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调查报告

    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调查报告

     

    一、  县概况

    叙永县是四川泸州下辖县东西宽54.3千米,南北长94.9千米,总面积2977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66.9万人 。叙永县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8029万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8861万人,其中苗族3.2727万人、彝族0.5749万人、回族0.0299万人,是泸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叙永县叙永县辖11个镇、9个乡、5个民族乡:叙永镇、江门镇、马岭镇、天池镇、水尾镇、两河镇、落卜镇、后山镇、分水镇、摩尼镇、赤水镇、向林乡、大石乡、兴隆乡、龙凤乡、震东乡、黄坭乡、营山乡、麻城乡、观兴乡、合乐苗族乡、白腊苗族乡、枧槽苗族乡、水潦彝族乡、石坝彝族乡。叙永县境内为中山、低山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罗汉林为最高,海拔1902米,境北江门峡谷为最低海拔247米。主要河流有赤水河 、永宁河等。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17.9℃,日照达1170.3小时,降雨量1172.6毫米,霜日仅2.5天。叙永县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5.56亿元,比2005年增长13.0%,四年累计增长52.1%,年均增长11.1%。2006年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1.9:20.0:38.1调整为37.6:25.7:36.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1亿元,比2005年增长16.0%,四年累计增长38.7%,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2.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3.0 %,四年累计增长63.8%,年均增长13.1%。全县财政总收入18790万元,比2005年增长26.7%。

    2006年,叙永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全县城镇(含乡镇)规模扩大了5.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3.3万人,叙永县城镇化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永宁路、中环路、滨江商城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杨武坊公益设施配套改造项目。县城新区开发进展顺利,已实现投资1亿元,完成了区域内主干道路网和配套管网建设,近5万平方米的一期商住房建设已成规模,经济适用房等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改善,城市供水工程新水厂即将投产,县城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环城大道全面改造,整治城区大小道路7条,硬化路面5000平方米。加强城市管理,于2006年组建了城市管理局,投入40余万元完善了环卫设施,市级卫生城市通过复检。取缔三轮车,发展出租车80辆。 2007年,县城新区第一期建设过半,连接旧城区和新区的和平大桥全面动工。

     

    叙永是辐射川滇黔三省的重要边境商贸物流中心。叙永也是省政府确定的泸州2个撤县建市县之一,预计2015年正式撤县建市。叙永城市建设相对较好,城市面积7平方公里(2005年)。城市人口近10万人(2005年)。县城新区建设良好,现已规划23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叙永历史悠久,西汉前即为巴蜀与云、贵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晋朝时设县,属云南郡。唐元和年(公九806年)暨羁縻蔺州,纳溪区以南皆属其境。宋德二年(公元961年)革州,分隶江安县、合江县二县,属州。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改为西南番总管府。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永宁宣抚使,次年又改置永宁卫,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设立分巡永宁道。雍正五年(1727年)称永宁县 永宁县建于1941年4月。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叙永州,辖古宋、古蔺二县。县名沿用至令。叙永县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县。

      二、水潦彝族乡基本情况

    水潦彝族乡位于叙永县最南端,距县城86公里,东与石坝乡接壤,南与贵州省毕节市团结乡隔河相望,西与云南省坡头乡相连,北与分水镇毗邻,辖区面积8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6万亩),辖10个村、5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800人,农业人口21500万人,贫困人口7500人,是泸州市“四水”边贸经济发展战略小城镇,属县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区位独特,处于“鸡鸣三省”交汇处的一面坡之上,是叙永面向云南、贵州两省发展边境贸易的南大门。主要经济作物以烤烟、核桃、冰脆李为主,常年种植烤烟10000亩左右。2012年全乡财政收入5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700万元,财政债务180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4332元。

    水潦是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镇,是四川凉山彝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全乡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量的90%以上。彝族最重要的节日时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6月24日举行,是彝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节日当天,全乡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盛装,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来庆祝彝族人民自己的节日。准备了丰盛的餐饮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用餐,晚上大家都围在熊熊燃烧的火把堆外热情的歌舞,唱着彝族自己的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年轻的姑娘小伙在那里对唱山歌,追寻自己的另一半。彝族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只要你去了那里,不用担心没地方吃饭,那里的彝族人民会很热情的招待你,杀鸡宰羊,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这就是热情好客的彝族人民。

    水潦彝族乡经过几年的建设,乡村社会面貌发生较大改善,但还存在较多困难。一是由于水潦彝族乡地处赤水河沿岸,属赤水河河谷干热气候带,常年“十年九旱”群众吃水较困难。经过多年来的水利设施建设,群众吃水困难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水源等因素,部分地方吃水还需进一步改善。二是电力方面,2011年全乡电力供区移交县国电公司,但由于争取项目困难,工矿企业少,电力利润小等原因,农电改造相对滞后,烤烟用电等十分困难,严重制约水潦的烤烟发展,对全乡烟农造成巨大经济顺失。三是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我乡公路硬化工程是从2010年开始建设,到现在为止,全乡共建设通乡路12公里,通村路22.5公里,社道5公里,还有到4个村的道路未硬化,全乡道路硬化率仅20%左右。经过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我乡实施了2011年乌蒙山片区扶贫连片开发、2012年整村推进、2012年彩票公益金、2012年甜橙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追加拨付“五小水利”、2012年土地整理及2011年石漠化治理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建成现代烤烟基地10000亩,核桃基地1888亩,实现户均拥有一个致富项目,群众生活得到改善。二是硬化村道57.3公里,拓宽村道12公里,新建渠道26公里、水池136口,极大改善全乡的基础设施现状。三是新建高坪村新村聚居点,新建民居31户,改造民居132户,新建高坪村活动室、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水潦乡烟基单元建设、金竹林水库治理、十坛公路、赤水公路、水潦中心校、坛厂九校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建设已提上建设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变水潦的经济、社会面貌。

    经过全乡人民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水潦彝族乡地处偏僻,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基础设施条件薄弱,需解决的问题较多,而建设资金有限,虽对项目安排进行了合理布局,但仍有较多困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项目补助标准较低,群众筹资困难,项目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缺口。三是水潦彝族乡作为彝、苗、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恳请相关部门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扶贫,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展示、指导和支持。可以聘请本地精通少数民族文化的能人为专管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文化干事。四是水潦彝族乡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悠久的少数民族历史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能否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民增收。五是由于水潦彝族乡地处贫困山区,群众较为贫困,对于方案中所涉及的项目,由农户出资部分数额相对较大,群众无力支付,可能需贷款进行建设,恳请相关部门安排贴息贷款,以扩大扶贫效果。

    三、岔河村简介

    岔河村位于水潦乡下环山,距水潦场镇2km,与云南、贵州隔河相望,地形呈北高南低之状,最高海拔1050m,最低海拔800m,有鸡鸣三省的称号。当地的土地分状况为:田地、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岔河村属于典型的贫困山区,各家各户的拥有的土地资源比较少,土地坡度很大,遇到雨季,很多土地的土壤都被雨水冲走,土壤层很薄,没有肥力,粮食产量很低。当地也时常遇到干旱,农作物长势不好,粮食产量也减少了许多。全村土地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3950亩,其中田99亩,其余全部为土;在耕地中,基本农田2896亩,中低产田土900亩。弃耕地比较多,因为土壤大多被雨水冲走,露出了地底的石头,没有办法在耕种。

    岔河村是有以前的两个村合并而成的,目前全村共6个社,总户数508户,总人口2448人,其中少数民族2036人95%以上都是彝族,贫困户248户、1056人,低收入户314户、1776人;有劳动力87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97人,小学文化230人,初中文化520人,高中文化23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为462人。

    (一) 农业生产状况

    岔河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全村常年种植烤烟200亩,已种植核桃1200亩。2011年底,全村粮食总产651吨,人均占有粮食266kg;年末出栏生猪1500头,农业总产值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2元。

    目前岔河村正在大面积的种植冰翠梨和李子两种水果,产量蛮好,价格也挺好,这两种水果将在以后成为岔河村的经济作物产业。岔河村土地坡度较大,经过雨水长年的冲击,突然层比较薄,农作物长势不好,加之,近些年当地干旱比较严重,又没有健全的灌溉设施,每年的农作物产量正逐渐的减少。村民的大部分土地的投入与产出不断下降。所以种植冰翠利和李子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条适当的出路。

    (二) 基础设施状况

    1、村道路基本情况:全村现有社道公路32km,2社已经完成了道路硬化工程,路比较好走,其他社的村组道路还是土路,一遇到下雨,道路开始塌陷,经常道路阻塞,没办法同行。村组道路在平时也没有人管护,遇到酒醉的人或小孩子,会破坏道路,这样也没人管理,村委会的经费也没能力支付工资请一个专职的人给予管理,这样,日积月累,村组道路经常没办法通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村民也经常“怨声载道”,但是又没有人出头修理路面,村两委班子也就当做没看见,就这样一直拖着。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仅为10%,52户安装了电话。岔河全村都通了电,但是有线电视的入户率仅为10%,这说明100户人家仅有10家人可以在家里观看电视,90户人家在农闲季节都没有电视可以观看,也很少能了解到国家的政策信息,失去了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的信息渠道,很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样对村庄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村民对电视的需求也是很迫切。岔河村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占总人口很大比例的村庄,在家的多数是孤寡老人和儿童,青壮年都出去外面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如果没有电话,家里的老人、孩子就和外面的父母失去联系,不能及时了解家里人的情况,虽然有手机,但是很多老人根本不会使用手机,这样家里和打工人员之间的联系就变得非常困难,容易发生矛盾。

    3、水利工程:全村共有微水池81口,工程蓄水量4050m3,有效灌溉面积368亩。岔河村近年来干旱非常严重,人们饮水都非常困难,有几个小组还得到离家5公里左右的地方去背水。为此,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岔河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进2011、2012、2013就投资了近900万元的工程款修建饮水工程,修建了许多的水窖来储藏灌溉用水,每为农户家里修建了一个人畜饮水的大岗,农作物地变得沟渠都实现了硬化,防止在遇到下雨天气,土地塌陷。但是许多的水窖和大缸都是当做“摆设”的,没有水源,做好了蓄水的地方,也没有水可以装。全村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处,仅150户村民饮上了自来水。还有大部分的人和家禽还得靠到很远的地方背水,才能解决饮水问题。地理的庄稼因缺水,天气热,有5成左右的庄稼被晒死,农作物减产严重,民众的生存问题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4、关于岔河村的社会服务:村里有九年制小学1所,达到“普九”要求,六年制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但岔河村属于占地面积比较大,各个村小组的人家居住比较分散,许多村组的孩子上学也得走进3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加之,岔河村是有以前的两个村和村并组形成的,占地面积就很广,所以有的村组离学校就很远,孩子上学比较偏远。岔河村有医疗点一处,为村民提供日常小病的护理,两个乡村医生,在流行病长发的季节,两个乡村医生会显得比较忙。在农村,很多家庭因为负担不了大医院李的医疗费用,况且离家还比较远,所以都会选择村卫生服务站,由既省时间有省钱。村委会办公场所设在岔河村三社,面积约60m2,办公设施较为齐全,有一台远程教学的设备,但因使用不善电脑被烧坏。村委会有一个阅览室,里面藏书约500本左右,但很少对外开放。村委会里边有人值班的时间很少,有事情了,有村书记、主任通知大家开个会议,其他时间极少在村委会,大家都各干各家事情。此外,在村委会的资料室里,极少能看见各种资料。

    (三)岔河村计划生育情况

    在走访了很多村民家发现每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有五个,当时我就问了村里的一个干部现在国家的计划生育实施这么严,每个家里就只能两个,生多一个要叫很多罚金,一发现有怀孕的立刻带去流产,你们这里一家怎么能生那么多个孩子啊?当时那位村干部回答:“这里的人素质一般不高,给他们将计划生育他们也不懂,这个工作也很难开展,大家又是熟人,也不好采取强硬措施,有的家庭也有罚款的,但很少,大家都不说,谁也不知道。这样大家你看我生,我看你生,所以就越生越多。”我问又家里能交得起超生罚款吗?村干部回答:“生出来被罚的交不起都贷款交,有的是一直想生个儿子,所以就一直生。况且我们这里人生孩子也很少上医院生的,外面也不知道有没有超生。”村里很多孩子还是黑户,父母没有结婚就生了孩子,后来不亲因不敢贫困就跑了,父亲不管,可伶了孩子和爷爷奶奶。当地存在严重的超生情况,计划生育措施无法执行。

    (四)人畜饮水工程项目

    水潦彝族乡岔河村是国家的贫困村之一,那里的干旱缺水是出了名的,很多家里喝不上自来水,人畜饮水都得到几公里外的山崖下去打,这就是当地人的无奈之处。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拨巨款在为岔河村的村民修建饮水工程,听村民说仅2013年就国家专项拨款600万来修建饮水池。目前有两个村小组能喝上自来水了,但大部分还是要去很远的地方背水喝,日常用水无法保证。村里也建了很多的大水窖,家里建了蓄水池,但是没有水源,现在都是空井,灌溉用水也出于极度缺乏状态,一般下还是靠天吃饭。工程款虽然下拨了,可是很多工程都在重复建设,浪费程度较高。

    四、岔河村2011年、2012年项目实施情况

    岔河村是全国200多个贫困村中的一个,近年来,国家给予大量的资金和项目的支持,来发展当地的经济,改善当地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当地生产和生活水平,在2011、2012两年就实施了好多个项目,在2013年就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就达600万元之多,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喝上自来水,不需要再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喝,也是为了近几年的旱情。为此,岔河村近两年实施了2011年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项目、2012年“五小水利”工程,2012年“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全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具体实施项目如下:

    1、产业方面:岔河村新增加种植核桃1700亩,花椒500亩,烤烟150亩,冰翠梨和李子新增加300亩。在这些产业当中,核桃种植面积最为广阔,但因为刚刚开始种植,大部分在今年挂果,还不能确定核桃产量如何,能给人带来多大的经济利润,花椒种植面积较小,属于初试期,还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冰脆梨和李子是岔河村种植多年的经济林,但冰脆种植面积也不多,产量不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经营,多属于零售,没有形成统一的收购市场,没有稳定的销路,因此很难提高水果的价格,也很难引起村民的高度重视。烤烟是村中经济产量最高的作物,但因为长年缺水,常量逐年降低,很多民众对种植烤烟也失去了兴趣,种植烤烟的户数也在逐年减少。

    2、基础设施方面:近两年新建3.5米宽通村水泥路3.5km,4.5米宽水泥路4km,6.5米宽水泥路3km,生产便道7km;新建水池85口,渠道18km。

    3、社会事业:改建民居40户,是对农户的危房改造,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对村中的贫困户,一般都会给予经济帮助和危房改造的项目,村中有200多户的农户接受了危房改造,但资金却还没有到位。

    五、岔河村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问题)

    通过走访村民,村书记、主任的访谈,了解到制约岔河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 村社道公路晴通雨阻

    全村6个社的村组大多为土路,仅有2社的村组道路完成了硬化,这样一遇到雨季,道路塌陷,无法通行,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村民渴望把村组公路好好修理一番,但是没有一个能带头的,村民真是“怨声载道”。

    (二) 农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生产水平低下

    全村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收骨干产业,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农业总体收入偏低,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劳务收入为主,根据调查测算,约占村民总收入的50%,现有的农林牧副业收入仅占村民总收入的50%左右,如没有外出务工,靠农业收入要保持现有生活水平十分困难。

    (三) 人居环境较差

    全村508户村民有85户建了砖房,近83%的村民均为石墙房屋,部分房屋墙体破烂,圈舍、灶房未分开,且群众的环境卫生习惯差,房前屋后杂物随意堆码,脏乱差突出

    (四) 农民工劳动技能较差

    该村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动力的53%,但有一技之长的务工人员仅占到5%左右,主要以自发外出为主,没参加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导致务工人员就业不稳定、收入低。

    (五) 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

    全村248户贫困户中就有一半以上是因病、因残、多子女、年老生活无靠致贫。岔河村的贫困户占了总户数的一般,贫困的理由是家里人疾病,有的是残疾,有的是家庭子女较多,这样家里的生产就很难上去,家庭的经济来源又比较少。当地人的婚生观念还没有改变,还是喜欢多生,所以很难完成计划生育的目标。还有,当地人很多媳妇都是在外面打工的时候认识带回去的,女方一看见家里的经济条件就不想在那里呆,但是又怀孕了,没办法只好把孩子生出来了,然后自己离家出走,因为当时两个人也没领结婚证,这样,孩子就丢给了家里的老人照顾,孩子的母亲不敢贫困跑了,孩子的父亲也不管了。现在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爹不疼、妈不爱,爷爷奶奶都老了,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生活水平没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实在令人堪忧。

    (六) 项目村发展不平衡

    一是社与社之间发展不平衡。岔河村近几年先后实施了3个国家扶持的项目,投入资金近150万元,除人饮工程、畜牧养殖、村卫生室项目,村小建设惠及到了全村6个社外,其余项目主要安排在靠近水坛公路的4、5、6社。二是户与户之间发展不平衡。该村村民有外出打工的习惯,早在89年就有人开始外出务工,90年代中期外出务工达到高峰,全村目前因外出打工挣钱后举家外迁的就有11户(已在城里买了户口并定居下来);个别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存款近百万元。少数村民因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家庭年收入达到1 至3 万元;但还有248户村民生产、生活困难。

    (七) 村民文化素质偏低

    全村870个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97人,占11.1%;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230人中,初中生520人,占86.2%;高中生23人,占3.7%。现在留在家中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为文盲、半文盲。

    在岔河村召开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村民针对项目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排序,村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修建通村道路、水利设施和发展产业,改善村容村貌,促使收入增加。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