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向评估1125

     

    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向评估

    ——基于全国14个省449个农户的调查

    (内容摘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

     

    【报告要点】本报告在对全国14个省共计449个农户的调查并结合国家教育部、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后认为,贫困家庭认可职业教育但参与不积极。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面临以下难题:传统升学观念强,职校认知偏差大;家庭经济压力大,教育支出承受难;职校培训不对口,职教体系困境多;经费投入水平低,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对此,课题组建议以转变农户观念为前提,以完善财政补贴为重点,以改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支撑,以创新培训教育模式为动力,以提升创业就业服务为保障,全方位疏通“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渠道,提高新生劳动力获取自我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实施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以来,农村新生劳动力即两后生的基本素质、就业技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作为政策接收主体的贫困家庭,其主观意愿如何?对职业教育和两后生政策有着怎样的认识和需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观察平台,在2014年对全国14个省449个贫困村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并结合国家教育部、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后发现:当前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面临以下难题:传统升学观念强,职校认知偏差大;家庭经济压力大,教育支出承受难;职校培训不对口,职教体系困境多;经费投入水平低,扶持政策不到位等。鉴于此,课题组建议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改善职业教育体系;引导转变农民意识,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创新培训教育模式,保障创业就业服务。

    一、“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向

    (一)接受职业教育的态度较为消极

    家中有在读中学生的农户中,66.44%的家长认为有必要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然而在问及“孩子毕业后,如何打算”时,回答就读职校的占比为9.13%,远低于打算继续接受普通教育的比例(67.04%),但是高于打算外出打工的比例(8.90%,另有11.14%的农户回答“不知道”,选择“其他”的占3.79%。虽然现阶段贫困家庭对职业教育较为认可,认为让孩子参加职业教育或培训有必要,但是中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读书仍是主流,实际中对于参加职校教育并不积极。

    (二)掌握技术就读职校的首要动力

    75%的农户送孩子读职校是希望其掌握一门技术。另外,40.09%的农户认为如果要将孩子送到职校学习,政府最应当提供的政策支持是“提供就业帮扶,保证毕业后可就业”, 农户送孩子读职校的目的是提高职业技能,顺利就业,以改变经济状况。

    (三)农户期望政府给予更多支持

    尽管大多数家庭希望孩子毕业后继续接受普通教育,或者外出务工。但是,单纯考察农户对职业教育的意向性,询问“小孩毕业之后,您想不想把他(她)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回答“想”、“不想”、“说不清”的比例分别为43.59%25.13%31.28%。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职校的费用,则73.87%的农户愿意将孩子送到职校就读。可见,政府支持将会明显提高农户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

    二、“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阻碍

    (一)传统升学观念强,职校认知偏差大

    在务工和接受教育的选择中,询问农户让孩子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时,42.52%的农户表示是因为孩子“考不上学校,占比最大。而针对更具体的问题,“为什么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36.72%的农户回答希望孩子“继续接受普通教育”。若由政府完全承担就读费用,扔不愿意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的农户中,有24.72%的选择“让孩子继续读书深造”,占比最大。 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大多数农户希望孩子继续升学,或者早点打工。

    (二)家庭经济压力大,教育支出承受难

    低收入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就读职校的比例为5.56%,中等收入的比例为6.36%,高收入的比例为12.86%;同时,低保户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读职校的比例为6.90%,比非低保户家庭的比例低出10个百分点。37.50%的低收入家庭因家庭经济压力太大而使学生放弃学业,而高收入家庭为14.29%26.11%的农户希望政府同时提供学费、生活费和合理的经济补偿,仅次于就业帮扶。同时,仍有26.77%的农户因家庭经济压力太大选择让孩子早点务工。可见,教育支出对农户造成加大的经济压力,需要政府提供帮扶。

    (三)职校培训不对口,职教体系困境多

    农户需求具有强实用性,对于预期目标,75.00%的农户送孩子读职校是希望其掌握一门技术;对于政策支持,40.09%的农户希望政府提供就业帮扶。然而,现有职业学校教师较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学生技术不精。此外,职校在培训课程体系、就业指导等方面,未能将“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两后生”培训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导致就业困难。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困境,加重了农户对职校的偏见,另一方面也直接减弱了对贫困家庭孩子就读职校的吸引力。

    (四)经费投入水平低,扶持政策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就2011年的教育投入来看,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3869.29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6804.56亿元。其中,职业教育的两个费用仅占全国的12.10%9.87%,且均低于普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同时,部分省市区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支出比例大大低于国家规定20%-30%的标准。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上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不仅影响职业院校正常教学的开展和职业教学改革的推进,也增加了“两后生”念技校的教育成本,消退了其就读职校的积极性。

    三、“两后生”职业教育四大举措

    贫困家庭的“两后生”职业教育问题直接关系着农村新生劳动力获取自我发展的能力,关乎脱贫大业。提高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需要多措并举。

    (一)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贫困家庭

    让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更大范围地接受职业教育,必须加大力度提高资金补贴,健全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切实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一方面,提高“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资金补贴。一是增加助学金、家庭贫困补贴等项目,多样化补贴形式。二是实施多元化补贴竞争机制,设立不同奖助等级和补贴标准,对学业优异学生进行额外奖励。另一方面,健全经济困难“两后生”的资助政策。首先国家应合理设置接受职业教育所需费用项目,给予贫困家庭接受职业教育的费用优惠,如接受培训的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资助。其次政府应尝试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开展职业教育“助学贷款”。再次学校应提供勤工助学帮扶岗位,有效降低贫困家庭职业教育成本。

    (二)改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为更好地引导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应该着重注意培训教育的质量,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的益处。首先,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灵活培训内容。政府应整合各部门资源,明确职能分工,各部门应根据自身优势发挥各自作用。其次,充实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注重培训实效。在提高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专业性和实用技能,提高工资待遇水平等方式充实师资队伍,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的超前培训,校企合作办学,以提高培训实效。再者,拓宽职业教育融资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全方位扩大投入主体,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的培训方针,加大培训力度。在加大培训投资和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应广泛发动和依靠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培训机构,承担培训费用。

    (三)提高接受职教热情,增强入学动力

    通过转变贫困农户自身的观念,才能形成其接受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力。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家长传统的升学观念。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机制。一把手要重视,分管领导要真抓,实行专人负责。二是探索舆论引导机制。宣传要贯穿始终,尤其要加大对先进典型和经验的事中和事后宣传。三是建立协调互动机制。要与各类新闻媒体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完善保障政策,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就读率。在地方政府妥善分配扶持资金并落到实处,使其有能力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围绕本地重点发展项目进行定向培养,确保就业。

    (四)创新培训教育模式,激活培训市场

    尝试推行“培训券”制度。首先,明确发放主体。“培训券”应由本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发放额度和补贴标准。其次,瞄准发放对象。对于有培训需求和具备参加培训条件的 “两后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领取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培训券”。再次,规范操作流程。为保障培训质量,应将培训过程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监控体系,为确保培训真实有效,严格实行开班申报制、培训公示制、现场巡查制、培训网络实名制和补贴二审制。

     

    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向评估

    ——基于全国14个省449个农户的调查

    (报告正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实施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以来,农村新生劳动力即两后生的基本素质、就业技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作为政策接收主体的贫困家庭,其主观意愿如何?对职业教育和两后生政策有着怎样的认识和需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依托百村观察平台,在2014年通过对全国14个省449个贫困农户的两后生职业技能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并结合国家教育部、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后发现:当前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面临以下难题:传统升学观念强,职校认知偏差大;家庭经济压力大,教育支出承受难;职校培训不对口,职教体系困境多;经费投入水平低,扶持政策不到位等。鉴于此,课题组建议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改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接受职教热情;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培训券”制度;保障创业就业服务。

    一、对职业教育及两后生政策的认识与需求

    (一)农户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需求

    1.贫困家庭中学生毕业后走向。

    1)六成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参加技能教育或培训,但不足一成的家长打算让孩子毕业后读职业技术学校。

    调研样本中一共有贫困村农户2259户,其中449户的家庭中有在读中学生。在家长被问及“您认为有必要让小孩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吗”时,从整体上来看,在441个有效样本中,66.44%的农户认为有必要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17.46%的农户认为没有必要。具体来看,有在读初中生的家庭认为有必要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的占比为67.75%,有在读高中生家庭的占比为64.77%(见表1)。可见,无论是家中有在读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参加技能教育或培训的比例均达到六成以上。

     

    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的必要性(单位:人,%

    中学层次

    有必要

    一般

    没必要

    合计

    总体

    66.44

    16.10

    17.46

    100441

    初中

    67.75

    16.94

    15.31

    100248

    高中

    64.77

    15.02

    20.21

    100193

    总体有效样本:441,缺失值:8

    初中有效样本:248,缺失值:5

    高中有效样本:193,缺失值:3

     

    然而,在被问及当孩子毕业后将其送到职校学习的意愿时,整体上,46.17%的农户想把孩子送到职校学习,23.65%的农户没有这个想法。细分中学层次,家中有在读初中和高中生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到职校学习的占比均比认为有必要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的比例低20个百分点,分别为48.19%43.59%。(见表2)可见,只有四成家长想把孩子送到职校学习。

     

    毕业后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意愿(单位:人,%

    中学层次

    不想

    说不清

    合计

    总体

    46.17

    23.65

    30.18

    100444

    初中

    48.19

    22.49

    29.32

    100249

    高中

    43.59

    25.13

    31.28

    100195

    总体有效样本:444,缺失值:5

    初中有效样本:249,缺失值:4

    高中有效样本:195,缺失值:1

     

    在被问及“孩子毕业后,如何打算”时,从整体上来看,在449个有效样本中,孩子毕业后打算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占比为9.13%,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占比为67.04%。细分初中、高中两个层次来看,初中层次学生毕业打算读职校的比例为10.28%,高中层次的比例更低,为7.65%;毕业后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比例均超过六成,分别达64.43%70.41%。(见表3)由此可知,不足一成的孩子打算毕业后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严重低于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比例。这说明现阶段贫困家庭中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读书仍是主流,但有部分家庭具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结合上文进一步分析可知,六成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参加技能教育或培训,但可能由于职业技术学校质量不过硬,就业不理想,或者政府引导政策吸引力不大,不到一成的家长打算让孩子毕业后就读职校。

     

    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单位:人,%

    中学层次

    继续读书深造

    读职业技术学校

    外出打工

    不知道

    其他

    合计

    总体

    67.04

    9.13

    8.90

    11.14

    3.79

    100449

    初中

    64.43

    10.28

    6.72

    14.62

    3.95

    100253

    高中

    70.41

    7.65

    11.73

    6.63

    3.58

    100196

    总体有效样本,449,缺失值:0

    初中有效样本:253,缺失值:0

    高中有效样本:196,缺失值:0

     

    2)高中教育程度的户主更愿意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

    考察不同教育程度户主的中学孩子毕业打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农户,打算让孩子毕业后读职校的占比为21.21%,远高于其他教育程度的户主占比,也比表1中的平均占比(9.13%)高出近十个百分点。(见表4)可见,高中教育程度的户主更愿意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总体上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理性,接受意愿也更强。

     

    不同户主教育程度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单位:人,%

    户主教育

    程度

    继续读书深造

    读职业技术学校

    外出打工

    不知道

    其他

    合计

    文盲

    63.83

    12.77

    4.26

    17.02

    2.12

    10047

    小学

    61.23

    8.81

    13.66

    11.01

    5.29

    100227

    初中

    74.07

    5.93

    4.44

    12.59

    2.97

    100135

    高中

    75.76

    21.21

    3.03

    0.00

    0.00

    10033

    大专及以上

    100.00

    0.00

    0.00

    0.00

    0.00

    1006

    有效样本:448,缺失值:1P= 0.008

     

    3)家中在读学生越多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读职校的比例越低。

    中学毕业后打算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家庭中只有一个在读学生的为12.92%,家庭中有两个在读学生的为7.14%,家庭中有3个及以上在读学生的为0.00%;毕业后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比例分别为59.33%73.47%74.42%。(见表5)显而易见,家中在读学生越多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越低,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比例越高。

     

    家中不同在读学生数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单位:人,%

    在读学生数

    继续读书深造

    读职业技术学校

    外出打工

    不知道

    其他

    合计

    1

    59.33

    12.92

    10.53

    13.88

    3.35

    100209

    2

    73.47

    7.14

    7.65

    8.16

    3.57

    100196

    3及以上

    74.42

    0.00

    6.98

    11.63

    6.98

    10043

    有效样本:448,缺失值:1P= 0.032

     

    4)低收入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读书深造和就读职校的比例相对较低,打算外出打工的比例相对较高。

    考察家庭收入这一影响因素,低收入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为5.56%,中低收入的比例为6.33%,中等收入的比例为6.36%,中高收入的比例为13.79%,高收入的比例为12.86%;低收入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的比例为14.81%,而高收入的比例降低了近13个百分点,仅为1.43%;再看不同年收入水平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比例,低收入家庭的比例为59.26%,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为69.09%,高收入家庭的比例为77.14%,呈明显上升态势。(见表6)由此可见,低收入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继续读书深造和就读职校的比例相对其他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要低,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增加家庭收入而相对更多地选择外出打工。

     

    不同年收入水平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单位:人,%

    年收入水平

    继续读书深造

    读职业技术学校

    外出打工

    不知道

    其他

    合计

    低收入

    59.26

    5.56

    14.81

    14.81

    5.56

    10054

    中低收入

    65.26

    6.33

    9.47

    13.68

    5.26

    10095

    中等收入

    69.09

    6.36

    10.00

    11.82

    2.73

    100110

    中高收入

    62.93

    13.79

    9.48

    9.48

    4.32

    100116

    高收入

    77.14

    12.86

    1.43

    7.14

    1.43

    10070

    有效样本:445,缺失值:4P= 0.228

     

    5)低保户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读职校的比例低。

    低保户家庭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继续读书深造、读职业技术学校、外出打工的比例分别为63.45%6.90%10.34%;非低保户家庭的这些打算比例分别为79.31%17.24%0.00%。(见表7)可以看出,低保户家庭的学生毕业后继续读书深造和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比非低保户的比例均要低。究其原因,可能是低保户家庭经济困难,没有送孩子继续读书深造的经济实力。即使对于就读有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优惠政策的职校,但考虑到家庭状况和时间的机会成本,低保户家庭更希望孩子毕业后直接获取经济收益,从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因而选择外出打工的比例比非低保户要高。

     

    是否低保户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单位:人,%

    是否低保户

    继续读书深造

    读职业技术学校

    外出打工

    不知道

    其他

    合计

    63.45

    6.90

    10.34

    15.86

    3.45

    100145

    79.31

    17.24

    0.00

    3.45

    0.00

    10029

    有效样本:174,缺失值:275P= 0.031

     

    6)是否建档立卡户对中学生毕业后打算的选择影响不大。

    考察是否建档立卡户的中学生毕业后的打算,建档立卡户的学生毕业后打算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为10.42%,而非建档立卡户的比例为7.23%。(见表8)但是由于P=0.582>0.05,可以得到,建档立卡户与非建档立卡户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的选择差异性不大。究其原因,是按照国家扶贫办的要求部署,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今年全部完成,现在各贫困县大致处于贫困户的民主评议和审核公示阶段。因而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后的针对贫困原因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等工作还没有开展,与之配套的特惠性的扶贫政策还没有跟进,因而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的引导效应还未显现。

     

    是否建档立卡户的中学生毕业后打算(单位:人,%

    是否建档立卡户

    继续读书深造

    读职业技术学校

    外出打工

    不知道

    其他

    合计

    63.54

    10.42

    9.72

    12.85

    3.47

    100288

    71.08

    7.23

    8.43

    9.64

    3.61

    10083

    不知道

    75.32

    6.49

    6.49

    6.49

    5.19

    10077

    有效样本:448,缺失值:1P= 0.582

     

    2.贫困家庭中学生毕业后想就读职校学习的原因。

    1)超过七成的农户送孩子读职校是希望其掌握一门技术。

    如表9所示,分析农民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从284份有效样本来看,超过七成的农户送孩子读职校是希望其掌握一门技术,占比为75.00%分初、高中来看,在选择“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选项中,初中、高中占比分别为74.69%75.41%由此可以看出农户送孩子读职校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职业技能和脱贫致富的本领,彻底改变他们的贫困状况,因此,农民把孩子送到职校学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其掌握一门技术。

    农户送孩子读职校的第二重要原因是可以多学一点知识,如表9,总体来看,15.14%的农户送孩子读职校是希望其多学点知识。分初高中来看,在选择“多学一点知识”的选项中,初中、高中占比分别为15.43%14.75%。由此,农民不仅希望孩子能够在职校掌握一门技术,也希望孩子能够多学一点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9  农户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中学

    层次

    掌握一门

    技术

    不那么早

    去打工

    多学一点

    知识

    小孩自己

    想读书

    其他

    合计

    总体

    75.00

    1.41

    15.14

    4.58

    3.87

    100284

    初中

    74.69

    1.24

    15.43

    4.32

    4.32

    100162

    高中

    75.41

    1.64

    14.75

    4.92

    3.28

    100122

    中学有效样本,284,缺失值:165

    初中有效样本:162,缺失值:91

    高中有效样本:122,缺失值:74

     

    (二)对“两后生”政策的认识及需求

    1.若政府完全承担就读费用,贫困家庭中学生毕业后就读职校的意愿。

    1)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七成农户愿意将孩子送到职校就读。

    如果政府完全承担就读费用,您是否愿意将小孩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的问题的回答,在444个有效样本中,如表10所示,73.87%的农民表示愿意。表示不愿意的仅占10.14%。由此可见,经济压力是影响农户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的重要因素,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七成农户愿意将孩子送到职校就读。

     

    10  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单位:人,%

    中学层次

    愿意

    不愿意

    说不清

    合计

    总体

    73.87

    10.14

    15.99

    100444

    初中

    73.09

    9.64

    17.27

    100249

    高中

    74.87

    10.77

    14.36

    100195

    中学有效样本,444,缺失值:5

    初中有效样本:249,缺失值:4

    高中有效样本:195,缺失值:1

     

    2)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以务农为主的农民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学习。

    考察职业差别对农民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意愿的影响,从表11中可以看出,务农农民的选择愿意的占比最高为75.37%;其他职业农民选择愿意的占比最低为68.89%。明确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务农农民仅占8.31%,而其他职业农民占比最高为17.78%。可见,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其家庭收入来源渠道较窄,孩子上学经济压力较大。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以务农为主的农民比其他职业农民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学习。

     

    11  不同职业农户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的意愿(单位:人,%

     

    是否愿意

     

    职业分组

    愿意

    不愿意

    说不清

    合计

     

    务农

    75.37

    8.31

    16.32

    100337

     

    务工

    70.49

    13.12

    16.39

    10061

     

    其他

    68.89

    17.78

    13.33

    10045

     

    有效样本:443,缺失值:6p=0.300

     

    3)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家庭有债务的农户把孩子送到职校的意愿更为强烈。

    由表12可见,在选择愿意的选项中,家庭有债务的农户占76.96%,而家庭没有债务的农户占71.86%。在选择不愿意的选项中,家庭有债务的农户占比为6.37%,而家庭没有债务的农户占比为12.99%。由此可以看出,家庭负债,意味着农民没有经济能力支持孩子上职校,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家庭有债务的农户把孩子送到职校学习的意愿更为强烈。

     

    12  不同家庭债务农户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的意愿(单位:人,%

     

    是否愿意

     

    家庭债务分组

    愿意

    不愿意

    说不清

    合计

     

    无债务

    71.86

    12.99

    15.15

    100231

     

    有债务

    76.96

    6.37

    16.67

    100204

     

    有效样本:435,缺失值:14p=0.070

     

    4)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把孩子送到职校的意愿比其他农户高。

    由表13可见,在选择“愿意”的选项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户占76.22%,而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户占72.50%。在选择“不愿意”的选项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民占比为8.39%,而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民占比高达15.00%。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没有经济条件送孩子到职校学习,因此,若由政府承担就读费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比其他农户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的意愿更强烈。

     

    13  是否是建档立卡农户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的意愿(单位:人,%

     

    是否愿意

     

    是否建档立卡

    愿意

    不愿意

    说不清

    合计

     

    76.22

    8.39

    15.39

    100286

     

    72.50

    15.00

    12.50

    10080

     

    不知道

    67.53

    10.39

    22.08

    10077

     

    有效样本:443,缺失值:6p=0.209

     

    2.贫困家庭中学毕业生就读职校所需提供的政策支持。

    1)四成农户认为政府最应该提供就业帮扶政策。

    如表14所示,农民对于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的情况,从429份有效样本来看,40.09%的农户希望政府提供就业帮扶政策。具体来看,在选择“提供就业帮扶,保证毕业后可就业”的选项中,家里有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占比均最高,分别为42.39%37.10%;在选择“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的选项中,家里有初中生的占比最高,为26.75%;在选择“提供学费、生活费以及合理的经济补偿”的选项中,家里有高中生的占比最高,为27.42%。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农民认为最应该提供就业帮扶政策,保证学生毕业后可就业。

     

    14  农民认为政府应该提供的政策支持(单位:人,%

    中学层次

    学费

    学费和生活费

    合理的经济补偿

    就业帮扶

    其他

    合计

    总体

    6.06

    26.34

    26.11

    40.09

    1.40

    100429

    初中

    4.53

    26.75

    25.10

    42.39

    1.23

    100243

    高中

    8.06

    25.81

    27.42

    37.10

    1.61

    100186

    中学有效样本,449,缺失值:20

    初中有效样本:243,缺失值:10

    高中有效样本:186,缺失值:10

     

    3)家庭劳动力人数与对政府提供经济政策的需求呈正比。

    家庭劳动力人数的不同也会影响农户对政府提供支持政策的期待。由表15可知,表示最需要政府提供就业帮扶的农户中,占比最高的是2个及以下劳动力的农户,为46.37%,占比最低的是4个及以上劳动力的农户,为24.24%;表示最需要政府提供生活费、学费以及合理的经济补偿的农户中,4个及以上劳动力的农户占比最高,为39.39%,占比最低的是2个及以下劳动力的农户,为19.76%;总体来看,随着农户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其对学费、生活费以及合理的经济补偿更加期待,对提供帮扶就业,保证毕业后可就业的期待度降低。

     

    15  不同劳动力农户期待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单位:人,%

    劳动力数量

    政策支持

    合计

    学费

    学费和生活费

    经济补偿

    帮扶就业

    其他

    2个及以下

    6.54

    26.21

    19.76

    46.37

    1.22

    100248

    3

    6.14

    25.44

    32.46

    35.09

    0.87

    100114

    4个及以上

    4.55

    28.79

    39.39

    24.24

    3.03

    10066

    有效样本:428,缺失值:21p=0.013

     

    4)有3个及以上在读学生的农户更期待政府提供学费和生活费。

    着重分析不同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对政府提供支持政策的期待度。如表16所示,家里有1个和2个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对政府提供就业帮扶政策期待度最高,占比分别为:39.80%44.62%,对政府提供就业帮扶政策期待度最低的是3个及以上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占比为19.52%;而对政府提供学费和生活费政策期待度最高的是3个及以上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占比为48.78%,分别高出1个和2个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25.4个和24.05个百分点。因此,在读学生较多的农户家庭,由于面临更多的教育压力,对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也有所不同。1个和2个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更期待政府提供就业帮扶政策,保证毕业后可就业;3个及以上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更期待政府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经济政策支持。

     

    16  不同在读学生数量农户期待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单位:人,%

    在读学生数量

    政策支持

    合计

    学费

    学费和生活费

    经济补偿

    帮扶就业

    其他

    1

    6.97

    23.38

    27.86

    39.80

    1.99

    100201

    2

    3.23

    24.73

    26.34

    44.62

    1.08

    100186

    3个及以上

    14.63

    48.78

    17.07

    19.52

    0.00

    10041

    有效样本:428,缺失值:21p=0.002

     

    5)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政府提供学费、生活费及合理的经济补偿的需求高,非建档立卡户对政府提供帮扶就业政策的需求高。

    如表17所示,调查是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政府政策的需求发现,对于帮扶就业政策的需求,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占比最高为41.73%,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需求占比为40.79%;对于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学费和生活费以及合理的经济补偿的需求,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占比分别为27.34%25.54%,分别高于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8.42%23.68%。可见,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能力担负起职业教育带来的经济压力,其对政府提供学费、生活费及合理的经济补偿的需求高,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政府提供帮扶就业政策需求高。

     

    17  是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期待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单位:%

    是否是建档立卡户

    政策支持

    合计

    学费

    学费和生活费

    经济补偿

    帮扶就业

    其他

    4.32

    27.34

    25.54

    41.73

    1.07

    100278

    13.16

    18.42

    23.68

    40.79

    3.95

    10076

    不知道

    5.41

    31.08

    31.08

    32.43

    0.00

    10074

    有效样本:428,缺失值:21p=0.028

     

    (三)全国中学毕业生升学及农民工情况

    1.中学毕业后未升学比例持续下降,但仍有较大的规模。

    2010年到2012年,初中毕业未继续升学的人数从162.08万人下降至77.84万人,未继续升学人数占毕业人数的比例降低了四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生未继续升学的人数从132.68万下降至102.67万人。但是,2012年全国中学毕业后未升学人数仍达到180.51万人。(见表18)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学毕业后未升学比例持续下降,但仍有较大的规模。虽然这些统计数据没有区分城市和农村家庭,但据报道江苏省“两后生”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经济一般和贫困的家庭居多[1]。因而,全国“两后生”规模和数量的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的情况。

     

    18  全国中学毕业未升学人数及占毕业人数比例(单位:万人,%

    年份

    初中毕业未继续升学

    高中毕业未继续升学

    合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0

    162.08

    9.26

    132.68

    16.70

    294.76

    11.58

    2011

    176.00

    10.13

    106.24

    13.49

    282.24

    11.18

    2012

    77.84

    4.96

    102.67

    12.97

    180.51

    7.64

    注:数据根据中国教育部2012年、2011年和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而得。

     

    2.青年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比例偏低。

    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虽然从2011年的31.2%上升至2013年的32.7%,但升幅不大。此外,观察16-20岁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2012年为24.0%,比平均比例低6个百分比;2013年为31.0%,也低于平均比例。(见表19)由此可知,只有近三成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其中青年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更低。进一步分析可得,青年农民工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比例很低,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规模与新生劳动力数量存在着一定的缺口。

     

    19  全国农民工及接受技能培训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

    农民工人数

    接受技能培训总比例

    接受技能培训比例

    16-20岁)

    21-30岁)

    16-20岁)

    21-30岁)

    2011

    1592

    8265

    31.2

    ---

    ---

    2012

    1287

    8377

    30.8

    24.0

    34.0

    2013

    ---

    ---

    32.7

    31.0

    35.9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2012年、2011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整理而得。

     

    二、农户接受职业教育的四大阻碍

    (一)教育观念有偏差

    1.传统升学观念强。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被提上教育日程,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依旧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影响,部分农村家庭依旧固守传统的升学观念,重视学校等级和普通教育,盲目追逐高学历,认为孩子只有考上重点或者普通高中才有前途,念本科才能出人头地,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也因此成为孩子继续念书与否的两个重要的分界点。在向农户了解家里念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时发现,在127个有效样本中有54个农户表示孩子考不上学校是他们不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占比42.52%。(见表20

    四成左右的农村家庭认为升学考试的成功与否决定孩子是继续念书还是弃学打工。分阶段来看,考察初中生毕业后选择打工而不继续念书的原因发现,在74个有效样本中有29家农户认为孩子不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能考上理想高中,占比39.19%47.17%的农村家庭的高中学生因为考不上理想学校而放弃继续念书。(见表20)可见,四成左右的农村家庭传统升学观念根深蒂固,把升学考试作为孩子前程相关的拐点。

     

    20  家里念中学的孩子选择外出打工而不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总体层次

    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继续念书的原因

    合计

    自己不愿意读书

    读书成本太高

    读了书没有

    太大作用

    家庭经济压力太大

    考不上

    其他

    总体

    12.60

    13.39

    1.57

    26.77

    42.52

    3.15

    100127

    初中

    14.86

    10.81

    2.70

    28.38

    39.19

    4.06

    10074

    高中

    9.43

    16.98

    ——

    24.53

    47.17

    1.89

    10053

    有效样本:127,缺失值:332

    有效样本:74,缺失值:179

    有效样本:53,缺失值:143

     

    在被问及“如果由政府完全承担就读费用,您仍然不愿意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24.72%的农户认为孩子需要“继续读书深造”;认为是“读书后减少劳动力,收入减少”和“小孩自己不愿读书” 的比例各占21.35%。(见表21)可见,现阶段传统升学观念在农村存在广大的市场,即使政府完全承担就读费用,仍有两成以上的农户认为孩子应该继续就读普通高中或大学而不是职业技术学校。

     

    2政府承担就读费用仍不愿意将孩子送职校就读的主要原因(单位::个,%

    层次

    政府完全承担就读费用仍不愿意的主要原因

    合计

    读书没多大作用

    读书时间太长

    小孩自己不愿读书

    读书后减少劳动力,收入减少

    继续读书深造

    其他

    中学

    6.74

    8.99

    21.35

    21.35

    24.72

    16.85

    10089

    有效样本:89

     

    超七成的有3个及以上在读学生农户认为孩子考不上学校才不继续念书。从在读学生数量来看,在读学生数量的不同,家里边念高中或者初中的孩子在毕业后选择离开学校的原因分布存在差异。其中,认为考不上理想学校是孩子不继续念书主因的比例随着家庭在读学生数量的增多而扩大:在读学生数量为1个的家庭,把考不上当作孩子离校打工主因的比例为35.48%,有2个在读学生的家庭中有43.14%认为考不上是主要原因,71.43%的拥有3个及以上在读学生数量的农户表示考不上是孩子毕业选择打工的主要原因。(见表22)可知,家里边在读学生数量越多,升学考试越能影响孩子们是否在毕业后选择继续念书。

     

    22 学生数量不同的家庭中学生毕业后不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在读学生

    数量

    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继续念书的原因

    合计

    自己不愿意读书

    读书成本太高

    读了书没有太大作用

    家庭经济压力太大

    考不上

    其他

    1

    14.52

    12.90

    1.61

    32.26

    35.48

    3.23

    10062

    2

    13.73

    15.69

    1.96

    21.57

    43.14

    3.92

    10051

    3个及以上

    0

    7.14

    0

    21.43

    71.43

    0

    10014

     

    有效样本:127   缺失值:322   P=0.603

     

    学历越高,认为考不上学校是孩子放弃学业的主要原因的比重就越大。分教育水平来看,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重视升学考试对孩子是否继续学业的影响。如表7所示,文盲农户、小学水平的农户、初中水平的农户、高中水平的农户中表示考不上学校是家里念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不继续学业的主要原因的比例分别为38.46%41.77%42.86%57.14%,均在四成左右。(见表23)可知,农户学历越高,升学考试的结果越能决定他们自家孩子是否继续念书。

     

    23  教育水平不同的家庭中学生毕业后不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教育水平分组

    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继续念书的原因

    合计

    自己不愿意读书

    读书成本太高

    读了书没有太大作用

    家庭经济压力太大

    考不上

    其他

    文盲

    15.38

    15.38

    0

    23.08

    38.46

    7.69

    10013

    小学

    12.66

    8.86

    1.27

    34.18

    41.77

    1.27

    10079

    初中

    7.14

    25.00

    3.57

    14.29

    42.86

    7.14

    10028

    高中

    28.57

    14.29

    0

    0

    57.14

    0

    1007

     

    有效样本:127,缺失值:322P=0.363

     

    2.对职校认知偏差大。

    受传统“升学观”、“择业观”的影响,农村社会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比较突出,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中职教育的需求远不如普通高中强烈,以及用人单位的重学历倾向,都直接影响了农村群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再加上教育部门对“两后生”的职业教育宣传不到位,在利用媒体对“两后生”职业教育政策进行宣传时没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导致“两后生”教育政策实施不到位。而对此教育政策的介绍以及基本情况概念模糊,以至于广大民众忽略了“两后生”教育政策,甚至有人并不知道有这种教育政策。调查发现,在177个有效样本中36.72%的农户认为继续读书深造是他们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有30.61%孩子念初中的农户和44.30%的孩子念高中的农户表示他们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孩子继续读书深造。(见表24)从数据得知,农户对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很严重的认知偏差。

     

    24  不想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总体层次

     

    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

    合计

    读书成本太高

    收入

    减少

    读书没有多大作用

    读书时间太长

    小孩自己不愿意读书

    继续读书深造

    其他

    总体

    24.86

    5.65

    6.21

    3.39

    12.43

    36.72

    10.73

    100177

    初中

    27.55

    6.13

    6.12

    2.04

    11.22

    30.61

    16.33

    10098

    高中

    21.52

    5.06

    6.33

    5.06

    13.92

    44.30

    3.81

    10079

     

    有效样本:177,缺失值:272

    有效样本:98,缺失值:155

    有效样本:79,缺失值:117

     

    (二)教育支出承受力差

    1.职业教育成本高。

    职业教育培养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的教育类型。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构成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主要是学杂费)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苏敏副研究员的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得到,2011年,事业收入占比28.73%,显示出事业收入特别是学杂费的较高比重,说明学生和家庭承担了较大的职业教育成本。2010年,高职学杂费占比达到35.58%,远高于普通本科的24.28%,中职学杂费比例也达到了16.29%;再加上我国的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如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为10399.52元,仅比普通高中高出398.83元,高等职业院校为15063.38元,仅达到普通本科的一半[2]。(见表25)从数据可知,家庭成为职业教育高额学杂费的支付主体,而高额的职业教育成本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5  2011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生均经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单位:元)

    生均经费类别

    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中

    高等职业院校

    普通本科

    生均教育经费

    10399.52

    10000.69

    15063.38

    28513.27

    生均预算内

    公用经费

    2212.85

    1687.54

    3546.23

    9077.30

     

    2.家庭经济压力大。

    收入越低,家庭经济压力太大成为中学生不继续学业的主要原因的比例就越高。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家庭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提高。但是对于本身家庭经济压力就大的贫困家庭而言,家庭经济实力很难承受学校教育投入的高成本。从不同收入水平来看,家庭收入越低,因为经济压力太大和读书成本太高而在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不继续念书的农户比例越高。低收入家庭中有37.50%的农户表示孩子在毕业后选择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压力太大,中低收入农户中有38.24%认为是家庭经济原因导致了孩子无法继续学业,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中依次有25.93%21.43%14.29%的农户表示是家庭经济压力太大让孩子毕业后选择了打工;另外分别有17.65%14.81%4.76%的中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认为读书成本太高是孩子放弃学业的主因。(见表26)可知,收入越低,家庭经济压力太大成为中学生不继续学业的主要原因的比例就越高,经济因素是教育的基础影响因素,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受教育能力需要从提高家庭经济水平着手。

     

    26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中学生毕业后不继续念书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收入分组

    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继续念书的原因

    合计

    自己不愿意读书

    读书成本太高

    读了书没有太大作用

    家庭经济压力太大

    考不上

    其他

    低收入

    25.00

    0

    0

    37.50

    37.50

    0

    10016

    中低收入

    0

    17.65

    5.88

    35.29

    38.24

    2.94

    10034

    中等收入

    18.52

    14.81

    0

    25.93

    37.04

    3.70

    10027

    中高收入

    14.29

    21.43

    0

    21.43

    35.71

    7.14

    10028

    高收入

    14.29

    4.76

    0

    14.29

    66.67

    0

    10021

     

    有效样本:126,缺失值:323P=0.137

     

    (三)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1.培训导向性不明确。

    职业培训的导向性不明确,造成“两后生”培训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例如在培训课程体系就业指导等方面,未能将“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结合起来,造成一方面传统工种人才供过于求,“两后生”即使受训后就业依然困难,另一方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招工难,难以找到合适的技能人才的局面。技能的实用性不高所致,“两后生”的培训内容与市场导向契合度低,培训教育机构没有做好妥善的就业市场调查工作。在调查中与农民谈及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问题时,多个农户认为“技校没什么用”、“读技校无用”,并明确表示“不去技校”。技校培训必须结合当前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培训。

    2.教育层次缺失。

    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不完善、缺少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是技术本科教育。因为达不到高职院校培训的层次,无法颁发高中以上毕业证书,导致农户不愿孩子参加“两后生”培训。在调查中有农户表示因为职业技术学校没文凭所以不愿意送孩子去就读。职业教育纵向缺乏衔接,在升学上,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专升本、考研究生,职业院校学生在每一个升学环节都要遭遇难关;在课程上,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重复、甚至倒挂情况比较多。

    3.双师型教师不足。

    一是现有职业学校教师近40%缺少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二是技能型教师准入门槛过高,学校不能录用紧缺的技能型教师,而外聘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据青岛市教科文卫工作室调查得到,技工学校专职教师缺口达40%多,只能聘请兼职教师[3]。三是技工学校教师待遇普遍较低,人才流失严重且难以引进教学科研人员。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学生技术不精。而超七成农户认为掌握一门技术是把孩子送到职校学习的主要原因。(见表9)农户需求与技术学校实际提供教学质量的矛盾是农户选择让孩子念技校意愿低的主要因素。

    (四)政府扶持不到位

    1.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苏敏副研究员的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得到,就2011年的教育投入来看,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3869.29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6804.56亿元。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两个数据分别为1638.50亿元和1037.93亿元;普通高中分别为2494.36亿元和1537.64亿元;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是1250.79亿元和620.45亿元;普通本科分别是5629.44亿元和3348.67亿元。(见表27)可见,职业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仅占比12.10%[4],而且职业教育的总经费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均低于普通教育经费投入。

     

    27  2011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单位:亿元)

    教育经费类别

    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中

    高等职业院校

    普通本科

    教育经费总投入

    1638.50

    2494.36

    1250.79

    5629.44

    预算内教育经费

        1037.93

    1537.64

    620.45

    3348.67

     

     

    但是,“两后生”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是出于增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加就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等现实目的。他们想参加的职业教育是收费低或者是免费的培训,很少人愿意承担全额的培训费用,尤其是家庭在读学生数量多,自身经济压力大的出于贫困状态的农户家的“两后生”。数据显示26.13%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倾向读书成本太高是不愿孩子到技校学习的主因,(见表28)他们对于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学费和生活费以及合理的经济补偿的需求,占比分别为27.34%25.54%(见表17)。

     

    28  是否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想孩子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建档

    立卡

    贫困户

     

    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

    合计

    读书成本太高

    收入减少

    读书没有多大作用

    读书时间太长

    小孩自己不愿意读书

    继续读书深造

    其他

    不知道

    32.00

    0

    12.00

    0

    4.00

    36.00

    16.00

    10025

    17.50

    5.00

    5.00

    0

    17.50

    40

    15.00

    10040)

    26.13

    7.21

    5.41

    5.41

    12.61

    35.14

    8.11

    100(111)

                               
     

    有效样本:176,缺失值:273P=0.378

     

    三成无务农收入农户认为读书成本太高是不想孩子到技术学习的主因。从不同务农收入水平来看,无务农收入的农户选择读书成本为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的比例最高,为30.00%21.74%的低务农收入、20.00%的务农收入农户选择同一原因。(见表29)可见,农户收入越低,认为读书成本太高是他们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校学习的主要原因的比例就越高,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想满足当前农户需求,需要从各方筹集资金,降低“两后生”念技校的教育成本。

     

    29  不同务农收入农户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单位:人,%

    务农收入

    分组

     

    不想把孩子送到技术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

    合计

    读书成本太高

    收入减少

    读书没有多大作用

    读书时间太长

    小孩不愿意读书

    继续读书深造

    其他

    无务农收入

    30.00

    16.00

    2.00

    2.00

    4.00

    34.00

    12.00

    10050

    低务农收入

    21.74

    0

    15.22

    2.17

    19.57

    30.43

    10.87

    10047

    中务农收入

    20.00

    2.50

    5.00

    0

    15.00

    40.00

    17.50

    10040

    高务农收入

    29.73

    0

    2.70

    10.81

    13.51

    40.54

    2.70

    10037

                         
     

    有效样本:173,缺失值:276P=0.001

     

    2.政策落实不到位。

    生均经费标准是公共财政向职业教育投入的基本依据,也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基本依据。在1996 年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就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然而,截至2012年底,全国仅有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等8个省市制定实施了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大多数省份还处于标准缺失状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部分省市区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支出比例大大低于国家规定20%-30%的标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职业院校正常教学的开展和职业教学改革的推进。

    三、提高 “两后生”职业教育水平的举措

    有效调动“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获取自我发展能力的积极性,对加快贫困家庭脱贫步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户接受职业教育存在重重阻碍,主要来自传统的升学观念、过高的教育支出、职校的认知偏差和不完善的教育体系等方面,因此,提高“两后生”职业教育水平应致力于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改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保障创业就业的后续服务等方面。

    (一)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1提高“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资金补贴。调查显示,家庭收入越低,因为经济压力太大和读书成本过高而不继续读书的“两后生”比例越高,若政府承担就读费用,职校的就读意愿大幅度提高。因此要提高“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数量,必须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政策,解决农户因生计而辍学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增加补贴项目。现行的职业教育补贴只针对学费,应该多样化补贴形式,增设奖学金、生活费补贴、助学金、家庭贫困补贴等补贴项目。另一方面,实施多元化的补贴竞争机制。设立不同奖学金等级,规定补贴标准,对顺利完成学业和学业优异学生额外奖励。职业教育资金补贴应能基本满足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农户接受职业教育的基本资金,解决源头上的经济问题,吸引“两后生”参与职业教育。

    2健全经济困难“两后生”的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撑继续求学成为“两后生”群体逐渐壮大的重要原因。满足基本的生计需要成为生活的首选,无力也无奈接受职业教育,是当前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因此,一是国家应在整体提高职业教育资金补贴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完善贫困家庭“两后生”的资助政策,合理设置接受职业教育所需费用项目,给予贫困家庭接受职业教育的费用优惠,如接受培训的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资助。二是政府应该在加大对职业学习困难在校生减免学费和补助生活费的工作力度,扩大贫困生资助范围的同时,尝试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开展职业教育“助学贷款”,有效降低贫困家庭职业教育的成本。三是为贫困家庭“两后生”提供勤工俭学帮扶岗位,如在学校设立“勤工助学一条街”、“学校办公室助管”、“图书管理员”等岗位。

    (二)改善职业教育体系

    1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灵活培训内容。组织“两后生”职业教育的部门繁多,机构各异,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以致课程重复或无法衔接问题时有发生,政府应整合各部门资源,明确职能分工,教育部门负责职业培训的课程安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挥接受职业教育“两后生”的就业安排和社会保障的优势作用,部分高职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则起到针对不同领域设置不同培训内容及讲解的作用,各部门机构同心协力,彼此分工合作,发挥各大部门机构资源的最大集聚效应。此外,应通过改革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合理安排时间等方面来提高培训的质量。

    2充实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注重培训实效。应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完善福利政策等方式充实师资队伍,提高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专业性和实用技能,保障教学质量。另外,职业教育培训应接轨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可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的超前培训,校企合作办学,把培训与职业指导、就业推荐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技能,又为企业输送了人才,达到了“双赢”的培训实效。

    3拓宽职业教育融资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两后生”的职业教育离不开资源的投入,充分调配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的力量,加大培训的力度。首先是政府应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投资和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其次是全方位扩大投入主体,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的培训方针,广泛发动和依靠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培训机构,承担培训费用。最后是拓宽职业教育融资渠道,结合财政拨款以及民间资金,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培训资金的来源渠道,推动职业技术培训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家庭中顺利进行。

    (三)提高接受职教热情

    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家长传统的升学观念。在广大农村因宣传力度不够,职业教育受到轻视,考不上理想大学成为放弃学业的主要原因,希望继续读书深造而非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农户的首选等,这一系列现象的产生说明了农民对职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家长传统的升学观念。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机制。一把手要重视,分管领导要真抓,实行专人负责。二是探索舆论引导机制。宣传要贯穿“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尤其是要对成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大力加强事中和事后宣传。三是建立协调互动机制。要与各地基层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

    2完善保障政策,提高贫困家庭的就读比率。职业技术学校的就读率与家庭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低收入家庭的“两后生”就读比率偏低。对贫困家庭“两后生”来说,接受职业教育是掌握技术,提高技能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政策,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扶贫过程中应注意精准扶贫,对口扶贫,责任到人,扶贫到户,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其次,地方政府应妥善分配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让其有机会有能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增强脱贫能力。再次,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和市场需求,围绕重点发展项目进行定向培养,从而保障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最终目标。

    (四)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培训券”制度

    1明确发放主体。在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逐日减弱,培训效果日趋不明显,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应创新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利用培训券所产生的广泛动员效应调动贫困家庭农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就业率。首先必须明确发放主体,为便于管理和规范程序,培训券应由本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根据市、区(县)具体情况,整合培训资源,确定发放额度和补贴标准,并且培训券的发放和使用情况统一纳入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2瞄准发放对象。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培训券的发放应覆盖流动人口而不应以户籍居民为主,对于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具备参加培训条件的所有城镇失业人员、“两后生”、待转移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岗贫困家庭农民工和贫困家庭失业农户等都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领取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培训券。根据培训内容,培训券可分为职业资格证书类和非职业资格证书类,其中非职业资格证书类的培训券最多可领取一次,职业资格证书类的同级别培训券最多可领两次。根据培训层次,培训券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券。

    3规范操作流程。按照“公开、公平、适应产业发展”的原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企业中择优认定培训定点机构,培训券领取后,持券人可根据自身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应将培训过程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负责对培训工作进行督查。为确保培训真实有效,杜绝折价转让、收购就业培训券,弄虚作假骗取就业专项资金现象,市、区(县)就业局可以严格实行开班申报制、培训公示制、现场巡查制、培训网络实名制、补贴二审制。对于职业技能培训费补贴可根据出勤率、证书类别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等指标进行核定后分等级发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实行专项检查,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培训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五)保障创业就业后续服务

    1跟踪就业情况,完善就业后续保障。为更加充分促进毕业生就业,一方面,多元化开拓就业渠道。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合作、校校合作等多方合作。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拓宽合作广度和深度。由政府牵头,组织校企洽谈会,校企供需见面会,扩展校企合作广度,以“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办“校中厂、厂中校”。另一方面,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办法。对职业教育学生开展“全员化”与“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测评体系,定期对离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测评,切实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

    2提供创业支持,实行创业优惠政策。创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带动,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尤其如此。“两后生”接受教育具有局限性和缺乏社会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对创业或许有想法但并不完整,有计划但却无力实施,有目标却无方法,存在“有心无力,有力无处使”的尴尬局面。政府应引导“两后生”发散思维,把零散的创业想法完善成完整的创业方案,把计划变成行动,在创业过程中加以引导,增强创业的信心,减少创业风险。“两后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启动资金,政府应实行创业优惠政策,如提供免息的创业贷款,解决启动资金的来源问题,从经济上帮助“两后生”创业。

     



    [1] 陈晓春:让榜上无名的“两后生”脚下有路[N] .新华日报,2010-05-24A06.

    [2]苏敏::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成绩、问题与政策建议[J].理论经纬,2013,(25):7.

    [3]青岛人大:关于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R].调研思考,2010,(02).

    [4]苏敏::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成绩、问题与政策建议[J].理论经纬,2013,(25):7.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