性波动只会变得更加频繁,使得投资于粮食系统和标准以扩大地区性粮食贸易变得至关重要。

    四、非洲与千年发展目标(MDG

    尽管非洲地区在实现大多数千年发展目标(MDG)方面步伐迟缓,过去10(经济腾飞期间)取得的巨大进步一直令人瞩目。在20世纪90年代,非洲兑现MDG承诺的行动较为缓慢,但2000年以来步伐明显加快。因此,虽然该地区或许难以在2015年前达到MDG目标,非洲处于在2015年之后尽快实现这些目标的轨道上(假若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并承诺进行改革的话)。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上的起点较为落后。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99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850例,而当时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起始水平为每10万人死亡400例。在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每10万名安全降生婴儿的孕产妇死亡数量为500例,而全球水平是210例。尽管该地区五岁以下婴幼儿夭折率也显著下降,每千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从1990年的178例降低至2011年的109例。但全球的可比儿童死亡率从1990的每千人87例下降至2011年的每千人51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实现全部千年发展目标上排名靠后。但与2015年前实现MDG所需要取得的进展相比,该地区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保健和营养不良等指标上的达标程度超过50%,落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并不大。就孕产妇死亡率而言,若该地区在2005-2010年期间加倍努力,有望在2016年之前达到该目标。但在其他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该地区所取得的成果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则比较大。

    各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上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在收入贫困目标上,16个国家已实现了减贫目标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只要再加紧努力一下,另有五个国家有望在2015年之前或2015年后不久达到该目标,还有四个加快步伐的国家也可以实现减贫目标。在实现中小学教育性别平等的千年发展目标(MDG3a)上,18个国家已达到该目标或取得足够的进展。而在医疗卫生的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已在绝对数值上取得明显的进步,但落后程度最大,只有10个国家有望顺利实现这项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目标(MDG4a),另有五个国家预计会在2015-2020年期间达到这项千年发展目标。但我们应该补充的是,2000年以来有超过12个国家一直加紧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的努力,其进展快于达到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所需要的步伐(Demombynes and Trommlerova,2012)。在获取经改善的水资源方面,16个国家已取得足够的进步,有望到2015年或在此之前实现该MDG目标。然而,该地区在民众获得经改善的卫生设施方面的进展有限,仅有两个国家(安哥拉和佛得角)有望到2015年或在此之前达到该目标。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脆弱国家中,12个国家已在按时达到或在达到至少一项千年发展目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两个国家(中非共和国和塞拉利昂)只要加紧努力,有望在2015年之前达到至少两项MDG目标。

    第二节  经济增长有助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减贫

    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近十多年来的经济强劲增长已降低了贫困人口数量,但仍不足够。

    减贫成效存在明显差异,尽管本地区的资源丰富国家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但贫困人口减少的步伐较为缓慢。

    家庭调查结果显示,非洲经济增长对促进减贫的成效一直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本地区一些国家以来资源性产品且贫富差距悬殊情况更为普遍(基尼系数平均约为0.45),这降低了经济成长对促进减贫的效果。

    矿业开采带来巨额政府收入,粮食价格上涨,迅速城镇化和人口红利的前景,正支持非洲大陆兑现加快减贫步伐的承诺,但释放这一潜力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机制。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增长和减贫趋势

    经济增速提升,尤其是在非洲的资源丰富国家

    非洲经济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突然提速,摆脱此前多年的疲弱表现,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4%,人均GDP累计升高了50%。这一波经济突飞猛进得益于诸多因素的推动,包括宏观经济政策改善,外国援助金额增加和债务得到大幅减免等。而2000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以及一些国家的矿业资源开采活动蓬勃兴起,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1996-2011年期间,资源富集国家的人均GDP增幅比资源贫瘠国家要快2.2倍。在21个国家当中,目前有13个资源富集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鉴于近年来非洲勘探发现了很多矿业资源,资源丰富国家的确已在推动近年来非洲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未来也将维持这一局面。到2020年,本地区将只有4个或5个国家不涉足矿业开采领域。

    资源富集国家和资源贫瘠国家的经济成长表现存在差异,这部分源于资源贫瘠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较高。(资源富集国家的总体GDP增长率只有资源贫瘠国家的1.3倍,但人均GDP增幅却达到资源贫瘠国家的2.2倍)。尽管如此,两者的差距依然很大,且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形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同期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丰富国家和资源贫瘠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较为相近(人均GDP增长率都在3.2%左右)。

    虽然在1996-2011年期间,资源富集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较高,但一些资源贫瘠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和莫桑比克)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服务业和农业的带动。相比之下,在安哥拉、尼日利亚和赞比亚等三个非洲资源富集且历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当中,资源租赁业和服务业占据了经济成长的大部分份额。各国在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方面的差距尤其引人关注(在三个快速增长的资源贫瘠国家,农业对每年GDP的贡献为2.5个百分点,而在三个快速增长的资源富集国家,农业对经济的贡献只有1个百分点)。

    资源富集国家和资源贫瘠国家在经济增长构成方面的差异,将对我们理解两类国家在减贫表现上的差距发挥重要作用,可参见下面更详细的讨论。资源富集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起伏不定,主要体现在资源租赁费的起起落落上。在两类国家当中,制造业或其他(采矿以外)相关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依然处在中等水平。

    减贫领域的进展

    近年来的趋势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抗击收入贫困方面取得了进展。在1996-2010年期间,该地区每日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占比已从预估的58%下滑至48.5%(暂定),该数据在给予人们有关非洲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且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总体印象的同时,总体数据掩盖了他们表现的巨大差异,即便在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间也是如此。譬如,在2006-2010年期间,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的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8%-10%,全国贫困人口占比每年下滑1.3-1.7个百分点。而在坦桑尼亚,尽管同期每年经济强劲增长6%-7%,在此期间累计的贫困人口占比预计仅降低了2.2个百分点,而在另一个资源富集国家赞比亚,贫困人口占比甚至几无变动。

    资源丰富国家和资源贫瘠国家在减贫上的表现似乎也保持了巨大的差异,并延续至今天,不过在调查覆盖范围和数据质量方面仍然有重要的警告事项。资源富集国家数据的局限性更加显著,在非洲脆弱国家当中尤为明显。首先,贫困线(每人每天生活费1.25美元)在资源富集国家往往偏低,当地民众通常比资源贫瘠国家的民众要富裕一些。然而,尽管资源富集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资源贫瘠国家的2.2倍,资源贫瘠国家贫困人口的下降幅度明显超过资源丰富国家。在资源贫瘠国家中,每日生活费1.25美元以下贫困人口占比估计已从1995-2000年的65%左右降低至2008-2011年的49%。而在该数据涵盖的7个资源富集国家中,贫困群体占比降幅预计仅有7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升高并不会自动转化为贫困人口迅速减少。总体而言,尽管2007/8年全球粮食危机和2008/9年全球金融危机相继爆发,但贫困人口数量似乎延续了下降趋势。虽然2008-2011年实际家庭调查的样本数量有限,但在此期间的减贫数据仍对目前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鉴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基尼系数接近0.45,当地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仍很严重,尤其是所有基尼系数的计算依据都是消费指标,而不是拉丁美洲所采用的收入指标,拉丁美洲记录的基尼系数甚至会更高。有些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资源贫瘠国家的收入差距似乎略高于资源富集国家。这或许部分反映了家庭调查指标难以追踪高度富裕人士的收入状况。总体而言,非洲贫富差距悬殊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未来经济成长在促进减贫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因收入高度不均削弱了经济成长的减贫效果(Ravallion,2007)。

    最后,正如第一节所指明的,非洲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资源富集国家(如加蓬、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尽管在过去15年的平均GDP增长率达到资源贫瘠国家经济增速的两倍左右,但他们却与此不相称地沦为人类发展表现最差的国家之一。有实例说明,虽然喀麦隆和塞内加尔的人均收入处于几乎同一水平,但喀麦隆民众的人均寿命比塞内加尔少7.7年,这主要因为后者的儿童死亡率要低得多(塞内加尔每千名儿童死亡68例,低于喀麦隆的每千人127例)。

    此外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例子,比如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人均收入(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相当,但两国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58.2岁和49岁。与之类似,在获取卫生设施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平均为6个百分点),而在小学教育完成率方面的情形好坏不一,一些资源富集国家的表现良好(如赞比亚),而其他一些国家则表现欠佳(如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尽管他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较高。对于资源贫瘠国家而言,借助经济发展来实现较好的人类发展依然是面临的重大挑战。除收入外,很多国家还在人类发展方面一直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

    二、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之间的联系

    指标和措施

    为了评估非洲未来减贫的潜力,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如何转化为减贫成果是重要的。1980-2010年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样本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核算)与贫困人口减少之间似乎存在弱相关关系。家庭调查展现了贫困人口变化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不同景象,该调查至少在衡量指标和措施方面存在内部的一致性。

    国民核算与家庭调查之间存在差异并不是非洲独有的,这一差异也记录在其他地方,如最近的印度报告中(Datt and Ravallion,2011)。为什么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确实也有概念方面的原因。贫困涉及私人消费,而国内生产总值(GDP)涵盖私人消费,政府公共支出,投资和净出口。尽管如此,当审视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时,贫困人口变化和人均GDP增长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人均GDP增长1%可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减少2%(或从技术术语上讲,贫困人口数量/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2)。统计学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都增强了国民核算中的人均GDP增长率,家庭调查记录的人均消费增长,以及贫困人口减少之间的差异性。

    非洲大陆人均GDP和贫困人口估计数据的统计学基础仍存在欠缺,这一局面最近被世界银行非洲首席经济学家德瓦拉扬(Shanta Devarajan)称为“非洲的统计学悲剧”。GDP核算通常采用旧方法。更多情况下,人口统计数据已经过时。贫困人口估计数据也不规范,不同时期的数据之间常常不具有可比性,这源于调查设计的调整以及没有获得足够的价格平减指数(Christiaensen,Lanjouw,Luoto and Stifel,2012)。最接近事实的原因是调查能力薄弱,资金支持不足和统计活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与统计数据的政治敏感性有关,以及捐助者往往绕过受援国自身的国家统计发展战略。从这个角度看,资源富集国家的家庭调查频率较低或许并不令人意外。非洲统计数据一直质量低下亟需引起大家的关注。

    由于数据有限,人们需要超越国民核算数据而直接探讨贫困人口变化与家庭调查的平均消费增长之间的联系,并评估未来非洲进一步减少贫困的前景。

    收入增长,初期收入差距和资源禀赋已影响到减贫举措?

    调查显示,贫困人口变动和人均消费之间存在重大关联性。估计贫困人口/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69,表明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贫困人口减少0.69个百分点。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减贫弹性系数仍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后者估计为-2.02。三个因素导致了这一差异。首先,鉴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贫困程度较高且收入较低,相同的贫困人口绝对变化量转变为的相对降幅较小,而同样的收入增长引发的收入增幅较大,这在算术上降低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减贫弹性。

    其次,初期收入的不平等已表明将会降低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Ravallion,2007),且如上所述,本地区的平均初期收入差距已经较高。最后,除经济增长率外,经济增长的来源也与减贫存在重要关系,若大力发展农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生的减贫效果通常要超过开发采矿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Loayza and Raddatz,2010;Christiaensen,Demery and Kuhl,2011)。

    一旦这三个因素受到控制和约束,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减贫/经济增长弹性将接近世界其他地区的水平(分别是-3.1-3.8)。该结果进一步证实,当某国从一开始就存在初期收入差距较大且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矿业资源时,则经济增长对促进减贫的成效较低。值得一提的是,后者的效果与矿业开采推动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相叠加,或许会影响到收入不平等,这已经在本次分析中得到控制。总之,尽管矿物采掘或许会推动经济较快发展,但每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成效或许会低于以往。

    此外,当贫富差距扩大,贫困人口的数量也会上升。也就是说,当两个发展战略带来相同数量的经济增量时,那个同时也会扩大收入不平等的发展战略消减的贫困人口较少,而同时缩小贫富差距的发展战略所削减的贫困人口较多。有迹象显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上升与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之间存在关联性。若控制初期的收入水平和贫富悬殊程度,随着矿业租赁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上升,(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平等将会扩大。在世界其他地区没有发现类似的模式。这对采矿业推动经济增长在促进减贫上的预期成效提出了进一步的警告。对于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依赖采矿业的国家而言,不仅其经济成长带来的减贫成效较小(这源于收入不平等和其他因素),而且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也会削弱未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减贫效果。

    三、促使经济增长更多地惠及减贫

    非洲过去15年来在人类发展和减少贫困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进展并不平衡。而且尽管这些国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实践证明要将资源性财富转化为民众福祉尤其具有挑战性。鉴于非洲近来勘探发现了多个矿藏且初期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因此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来提高非洲经济增长/减贫的弹性系数。三个机遇给人们带来希望。

    更好地管理矿业财富

    非洲有望延续经济强劲增长态势,得益于非洲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持续旺盛的需求,近年来在加纳、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其他地区发现了油气和矿业资源,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改善。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将更多的新勘探资源财富转变为政府财政收入和有效的公共开支,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改善民众福祉以及更快地减少收入贫困人口。换而言之,我们如何能避免另一场“资源魔咒”。越来越多的争论已转向政策机制如何与自然资源良性互动,官方机构和政府治理如何解释政策失灵。Alba(2009)和Barma等(2012)描述的价值链是一个有用的框架,可更好地理解非洲国家在将资源财富转化为人类发展成果方面所遭遇的政府治理挑战。自然资源管理存在三个核心支柱,每根支柱都体现了各自的政治动向,分别是:1)采掘业—相关合同条款的透明度;2)税收—征稽税收的效率;3)资源租赁费的投资—谨慎地将公共投资作为优先领域。近来有一些倡议已聚焦于第一个支柱。尤其是在“公布你的支付金额(Publish What You Pay)”和“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xtractive Industries Transparency InitiativeEITI)”当中,其呼吁矿业公司强制或自愿披露他们的支付金额,以及所在国政府公布矿业租赁费收入情况。目前19个非洲国家已经加入EITI倡议,其中8个国家承诺将遵循全部的要求。

    第三个支柱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难以实施的。非洲石油储量丰富的一些国家以往在编制政府开支优先事项,计划执行和发挥投资资金效益方面的纪录欠佳。加蓬和赤道几内亚的人均国民收入分别高达10,000和20,000美元,但处于非洲儿童免疫率最低的国家之列。乍得医疗卫生系统工资薪酬之外公共开支的渗漏流失率居然高达99%(Gauthier and Wane,2009)。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或许是,石油财政收入直接从石油公司流到所在国政府手中,没有民众的经手和参与。因此,民众或许不知道石油财政收入的金额,且很少有动机来仔细审查资金将如何加以使用。有几个人已经提议要实施新机制让非洲民众,尤其是贫困人群,能更好地分享本国的矿业财富。Sala-i-Martin and Subramanian(2007)和Moss(2011)建议,资源富集国向全体公民派发现金,并采取美国阿拉斯加州或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的做法,这样民众获得的实惠将超过同等资金由政府支配的做法。这些提议需要更认真仔细地加以审议,但他们可能会提高政府公共开支的透明度和强化问责机制,因资源富集国家的价值链最为薄弱。最后,技术发展(如生物识别现金卡和手机钱币)使得向民众转移现金成为可能,即便在偏远地区也是如此。

    大力发展农业——大宗农产品的案例

    第二个可增强非洲未来经济成长促进减贫效应的机遇在于农业。世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预料在中期内仍将在高位徘徊。随着城镇粮食市场在未来20年扩增至原来的四倍,国内和地区性市场为非洲粮食生产商带来了诱人的机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总规模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高于2010年的3,130亿美元(世界银行2013a)。且与其他行业推动的经济增长相比,农业推进的经济成长在减少贫困上的平均表现要更胜一筹。(Diao,Hazell and Thurlow,2010;Christiaensen,Demery and Kuhl,2011)。

    但很多农业发展机遇尚未被人们捕捉到手。在2000年代中期,非洲从农产品净出口商变为净进口商,尤其是很多严重依赖矿业的国家7成为主要粮食净进口国。进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宗农产品相关,尤其是稻米、小麦和糖,以及乳制品和禽类,这源于非洲国家的城镇人口急剧增长。近年来农产品的进口规模已超过20亿美元。除小麦这个温带作物外,非洲本应在其他所有产品上都具有比较优势,因为非洲拥有充足的土地。此外,正如并非所有的经济成长都同等地减少贫困一样(自然资源采掘业就是这样的例子),同样不是所有的农业发展都能在促进减贫上发挥同样的效果。农业在减贫领域的成功在不同子行业,以及模式和土地所有制下而有所不同。

    大宗农产品生产是提升非洲生产率的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域。尽管非洲农业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已经蓬勃兴起,但仍主要受种植面积扩大所驱动,而种植面积增长是难以持续的。种植面积增长对非洲农业产出增加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增加投入品使用量占其余的三分之一(Fuglie,2011)。非洲的大宗农产品单产仍远低于其潜力,玉米单产仅达到(试验站)潜在单产的20%,经济作物也只达到潜在产量的30-50%(世界银行,2007)。但非洲似乎正在取得进步。在过去五年(2006-2011年),卢旺达的谷物单产和根茎/块茎作物单产分别提升了73%52%。而同期贫困人口占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2013b)。

    最近一份研究报告(Diao等,2012)证实,与发展出口农作物相比,提高小农户的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率可取得更大的减贫成效。尽管出口农作物的价值和增长潜力通常高于粮食作物,而后者在促进广泛的经济成长和降低全国贫困人口方面往往更有效。这源于粮食作物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且他们的增长/减贫弹性更高,与发展出口农作物带动的农业增长1%相比,谷物或根茎/块茎作物生产率提高推动的农业增长1%能促使全国贫困人口下降更多。当小农户从事出口作物(如赞比亚的棉花出口和马拉维的烟草)种植时,两者之间的差距通常较小。这一结论也适用于赞比亚和尼日利亚等资源富集国家,凸显农业是一个在增加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减贫弹性方面的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手段。总之,农业发展通常有利于扶贫,政策重点应关注提高小农户种植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率,尽管迅速发展农业细分市场(如出口为导向的园艺产品)显然具有政治吸引力。

    不同国家正采取不同的模式来提高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率,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譬如,赞比亚和卢旺达均报告,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已将玉米和谷物产量增长一倍(Mason等,2011;世界银行,2013b),其中产量增长的大部分得益于提高单产。但取得这些成果所采用的模式截然不同,农作物产量增长对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效果也不相同,赞比亚的贫困群体人数几乎依然停滞,但卢旺达的贫困人口数量迅速减少。赞比亚向农户发放生产资料补贴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采购玉米,但大部分农资产品和补贴利益流向一小群种植大户,因市场销售的富余粮食大部分来自种粮大户。42%的农户种植面积不足一公顷,他们也是贫困人群中最贫穷的群体,仅占粮食增产的7%。尽管每家农户的玉米产量几乎增长了一倍,但平均每家农户的总计农作物产量(玉米和其他)的净价值仅增加20%,因他们放弃了种植其他高附加值农作物以及农资成本上升。

    根据卢旺达农作物产量增长计划(Crop Intensification Program),当地维持生计的农户通常在一块很小的田地上(平均面积不足0.3公顷)种植一系列的农作物,而目前政府要求他们将土地集中起来,根据农业生态环境专门种植一种农作物,并一直是卢旺达政府新农业战略的辛勤劳作者。此外,他们获得专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并获得化肥供应(第一茬是无偿的,在首次农作物收获后他们将按照全价购买化肥)。分解数据显示,卢旺达在2001-2011年期间的贫困人口数量几乎减少一半(45%,大部分发生在2006-2011年期间,即实施农作物产量增长计划之后),其中农业生产发展对减贫的贡献率为35%,扩大农产品的行销占10%

    但迄今为止,没有出现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发展成功模式,适应当地的特定情况仍是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赞比亚和卢旺达的不同经验说明,对农业公共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和协调配合)和私人的良好装备进行适当的组合是至关重要的。

    推进城镇化——二线城市的作用

    非洲的年轻人数量激增和接踵而来的人口红利,给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带来了第三个机遇。非洲人口在经历多年的快速膨胀后,随着儿童死亡率下降和妇女生育率开始减少,促使民众的抚养比率持续降低,从1986-87年峰值水平的94%降低至2011年的84%。鉴于非洲大量的年轻人即将进入劳动力大军,非洲即将获得人口红利的馈赠,而大家估计人口红利对促成东亚新兴国家1960-1990年代经济腾飞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但将大量年轻人有效吸纳进入劳动力大军并不会自动发生。

    首先,退后一步讲,尽管一些国家(如卢旺达和南非)的妇女生育率大幅下滑,但另外一些国家(尼日尔和乌干达)的妇女生育率尚未开始降低,其他国家(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生育率似乎已停滞一段时间,不过有迹象显示最近恢复了下降趋势。如何延续并加快妇女生育率的下降趋势仍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挑战。无一例外的是,女孩的教育仍是当前决定生育率的最重要因素。非洲在缩小男女同学在小学入学方面的性别差距上取得进展,这给降低生育率带来了希望。接受学校教育往往推迟了年轻人结婚的年龄,并增加了现代避孕手段的使用量。其次是儿童死亡率持续降低。在供应方面,计划生育计划通常是让妇女选择降低生育率的干预措施,多项研究表明,实施计划生育计划可让妇女少生一个孩子。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计划生育计划在降低生育率方面或许可以作为正规教育的替代品。鉴于很多育龄妇女受到的学校教育有限,计划生育计划可对目前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该计划会形成及时而互补的干预行动,与此同时,各方应继续努力缩小中小学教育的性别差距,并不断降低儿童死亡率。

    其次,当涉及就业问题时,主要的挑战并非失业本身,而是要提升非正规部门的生产率。除南非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低收入国家的官方失业率仅有3%,中低收入国家的失业率为8%。与此同时,绝大部分低收入国家的人口依然受雇于非正规部门,包括农业(占70%)和农业以外的家族企业(占18%),仅有5%的民众获得正规部门的带薪工作。在中低收入国家,民众在农业、农业以外家族企业和正规部门的就业比例分别是54%21%15%。简而言之,“非正规就业是常态”,且这一状况在未来很多年内将延续下去,正如乌干达就业分布所示,由于他们的基数起点很低,即便根据带薪工作增长作出的乐观预期也是如此。

    第三,随着民众纷纷脱离农业进入城镇谋生,创造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容纳非洲激增的青年群体面临巨大的转变。尽管非洲的城镇化率仍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非洲地区在过去数十年已经加快城镇化进程,很多城市新市民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城市。根据42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数据,Dorosh and Thurlow(2013)发现,2010年非洲城镇人口中的五分之二已经生活在大城市(人口达100万或以上),而五分之二生活在小城镇(人口在25万以下)。而且,大城市的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要快得多(1990-2010年,大城市人口每年增长6.5%,小城镇增加2.4%

    正如农业发展过程一样,城镇化进程并不能同等地削减贫困人口。有关发展城镇化效果的争论主要在都市的拥护者和农村的反对者之间展开,拥护者强调规模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外部性能促进经济增长,反对者指责城镇化带来堵塞拥挤效应并形成贫民窟,将贫民窟居民基本看作贫困人口的新来源。

    我们需要超越乡村-城镇泾渭分明的概念以便将城镇化的减贫效果最大化。的确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与城镇化本身相比,城镇化(发展二线中等城市,而不是大都市)的特性或许对于减少贫困人口和缩小贫富差距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至少有三个渠道让不同的城镇化模式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减贫效果。一方面,正如新经济地理文献所强调的,城镇人口集中或都市化可能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更多就业岗位,因为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都超过二线城市。其次,大城市拥有巨大的积极带动效应(比如通过汇款和创造农村地区的非农就业岗位),对减少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能产生更大的作用,尽管其发挥空间和影响的人数或许少于二线城市。另一方面,贫困人群或许发现,迁移至临近的二线城市并找到工作要比前往遥远的大城市要容易得多。由于贫困群体发现前往周边城市的迁移成本低,能与原住地居民维持较密切的社会联系,且与自身技能的匹配情况较好使得找到工作的机会较高,因此他们前往周边城镇以寻找农业以外的就业机会和努力脱贫致富。

    外国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研究证据都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农民脱离农业并进入城镇非农经济领域和二线城市谋生将有利于尽快减少贫困人口。对坦桑尼亚西北部卡盖拉(Kagera)地区所开展的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结论表明,这一观点最为令人瞩目,该调查的时间幅度达20年(1991/4-2010年)。本次调查追踪了3,301位个体的福利、职业和住所情况,当1991/4年开展首次调查时他们中有82%从事农业劳作,调查人员发现贫困率下降了28个百分点,从调查初期的58%降至2010年的30%。更令人惊讶的是,几乎一半的成功实现减贫的样本来自农民脱离农业转向从事城镇非农活动和在二线城市谋生,32%945个样本中的304例)来自于依然从事耕种的农民。仅有12%的脱贫样本来自于前往大城市的农民。无可否认,迁居大城市(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姆万扎,或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农民平均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超过前往“中等城市”的农民(前者收入增幅为233%,后者为增长134%)。但前者的减贫效果要小得多,因为很多人在周边中等城市找到谋生之道,而这里的失业率也相对较低。

    总而言之,只要非洲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卓有成效地吸纳激增的青年群体,这一群世界新增劳动力将带来人口红利释放的绝佳机会。大部分就业岗位将分布在非正规部门,需要各国政府充分重视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发展,拓宽信贷渠道,保护土地所有制以促进农场整合。此外,拥有充足就业岗位的地方同样也是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领地,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对不同市政领域的基础设施发展进行空间布局上的优先排序。

    为了让经济增长更有利于减少贫困,良好的政府治理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每个领域要取得成功,都将严重依赖于政府和公民加强问责机制以规范稀缺公共资源的使用。这其中将需要在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指标基础上编制更加定期规范和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并分析取得成功和遭遇失败的诸多原因,尤其是在资源富集国家和脆弱国家,当地的统计基础工作依然特别薄弱。但非洲已取得一些进展,包括公开所有的政府信息(如肯尼亚近期启动的信息公开),以及卓有成效地调整所有统计活动以符合国家统计发展战略(包括,或尤其是那些由捐赠者资助的项目)。在非洲摆脱经济增长的厄运最终奋起腾飞之后,这将有助于避免非洲当今的统计学悲剧在未来重演。

    来源:世界银行

    教育的地位:提高学习,扩展机会                                             ——以发展为导向改善世界最贫困国家的教育

    英国国际发展部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英国是如何通过国际发展部(以下简称DFID)来改善世界一些最贫穷国家的教育的。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人们的一项权利,是一项全球公益事业,是经济发展和减贫的一个必备要素。教育使得人们能过上更为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使得人们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且有利于促进和形成开放、包容和经济上充满活力的社会。

    由于教育能最大化其改革的潜能,所以孩子们不仅需要去学校而且需要学习。然而,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危机;太多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很少或者根本学不到,还有很多孩子从未上过学或者未完成小学教育。国内和国际上持续不断的资助促进了更多孩子上学,但是,很明显我们还需做出更多其他的努力,以确保所有的男孩女孩都有接受优质教育和学习的机会。这包括提出劣势存在的潜在原因,如性别歧视、地理隔离、残疾、种族和语言障碍。

    英国正面临着挑战,正在传递金钱价值观方面引领全球,正在公私领域里发展新型伙伴关系,正在使用新技术,并正在与合作的政府论证新方法和援助方式的可行性。

    根据千禧年发展目标和让所有人受教育的目标,英国政府确保每个女孩和男孩都能接受并且完成优质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在2010年和2015年间,英国国际发展部准备资助1100万名男孩女孩上学,特别是在脆弱的以及受冲突影响的国家里的孩子们,通过“女孩接受教育的挑战”(GEC)项目使多达100万名最边缘化的女孩得到帮助。

    英国国际发展部在教育方面集中关注于学习。英国通过加强国家教育体系来为学习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提高公民与纳税者的责任心为目的,并且提高上课质量。没有一项单独的技术性的措施能保证学习提高的成果可以惠及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效果上发生改变确实需要时间,但是,学习的确是衡量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力的一个清晰而可测量的指标。

    英国国际发展部的教育项目是很灵活的,它与那些远离千禧年教育发展目标的脆弱国家和地区合作。在5700万未能上学的孩子中,有3500万来自英国国际发展部优先提高教育援助的国家;其中的16个国家被认为是较为脆弱的。英国国际发展部旨在将教育投资置于那些最能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方,使用最充分的证据,予以回应,与政府部门、多边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一起携手并进。为了最大化其影响力,英国国际发展部的教育小组在健康、营养、治理和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

    英国国际发展部也与合作伙伴一起工作,并且在早教、高中教育、技能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投资,以弄清什么在其中发挥着作用,以及为贫困儿童和年轻人带来最好结果的投资类型及投资组合是什么样的。

    教育是很必要的,它能回应来自人口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现实和未来的挑战,并能应对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不断增长的不平等。在高等小组报告中,英国致力于这样的准则,即由于我们的教育日益关注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最弱势和最边缘的人群,没有人应该被忽略。使所有的男孩女孩都能接受全面的教育和学习,对于今天和未来而言仍然都是挑战。英国政府致力于确保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减贫的潜力。

    一、为什么要对教育进行投资

    (一)为什么教育对于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对于发展来说起着基础性作用。它不仅是人的一项权利,还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投资。教育能使人们过上更为健康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是一种能扩展自我潜能,扩大自由,提升能力,开拓机会的途径。教育对于女孩和妇女的益处更为巨大。证据显示:为了使教育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孩子们不仅需要入学还需要学习。学习推进了教育改革的潜能,使之有利于更好地治理,和平与民主,政治稳定和法制。总之,证据表明,优良的教育使得人们能塑造、建构更为开放的经济和社会。教育同样也是回应现实和未来挑战的一个必要途径,这些挑战包括人口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不平等。

    (二) 哪一种教育投资最重要?

    世界正面临全球学习危机。有太多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很少或者根本学不到,同样还有很多孩子从未上过学。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和国际上持续不断的资助促进了更多孩子上学,但是,我们仍需做出更多其他的努力,以确保所有的男孩女孩不仅仅是在学校而且能学习。

    1

     

    学习处于中心地位

    学习是衡量教育是否优良的一个至关重要且可测量的维度。获得基本的识字和计算能力以及发展其他非认知能力(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通才教育所需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过去十年里教育的评估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强有力的证据显示,在改善学习质量方面仍受制于良好举措、可获取的资料、合理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匮乏。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自身的研究、经验以及可获得的国际证据,图1的学习框架展示了在学习的多重性和相互联系方面的影响因素。

    学习位于框架的中心,它是英国国际发展部战略的关键。对学习的评估有利于让家长、孩子们以及政策制定者了解在教育系统下的学习状态,并让政府和英国国际发展部了解到他们的投资是否引起了显著变化而且提供了关于金钱的正确观念。同等重要的是,对于学习的评估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并能够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强大的和负责任的教育系统很重要。一个好的教育系统不断地争取提高教育的优秀程度;确保和提高教育标准;它是反映灵敏且相当透明的;同时包括识别和处理贪污腐败的过程。在教育体系中,尽管很少有严谨的证据,但仍能表明政策规划、设立标准以及管理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强有力的公共财政管理的善治以及对好老师的招聘、培训和聘用等有效管理的系统,都是有效的教育体系的特征。对教育体系等级的投资使得教育改革建立在良好实践的基础上,并能确保在学习上获得正向的收益。

    1

     

    图1  学习框架

    提高学习需要好老师以及良好的课堂实践。上学的孩子们每年学的知识太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准备完成小学教育,并没有获得诸如读、写、算的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做好面对二十一世纪挑战的准备。我们需要更多的老师,并且这些老师必须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充分利用合适的和能驾驭的学习和教学材料方面足以胜任。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与现实中关于如何使孩子们获得和提高阅读能力这方面的实际理论相一致。这包括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指导、能让学生不断进步的阅读练习、学生应学会用他们所理解的语言进行阅读。

    学校环境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家庭背景对学习具有塑造作用。有效的学校领导包括能运用评估和相关资料去促进改善发生:拥有经常并且能准时上课的老师;让当地社区参与到学校生活和孩子们的学习中。一个低识字率的环境以及缺少父母的支持不仅会影响一个孩子上学的意愿,并且影响其在学校里学习的能力。这三个相互重叠的限制条件——贫困、营养不良和欠缺早期学习的机会,是这些挑战的根源所在。全球有超过2亿的五岁以下的孩子们不能达到他们真正的认知发展水平,有1.65亿孩子发育不良。

    教育政策涉及政治考虑,这些政治考虑影响广泛发展成果。在大多数国家,不管学校是公有还是私营,政府对领导、对教育政策框架负责。关于谁有资格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语言指导、课程设置的决定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对环境的理解有利于确信国际发展部的支持是适当的。理解特定环境下的政治进程和经济进程的关系——包括对于冲突发生原因的敏感度——能提供更多关于潜在的制度活力以及他们在学习机会上的影响力的微妙的理解。

    途径,质量和平等最重要

    许多失学的孩子们被边缘化并且难以接近;近半数孩子住在比较脆弱以及受冲突波动的国家。边缘化通过包括早教到大学阶段在内的教育系统来影响儿童。教育政策总是不能找出潜在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性别歧视、地理隔离、残疾、种姓制度、宗教、种族和语言劣势。这相应的会加重社会不公,破坏国家建构和和平建设。

    孩子们失学的原因和解决措施非常不同。在有绝大多数孩子失学的国家里,其应对策略应该关注移除特殊的障碍并且通过游说鼓励人们提高对优良教育服务的需求。然而,关注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也是在使孩子们都能上学的所有措施中的核心部分。

    让女孩上学并且学习既正确又明智

    自2000年后,在使女孩们入学这方面,一直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挑战仍然存在。有3100万的小学适龄女孩从未上过学。分析显示他们中的70%来自弱势社群以及面临多重劣势。但是只要她们再上几年小学的话,她们的工资就会上涨20%,而这些收入的大部分很可能被再次投资到她的家庭和社区。

    2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如果不上学将会给女孩日后的生活带来可怕的影响。她们同样也是发展的障碍。资助女孩和妇女既是正确的事又是明智的事。明显的证据表明:那些一直读书的女性结婚迟一些,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少的孩子。这些孩子与受到较少教育的女性所生的孩子相比,更少在幼年死亡,更倾向于去学校上学。据估计,在过去40多年里,5岁以下孩子的死亡率减半可以归功于对女孩的基础教育。印度,一个拥有更多女性工作的国家,见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贫困最大程度的减少。

    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

    对于孩子的生存、最佳成长、顺利发展最关键的那几年是在出生前到上小学的那段过渡时间。在儿童早期阶段资助那些出生贫困的小孩能极大地促进公平。不仅如此,如果在投资早教之后还能资助他们上小学、上中学甚至更多,那么成效会更明显。

    优质的基础教育需要孩子们在早期拥有基本的识字和计算能力。这些使得终身健康、顺利学习和未来的劳动力市场成功变得可能。然而,仅仅拥有基本技能,年轻人在今天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有时候,可转移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需要通过中等教育、技能培训和高等教育来获得。

    人们对高等教育资助的不断需求以及这种资助所能带来的回报都处于增长之中,这是一种全球性趋势。人们对于有针对性的措施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且这些措施应能反映国家发展的本质和阶段性以及援助这一角色的变化。教育和广泛资本投资的影响是逐步累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英国政府正在着手做什么

     

    为了凸显英国政府对于发展的贡献,对于学习的关注驱使英国国际发展部在教育上进行投资。英国政府不仅一直致力于千年发展目标,而且推进教育的广泛化,为此,它旨在优先关注以下三方面:

    (1)改善学习

    (2)惠及所有孩子,尤其是那些在脆弱国家的孩子们

    (3)使女孩们都能上学,帮助那些处于最边缘化的女孩入学并尽可能延长她们学习的年限

    为了最大化其影响力和鼓励所有制,英国的办法是强化国家教育体系、支持当地教育改革。在每个优先考虑的国家,英国向全球领导传递金钱观、在公私领域发展新型伙伴关系、使用新技术并论证新措施和援助方式的可行性。英国国际发展部优先考虑基础教育,但是也同样关注早教、中小学教育、技能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特定领域的投资。

    英国国际发展部的双边计划与脆弱的国家和地区合作,这些地方离千年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甚远。在5700万失学的孩子中,有3500万孩子来自英国国际发展部优先考虑教育援助的国家;其中16个国家被认为是脆弱国家。英国国际发展部在21个双边计划中的措施反映了学习框架中着重强调的因素,并且对国家从脆弱、易受冲突影响到稳定、经济充满活力的两种情境作出了回应。

    3

     

     

    (一) 优先考虑的事

    改善学习

    英国国际发展部项目的核心旨在关注那些就学或者失学儿童以及教育系统中各个等级的学习。对于随后的学习来说,能理解一篇简单的课文是最基本的技能。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国际发展部特别强调提高低年级同学的阅读能力,并致力于记录那些受援助国家的数量,这些国家的低年级孩子能流畅阅读和理解的比例得到大幅提高。

    在教育项目中,英国意识到应以老师的学习为中心,并在改善教学实践上进行投资。这包括支持提供一大批有经验的老师,他们能积极主动准时上班、为人师表、运用基于最充分论证的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学习。

        在马拉维,因为长期的老师短缺,生师比超过150:1。英国国际发展部资助了一所新的师范学院,这样每年将会增加300个有资格且有能力的老师(其中50%是女性)。在印度,英国国际发展部一直支持英国开放大学和印度合作伙伴利用网络的力量和电话技术将高质量的援助物品发放给100万个班主任。

    高质量的老师、相关的学习及教学材料有助于教学和学习。英国政府在提高课本费价格上起了带头作用。在卢旺达,学校自主订书,并且货到了才付款给出版商,这种做法使得实际到达孩子们手上的书的数量大幅增长。在南苏丹,英国国际发展部为200万孩子资助了960万教科书以改善他们的学习。他们的资助不仅将吸引更多的孩子上学而且也帮助了老师,这些老师中的绝大多数未经过任何训练。

    4

     

     

    在巴基斯坦和东非,英国国际发展部展开了家庭调查,这些调查包括了关于学习成效的有用的资料、家长的及时反馈以及对家长如何利用家庭环境来支持孩子们学习进行指导。在巴基斯坦,这些调查提供了教学实践改革的动力,在坦桑尼亚,这些调查有助于聚集媒体、社区和高层政府有关学习的政策。

    通过尼日利亚教育部门支持计划以及相关的治理项目,英国资助了六个国家和联邦机构中水平较低的地区以改善他们的学校和语法学习情况。据估计有123万孩子从对3700所学校的直接援助中受益。2012年7月的一项调查表明这些学校的教学和学习条件要强于那些参照群体里的学校。在学习成果中获得重大回报也许会比较慢,但是这些受助学校的孩子们有了提高识字和计算能力的每一个机会。

    5

     

    惠及所有孩子

    确保学习得到改善并惠及最边缘化的孩子意味着与新合作伙伴的合作困难重重,因为这些合作伙伴的传递系统和治理结构较弱;双方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途径;旨在赞助那些最需要的孩子们,包括来自贫穷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以及残疾儿童。英国国际发展部采取了适应环境的模式并试图找出这些劣势存在的潜在原因。

    在武装冲突频发的地区和脆弱的国家中,让孩子们重返学校,解决年轻人失学问题(部分失学年轻人也许已成为娃娃兵或者难民),有助于为破裂的国家重新带来公平、正义和凝聚的意识。大多数干预活动是由非政府组织和信仰机构组织的。证据表明,对教育服务的实际供应以及服务的质量比是谁提供了这些服务要更重要。然而,重要的是:国家有监督职责,如果可能的话非国家提供者必须在国家结构的内部或者边缘开展工作,以至不降低国家的合法性。由于环境随时间变化,帮助国家在应急供应、系统发展和国家机构的能力建设之间找到平衡点很重要。

    英国国际发展部携手政府、信仰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等一系列伙伴,在南苏丹展开合作,通过建设学校和课堂,分发材料,为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孩子们提供了再次受教育的机会,使得2.8万名孩子重返校园学习。一系列旨在提高失学儿童识字计算能力的项目同样在加纳开展,作为政府与民间伙伴的之间合作伙伴,它竭力帮助那些来自最贫困地区的12万名孩子。

    2001年后阿富汗教育系统的重建已取得一些成效;继续保持这些成效将会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在2001年,不足90万的孩子们在学校上学(很少是女生),而如今大约有580万孩子能正常上学(包括220万女孩)。然而,迅速的教育扩张已经对教育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英国国际发展部和世界银行技术性与财政性的援助下,教育部第一次设计了阿富汗国家学习评估以促使教育系统和学生学习的改善。

    在津巴布韦,英国国际发展部的目标是帮助那些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在2012年,英国国际发展部援助了33万孤儿和弱势儿童(包括特殊学校里的孩子们),资助他们上学。在卢旺达,通过使用一项支持26项计划的改革专款,让更多孩子学习、上学的新举措一直在进行试验。融合教育项目包括与老师们一道使用设备,这些设备适于辅助那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们学习。

    6

     

    保证女孩就读

    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对于女孩和她们的家人,以及她们所在的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有数据表明,接受教育后,女孩在社区更有话语权,在何时结婚和婚后拥有多少孩子方面的选择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其资产、收入和自身方面也有更强的控制力。这就是为什么英国政府在发展女孩教育问题上,优先关注女孩在校率,支持她们学习,确保小升初的关键过渡。因为在这个过渡期,益处是最大的。英国国际发展部超过70%的乡村教育计划都在强调发挥女孩的主动性。

    英国的主打项目——女孩受教育挑战项目(以下简称为GEC),将采取行动,以确保女孩接受教育的障碍得到扫除。这包括建立教育系统和能提高女孩潜力与自信的学校,女孩在学校和上学路上免于暴力侵害,以及为女孩打开进一步学习、工作和实现成人生活的大门。女孩受教育挑战项目是一个有抱负且富有创新性的项目,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推动女孩教育事业的项目。

    这些项目将确保世界上超过100万的贫困女孩可以在校安心学习。阶段飞跃计划支持那些产生重大和可持续的成果的私人项目,而试点改革通过支持小规模的计划以试验新方法。一个战略性合作伙伴项目旨在打破和支持一种合作关系,而这个关系可以引进全球的商业性、非营利性机构和当地企业来共同提供新的产品、新的解决方案和新的思想。

    在2013年,15步改变计划在九个国家宣布实施。在塞拉利昂,女孩受教育挑战项目致力于提高4万个处于边缘化中的女孩的学习质量。在塞拉利昂大约有76%的残疾儿童处于失学状态。因此这项计划将把激励社会团体帮助适龄的残疾男孩和女孩的上学问题囊括在内,化解在使用和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上的障碍。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女孩受教育挑战项目项目(VAS-Y-File)将惠及五省中大约14万个女孩。在这些省中,女孩的入学率、受教育水平和毕业率是全国最低的。因此这个项目将帮助提高父母的经济能力以支持女孩的基础教育,借助老师的指导以及集体阅读计划提高女孩阅读和数学能力,并且这项计划也将为只完成小学教育的社会上的女孩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机会。

    DFIC对其优先资助的国家还采取了其他项目帮助,这些项目帮助更多的女孩就读并给予奖学金资助、提供女教师资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以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巴基斯坦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有一个项目,即:女孩可以每月领取200卢比(约1.5美元)、一套课本,但相应的她们也必须每周至少上学4到5天。作为英国该支持项目的直接成果,这个省的一些较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的女孩初中就读率增加了13%。在马拉维,2012至2013年,有将近9000马拉维克瓦查助学金资助分发给了初中女生,并且对700名女教师的培训也在着手进行中。在加纳2015年将有1万个女孩收到总数为7万加纳塞地的奖学金资助。评估项目将编入奖学金中,以寻找女孩就学和学习的影响因素。

    (二)如何做

    与合作伙伴一起工作

    国内合作伙伴

    英国国际发展部与当地政府一起提供财产和技术支持。这些支持的重点和深度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目标性措施来提供帮助,具体措施有部门贷款支持、对合作方的政府提供更多的有目的性的投资、支持非政府的行为、技术支持和投资基金。部门贷款赞助可以有效的为发展教育体系和部门计划提供支持,但在教学实践中的某些特殊领域可能会缺乏有效性。在某些薄弱的和受冲突影响的地区,政府可能很难有效运作,所以就需要英国国际发展部在不同国家和国际合作成员中进行协调。

    英国国际发展部中提倡特殊教育的发起者们将农村方面的合作看做是其核心内容。这些发起者在政策与技术层面影响着政府并且也与国内的其他部门有合作。发起者们经营管理着每一个与之有优先合作关系的国内的教育项目。他们以部门小组的方式来运行,其职责是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议给帮助对象、发展新的项目和监控英国国际发展部投资的影响和价值。国内的教育提倡者的数量已经由2010年的20人发展到2012年的30人,这个增长的变化反应出了英国国际发展部在高质量的技术性建议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国际合作伙伴

    英国政府与很多国际伙伴合作,以应对全球的教育挑战,并且还在寻觅那些有雄厚资金并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的国际合作伙伴。英国国际发展部在2011年的多边援助回顾中评定出了4个这样的国际合作组织,分别是欧盟,全球教育合作同盟,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并指出正是因为他们才使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在英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中,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了教育水平评定系统(SABER),这是一个由数据支撑的系统,重点评定各项政策和各种机构是否有效促进了所有小孩和年轻人的学习。数据显示,有104个国家申请加入了教育水平评定系统,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进行机构的改革。在坦桑尼亚,一项早教发展的评估为政府及其合作伙伴的政策选择和投资与收益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英国国际发展部与美国政府展开合作以巩固其领导地位并在其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传递理念。英国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实现其提高全球儿童受教育质量的目标。英国同时还参与支持了一系列的国际教育机构以促进教育质量和学习发展。这些包括了联合国秘书处全球教育倡议,全球监控报告,学习标准工作组,以及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公民社会

    另外,由于女孩受教育的挑战,英国国际发展部通过一系列集中且在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和项目资助机制来支持特别是脆弱和易受冲突影响的国家的公民社会;这些策略包括增强话语权和责任感、重视减贫教育改革、直接提供服务。

    3

     

     

    低收费小学

    英国政府致力于为穷人提供最佳的资助方案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实施这些帮助。在一些地区(例如印度、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英国政府的帮助还体现于协助低收费小学的自身发展。英国国际发展部在公共部门还没有关注到的领域(例如奈洛比的贫民窟)或是未能有效提供的领域开展与私人机构的合作,以弥补它们之间的空白。当意识到费用仍旧是阻碍穷人上学的一个重要障碍时,英国国际发展部还为穷人专设的低收费小学提供了学期贷款补助。

    家长基于以下一些原因选择付费的而非免费的学校。这些原因包括对授课语言的考虑,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好的认识,以及本地教育供给匮乏的观点。数据显示,低收费的私立学校的教育成果要好于公立的,即使他们仍旧没有合法化。在私立和公立学校之间,若存在可以共同分享以促进同步提高的经验的话,那么值得好好考虑。因此对私立和公立学校的评估是当前英国国际发展部在低收费学校发展项目中的重点。

        通常由非政府部门来推动的教育革新已经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的国家展开,以赶上不断扩大的教育需求。然而,不论在范围、领域还是重要性上,都难以反映出教育改革对穷人的影响。教育革新机构(简称CEI)是英国国际发展部主导的组织,它可以协助政策制定者、教育机构、研究者和投资者为穷人建构并模仿有效的教育模式和途径。发起于2013年6月的教育革新机构是一个全球性、开放性的在线数据库,它能评估从学前教育到技术培训方面的投资是否有前景。通过一个虚拟的平台,它在教育革新和引进教育基金方面提供了研究及数据支持。

    4

     

     

    最好投资于有用领域

    英国国际发展部承诺其投资都在最有成效的领域。数据分析是英国国际发展部论证新的机遇和追踪正在执行的项目的核心方法。英国国际发展部的每一个新的投资有需要举出一个商业案例来证明其存在的可能性并证明其新的研究的不足和价值。

    通过研究和数据分析,英国国际发展部委员会将新的研究和好的研究转化为实践。在2013年末,英国国际发展部将完成对六个核心地区的非政府行为、读写程度、政治经济学和教学方法(授课的科学)的回顾并形成严谨的著作。深入的研究回顾包括残疾人教育、紧急情况下的教育和教育系统等内容。

    英国国际发展部同样也指导较好的以及有影响力的评估。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英国国际发展部长期投资于由世界银行运作的战略教育基金(简称SIEF),以期在基础教育和儿童早期发展(简称ECD)上做出严谨客观的评价。小范围的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所产生的评估对于增加莫桑比克政府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支持起催化作用。在战略教育基金资助下,更具影响力的评估正在策划中。这个将确保这些项目的有效性,例如提供营养、儿童早教和给孩子及其家长开家庭会议。

    5

     

     

    确保资金价值的良好数据

    英国政府的资源更进一步地延伸到英国国际发展部所投资的领域——它仅仅花费每个英国儿童所需开销的1%来支持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的一个孩子一年的小学费用。然而,这种相对较低的费用无法保证投入资金的价值,尤其是当学业水平较低时。英国国际发展部的目标是确保所投入的每一分钱能发挥最大影响。为了维持对所投资金的价值的持续关注,英国国际发展部不断加强其自身的监管能力,加强其利用经济措施的能力,以及在其教育工作方面的效率和有效性。

    英国国际发展部不断地为那些重要国家的关键教育指标收集数据,同时也不断地增强国家体系能力以监督包括学习成果在内的教育公平措施。如今,在学习成果、生存(或竞争)率、每个孩子每年所需的单位成本、教师工资,以及其所关注的21个重点国家中的18个国家的教科书等方面,英国国际发展部都掌握了详细的资料。比如,教室建设的费用就从埃塞俄比亚的1400美元到南苏丹(在那里,年年的冲突使得原材料的价格和技能人才的流动剧烈增加)3.04万美元不等。在剩下的三个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阿富汗、缅甸和刚果(金)——的教育工作中,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到2015年能够获得和使用最为关键的教育指标的数据。

    英国国际发展部在两个重要方面使用这些信息。第一,比较提供者的花费,争取以最优惠的价格获得服务;第二,总的来说,与合作的政府对话以确保资金的正当使用是部门的主要考虑。更多更好的资料利用率的增加使得英国国际发展部为合作的政府提供更好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在分配预算、改善资源分配、获得大量的成本节约方面。比如说在加纳,关于老师培训成本和社区教育协助的那些新增的信息已被用于国家政策间的对话。另外,新方法的使用使得老师培训费用降低了40%,这为8000名老师提供了潜在结余3200万美元,使得他们能在英国国际发展部的赞助下得到培训。

    减少费用的措施并不是持续传递金钱观念过程中所需要的唯一的相关信息。英国国际发展部和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一起快速提高资料的有效性和教育系统的效率,包括学校结业率、老师和学生出勤率以及最重要的学习成果等方面的资料。旁遮普省路标计划就是一个体现资料如何用来促使改善的例子。

    英国国际发展部在教育部率先推行的金钱使用观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它所投资和所支持的国家投资的效率和效力。英国国际发展部于2011年和2012年曾向英国政府账目委员会发表书面备忘录,该备忘录显示了监测作为主要教育指标的金钱使用情况和结果数据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英国国际发展部根据这个不断增加的高质量的数据,加强教育系统的治理,打击腐败和加强财务管理。当滥用情况发生时,英国将暂停资金投入。这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维护英国的资产,而且要提高所有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加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责任关系,并提高标准。英国国际发展部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包括实施公共支出跟踪调查,以促进公共开支的改善。

     

    三、2015年及以后

     

    英国意识到仅仅关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是不够的。随着教育的逐步展开,考虑到人口、经济、劳动力市场趋势以及教育系统的承载力,开销的平衡必须基于需要的评估以及投入到金钱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

    2015年及以后,英国国际发展部将与合作伙伴携手,通过双边和全球项目,在早教、高中教育、技能、高等教育以及探索技术如何适当有助于改善学习等方面上进行选择性的投资。其目标是旨在弄清什么在发挥作用以及为贫困儿童带来最好结果的投资类型是什么。

    早教

    来自多个国家的资料显示,未受到良好早教发展干预的贫困孩子同样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玩耍和学习的机会,以及提高他们上学意愿的社会资助。从长期来看,他们和他们父母一样的低生产力和低收入难以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关怀,并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英国在健康、营养、水、环境卫生、卫生保健上提供了一系列发展成熟的干预措施与帮助以促进早教发展。

    在教育上,英国国际发展部参与了广泛的研究并且思考在哪方面以及如何能做的更多更好。尽管证据显示影响力在增强,但是承载力以及资源需要落实到花费的有效性上,惠及最贫困地区(在那里效益是最高的)的可持续的高质量项目仍然受到关注。

    在缅甸,英国资助缅甸教育协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5万名孩子能接受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优良的学前教育(适用于3-5岁)。国际发展部的援助同样也有助于国家早教发展政策的形成。通过孟加拉农村发展委员会,国际发展部资助120万孩子进行学前教育。这个入学准备课程帮助5-6岁的孩子加强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能轻松过渡到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和技能教育

    全世界有2亿人(大部分是年轻人)失业。在许多低收入国家青年膨胀问题在加剧,并且超过了就业岗位新增的速度。许多年轻人不具备那些能确保他们找到工作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及可转移的技能。

        研究表明,低收入国家的技能系统不是由需求引导的,并且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英国正在和双边以及多边的伙伴合作,努力并投入资源用于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并强调技能培训和工作的关联性。国家发展部优先考虑这两个方面: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为穷人增加接受优良技能教育的机会;发展革新的方法满足贫穷国家对技能的需要。通过教育水平评定系统,国际发展部与世界银行一起致力于改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非私人供应的的教育和技能监管环境。教育革新机构简述了非国家组织为穷人供应技能的革新模型和方法。

        在英国国际发展部优先考虑的几个国家,关于新技能和雇佣项目的计划正在进行中。以孟加拉为例,一个新举措将会为服装业和建设部门训练大约6.5万个拥有半熟练技能的人。它将和私人培训提供者合作并且刺激雇主们携手支持培训。在尼泊尔,英国国际发展部和瑞士发展机构、世界银行一起改善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处于劣势的年轻人的生活条件。英国国际发展部所支持的多方捐助就业基金项目为3.5万名年轻人(60%是女性)提供了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就业基金同样加强能力建设,为私人培训和雇佣服务提供者分析和回应劳动力市场并且支持研究生自主创业。

    高等教育

    证据表明,高等教育干预所带来的最大发展回报是那些在私人、部门、机构层面的能力建设。英国国际发展部的高等教育工作是通过全球项目展开的:

        ● 在高等教育部门间展开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学习质量、研究成果、南方机构影响政策的能力。

        ● 支持发展研究项目,以提高南方大学在科学技术上的研究能力以及研究领悟能力。

        ● 私人通过奖学金和职业训练来加强能力建设。

        从2006年到2013年,英国国际发展部支持了高等教育项目发展关系中的200个伙伴关系。在这200个伙伴关系中,有68个是没有发展国家参与的多边关系(至少涉及3个机构,其中22个是南南合作)。通过提供少量的种子基金,项目得以运行,高等教育机构互相合作以方便共同研究,开发新课程,网络,交换想法,促进职业发展,改善教育和医疗工作者的培训。

        展望未来,英国国际发展部将建立高等教育特别工作组。这个特别工作组将聚集权威高等教育专家,考虑到目标性、环境特殊性,共同讨论发展投资的最优使用,使得国际发展部优先关注国家能建立开展高等教育的能力。

    6

     

    技术

        从使用竹简、学校里的电子书到大学阶段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技术变革的快节奏对于系统各个等级的教学和学习都产生了影响,因此这些不能被忽略。非洲现在仅次于亚洲,它是世界第二大移动市场;在过去的5年,整个非洲的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增长近20%。经济实惠的信息通讯技术使得人们能灵活的接受更好、更具适应性的教学内容,包括为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孟加拉,通过“英国在行动”,英国国际发展部正支持一项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项目。学校老师将专门设计的音频和视频培训课程和英语课程下载到低成本的手机,用来改善他们的教学。另外,通用英语课程覆盖全国范围内的社区,2500万的人们都能获取,所有的课程都能从主要的移动电话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那里获得。

        英国国际发展部巴基斯坦革新基金通过支持技术使用来改善教育的质量。Tele Taleem开着配备发电机和卫星的货车,前往偏远的公立学校,通过城市数学老师在线的网络将学生们联系起来。每节课的在线评估在2周之后跟进。Khan学院提供的免费的、一流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视频正在被翻译为乌尔都语并应用在课堂教学和教师上课内容制定中。

    未来的挑战

    人口和气候变化、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的不平等、使所有男孩女孩都接受完整的教育和学习,对今天和未来来说都是挑战。到2050年,大多数英国国际发展部在非洲的双边伙伴人口将翻番,而在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他们的人口将增加3倍。在11个世界最贫穷国家中,有一半的人口在2050年将处于23岁或者低于23岁。千年发展目标在国家内和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反映了不公平带来的挑战。团体和个人间的极不平等造成减贫速度的减慢、发展成果的滞后、长期增长的迟缓。气候变化影响人们生存所需的基本要素——水的获得、粮食生产、健康和环境。如果现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那么还有时间来避免最坏的影响。

        教育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备要素。学习是动态的,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随时间和环境变化。技术的作用和使用仅仅是一部分,英国正在为自己定位,以了解技术如何才能更好地有利于为所有人增加学习机会。使所有男孩女孩接受全面教育的挑战需要对经济转型期教育的地位以及教育在建立和维持包容性社会中的作用方面有敏感性。英国继续推动对当地和全球环境反应灵敏的方法。这些方法承认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这包括:孩子们失学、阻碍他们学习、防止他们把教育成果转化成实现权利的机会、减少不平等、全面发挥教育减贫的潜能。

        资料来源:英国国际发展部,https://www.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department-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