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邮村村---专调 村庄贫困成因及反贫困对策探讨

    村庄贫困成因与反贫困对策

    ——以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邮村村为例

     

    【摘要】贫困相对于富足,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反贫困即是减少、减缓、消除贫困的过程,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贫困与反贫困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是摆在执政党及其政府面前的一项日益严峻而紧迫的挑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中国也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城乡差距日益加大,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本文以邮村村为个案来窥视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

    【关键词】贫困  反贫困  村庄  成因与对策

     

     一、贫困与扶贫政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贫困问题是事关全局性的大问题。中国目前的贫困线是2008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1196元,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2009年继续实施上述标准,统计局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2011年,中国将把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这比20082009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25%。有官员称,据此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总数将大增,有可能上亿。村庄是农村地区的基本单位面,村庄的贫困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起广大农村地区的不稳定。对如此庞大的农村贫困人口,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的扶贫。

    我国为解决贫困问题所做的努力,应该是自新中国成立起就开始了。但在改革开放前30年,一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抑制了人们两极分化,大家共同承担贫困风险,有效缓解人们绝对贫困化状况,在较低层次上能取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整体的长期贫困化。在我国,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帮困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迄今为止,我国的反贫困行动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
      始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此外,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
     (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对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专门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政府扶贫的指导方针改变了以往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方针。
      ()重点攻坚式扶贫
      从1991年起针对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行动。在这一期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参与式扶贫开发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015月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总结了以往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部署了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会议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新纲要注重发展 科学 技术、 教育 文化和卫生事业, 并且意识到疾病是使农户陷入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扶贫规划强调参与式扶贫、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新纲要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 并采取新的政策举措使农村居民更容易从城镇新出现的工作机会中获益。

     

    二、邮村贫困问题

    1、邮村村概况

    邮村村隶属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赖村镇,是宁都县辖区内行政村之一,在介绍邮村村基本概况之前,笔者先对邮村村所在的乡镇和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万。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赖村镇位于宁都县西南部,是于1995929日经批准撤乡设镇,镇政府驻赖村村,距县城26公里。全镇面积177.99平方公里,现辖15个村委会共211个村民小组,8960户,共49401万人。镇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宁都县中等位置。

    邮村村位于赖村镇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距镇圩约8公里。邮村共有村民847户,人口4450人。邮村村是与临村老嵊场村几经分合后,于1996年独立出来设置村委的,村民小组也由原先的21个合并成现在的11个,它们分别是:邮村、岽子、六子、大芬、里王、良上、横坝、路江、安下、新村、洋江。全村占地14平方公里,四周被山环绕,版图看似一个“马头”形状。村庄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19℃之间,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邮村村人均耕地只有半亩,人地矛盾尤其突出。2003年修建的国道319线和2007年修建的石吉高速共征用了村内几百亩耕地,这更加剧了人地矛盾。目前全村林地有6000亩,耕地2590亩,其中大部分为水田,且很多类似梯田,小块成梯形分布。有条小河从村内流经,这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但如遇到旱情,离河稍远或地形较高的农田则无法灌溉。

    2002年以前邮村村还是个穷乡僻壤,村内楼房稀少,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全村贫困户超过54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村内无硬化公路都是泥土路,交通不便。村内水利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村部也没有办公场所。

    2、贫困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出现的致贫因素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天灾人祸

         自然灾害和飞来的横祸是农村人口绝对贫困和返贫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的偏远地区。由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飓风、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庄稼减产和颗粒无收,甚至毁灭村庄。另外,车祸、安全事故等飞来的横祸,造成农民家庭成员残疾、主劳动力死亡等,使一个好好端端家庭陷入困境。    

       2)子女上学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学费日益昂贵,成为多数农民的沉重负担。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更让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农民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从其上学甚至直到毕业的前几年,家庭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但如果农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则在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上积累贫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没钱投资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业机会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这样一种贫困代际传递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如果贫困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可以说,一个大学生就能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状态。正因为如此,相当一些农民子弟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门槛前止步,农村辍学现象日益严重。     

       3)疾病  

          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在平时不注意预防疾病,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一旦得了重病,整个家庭甚至家族将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家庭成员中主要劳动力积劳成疾,整个家庭会立即陷入贫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见阎王”的情况屡有发生。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因建房致贫

        有的农户家境并不富裕,但总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建造楼房,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因建房致贫的,除了极度贫困户外,还有一部分是返贫户,这一部分家庭先是脱贫了,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调查中这部分人因此把贫困原因归功于建房。

       5)市场意识低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除一部分用于自己消费外,其余部分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转化为货币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纷纷开辟致富门路,而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某个项目发了财,便跟着“依样画葫芦”,誰知待到产品销售时,其产品在市场上早已“门庭冷落”,连投资也难以收回。近几年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产品不断丰富,形成农产品买方市场。所以虽然物价指数下降,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非但没有下降,反而直线上升,导致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持续下滑,甚至造成农民生产性亏损。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许多刚脱贫的贫困户返贫。同时,农村相对闭塞,信息渠道窄,很多农民尚未意识到市场中蕴藏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各个环节具有盲目性,往往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有的血本无归,陷入困境。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少,即使获得了好收成,也难以实现产品价值,导致丰产不丰收。

     

    三、邮村村反贫困对策
       2002年以后,邮村村先后被省和县列为定点扶贫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国家帮扶和村民努力下,经过几年发展,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平坦了,教室变亮堂了,饮用水变干净了,电视画面变清晰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了。邮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发展产业、加强班子建设,带领全体村民走出贫困。

    1、完善基础设施
        要致富,基础设施是基础。邮村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邮村村实行项目一把手负责制,项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全部实行阳光操作。每一工序,每一环节,责任落实到人,对学校、桥梁等重大安全项目,村里还请县级质检部门到场办理质检手续。用好每一分扶贫资金,村里从材料的采购到工日的价格,都要多处比较、多方打价,同时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经过奋战,邮村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23万元修建安下陂、卢坝陂,完善洋江河堤,确保了1500亩农田的灌溉。投资10万元完善了各小组水陂水渠水圳,2500多亩耕地旱涝保收。投资4万元,新建村里到虎井小组2.5公里水泥道路,使农产品能快捷销往市场。投资15万元改水,110500余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2、培育发展产业
        只有培育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邮村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水稻、脐橙、生猪、劳务四大产业。 唱水稻戏。2002年开始引进推广隆平高科等系列优质水稻品种,2.5万多亩耕地早、晚稻全种上优质稻,仅此一项,村民从中人均增收100多元;念脐橙经。发挥适宜种植脐橙的资源优势,党员干部身先示范,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全村发展脐橙1万多亩;发养猪财。引进福建龙岩客商郑克强,在新村建起第一个万头现代化种猪养殖场,通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养殖技术,带动全村的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有50%的农民重操养猪业,有30多户成了养殖大户,全村生猪存栏3万多头;打劳务牌。按照市场需求,村里重点进行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营销技术及外出务工常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如今村里已培训村民1000多人,年输出剩余劳动力400多人,实现劳务纯收入300多万元。
     3、加强班子建设
        邮村村党支部始终不忘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水平建设。 20041226日,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组建无报酬、无补贴的村小组公共事务理事会。随后,每户一票无记名推选村小组理事会,并把党小组建立在理事会。理事会成立后,集体利益得到维护,公共事务有人管。洋江小组有20口鱼塘,由于没人修缮导致淤堵严重。理事会成立后,组织公开招标,经营权5年不变,农民中标后甩开膀子清塘泥,放鱼苗,荒废的鱼塘又现生机,每年20户渔民年从中户均增收3500多元,村小组集体获利2000余元。通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明显提高,村党支部达到县级一类的党支部标准,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先进村党支部。

       十二五时期,邮村村已经取消了贫困村资格,村民们从贫困中走出来了。截至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万元到现在已有150.2万元的集体积蓄,债权65万元。村里各村民小组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改造,建立配有建设器械和休闲庭院的村民娱乐健身场所,村内部分房屋已做规划和重建,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在扶贫资金的资助下,在洋江和路江两个小组新修建2座便民桥以及多个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村庄灌溉水井25条。村里有一个小型的发电站,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时。新建了一个居民安全饮水工程,有362户通了自来水,村民们饮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156户用上了沼气。全村有村庄公路22公里,其中有12.2公里的硬化公路,9.8公里的砂石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目前9个村小组实现了组组通,742户实现了户户通,村庄也通了公交,每天有10班车。全村839户都通电,有827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有19户家庭还安装了电信宽带。国道319线和县道都从村中心横穿而过,石吉高速也从村旁途径,每天都有大量货车、长短途客车由村经过,村民出门招手便可搭乘,交通极为便利。

     

    四、结语

        总之,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将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探索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研究反贫困策略将是推动农村发展工作的重要部分。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是全国各界人士所关心的“焦点”。如何集中精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解决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以及在此问题得以解决后,如何使他们过上小康生活水平。我们虽然无法在短期内杜绝贫困现象,但是尽量减少贫弱阶层人口比例始终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懈努力的目标。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