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普调

                     四川省宣汉县高架村贫困村调研报告

     

       摘要:国家扶贫政策得到贯彻以来,对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深远,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在脱贫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贫困村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很好的发现了一些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字:四川省  龙泉 土家族  调研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幅员4271平方公里,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辖55个乡镇、497个村、50个社区,人口123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宣汉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为两类:川东岭谷中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谷地和平坝,属中国中亚热带四川气候区,光热水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县北部属中国北亚热带秦巴气候区,海拔高差大,垂直气候带明显。光、水充足,热量不足,春迟、秋早、夏凉、冬长,无霜期短。宣汉县年平均气温16.8℃,1月平均气温5.6℃,8月份平均气温27.6℃,年平均降雨量123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118.0mm,年日照平均为1462.5小时。县境河流属嘉陵江水系。前、中、后河纵横全境于城东汇为州河,县内流域面积占全县幅员88%,天然落差16.6-327米,年均流量34-160立方米/秒,水能发电蕴藏量达35.8万千瓦,年电能资源31.4亿千瓦时。4条干流可通航,通行里程287公里,可行驶载重1.5-10吨船只。民族汉族为主,百里峡土家族聚居区、散居少数民族占一定比例,宗教佛教、儒教和基督教宣汉,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宣汉县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张爱萍、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孕育了王维舟向守志10位将军。英勇不屈的宣汉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四个之最”、“四个第一”和“一个唯一”。即一个县参加红军的人数最多,近10万名优秀宣汉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转战南北,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是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0年加入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1927年春转为中共党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斗期间牺牲的人数最多,有近3万宣汉儿女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红军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遗存的红军文物在川东最多,红军遗址16处,红军石刻1000余处、标语3000余幅。1923年王维舟在清溪场创建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9年创建的中共宣汉县委是四川第一个县级地方党组织;1928年,王维舟等人创立了川东第一个革命武装—川东游击军;创办了第一所红色学校;193310月,红三十三军在宣汉县成立,一个县独立组建一个军在中国革命史上是唯一的。毛泽东主席曾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王维舟纪念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汉,巴人祖源,文化璀璨。东汉和帝8年置县,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汉朝大将樊哙囤兵樊哙店,三国名将张飞智取瓦口隘,巴山秀才袁廷蛟为民请命,白莲教首领王聪儿血染白秀山等历史故事流传千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巴人遗址,世人赞誉为“巴国三星堆”,距今有30004700年的历史。

    宣汉县劳动力资源丰富,2010年总人口129.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9.6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104.8万人,劳动力约60.2万人,城镇劳动力11.9万人,农村劳动力48.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多人。全县常年在外务工65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村常年外出务工19.75万人。年末全县城乡从业人员59.5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就业人数11.2万人,占全县劳动就业人数的18.8%;农村劳动就业人数48.3万人,占全县劳动就业人数的81.2%。年末在岗职工36162人,新增就业50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截至2011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56%,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80万亩,森林面积350万亩。累计造林194.5万亩,其中防护林 42.6万亩,经济林18.2亩,竹林1.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 2459.2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536万立方米。境内植被多样,区系丰富。野生植物3000余种,桫椤、崖柏、银杏、黄连、天麻、杜仲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野生动物约400种,其中金钱豹、猕猴、大鲵(娃娃鱼)、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10种,还有阳鱼、憨鸡、明鬃羊(四不象)等珍稀动物。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171种,动物药39种,被称为"药物之乡"。矿产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既有优势,又有特色。已探测到的资源达28种,主要矿产资源概括为:一煤(煤炭),二气(石油、天然气),三土(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五石(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矿(铁、砷、硅、硫磺、石膏、铝、卤钾、岩盐)。天然气预测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已探明开发储量达3000-6000亿立方米,系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储量达1.6亿吨,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富钾卤水储量达1.3亿立方米,是国家盐化工业基地自贡黑卤的10倍。此外,还有大理石30亿立方米,石灰石30亿立方米,石英石3000万立方米,硫磺矿867万吨,铁矿1800万吨等。地方特产方面,宣汉,物华天宝,资源宝库。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富钾卤水储量为3.39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65亿立方米;煤炭储量1.6亿吨,境内有大理石、石灰石、硅、铁等20余种可供开采的地下矿产。有动植物资源3000多种。宣汉黄牛系国家地方优质牛种,被载入世界和中国牛种志;桃花米自唐朝武则天以来,一直被列为皇家“贡米”,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宣汉还是全国产粮大县和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桐基地,全省的肉牛、奶牛、饲养大县。“川驰”牌牛肉、“西塔”牌乳品、“川宣”牌菜油、“九顶雪眉”绿色食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

       四川省宣汉县龙泉乡,是2004年由原鸡唱、自由、龙泉三乡合并而成,位于宣汉县东北部,地处两省(四川、重庆)四县(重庆市城口县、开县、四川省达州万源市、宣汉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31°43’07N,108°24’19E。辖13个村64个村民小组,2688户10096人,土家族人口7337人,总面积223.64平方公里。前河纵贯全境,有号称"中华第一漂"的百里峡漂流,是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百里峡腹心地。龙泉乡系盆缘高山区,群峰连绵,沟谷纵横,山高坡陂,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2480米,平均海拔1530米,耕地面积4877亩,其中30度以上坡地占70%以上。全乡退耕还林92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龙泉乡地下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铁、铀、锰、金、银、铜、铝土等矿储量较大,黑色大理石遍地皆是。龙泉乡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六大山脉托出十大主峰,常年云遮雾绕,婉若仙山。乡内中段拔地而起的老黄山,他虽不是乡内最高山峰,但爬上山顶,视野顿开,在山顶上举目远眺,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群山连绵,碧波荡漾,心旷神怡。乡内有108个山洞内千姿百态、各展风姿,游人称之"人间仙境、地下天堂"。境内外内有神鹰岩、南天门、双龙泉、神女峰、悬棺洞、盘龙洞、鸡王洞、五指山、将军山等数十个景点景观。龙泉乡不仅山清水秀洞迷人,而且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还有许多珍稀物种。常见的有虎、熊、獐、鹿、羚羊、山羊、毛狗、飞虎、狗獾、刺猥、猴、野猪、火鸡、锦鸡、野鸡、笨鸡、娃娃鸡、竹鸡、珍珠鸡,河里有娃娃鱼、阳鱼等数十种。有高等植物300多种,其中名贵中药村黄连、天麻、厚朴、木瓜等1348味,生漆等珍稀植物30多种,野生天然绿色资源较为丰富,各种天然果菜可供食用的达300多种。龙泉乡地下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铁、铀、锰、金、银、铜、铝土等矿储量较大,黑色大理石遍地皆是。热情好客的龙泉人,淳朴善良、憨厚诚实,有独特的"土家风俗"。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土家风情令人陶醉。200592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33号)批准,同意宣汉县龙泉等4个乡建为土家族乡。

       高架村位于龙泉土家族自治乡东北部, 距县城中心123km, 距达州市185.1km, 属典型的边远贫困地区。全村面积28 350, 其中耕地440亩,农户承包地面积440亩,林地面积(包括退耕还林面积)13000亩,2012年耕地占用面积380亩。全村地貌特征属喀斯特地形地貌, 属典型的西南山地。全村有185户,人口总数765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土家族,其中男性460人,女性305人,为国家级贫困县宣汉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高架村基本概括

     1.经济状况

    高架村位于高山地区,以林地为主,居民在坡地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所种粮食作物主要用于家庭食用。在山地地区,主要种植药材,其中药材以厚薄,云木香为主,这些药材种植主要是国家扶贫生产性项目的一部分,由于处于刚实施阶段,且这些药材生长需要10-15年生长成熟期,现今没有任何药材销售收入。所以常年在家居民主要以挖掘野生药材,销售家禽,玉米,土豆为主要经济收入。由于消耗大,粮食作物产量低,且野生药材只是偶尔才能获取,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且水平很低,当地居民主要以打临时工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该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多达215人,占全村比例为30.06%,由于当地经济落后,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主要从事建筑等高危行业为主。由于在家农户大多以老弱病残以及小孩为主,且农户分布的比较分散,在该村目前没有任何便利店,餐馆等服务点,农户购买生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需要去乡里购买,综合各种情况,高架村经济状况比较落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状况。

      2.础设施状况

        村域内公路里程6.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4公里,砂石公路里程2.5公里,村村之间,村组之间没有公路连接, 主要以农村羊肠土路为主。该村185户村户全部通电,通自来水村户37户,使用沼气农户数量为5户。村民的生活用能源主要依靠柴草,除少数村户通自来水外, 其余村民组家家户户主要靠取用污染严重的“天坑水”。由于地形缘故和资金缺乏,目前该村无任何饮用水水库和灌溉系统,当地农业、牲畜主要靠“天降水”。由于高家村处于四川、重庆的交界处,且位于高山地区,通讯发射塔缺乏,目前手机等移动通讯基本上无法使用,当地群众和外地沟通极其不便。前该村没有村委会办公场所,主要在村干部家里进行日常办公,加上通讯不便,村务工作的展开,困难比较大。在医疗方面,该村没有医疗卫生服务站, 当地群众主要乡里看病医治,在文化娱乐方面,当地群众以闲聊,邻居互相串门为主,无其他娱乐项目。由于公路交通极其不便,当地外出主要以步行为主。总体上讲公共设施几乎为零。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地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饮水工程资金,通讯设施投入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在2012年150万扶贫资金分配中,其中97万用于当地药材的片区种植,53万用于村落基础社会等其他建设,其中大部分主要用于公路建设,在饮水工程建设和通讯设施方面投入资金为零。饮水和通讯是影响当代农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但是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目前该村饮水以污染极其严重的“天坑水”为主,当地村民通讯主要是以“山里大声吼”原始的方式进行,同时通过与龙泉乡政府干部座谈发现,由于通讯和交通不便,当地行政成本很高,且行政效率比较低下。

     

    3.政治状况

         高架村全部为少数民族土家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党和政府

    认可度比较高,对基层政府也比较满意,目前该村村委会组织比较正规,不存在一肩挑的情况,目前该村村民小组共有5个,村干部人数为6人,女性干部一人,中共党员22人,大学生村官1人,村干部平均年龄39岁,其中书记42岁,主任35岁,村干部受教育年限最高9年,最低4年。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干群关系良好,群众比较支持村委会的工作,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特别是对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确立以来,印象很好,对党何政府期待比较高。关于国家扶贫政策方面根据与乡、村干部、群众代表的座谈, 以及对高家架村30户的入户访谈问卷调查, 95% 的农户认同、支持国家扶贫政策, 农民对中央的生产性项目扶贫的满意度高达100%;,但是在生活性项目的扶贫投入方面满意度为75%。同时在调查中,有多大95%的村民认为扶贫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程序过于复杂繁琐,且审批效率低下,不利于扶贫项目的实施、

        4. 文化教育情况

    高架村一直属于边远山区的典型,历史上教育方面比较落后,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受访村民中,多达90%的群众只有小学文化,其中10%的村民没有上过学,另外10%的村民属于村里的高学历“中学文化”。在对高架村整体情况问卷调查中统计到2012年在读大学生(包括高职)1人,在读高中生(包括中专,中职)10人,在读初中人数17人,在读小学人数37人,可见高架村年轻人的受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在2012年高架村的150万扶贫资金中,仅有4000元用于支助学生上学,这会严重影响当地村民子女通过接受更多教育进行脱贫。同时该村基础教育设施没有,离该村最近的小学,幼儿园远达5公里,该村未成年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且山高路险,村民子女上学极其困难。

        5.社会状况

    高架村处于高山地区,耕地坡度较大,当地村民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一些家庭由于意外事故丧失主要劳动力,老人和妇女作为弱势群体无法生存。在30户的入户调查中,其中一户,户主为61岁的老妇人,去年意外事故,儿子和老公双双离去,家庭留下她和9岁孙女,本已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扶贫资金在分配过中,缺乏对意外事故家庭的重视,导致部分村民生活严重困难。 在30户农户的入户问卷调查中,多达95%的村民主要寄希望国家扶贫政策以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村民缺乏自主能动性,在脱贫方向上比较迷茫。在和村干部、当地村民的访谈交流中,得知当地村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封建闭塞生活,比较“认命”,在脱贫积极性方面也不足。在脱贫门路上,有多达90%认为外出务工是解决自身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剩下60%的人因为没有外出务工信息渠道才选择留在家中务农。可见村民在脱贫过程中毫无方向感。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