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
2011年9月14-16日,第五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印尼国家发展计划部主办,旨在探索经济增长质量与减贫之间的关系,分享各国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促进减贫的国别经验。来自中国、东盟等国的政府官员、学者,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东盟秘书处、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的200余名代表出席论坛。
李金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努力消除贫困,促进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任务。提高增长质量,使经济增长更加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减少,进而实现持续的减贫和发展目标,是中国-东盟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
范小建主任做主旨发言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主旨发言中说,本届论坛以“增长的质量与减贫”为题,探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减贫的有关问题,分享东盟各国及中国等国家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过去十年,中国政府组织实施了2001-20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关于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东盟副秘书长萨亚坎·西苏冯发言
东盟副秘书长萨亚坎·西苏冯(Sayakane Sisouvong)说,东盟经济展现了强劲活力,有些成员国已经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2009年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显示,亚洲仍然有16亿贫困人口每天的生活支出在2美元以下,其中20%的赤贫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25美元。因此,有必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最底层的人们带来物质福利和医疗,增强他们的经济参与程度。
新闻发布会
开幕式后,印尼国家发展计划部部长阿米达(Armida S.Alisjahbana)、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东盟副秘书长萨亚坎·西苏冯(Sayakane Sisouvong)、亚行副行长乌苏拉(Ursula Schaefer-Preuss)、UNDP印尼国别主任贝塔·塔卡曼(Beate TRANKMANN)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印尼、中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的40余名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我中央电视台驻印尼站对范小建主任进行了采访。
2007年,首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中国南宁成功举办。五年来,这一论坛已经形成中国和东盟国家间促进社会发展与减贫的重要年度交流机制,对促进区域稳定与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参会代表实地考察印尼扶贫项目点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四,有着极其丰富的种族、文化、宗教、生态以及经济形态,在推动减贫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复杂挑战。 2007年印度尼西亚政府设立了两个重要的反贫困项目:被称为Keluarga Harapan项目的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PKH)和全国性的社区赋权项目(Program National Pemberdayaan Masyarakat或PNPM Mandiri),该项目融合了社区主导型发展(CDD)项目,即Kecamatan 发展项目和城市贫困项目。PNPM Mandiri和PKH项目的核心之一是将预算拨款权下放到社区一级管理。
中方出席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的有关部委代表和专家分两组进行考察。第一组考察了位于印尼西爪哇的Sumedung(距离大约三个小时) 的PNPM Generasi社区主导型发展(CDD)项目。参与PNPM Generasi项目的村庄致力于使用平均每个村庄8,400美元的年度分类拨款来改善12项基本医疗和教育指标。经过培训的协调员帮助村民参与到参与性规划过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且找到当地的解决方案。PNPM Generasi项目具有分权、参与式的设计,所以能提出灵活的定位和适合当地的干预措施。主要的目标受益群体是孕妇、五岁以下儿童、婴儿以及中小学学龄儿童。
中方代表走访了具体的Generasi所在地,与项目协调员座谈并提问,深入了解分类拨款对于激励当地社区改善医疗和教育指标的影响。实地考察了一个妇幼保健站及医疗服务中心,与项目受益人进行了交流。第二组中方代表考察了位于印尼茂物(Bogor)市/茂物地区 (距离雅加达大约一小时)的全国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PKH)。PKH项目是向最贫困的家庭提供现金援助的一个全国性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条件是受援助家庭要对其成员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进行长期的人力发展投资。家庭中的母亲和儿童是项目的受益人。项目从2007年以来已经覆盖25个省的1,262个区。在考察中,中方代表与PKH工作人员以及地区和分区中相关的技术官员进行了讨论,了解PKH项目的流程、机制以及受益人,及其有效性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考察印尼的扶贫项目,中方专家亲眼目睹了印尼的反贫困项目,了解了这些项目在当地社区的运作、影响和挑战,达到了实地考察的目的。中方四名代表还接受了当地媒体采访,谈了有关参会和考察的感受。考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第五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主题研究报告--经济增长质量与减贫:中国案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减贫成就,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分析,以及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利贫性和包容性分析,报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1978-2010年,中国成功实现了GDP年均近10%的增长,在短短三十多年,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
2.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从收入或消费视角来看),而且带来了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3. 中国大规模减贫的根本经验在于从自主创新的制度、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大减少了致贫的因素;
4. 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基本特征呈现为,国民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再同步,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收入分配不协调;
5.从全国农村来看,2000-2010年经济增长是不利贫的;
6.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增长是利贫的;
7. 本文把包容性增长界定为机会平等的增长,包括四个维度:可持续的增长,获得经济机会的公平,解决收入贫困以及公平,社会保障的价值公平。包容性增长指数测量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取得了进步。另一方面,中国包容性增长的进程是缓慢的,并且总体水平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