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江团村--2013江团村专调

    边疆少数民族族地区村寨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以桂西北部江团村村为例

    黎 涛  谢宏秋

     

    [摘  要]本文以桂西北江团村实地调查为例,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以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    经济社会      

     

    我国西南部石山地区是少数民族区住地,其社会经济发展不仅关涉到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更成为我国目前大力推行城镇化中最薄弱环节。江团村是这一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对其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将有助于我们提出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江团村位于广西巴马少数民族自治县东山乡的南部,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辖有16个生产队,276户,总人口1276人,贫困人口1063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3.3%,分别为瑶、汉两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3%。2012年人均年收入1025元,是典型贫困村寨。全村有土地1706亩,人均0.6亩。是东山乡淹没库区之一。江团村属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最贫困村落之一,没有经济产业,没有发展后劲,主要靠分散养殖山羊、鸽子、母猪、土鸡为支柱产业,大部分靠外出务工为增加经济收入。

    一、边疆少数民族族地区村寨经济社会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群众观念陈旧、科学文化素质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矛盾种种问题。但根本的问题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而引发的问题。

    1、生产力水平低,商品化程度不高,群众市场观念淡薄。少数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旮旯山区、半山区,少数居住在坝子,交通不便,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人多地少,土地贫瘠,部分山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山地作物产出率低,原始耕作方式占有重要地位,靠天吃饭依然存在。劳动者素质低、生产工具落后、自然条件差,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信息闭塞,接受外界科学技术能力非常有限,这给当地群众进行商品交易带来极大的困难。少数民族群众长期以来形成重农轻商观念,相当程度缺乏商品生产、交换、销售观念,群众产品市场经济观念落后,无法掌握和应用价值规律,以“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的原始经济生产方式,过着自给自足的“世外田园”生活,生产目的在于满足自身消费,自产自销的小农意经济意识浓厚,严重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2、民族教育落后,干部紧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空间地理环境的边缘性,民族成分众多,各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全村人均接受教育年限低。虽然国家逐年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群众教育观念落后,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还不够理解,学生辍学现象依然很严重。目前江团村没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没有已在国家事业单位供职或者在企业从事稳定工作,这远远达不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3、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自我资金积累不足,农田、水利、校舍等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紧缺,部分村寨实施村村通公路资金缺口较大,自筹资金难度很大。虽然政府每年都向上级争取到少量资金补助,但额度非常有限,只是杯水车薪,致使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4、资源开发与利益调配矛盾凸显。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水利、林木、草果和矿产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0.8%。近年来部分村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奋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交通以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加快,丰富的自然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但是在政府主导和企业开发自然资源时,出现大量经济利益冲突。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利益分配问题,是导致群众与企业矛盾纠纷的缘起。矿产资源开发、加工、销售行为不顾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发展,没有兼顾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又感觉无奈改变当前局面。自然资源开发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又会影响到当地的长远发展,缺乏长远整体规划。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建议

    要从根本上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状况,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特别是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促进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优惠政策。针对红河州民族地区的新情况、新问题,州人大常委颁布《红河哈尼族彝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有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对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理解把握,坚决贯彻落实到位,要用好、用活、用足,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要深入分析民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提出对策,依靠政策和法规的力量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族群互动。民族关系状况是大坪乡发展中的重要社会环境条件,友好的民族关系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和改善民族关系,需要经常地、持久地进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不断总结执行民族政策过程经验,积极反映群众愿望和呼声。继续发扬各民族相互尊重、互相帮扶的优良传统,提高遵守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治穷先治愚相结合的原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文化教育发展的程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要着眼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技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低,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必须先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提高各少数民族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战略性举措,进而推动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者尤其是中青年劳动者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定目标、定资金、定制度,使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其次,要抓好小学基础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中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增加实用技术课程,使初中毕业生也能掌握1—2门适应技术,懂得基本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鼓励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实用技术。再次,要建立健全全乡科技文化配套服务网络,及时为全乡农户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服务。

     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存在一些困难,究其原因,除居住环境恶劣之外、忽视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任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使用干部的政策上,出现了“一刀切”做法,片面强调文凭,使一些有能力、群众信赖的干部得不到重用,无形中挫伤了少数民族干部的积极性。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是少数民族地区行使自主权的核心问题,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的先锋。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发展落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工作缺失,干部成长缓慢,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因此,要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现实状况,在事业单位、公务员招录中适当设置岗位。

    5、大力发展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和全国一样,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但与全国的人均水平还相差很远。现实困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认真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开展多种实用技术培训,抓好水稻瘟病防治工作;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大力推广杂交水稻、常规水稻良种、间种套种等,采取豆类与杂粮相结合的办法,从而达到增长增收的目的;三是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田地改造工作,重点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

     6、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抓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优美,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展经济与生态资源保护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中央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和治理水土流失给予财政补贴政策,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坚持“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人承包的方针,大力做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恢复森林植被,涵养水土,减少灾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确保瑶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夯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

    7、合理调适利益分配,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国家帮助边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自然资源同时,必须坚持国家长远利益和地区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大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一个优势。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重要的物质保证。政府要出台相应措施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资源开发不能损害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代价。只要政府切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有效引导企业开发资源,合理分配利益,国家、企业与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

     总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许许多多矛盾和问题,具有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共性,也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性,但归根结底要靠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2] 格桑顿珠.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初探[J].北京:中国民族,2002(2):65.

    [3] 赵廷光.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跨越发展研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 赵廷光.实践与认识[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

    [5] 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王正委.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J].云南:文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18—19

    [6] 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黎   谢宏秋,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