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岳欣--专题调研报告——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

    贫困村的干群关系问题研究

    ——基于甘肃省兰州市S村的调研

     

     

    岳欣

     

    (西北师范大学 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农村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枢纽,农村干群关系和谐是实现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转型时期,农村干群矛盾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在农村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农村尤其是贫困村的各方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干群关系;贫困村;原因;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村的各种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并且日益凸显,干群关系紧张就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 当前全国上访案件中的70% - 80%是因为干群关系而引起的, 并且多数属于农村干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状况,限制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实施,关系着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村的各方面发展。因此, 采取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准确判断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状况, 并且建立和发展农村尤其是贫困村良好的干群关系, 具有重大的意义。

    S村国家二类贫困村。总面积7.7平方公里,主要是山地地形,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以汉族为主的单一民族聚居村。村庄耕地总面积5350亩,农户承包地面积4614亩,林地面积为1600亩。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要收入,同时也种植大麦、胡麻、大豆和土豆,但主要为自家食用,也有少数农户种植柴胡。S村现有农户417户,共1740人,其中男性950、女性790人。S村的公路里程有3公里,但都是砂石公路。“村村通”、“组组通”和“户户通”无一实现,村内的路基本是土路。在雨雪天气时,路上都是泥水或冰,很是危险,为村民出行和蔬菜运输都带来了很大困难,成为了S村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S村经济发展长年没有明显改观,紧张的干群关系也是关键因素。

    一、农村干群关系的现状

    1. 村民与基层干部关系疏离

    以S村为例,村民对基层干部的工作有着很大质疑,干部群众之间的疏离现象愈益加重。由下表可见,甘肃省兰州市S村30户村民对村干部工作满意的为0户,比较满意的为2户,不太满意的为5户,很不满意的为16户,不清楚的为7户。可见超过一半的农户还是对村干部的工作存在很大不满的。

    甘肃省兰州市S村30户村民对村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

    程度

     

    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不清楚

    户数

    0

    2

    5

    16

    7

                                       表1

    S村一部分农户存在小农意识, 对掌握权力者或是敬而远之, 或是逆来顺受,心中虽然对村干部的工作不满,但不愿意表现出来,怕被村干部报复“穿小鞋”。调研员在做农户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调查时,7户选择“不清楚”的农户中有4户明确表示:“这种调查不能做,说了实话,就是明摆着跟村上的领导过不去,说了假话,自己心里过不去”。而部分村干部认为农民素质太低。S村的丁姓干部表示:“村民的利益很难协调,上面安排下来的项目和优惠政策很有限,一个村子里总有分不到好处的人,这样我就是最受气挨骂最多的那个人”。

    2.村干部的工作瑕疵问题

    如政策执行的公平程度、吃喝请送、资金浪费;借欠、挪用甚至贪污公款,收支不记账,财务不公开, 财务管理暗箱操作;村组干部随意减免家属或亲属的统调工;利用承包发包、土地转让等机会,为自己及其亲属谋取私利、任人惟亲, 搞裙带关系。

    2012年,S村共发生1起纠纷事件,到县里上访5次,并且在村里贴了大字报,当时造成了一定范围的影响。起因就是村民认为村干部暗箱操作租地资金,强占了自己的利益。但是最后纠纷的调解却不了了之。

    3. 村民的期望值与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之间的问题

    S村很多村民表示,村干部没有能力为村子争取来发展项目和优惠政策,所以导致了村子多年来摘不掉“贫困村”的帽子。并且村干部在执行政策时,只是给跟自己关系好的农户名额,不管不顾其他村民,处事不公,因此村民的怨声很大。

    二、影响贫困村干群关系问题的因素分析

    1.贫困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民负担沉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土地承包责任制所能释放的生产力逐渐达到饱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 农产品成本增加, 农民增产难以增收。S村村民认为每年辛辛苦苦的收入最后都支出了,没有盈余。修房盖屋、红白喜事孩子上学,有些村民甚至说“这年头都不敢生病了。一生病去买药打针就得花掉卖三天菜的钱,要是住院就得借债了”。

    2.部分农村干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现象严重

    在农村社会转型期,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建设和对农村干部的监管,一些农村干部出现了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现象:有的凭借手中的权力以及与上级政府官员复杂的社会关系,侵吞集体财产;有的利用自己所掌控的资源,将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演变为权力“寻租”的机会,向企业或个人谋取私利;有的收款不入账或私自出借公款,个人收取好处费;有的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有的在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工程建筑中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等等。农村基层干部这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行为不仅直接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也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威信,造成干群紧张,矛盾激化,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S村参加低保的有90户,共有280人。调研的30户农户家里,只有2户为低保户,占抽调总户数的6.7%。低保的确定由村干部共同讨论决定,因此很多家庭困难的农户对此表示了很大的质疑,甚至认为是村干部处事不公,只为与之关系好的农户评定资格。由此有很多村民对村干部有不满情绪,认为评定过程不公开透明,只根据村干部指定,导致很多家庭实实在在困难的农户没有低保。而村干部却觉得村民素质有待提高,认为很多村民没搞清楚就对他妄加指责,低保名额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受益,群众利益太难协调。

    3.部分村民对村庄政治参与度低,持冷漠态度

    现实生活中,部分乡镇领导为实现自己的意图,不愿意真正“还权与民”,采用种种手段让内定的“理想人”当选,村民的自治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村民会因而感到村干部是上面定的,“选不选都一样”、“选谁都一样”,对选举也开始由怀疑到失望,由失望到冷漠,以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村民拒选、罢选现象,也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持无所谓的态度。此外,干群关系问题的出现,不能仅仅归结于基层干部,部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封建保守、愚昧落后的小农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们往往缺乏大局、长远观念,过份看重眼前利益,对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不理解、不支持,政治参与意识冷漠。

    S村有12个村民小组,现任村干部共有4人,其中1名女性。4名村干部都是中共党员,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村干部受教育最长为12年,最短为6年。由此看出,村干部年龄都偏大,且文化程度不高。S村的党员数量很少,共有中共党员41名。由下表可见,党员主要为中老年人,年龄偏大。

     

    S 村 党 员 年 龄 分 布 表

        年龄

    人数

    30岁以下

    30-39

    40-49

    50-59

    60岁以上

    5

    11

    6

    10

    9

    表2

    2012年,S村召开村民大会2次。在村子里,调研员没有看到一块村务公开的公示栏或者通知栏,没有一次村务公开活动,据了解,村民获得消息一般是通过村领导口头通知,再由其他村民交流传播。村子里的消息流通效率很低。S村最近一年换届选举在2010年。党支部以党内直选为换届选举方式,具有投票资格的有36人,其中,实际参加投票的人数为30人。在选举过程中,选举支出基本为零。经了解,村里选举的投票箱、选票基本由村民自己制作,只需一个纸箱稍加裁剪便成了。因此没有选举支出,也没有专门的选举经费。很多村民甚至表示都没有见过选票,还有部分村民觉得“这就是走一个形式,其实上面早就定好人选了”。

    4.基层干部管理观念上的错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物质诱惑和腐朽观念的影响, 一部分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价值尺度、是非界限上出现混乱,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是农民角度, 难以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因而更谈不上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S村调研的过程中,很多村民都表现出了对村干部工作的不满,但畏于“得罪”村干部,都选择不说。当一个本应该为村民服务的村干部开始让村民害怕和畏惧时,又怎么能真正做到成为“人们的公仆”呢?

    三、关于贫困村干群关系问题的对策思路

    针对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的诸多不利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至关重要。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干群关系的实质是党群关系,实现农村干群关系和谐首先就要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其关键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采用“党员评议推荐,群众民主推荐,党内进行选举”的“两推一选”方法,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正、群众威信高的人选拔出来担任支部书记。其次,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引导基层党组织更新用人观念,拓宽干部来源,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规律,立足于挖掘培养本地人才,尽可能地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和培养选拔村干部。第三,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党风建设, 坚定群众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观点,强化宗旨意识,从实际出发,和农民群众一起寻找符合当地特点的发展路子。

    2.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

    应根据时代发展,结合农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对农村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和政策。首先,尽快修改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选举的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村委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并规定村民有权罢免他们认为不称职的村干部。其次,要指导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制定和完善如农村干部监督、考核审计、激励、管理以及干群关系协调制度等,主要有:建立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农村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侵吞集体财产;建立农村干部考核审计制度,增强在职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健全农村干部激励制度,尽力解决现任村干部的报酬与退休养老问题;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建立农村干群矛盾的协调制度,把其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

    我国自2000 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义务教育政策等,已初见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大。主要是:制订与完善一系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调整、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干群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关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从集体里获得的收益和村干部的待遇,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必须重建或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许多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实力与村干部在群众中形象成正比。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面对农民的致富理念不断高涨的情况,要求农村干部从实际出发,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因地制宜地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求有关机关、企业和基础较好的镇村结对帮助经济薄弱村解决发展项目、资金、技术和营销等问题,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采取相应优惠政策,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使群众从集体经济中受益,使农村的干群关系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侵占、挪用、挤占、挥霍浪费等财务混乱现象。规范民主理财,创新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成为农民迫切的愿望。针对以往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操作乱、监督软、追究难等薄弱环节,在规范化建设中,必须设定一套比较严密的操作流程,使村干部依靠流程来执行、老百姓依靠流程来监督、党委政府依靠流程来检查考核的工作目标,使农村集体经济纳入程序化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成员大会,成员大会选出民主小组理财成员。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根据组织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对村干部办理土地的承包、流转及其他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活动和村中财务收支进行审核、监督,并按照要求实行村务、党务公开,接受全体党员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对象,他们的素质决定着经济的运行,应把自身素质好又具有财务管理经验的村中能人或大学生吸纳到管理层中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精细化管理。

    5. 提升农村干群思想政治素质

    提升农村干群思想政治素质,应采取适合农村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干部群众的参与,既要抓好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搞好农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好其思想和作风建设,增强党性观念、宗旨意识、理论政策水平;加强农村干部岗位素质培训,使广大农村干部掌握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组织农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考察,使他们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增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要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使党和国家针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能够家喻户晓;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利义务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要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以法治村,提升村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的自觉性。随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的个人收入和固定性资产收益稳步增长。从理论上来说,所有这些发展都有利于化解农村干群矛盾,干群矛盾应该减少,干群关系应该趋于融洽才符合逻辑,而事实上,农村干群矛盾出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干群矛盾增多并存的奇怪现象。这说明,经济发展不会自动化解干群矛盾,要化解农村干群矛盾,还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综合地、配套地、系统地进行,才能收到实效。

    6.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发展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意义重大。落实民主选举制度,要做到从村选举委员会组成、选举方法确定、候选人和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产生整个程序严格依法规范进行,把好每一道关口,让村民充分享受自己的民主权利;落实民主决策制度,需要在党内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的人大代表的比例,让更多农民的建议纳入决策;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村务管理有章可循,采取听群众讲事、请群众议事、让群众评事的民主管理做法,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村级重大事务采取“一事一听”的方式提交村民讨论或决定;落实民主监督制度,最主要的是做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让一般党员和群众了解实情,确保村务监督全面普及。

    四、结语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也是制约贫困村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干群关系,调动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的干群关系走上良性循环之路,才能为推进农村尤其是贫困村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良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12.

    [2]许敏.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保. 农村群关[J].求实,2011(2).

    [4]杨新红. 我国当前农村干群关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湖湘论坛,2009(3).

        [5]部分数据来源于“百村十年”观察项目问卷——2013年“贫困村观察”核心数据(村庄调查).

    [6]文中的访谈资料均来自作者于2013年暑期参加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十年观察”项目调研.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十年”观察项目阶段性成果.

     

     此数据来源于“百村十年”观察项目问卷——2013年“贫困村观察”核心数据(村庄调查).

    此数据来源于“百村十年”观察项目问卷——2013年“贫困村观察”核心数据(村庄调查).

    此数据来源于“百村十年”观察项目问卷——2013年“贫困村观察”核心数据(村庄调查).

    此数据来源于“百村十年”观察项目问卷——2013年“贫困村观察”核心数据(村庄调查).

    此数据来源于“百村十年”观察项目问卷——2013年“贫困村观察”核心数据(村庄调查).

    许敏.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农村群关[J].求实,2011(2).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