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西专调

     

          南梧村贫困现状与反贫困对策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永安镇南梧村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了,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所看到的,商品琳琅满目,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毫无疑问,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了,社会是有所进步的。20121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反思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有成绩也有不足。他提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在看到南梧村的时候,我就知道胡总书记讲的都是真实的事情,的的确确、真真切切存在着这种情况。正如我访谈的村小组组长马闫明所说的“农民什么都缺,听起来,好像是口气大,实际上,这就是事实。农民要啥没啥。”

        2013年暑假,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百村调研活动,所调研的村庄是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永安镇南梧村,现将我的所见、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一、南梧村反贫困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外出打工人员增多,人力资源不足

    南梧村现有人口206户,共计1050人。其中,男女全劳力者403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13人,占劳力总数的 30  %。外出打工人员一般是村里的能人、明白人,他们不甘心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想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者是较高的文化水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国家即使有扶贫政策和项目,实施起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就拿2012年的扶贫项目——肉鸡场来说,其法人代表是村主任郭飞飞,郭主任一门心思扑在鸡场上。可想而知,一个扶贫项目的运营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这样一来,依靠扶贫项目脱贫就显得很无力。有好的扶贫项目,却没有好的实施项目的人手,即使脱贫了,也是数目相当有限的几个人。扶贫项目是针对这个贫困群体的,但是村民却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没有真正参与到生产性扶贫小组中,这又怎能谈得上“改输血为造血”呢?

    换句话说,正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以人为本一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从哲学的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应用者和传播者。可见,要真正做到脱贫,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而不能一味地把眼球放在外边的精彩世界中。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才能自力更生,实现整体脱贫呀?人,从事改造世界的主体,离开人,何以发展?

    2、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阻挡脱贫之路

    (1)交通不便

        南梧村委下设四个自然村,南梧村、赵村、杏虎沟、东赵洼沟。目前只有三个自然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还有一个村没通硬化道路。四个自然村中,只有一个村子实现了户户通。由于南梧村本身就是山区,天气一变脸,道路崎岖。这就阻断了人员、商品、信息的流动,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2)文化建设滞后

        南梧村在文化建设方面相当落后,村中没有幼儿园和小学。村里的文体活动场所就是一个书刊阅览室和一个远程教育服务站,没有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室和健身器材。一年当中也没有相应的公益文化活动。娱乐场所,比如网吧、录像厅、桌球室、茶馆、棋牌室和歌舞厅就更没有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南梧村的文化建设是何等的落后。村民的休闲方式要么是看电视、打牌,要么就是闲在家里。精神的空虚远比物质的空虚更可怕。正如高尔基所言,“思想,是黑暗生活中的永恒的、唯一可靠的灯塔,是生活中可耻的谬误的黑暗中的火光。”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模式对于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我们脱贫这件事,则更为重要。为此,应加快南梧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输送新的精神食粮,及时了解外界所发生的变化。在掌握充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最有利于事情往好的方向发生变化的选择。

    (3)网络信号微弱

        在南梧村接电话要么是不在服务区,要么是还没说完信号就已经断了。这里的电信网络信号很差,这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村里仅有一台电脑,毫无疑问,一定没有联网,这就是资源的分配不均。同在一片蓝天下,有的人在大城市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看电影,玩游戏,可是,这里的人们对于互联网则是如此的陌生。什么是公平?资源的不对等、信息的不对等所造成的机会不对等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在南梧村调研的时候,手机信号极其不好,以至于没有准确定位到南梧村的经纬位置,很遗憾。快到中午饭了,老主任给我们打电话让回家吃饭,可是,一直没有信号,老村长绕了大半个村子才找到我们,内心很感动。感动之后,就是心寒,地区资源分配太不均衡了,经济发展的过于缓慢了,汾西的明天还得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4)住房条件极差

        整个南梧村的住房均是窑洞,大多数的窑洞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的,那是只需花很小一部分钱,自家出点力气,就可以盖好几间窑洞。而现在,即使是翻修一下,也得花2万左右。2012年,南梧村村委将危房改造补贴发到农户手中,需要改造危房的农户,每户可以领到1.5万元左右。南梧村有8家的农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在入户调研过程中,还有村民的窑洞上边是漏水的,今年的降水量相对往年来说比较大,因此,在窑洞上方还能看到下雨天漏水的痕迹,实在是让人寒心。社会主义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有的人移居国外拥有别墅、外国户籍,而在偏远的山区,还有没有房子住的村民。

    3、反贫困战战线过长,村民信心不足

        汾西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也有好几年了,却一直没有摆脱贫困,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在我访谈的过程中,村小组组长马闫明就说起了这个问题,他说“咱老百姓肯定想脱贫嘛,谁都愿意过上好日子,可是好日子本身并不好过。”,“汾西县好多个村子扶贫好几年了,就没有听说过有一个村子脱贫了,像这种情况,老百姓只能说一下,就没有其他的能力了。”可见,在旷日持久的反贫困战线中,扶贫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村民本身对扶贫也没有过多的了解最终导致了对于扶贫的误解。误解一旦产生,对于扶贫项目就不是很积极了,总以为自己无能为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反贫困的难度,使得脱贫之路难上加难。  

    二、南梧村致贫因素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   南梧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少,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冬季少雪严寒,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南梧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垂直分带较为明显。除此之外,地质结构复杂,水资源缺乏。基于这样的基础条件,南梧村的农业发展缓慢,很多情况下,都属于望天田,收成极其不好。要改变这种不良局面,一方面急需改造农田,加大对山区半山区的改造,尤其是对中低产田地的改造,以便于机械化施工,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激活和释放农业发展潜能。另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创造良好的灌溉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告别“靠天吃饭”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南梧村当地气候特点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2、人口素质不高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在南梧村,村民一般是初中文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施扶贫项目,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等富民措施的推进,并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目前南梧村的状况就是,村民整体素质比较差,南梧村经济发展就很缓慢,在财力上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不能有效培养人才和提升劳动力素质,最终造成人力资源缺乏,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在于培养人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解决贫困问题,第一靠教育,第二靠教育,第三还是靠教育。只有切实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增强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此,需要政府、企业、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众志成城,贫困问题终究将不再是问题。

    3、资金投入不足

        南梧村属于偏远山区,地势不好,水资源缺乏,水利设施不健全,这就导致农业收成不好,产量低;文化活动场所、健身器材少之又少;村村通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更不用提户户通了;通讯不发达,信号极其微弱;村民整体素质低,有的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的想法和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光靠村民自己来解决,难度太大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扶贫政策,扩大对道路、水利设施、通讯、农田改造等这些基础性资源方面的投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为加快摆脱贫困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

    4、扶贫项目效果甚微

    南梧村往年的扶贫项目有养牛、养羊、种植核桃树,都是几家几户的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没有形成产业,不能实现整体脱贫;2012年的扶贫项目则是办养殖场(肉鸡),前期国家已经拨款68万元了,但是目前的效益还没看到;2012年国家开始投资兴建沼气,早就开始动工了,但是,南梧村民还没有使用上沼气;2012年也有危房改造工程,改造房屋的农户可以拿到1.5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有8话农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这个实施的效果还算不错。在我访谈的过程中,村主任郭飞飞及村小组组长马闫明都认为,现在国家给的扶贫项目太单一了。但是,在我看来,主要还是扶贫项目没有真正得运作起来。追其原因,一是对于扶贫资金的监管不到位;二是村民对于扶贫政策及项目不了解,总是雾里看花。为此,应加大对于扶贫政策的宣传,使其家喻户晓。同时,还应加大对于扶贫资金的监管,监督扶贫项目的运营,不能似有非有,就像新能源建设沼气一样,说是有,实际上没有,因为时隔一年了,老百姓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

    三、新时期南梧村反贫困思路与对策

    1、改造土地,整合有限资源

        南梧村由于地形的原因,存在着大量的中低产田地,当务之急应着手治水改土并重,因地制宜、统一安排、分类指导、科学规划。除此之外,还应保证资金的投入,将中低产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地,不断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在农田改造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应:(1)摸清现有底数,科学编制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2)把握好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改造,规划开发;(3)统一标准,保障效益;(4)强化监管,严格验收。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切实保证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建设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大力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着力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相信通过农田改造及水利设施建设,一定会实现薄田变良田,“雷响田”变“活水田”,最终确保粮食安全。

    2、政策支持,确保资金投入

        贫困村一方面是由于资源相对稀缺,包括人力资源缺乏、地理气候条件不优越、基础设施落后等等客观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等等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主观上的一些努力,比如政策上的帮助,资金上的支持,多争取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项目。通过主观上的努力来改变客观的局限性条件,包括修建水利设施,进行农田改造等等,这都需要中央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着想,以确保充足的资金投入。只有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才能加快。

    3、传播科普,定期召开讲座

        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在于教育,在于人才。为此,应大力普及、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向农民传授最新的市场供求信息,便于农民认清市场形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讲座或者座谈会,请技术人员对农户的生产情况予以指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发展的路子,打造现代农业,提高养殖效益,发展多样化经营,适时推广机械化作业。只有通过采用最新科技,学习相关技术,交流经验,才能有效提高农田的单产,确保粮食安全。

    4、升级产业,发挥特色优势

        南梧的产业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玉米、冬小麦、谷子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是核桃树。少数农户养殖羊、牛,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效益不高。大多数农户都养殖鸡了,但是仅仅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主要用来吃鸡蛋,吃鸡肉,并没有出售的意愿,没有形成产业链。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渠道也十分单一,经常是靠天吃饭。要彻底改变这种收入渠道过少的局面,应该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条迎合市场需求的产业链。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应该努力营造市场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局面,最大程度得营造市场利润,尽快改善贫困的面貌。

        总之,建设全面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过程。解决好“三农”问题,做好扶贫工作将是重中之重,任重而道远。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