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古浪县十八里堡乡东庙儿沟村--普调报告

    甘肃省古浪县十八里堡乡东庙儿沟村调研报告

    魏婷婷

    一.村庄概况

    (一)十八里堡乡概况

    十八里堡乡位于"3 1 2 "国道与"十条"公路的交汇处,兰新铁路与即将新建的兰武二线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1957 年始成立前进公社,1962 年变更为十八里堡公社,1982年成立十八里堡乡人民政府,属小乡,隶属于古浪区公所,1984年解散区公所,将黄羊川公社的曹家台、黄泥岗二村,黑松驿公社的东庙沟,古浪公社的中团、铁柜、孟铺三村划归十八里堡乡所辖,始成立为现在的十八里堡乡人民政府。平均海拔在2462米左右,气候冷凉,年平均气 5.5 摄氏度,属亚干旱高寒山区气候。全乡辖8 个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1897户,现有农业人口9087人,有城镇人口308人,有流动人口6 67 人,其它驻十八里堡乡县(市)直机关16个,常住人口698人,全乡区域人口达到10761人。现有区域面积89.6平方公里,有耕地30640亩,其中水浇地1152亩,山旱地29488亩,常年播种面积在25000亩左右。全乡主要农作物与经济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和洋芋。2009年该乡建成拱形日光温室77座,建成标准化养殖暖棚129座,建成双胞菇棚108座;马铃薯全膜垄侧种植面积达12120亩,建成东庙儿沟村、中团村两个千亩示范点。201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365万元,牧业总产值占全县第7位,工业总产值达到467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9.4万元,人均贡献乡财政收入21.1 元,占全县第10位,全乡人均纯收入650元,人均有粮175公斤。境内铁柜山蕴藏有约2亿吨石灰石资源,近年来,发展了一大批集石灰石开采、深加工、运输、贩销一条龙的乡镇企业,现有乡镇企业2 5 家,石灰石集约化开采已初具规模,依托古浪县水泥集团公司发展以石灰石加工以及水泥板材,楼板等水泥加工产品的乡镇企业潜力巨大。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6所,小学2所。乡文化站被省上命名为“丝绸长廊规范文化站”,建有“村村通”广播电视中转站1处。有乡办卫生院1所,各类医疗设备齐全,医务水平较好。

    (二)东庙儿沟村概况

    东庙儿沟村地处甘肃省古浪县十八里堡乡,是一个典型的干旱贫困村。村庄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986人,村庄地形以山地为主,水浇地仅有20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2元。且在2012年该村发生过自然灾害,受水灾的危害,受灾户数大208户,全村村民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灾的威胁,其中农作物的受损情况最严重,由于受灾严重,2012年产生了因灾害而导致的缺粮户。在农业生产上为从根本上改变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十八里堡乡在东庙儿沟村大力实施梯田工程,全村修建梯田604亩,完成国投资金24.16万元,人均基本农田达到3.11亩,当年净增产粮食3.22吨,直接经济效益为6.4万元,人均产粮提高到282公斤,实现了粮食安全自给。梯田还可每年拦泥1238吨,拦蓄径流0.78万立方米,同时,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提起这一变化,村民们共同的声音是:大力实施梯田工程带来的发展变化。

    (三)村庄人口情况

    1.基本人口状况

    东庙儿沟村现有户数208户,人口986人,全部为汉族。其中男性501人,女性485人,结婚登记夫妻数量227对,离婚夫妻10对,。2012年全村男性出生人口4人,女性5人,无超生人口。同年全村男性死亡人口为1人,女性3人,无非正常死亡人口。残疾人数为10人。

    2.生育观念

    婚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于婚育现象的基本认识,是支配人的婚姻和生育行为的内生动力,是影响人口状况的重要因素。婚育观念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生存力水平之上,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的。根据调研,东庙儿沟村目前在生育观念上较落后,早婚现象普遍,且婚姻多为父母包办,婚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或是婚后分家,且招女婿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东庙儿沟村的村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育观念,即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早婚早育等。计划生育政策所倡导的婚育观念对当地村民的影响并不大。

    (四)村庄基本建设情况

    1.村庄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东庙儿沟村已建成灌溉水井2口,均能进行正常的供水和灌溉,拥有跨村水库1个,灌溉沟渠基本全部硬化,在村民用水和农田灌溉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用水较方便,2012年当地政府为东庙儿沟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65000元用于硬化灌溉沟渠,使得农民在农业生产用水方面获益很大。

    2.村庄交通情况

        东庙儿沟村目前的村庄公路里程约2.5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1.4公里,沙石公路里程1.1公里,已经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建设,但“组租通”和“户户通”还未实现,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中。村庄距离县城较近,约9公里路程,毗邻十八里堡乡。在村庄交通建设上的空缺主要是村庄未开通公交路线,使得村民外出相当不便,且交通费用高昂。长此以往,会对村庄与外界的交流及村庄的经济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屏障。

    3.村庄公共设施情况

        当前村庄的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总体来说并不乐观。虽然现有农户以全部通电,但村庄的饮用水主要是地下水,无使用自来水的农户,且在生活能源方面主要依靠柴草和煤炭等传统的生活燃料,对于诸如沼气等新型的生活能源并未使用。通有线电视农户数量约135户,占全村农户的65%,通互联网农户数量有6户,占全村农户的2.9%。由此可见,东庙儿沟村目前的公共设施建设情况并不乐观,公共设施建设还需政府的大量投入,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4.村庄公共服务及村部建设情况

      通过调研,该村的公共服务及村部建设情况较为良好。具体情况如下,建有村民议事(会议)室、无偿的代办服务机构(人员);于2008年由当地政府出资 50000元建成村部办公大楼且村部大楼每周7天全天开放、于2012年由上级党委出资10000元建成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

    二.村庄经济状况

    (一)村庄收支情况

    12012年村庄收入情况

    东庙儿沟村的村庄收入来源单一,不存在发包租赁及上交收入、集中统一经营收入及筹资筹劳款等。上级补助拨款与外界捐赠款物为村庄的主要收入,且并不存在原有积累。2012年上级补助拨款为35000元,外界捐赠款物1600元,总计37600元。由此可的,该村庄的收入很有限,无能力带领村民进行更多的集体生产经营以及农民的精神生活方面的活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2012年村庄支出情况

        2012年度,该村庄的生产建设性支出约30000元,村组干部等误工补助月6000元,管理费支出2000元,村庄合计支出38000元。全年无对村民的公益福利支出与集体经营统一支出,也无新农村建设的专项支出。综合村庄2012年的收支情况,东庙儿沟村存在收支不平衡,支大于收的情况。

    (二)村庄的经营情况

    1.村庄的债务债权关系

    由于东庙儿沟村属于典型的贫困村,村庄较为封闭,所以该村庄不存在债务与债权关系。一方面由于贫困,村庄的收入甚至无法维持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没有债权关系。另一方面,村庄的收入主要靠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外界的捐赠,且人们的思想意识较为落后,未发展集体化的统一经营产业,害怕承担风险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也不存在债务关系。

    2.村内经营情况

       当前东庙儿沟村村内经营状况较差,据调查,现有的村内经营状况如下:村内企业数量1家,属于私营企业、个体户4家,均为小商店、村内无集市。生产经营状况单一,且现有的个体商户经营惨淡。

    3.2012年全村村民获得补助的情况

    村民获得补助的来源单一,2012年全村村民获得补助总额为88740元,其中全部为粮食补贴总额。作为典型的贫困县的贫困村庄,村民获得的扶贫补助的机会几乎没有或很少。

    4.专业经营户

    东庙儿沟村由于先天的自然环境的限制,可灌溉农田十分有限,村内村民拥有土地大多为山地,因此农业生产上难以进行发展大规模的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就目前而言,该村还没有专业的种植大户,土地主要是农民进行小型化的自主经营,无规模效益,且投入产出的比例很悬殊,农民在农业生产上并无大的收益或基本无收益。相比于农业种植,该村却存在专业的养殖大户。由于当地政府的资助与鼓励,东庙儿沟村现已建成并发展了5户养殖大户,主要是养羊,其中养殖户的最大养殖规模已超过100只,养殖户的最大经营产值已达30000/户,目前从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养殖业为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效益,是当地农民致富的新路子。因此,当地正鼓励村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且村民的反响良好积极性也很高,现在大规模的养殖大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以期待能够改善当地的落后状况,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5.务工情况

    近年来,外出务工家庭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除养殖户外,几乎一个人打工的收入就已经远远超过全家务农的收入,部分外出务工者甚至依靠务工收入,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彩电、摩托车、三轮车并在城里闯出来自己的一席之地,将自己的子女接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这种示范性的影响下,村民外出务工的意识比较越来越强,尤其是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更向往城市,希望从事非农业的活动,他们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外出务工者的主流。据调查数据,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数约 160人,常年外出务工农户约21户,约占全村农户的11.1%,且随着人们意识观念的不断转变及外出务工较之于在家务农较好的收益对于村民的影响,这一数据将持续走高。

    对于打工农民反村的状况较少,目前大多数的外出打工的农民无返乡的打算但仍有小部分的农民因年龄或身体状况等特殊情况返乡,返乡后也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调研数据显示,在返乡的大多数村民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员从事非农业生产,主要是发展养殖业。

    三.村庄政治状况

    在东庙儿沟村,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十八里堡乡东庙儿沟村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受中国共产党十八里堡乡东庙儿沟村支部委员会领导。据调查,该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村干部3人(中共党员3人,大学生村官1人),支书与主任各司其职,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2岁,受教育年限最长的为15年,最短为6年。全村党员人数32人,其中30岁以下的党员6人,30-39岁的党员14人,40-49岁党员8人,50-59岁党员1人,60岁以上的党员7人。通过对该村庄最近一次的环节选举状况的了解,该党支部换届于2011年进行了换届选举,方式为村民选举,选举过程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村委会的环节方式也是村名选举,采用推荐候选人,在选举的方式进行。村名代表的产生方式为村民推选。在整个换届过程中先选村委会再选支委。且在选举过程中一切选举的费用均由村民自己承担,制作选票和票箱花费由村民亲自动手制作,因此在选举过程中不存在选举的费用等问题。现有的村委会选举经费主要来源于乡政府的补助。在选举过程中会成立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的有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不存在选举委员会的成员是村委会成员的情况。同时在选举进行前,上级政府会提前发放有关具体的选举工作方案,在选举过程中不存在破坏选举的状况。拿2011年换届选举来说,选举过程中在全村设有1个固定的投票点,村委会委员会介绍选举候选人,通过组织候选人演讲的方式进行,村委会选举无委托投票,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规则,并按时发布选举公告,建立选举档案。在2011年的选举过程中,全村具有投票资格的人数为410人,其中实际参加投票人数410人,在选举过程中由于村庄贫困的现状并未对村民发放误工补贴。

    村民参加有关上级人大换届的状况说明:最近一次的上级人大换届选举发生于2011年,本村符合上级人大参选资格的人数有3人,实际参选3人。当选3人,其中当选乡镇人大代表的村干部人数为3人。

    整合全村近年来的政治状况发展,该村庄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良好,村治开展状况良好。2012年,全村共开展两委联席会议24次,全体党员会议8次,村民大会4次,民主评议两委会议10次,村务公开次数3次,无村民上访。

    四.村庄文化与教育

    (一)东庙儿沟村学校概况

    东庙儿沟村目前只有1所小学,小学生人数80人,现有小学教师9人,校舍破旧。村庄在假期里无学生补习班,近年来由于该地的贫困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及社会的关注,在暑假期间有一支大学生暑期支教队伍赴该村庄进行短期的支教。在调研过程中,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他们一直盼望那支支教的大学生队伍能尽早的来到村庄为孩子们补习知识,可见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同时该粗还开办有幼儿园1所,但教学质量非常差,家长宁可将孩子送去十公里外的县城去读幼儿园,也不愿再村子里读幼儿园,全村幼儿园学生人数约15人,幼儿园教师3人。除此之外,村内学生状况还有初中生20多人、高中生14人、大学生人数12人。总体来看,该村的教育事业在近年来由于人们思想的转变以及政府对于学生的各种补贴等政策的帮助下发展良好。

    (二)村民文化生活概况

    该村常住村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消费活动,几乎没有农民订阅报刊、杂志、书籍,家庭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基本全部为子女教育的费用。该村在近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建有老年活动室1个、远程教育服务站1个、村庄自己组织公共文化活动一次,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文化生活。并且由于家家基本都有电视机,村民更喜欢坐在家里看电视,如此,使得看电视成为村民们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文化消费形式。

    同时村内的治安情况良好,2012年无涉案村民,只有2起民事调解事件,未爆发过群体性事件。

    五.村庄社会情况

    (一)村庄医疗卫生状况

    村庄现有医务室1个,其中医务人员3人,同时配备有计生服务站,私人诊所1个,全村986人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据村民反映,村内医疗服务状况很差,村民几乎不选择在村内就诊。目前村庄分别设有2个定点垃圾投放点和垃圾箱,无专门的人员对村庄的卫生进行清理,村庄内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垃圾有外部统一处理。

    (二)村庄社会保障状况

    目前,东庙儿沟村的208户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人数为986人。参加“新农保”户数208户,参加“新农保”人数485人,目前已经有102人领取养老金。同时还有部分高龄老人享受高龄补助。享受低保户数有82户,人数有377人,低保水平为130/人、90/人、75/人。享受“五保”5户,享受人数为5人,标准为200/人。

    (三)村庄社会组织及宗教状况

    村庄内社会组织类型单一,现存的社会组织只有一个政治性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总人数:3人),其对村庄的管理作用并不大。就村庄的宗教而言,主要是佛教,现有2座佛堂,但人们对佛堂的膜拜并不十分的严肃或是依赖性很大,似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文化符号。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