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信贷统稿(张利明11.25)


     


    扶贫贷款的新方向:由普惠性向特惠性转变

    ——对全国15省75个贫困村2259位农民的调查与研究

    (内容摘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

     

    【报告要点】当前普惠性的扶贫贷款政策面临多重困境,贷款的门槛较高,导致贷款的入户率低;贷款缺乏针对性,经济实力弱的农民更难获得贷款;贷款的额度较小、年限较短,使得贷款的效用偏低。因此,扶贫贷款需要实现从普惠性向特惠性的转变,而贫困户的贷款需求以及特惠条件下的高贷款意愿为特惠性信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民对特惠性扶贫贷款的高认可度、还款意识的积极和对扶贫信贷的关注为特惠性信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鉴于此,目前的扶贫贷款政策可以针对贫困村的特定群体,尤其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特惠性的扶贫小额信贷,由此使得扶贫贷款更有针对性。

     

    扶贫贷款进村入户是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以往的扶贫贷款大多是普惠性的贷款,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由于缺乏针对性,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新阶段的扶贫信贷需要突破以往普惠性的限制,发展特惠性的贷款项目,尤其需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贷款服务,以此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目前扶贫贷款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农民对特惠性扶贫贷款的需求如何,期待怎样,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依托“百村观察”平台,对全国15省75个贫困村2259位农民就“扶贫小额信贷需求”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普惠性的扶贫贷款政策面临多重困境,贷款的门槛较高,导致贷款的入户率低;贷款缺乏针对性,经济实力弱的农民更难获得贷款;贷款的额度较小、年限较短,使得贷款的效用偏低。因此,扶贫贷款需要实现从普惠性向特惠性的转变,而贫困户的贷款需求以及特惠条件下的高贷款意愿为特惠性信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民对特惠性扶贫贷款的高认可度、还款意识的积极和对扶贫信贷的关注为特惠性信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鉴于此,目前的扶贫贷款政策可以针对贫困村的特定群体,尤其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特惠性的扶贫小额信贷,由此使得扶贫贷款更有针对性。

    一、当前普惠性扶贫信贷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贷款入户率低

    从贫困村农民获得贷款的情况来看,2178位受访农民中,65.38%的表示没获得过贷款;反映获得过贷款的比重为34.62%。由此可见,六成以上的农民没有获得过贷款,扶贫贷款的入户率总体偏低。另一方面,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言,其获得过贷款的比重为37.14%;非建档立卡农户获得贷款的比重为28.01%,低于建档立卡贫困户9.13个百分点。虽然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贷款的比重略高一些,但是其享受率依然很低。

    (二)贷款缺乏针对性

    目前的扶贫贷款大多缺乏针对性,往往越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农户,越难得到贷款。以不同收入水平农民享受小额贷款的情况来看,高收入农户家庭获得过贷款的比率最高,占比41.61%;其次是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农户家庭,比重分别为38.41%37.07%;低收入农民获得过贷款的占比最低,为24.43%,与高收入的农民相差17.18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获得贷款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目前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嫌贫爱富”的现象,真正生活出现困难的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反而较小。

    (三)贷款门槛高

    分析贫困村农民没有获得贷款的原因,在1358个有效样本中,22.9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资产抵押”,所占比重最高;其次,21.13%的农民表示“没有贷款渠道”;而认为“贷款利息高”、“手续太复杂”的占比分别为18.26%6.86%;此外,14.06%的农民表示“不需要贷款”。总体来看,目前扶贫贷款发放的门槛较高,没有资产抵押、没有贷款渠道和贷款利息高是限制农民获得贷款的三大原因。

    (四)贷款效用低

    从贷款额度来看,739位获得过贷款的农民的贷款金额均值为26560.18元,中位值和众数分别为20000元、2000元,可见,农民获得贷款的额度偏低,半数农民的贷款在2万元以下。这种小额度的扶贫贷款考虑了低收入农户的实际经济需要,但对于农户大额资金需要,尤其是生产性需要而言,额度又明显偏低,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就贷款年限而言,农民贷款年限的平均水平为2.56年,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2年和1年。贷款期限总体较短,使得扶贫贷款的金融支持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加大了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

    二、发展特惠性扶贫信贷的有利因素

    (一)贫困户贷款需求为特惠性信贷奠定基础

    从贫困村农民的贷款需求来看,在2197个有效样本中,受访农民表示对贷款“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的比重分别为14.20%28.13%,两者合计占比42.33%;农民对贷款需求“一般”、“不太需要”和“没有需要”的比重分别为6.33%17.25%34.09%。可以看出,超过四成农民的贷款需求较高。另一方面,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贷款需求较高的比重为44.40%,高出非建档立卡农户5.89个百分点;而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农户的占比分别为30.17%41.06%,后者比前者高出10.8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度更高,这也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特惠性扶贫信贷奠定了基础。

    (二)农民对特惠性扶贫信贷的认可度高

    2148个有效样本中,66.01%的受访者认为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是一项公平的举措;4.89%的受访者认为不公平;还有29.10%的农民表示对此说不清。同时,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价来看,66.18%的受访者也认为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贷款是公平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农民对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贷款表示认可,这也为特惠性信贷政策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特惠条件下的农民贷款意愿高

    一方面,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2168位受访农民中,58.76%的农民在此条件下会选择贷款,21.59%的农民表示不会贷款,还有19.65%的农民对此“说不清”。另一方面,在免息贷款的条件下,愿意去贷款的农民占比66.48%17.10%的农民不会去贷款,还有16.41%的农民对此“说不清”。由此可见,在特惠条件下,贫困村农民的贷款意愿总体较高,这也为特惠性信贷政策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农民还款意识为特惠性信贷提供信用保障

    从农民的还款意识来看,在2123个有效样本中,79.32%的农民表示如果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贷款后“会按时还款”;14.51%的农民表示“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而选择“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的占比为2.64%。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农民获得贷款后的还款意识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也为特惠性信贷政策的推行提供了信用保障。

    (五)农民的关注与参与为特惠性信贷的发展提供动力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特惠性扶贫小额信贷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在2146个有效样本中,36.77%的受访者认为“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占比25.35%;表示“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身享受”和“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的比重分别为16.22%17.43%。由此可见,农民对贫困户的评议工作最为关注,对贷款之外的其他配套政策也较为关心,这不仅为农民参与政策实施的过程提出了要求,也为特惠性扶贫信贷的良性运行提供了动力。

    三、促进特惠性扶贫信贷发展的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普惠性的扶贫贷款政策面临多种困境,导致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贷款政策,促进其由普惠性向特惠性的转变,以此拓宽其发展空间,提高其实施效率,从而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提升扶贫信贷针对性,促进贫困户“贷得上”

    扶贫小额信贷作为一种特惠性政策,主要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需要落实好建档立卡工作。在具体操作上,须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和要求认定贫困对象;同时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贫困户建立电子档案动态系统,根据年度贫困人口变动情况自下而上及时给予更新,保证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此外,可以成立贫困户自治组织,并根据农户收入、贷款意愿、脱贫能力等情况对其划分层次,扶贫小额信贷可重点面向生活水平较低但具有强烈脱贫致富意愿的农户。

    (二)健全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促进贫困户“贷得起”

    首先,可以设立扶贫小额信贷专项基金,在扶贫信贷资金中,明确划出一定比重用于特惠性小额信贷;同时可以将目前的贴息贷款转变为共同财政担保基金。其次,加大扶贫小额信贷的金融支持,可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免息或者低息的贷款业务。再次,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模式,可以将贷款程序的繁简程度与信用等级挂钩,对于信用好的农户简化贷款程序,缩短贷款时间;同时设立灵活的还款方式,根据农户贷款的用途和家庭收入情况,来估算资金的周转期限,从而制定相应的还款期限或者采取阶段式还款方式。

    (三)创新信用担保机制,降低扶贫信贷金融风险

    一是强化县级政府的担保责任。可以从县级层面拿出3%的贷款额度成立风险基金,并提取1%的额度购买扶贫小额信贷保险,以此降低信贷风险。二是可以尝试实行小组联保贷款,引导信用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三人以上的同级联保小组,利用乡村熟人间的关系相互监督。规定信用等级在“优秀”以上实行联保的农户可增加一定的贷款金额,如果其中有人发生不良贷款行为,则影响全组的信贷荣誉。三是创新信用担保模式,以政府和企业作为担保人,实行将乡(镇)财政资金预先打入信贷组织质押的方式、利用政策优势吸引企业为一定额度的小额信贷做担保人。

    (四)推广信用村建设,提升贫困村农民信用意识

    首先,可以成立村级信用评定小组,实行民主评定、动态管理。成立村级信用评定小组,由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农信社代表等为成员代表。采取“群众评议群众”的方式,实行动态评级机制,每隔两年对农户进行一次重新评级。其次,建立农户信用激励机制,实行信用自治、社会约束。农户信用评级采取激励措施,对符合评级指标条件的农户进行加分,信用等级直接与贷款金额挂钩;设置约束型信用评级标准,在评级时,对于参与“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和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实行一票否决。再次,构建新型信用贷款制度,实行分级授信。可以根据综合评分,将农户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对信用户颁发“信用证”,分级授信。

    (五)发展民间金融业 ,拓宽扶贫信贷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建议加快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建设步伐。可以因地制宜的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民间借贷较发达的地区,可以设立小型投资机构;对于民间金融发展一般的地区,可以成立互助性质的信用互助社,资金来源和服务对象局限于合作组织内部。另一方面,推进民间资本下乡,服务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逐步调整并放开农村金融组织的准入政策,允许民间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扶植民间融资,专司为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存贷款基本金融服务,对于民间资本下乡给予一定的地方优惠政策,比如利息补贴等。


    扶贫贷款的新方向:由普惠性向特惠性转变

    ——基于全国1575个贫困村2259位农民的调查与研究

    (报告正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

     

    扶贫贷款进村入户是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以往的扶贫贷款大多是普惠性的贷款,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由于缺乏针对性,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新阶段的扶贫信贷需要突破以往普惠性的限制,发展特惠性的贷款项目,尤其需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贷款服务,以此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目前扶贫贷款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农民对特惠性扶贫贷款的需求如何,期待怎样,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依托“百村观察”平台,对全国1575个贫困村2259位农民就“扶贫小额信贷需求”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普惠性的扶贫贷款政策面临多重困境,贷款的门槛较高,导致贷款的入户率低;贷款缺乏针对性,经济实力弱的农民更难获得贷款;贷款的额度较小、年限较短,使得贷款的效用偏低。因此,扶贫贷款需要实现从普惠性向特惠性的转变,而贫困户的贷款需求以及特惠条件下的高贷款意愿为特惠性信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民对特惠性扶贫贷款的高认可度、还款意识的积极和对扶贫信贷的关注为特惠性信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鉴于此,目前的扶贫贷款政策可以针对贫困村的特定群体,尤其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特惠性的扶贫小额信贷,由此使得扶贫贷款更有针对性。

    一、农民贷款需求情况

    (一)农民贷款需求情况

    1.超过四成的农民的贷款需求较高。

    考察贫困村农民贷款需求程度。在2197个有效样本中,没有贷款需要农民的样本数为749,其所占比重最高为34.09%;其次28.13%的农民认为“比较需要”贷款对于贷款不太需要、非常需要及一般的农民占比依次为17.25%14.20%6.33%。将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合并为高贷款需求,两者合计占比为42.33%。另一方面,将不太需要和没有需要合并为低贷款需求,所占比重为51.34%,相较于高贷款需求,其所占比重高出9.01%。由此可知,超过四成的农民贷款需求较高。

     

    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贷款需要分组

    样本

    占比

    非常需要

    312

    14.20

    比较需要

    618

    28.13

    一般

    139

    6.33

    不太需要

    379

    17.25

    没有需要

    749

    34.09

    合计

    2197

    100.00

    有效样本:2197 ;缺失值:62

     

    2.年轻农民贷款需求的比重相对更高。

    从不同年龄段来考察贫困村农民对于贷款的需求度,30岁以下的农民贷款需求较高的占比最高,为59.75%;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贷款需求较高的比重依次为:48.97%48.90%47.04%28.32%,可以看出,年纪越大,对贷款需求越小。另一方面,从“没有需求”的情况来看,60岁及以上农民所占比重最高为49.57%30岁以下年龄段农民的比重最低,为18.29%,低于60岁及以上农民31.2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相比于年长农民,年轻农民贷款需求的比重相对更高。

     

    不同年龄段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年龄分组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30岁以下

    20.73

    39.02

    4.88

    17.08

    18.29

    10082

    30-39

    20.16

    28.81

    8.64

    18.52

    23.87

    100243

    40-49

    14.78

    34.12

    7.54

    16.04

    27.52

    100636

    50-59

    17.78

    29.26

    6.67

    17.22

    29.07

    100540

    60岁及以上

    8.09

    20.23

    4.34

    17.77

    49.57

    100692

    有效样本:2193;缺失值:66

     

    3.农村管理者的贷款需求最高。

    根据不同的职业类型进行划分,农村管理者贷款需求最高,占比为52.73%,其次是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占比为51.85%,务工者和教师对于贷款的需求占比分别为50%40%。另一方面,其他类职业农民没有贷款需求的占比最高,为47.96%;其次为农民教师,占比为40%。务农者、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和务工职业的农民表示“没有需求”的比重分别为:34.45%33.33%30.91%26.52%。由此可知,超过五成的农村管理者对于贷款有需求。

     

    不同职业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职业分组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务农

    14.31

    26.98

    7.07

    17.19

    34.45

    1001768

    务工

    11.30

    38.70

    3.91

    19.57

    26.52

    100230

    教师

    13.33

    26.67

    0.00

    20.00

    40.00

    10015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14.81

    37.04

    3.70

    11.11

    33.33

    10027

    农村管理者

    21.82

    30.91

    1.82

    14.55

    30.91

    10055

    其他

    15.31

    18.37

    3.06

    15.31

    47.96

    10098

     

    有效样本:2193;缺失值:66

     

    4.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表现出更高的贷款需求。

    教育水平不同的农民,其对于贷款的需求度也不一样。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需要贷款的比重最高,达到66.66%,明显高于其他教育水平的农民;其次为初中学历农民,占比为45%;小学和高中学历农民的需求度大致相当,占比分别为43.12%42.66%;与此同时文盲学历农民的需求度最低,为34.56%(见表4。由此可见,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表现出更高的贷款需求。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教育水平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文盲

    11.08

    23.48

    5.55

    19.26

    40.63

    100379

    小学

    13.94

    29.18

    6.41

    16.73

    33.74

    1001076

    初中

    16.55

    28.45

    6.55

    16.73

    31.72

    100580

    高中

    13.99

    28.67

    6.99

    19.58

    30.77

    100143

    大专及以上

    22.22

    44.44

    5.56

    5.56

    22.22

    10018

    有效样本:2196;缺失值:63

     

    5.中部地区农民贷款的需求相对较低。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贷款需求的调查,如表5所示,东部地区农民的贷款需求最高,占比为44.91%;其次是西部地区农民,比重为44.60%;中部地区贷款需求最低,为38.37%。另一方面,从“没有需求”情况来看,中部地区没有需求的农民占比为40.22%;东部地区农民贷款需求所占比重为31.14%;西部地区农民贷款需求比重为30.44%;中部地区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由此可知,中部地区农民对于贷款的需求度相对较低。

     

    不同地区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地区分组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东部地区

    10.18

    34.73

    8.38

    15.57

    31.14

    100167

    中部地区

    13.00

    25.37

    5.20

    16.21

    40.22

    100808

    西部地区

    15.55

    29.05

    6.79

    18.17

    30.44

    1001222

    有效样本:2197;缺失值:62

     

    6.低收入农民贷款需求最低。

    2184个有效样本中,中低收入的贷款需求较高的占比最高,为46.54%;其次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农民的贷款需求比重依次为44.35%44.09%41.16%;低收入农民的贷款需求度最低为35.07%。另一方面,低收入农民对于贷款“没有需求”的占比最高,为46.15%;其次为高收入农民,其所占比重为39.71%;另外,中等收入、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农民的占比分别为30.32%28.19%26.82%。由此可知,低收入农民贷款需求最低。

     

    不同收入水平农民贷款需求的情况(单位:个,%

    家庭收入分组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低收入

    11.54

    23.53

    4.53

    14.25

    46.15

    100442

    中低收入

    16.11

    30.43

    6.25

    19.02

    28.19

    100447

    中等收入

    16.97

    27.38

    7.23

    18.10

    30.32

    100442

    中高收入

    11.59

    32.50

    8.86

    20.23

    26.82

    100440

    高收入

    14.53

    26.63

    4.84

    14.29

    39.71

    100413

    有效样本:2184;缺失值:74

     

    7.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需求比重相对较高。

    如表7所示45.61%的偏远山区农民表示出较高的贷款需求,表示“没有需要”的占比为31.62%;而非偏远山区的农民中34.24%有较高的贷款需求,38.94%的农民表示“没有需要”。相较于非偏远山区农民,属于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需求更高。由此可知,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需求所占比重相对较高。

     

    偏远山区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偏远山区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14.93

    30.68

    5.90

    16.87

    31.62

    1001594

    13.50

    20.74

    8.22

    18.60

    38.94

    100511

    说不清楚

    2.33

    25.58

    3.49

    15.11

    53.49

    10086

    有效样本:2191;缺失值:68

     

    8.生活压力越大的农民贷款需求越高。

        8反映的是针对不同压力程度下农民对于贷款的需求。压力很大的农民对于贷款表示“非常需要”的占比最高,为27.11%;其次为压力较大的农民,占比为11.04%;表示一般、压力较小和没有压力的农民的贷款需求度依次降低,分别为8.68%8.96%2.38%。另一方面,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中,没有压力的农民占比最高,为73.81%;生活压力较小、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的农民的占比分别为58.21%40.16%32.01%21.65%,所占比重依次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加,农民的贷款需求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生活压力越大的农民贷款需求越高。

       

    不同压力程度下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压力感分组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压力很大

    27.11

    30.28

    4.59

    16.37

    21.65

    100568

    压力较大

    11.04

    33.25

    5.96

    17.74

    32.01

    100806

    一般

    8.68

    24.34

    9.15

    17.67

    40.16

    100645

    压力较小

    8.96

    11.94

    2.98

    17.91

    58.21

    100134

    没有压力

    2.38

    9.52

    4.76

    9.53

    73.81

    10042

     

    有效样本:2195;缺失值:64

     

    9.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度更高。

    如表9所示,建档立卡贫困户表示对贷款“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的比重分别为14.43%29.97%,两者合计占比44.40%;而非建档立卡农户对贷款“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的占比分别为14.01%24.40%,合计占比38.41%,比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了5.9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农户的占比分别为30.17%41.06%,后者比前者高出10.8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度更高。

                                                                                                    

           贫困户农民贷款需求情况(单位:个,%

    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不太需要

    没有需要

    合计

    14.43

    29.97

    6.67

    18.76

    30.17

    1001455

    14.01

    24.40

    4.83

    15.70

    41.06

    100414

    不知道

    13.58

    23.77

    6.79

    12.65

    43.21

    100324

    有效样本:2193;缺失值:66

     

    (二)农民贷款需求的用途情况

    1.近四成农民将贷款用于重大家庭支出。

    1142个有效样本中,农民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有448人,占比为39.23%;其次为发展农业生产,占比为24.87%;用于其他、做生意、补贴生活开销和还债用途的占比分别为13.57%9.81%6.83%5.69%。可以看出,贷款用于还债的农民最少,低于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农民33.54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农民将贷款更多的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其次是发展农业生产。

     

    10  贷款用途(单位:个,%

    贷款需要分组

    样本

    占比

    发展农业生产

    284

    24.87

    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建房、娶妻等)

    448

    39.23

    补贴生活开销

    78

    6.83

    还债

    65

    5.69

    做生意

    112

    9.81

    其他

    155

    13.57

    合计

    1142

    100.0

    有效样本:1142;缺失值:1117

         

      2.贷款用于补贴生活开销的占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

      考察不同年龄农民对于贷款用途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在“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建房、娶妻等)”中,60岁以上农民比重最高,占比为45.87%;其次为3039岁年龄段的农民,占比为42.21%30以下农民的占比最低,为35.71%30岁以下、4049岁、5059岁年龄段的农民贷款需求的比重依次为35.71%36.17%36.86%。值得注意的是,贷款用于“补贴生活开销”的农民中,60岁以上农民所占比重最高,为8.68%5059岁、4049岁、3039岁的农民占比依次为6.41%7.45%5.19%30岁以下的农民其所占比重最低,仅为1.78%。由此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贷款用于补贴生活开销的占比逐步增高。

     

    11  不同年龄农民贷款用途的情况(单位:个,%

    年龄分组

    发展农业

    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建房、娶妻等)

    补贴生活开销

    还债

    做生意

    其他

    合计

    30岁以下

    25.00

    35.71

    1.78

    5.36

    14.29

    17.86

    10056

    3039

    24.68

    42.21

    5.19

    7.14

    11.69

    9.09

    100154

    4049

    26.06

    36.17

    7.45

    4.79

    9.04

    16.49

    100376

    5059

    25.00

    36.86

    6.41

    7.06

    9.29

    15.38

    100312

    60岁以上

    22.73

    45.87

    8.68

    4.54

    9.50

    8.68

    100242

    有效样本:1140;缺失值:1119

         

      3.不同职业农民贷款用于还债所占比重最少。

    对不同职业农民贷款用途的情况进行考察,统计结果显示,务农者用于家庭重大支出比重最高,为40.61%,还债占比最少,仅5.75%;务工者用于家庭重大支出比重最高,达44.44%,仅4.76%的务工者用于还债;教师职业的农民贷款主要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和补贴生活开销,各占33.33%,没有用贷款进行过还债和做生意;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主要用于做生意,占比为43.75%,并表示没有用贷款来进行过还债和补贴生活开销;农村管理者贷款主要用于发展农业,占比为37.14%,仅5.71%用于家庭重大支出。总体来看,相较于其他贷款用途,不同职业农民贷款用于还债在各个职业中占比重最少。

     

    12  不同职业农民贷款用途的情况(单位:个,%

    职业分组

    发展

    农业

    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建房、娶妻等)

    补贴生活开销

    还债

    做生意

    其他

    合计

    务农

    25.73

    40.61

    6.95

    5.75

    8.26

    12.70

    100921

    务工

    15.87

    44.44

    4.76

    4.77

    11.91

    18.25

    100126

    教师

    16.67

    33.33

    33.33

    0.00

    0.00

    16.67

    1006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25.00

    18.75

    0.00

    0.00

    43.75

    12.50

    10016

    农村管理者

    37.14

    5.71

    2.86

    8.58

    25.71

    20.00

    10035

    其他

    17.14

    31.43

    14.29

    8.56

    14.29

    14.29

    10035

    有效样本:1139;缺失值:1120

     

      4.农民文化程度越高,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占比越低。

      就不同文化水平而言,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用于做生意的比重越高,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民所占比重最高,为23.08%;高中、初中、文盲、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占比依次减少,分别为20.55%11.46%10.69%6.98%。文盲农民对于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占比最高,达44.65%;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农民的占比分别为40.14%38.39%27.40%;而大专及以上农民所占比中最少,仅23.08%,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比重越少。由此可见,农民文化程度越高,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占比越低。

     

    13  不同文化水平农民贷款用途的情况(单位:个,%

    文化水平分组

    发展农业

    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建房、娶妻等)

    补贴生活开销

    还债

    做生意

    其他

    合计

    文盲

    16.98

    44.65

    10.06

    8.18

    10.69

    9.43

    100159

    小学

    28.10

    40.14

    6.46

    5.06

    6.98

    13.26

    100573

    初中

    23.22

    38.39

    6.50

    5.57

    11.46

    14.86

    100323

    高中

    23.29

    27.40

    2.74

    6.85

    20.55

    19.18

    10073

    大专及以上

    23.08

    23.08

    15.38

    0.00

    23.08

    15.38

    10013

       有效样本:1141;缺失值:1118

     

        5.将贷款用于做生意的农民比重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递减。

        如表14所示,在1142个有效样本中,贷款用于“发展农业”的农民中,西部地区农民占比最高,为25.15%,东部地区最低为22.83%;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农民中,西部地区农民占比最高,达到41.52%,东部地区最低为17.39%,比西部地区低24.1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贷款用于“做生意”的农民中西部地区占比最低为8.33%,中部地区的农民占比为10.38%,东部地区最高为18.48%。由此可知,不同地区贷款用于做生意的农民比重由东向西依次递减。

     

    14  不同地区农民贷款用途的情况(单位:个,%

    地区分组

    发展农业

    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建房、娶妻等)

    补贴生活开销

    还债

    做生意

    其他

    合计

    东部地区

    22.83

    17.39

    19.57

    5.43

    18.48

    16.30

    10092

    中部地区

    24.86

    40.44

    6.56

    4.10

    10.38

    13.66

    100366

    西部地区

    25.15

    41.52

    5.26

    6.58

    8.33

    13.16

    100684

    有效样本:1142;缺失值:1117

     

    6.随着收入的提高,将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

    如表15所示,考察不同收入水平下贫困户农民对于贷款需要的情况,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对于补贴生活开销的比重更高,其中低收入农民比重最高,为12.09%,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农民比重分别为:6.51%7.32%5.15%。中高收入农民占比最低,仅4.37%。农民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内部差异不大,中低收入农民占比最高为41%;低收入农民占比最低为37.36%。与此同时,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贷款用于还债的比重较低。由此可知,随着收入的提高,将贷款用于家庭重大支出的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

     

    15  不同收入水平农民贷款用途的情况(单位:个,%

    收入分组

    发展农业

    用于家庭重大支出(建房、娶妻等)

    补贴生活开销

    还债

    做生意

    其他

    合计

    低收入

    29.12

    37.36

    12.09

    4.40

    8.24

    8.79

    100182

    中低收入

    29.12

    41.00

    6.51

    6.51

    4.98

    11.88

    100261

    中等收入

    23.98

    39.02

    7.32

    4.88

    6.10

    18.70

    100246

    中高收入

    19.84

    40.08

    4.37

    5.56

    14.28

    15.87

    100252

    高收入

    22.68

    37.63

    5.15

    6.71

    17.01

    10.82

    100194

     

    有效样本:1135;缺失值:1124

     

    二、农民贷款享受情况

    (一)农民获得贷款情况

    1.六成以上的贫困村农民没有贷过款。

    考察贫困村农民贷款的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178位受访农民中有1424位表示没有贷过款,占比65.38%34.62%的农民反映贷过款,所占比重不足四成(见表16)。由此可见,六成以上的贫困村农民没有贷过款。

     

    16  贫困村农民贷款情况(单位:个,%

    农民贷款

    样本

    占比

    754

    34.62

    1424

    65.38

    合计

    2178

    100.00

    有效样本:2178;缺失值:81

     

    2.随着年龄的增长, 农民贷款的比重呈现倒“V”趋势。

    就不同年龄贫困村农民贷款的情况来看,3039岁的农民贷款比重为42.74%,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4049岁的农民,占比为40.48%。另外,60岁以上的农民所占比重最低,只有25.69%(见表17)。由此可见,农民贷款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上呈现倒“V”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可能与3050岁之间的青年农民面临的消费需求和生活压力更高有关,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贷款来解决资金需求。

     

    17  不同年龄农民的贷款情况(单位:个,%

    年龄分组

    合计

    30岁以下

    34.15

    65.85

    10082

    30-39

    42.74

    57.26

    100241

    40-49

    40.48

    59.52

    100630

    50-59

    35.82

    64.18

    100536

    60岁及以上

    25.69

    74.31

    100685

    有效样本:2174;缺失值:85

     

    3. 西部地区农民贷款的比重更高。

    通过考察不同地区贫困村农民贷款的情况发现,西部地区农民贷款的所占比重最高,为44.69%,超过四成;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民的贷款比重分别为27.88%20.68%,西部地区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出16.8124.01个百分点(见表18)。由此可知,西部地区农民贷款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18  不同地区农民的贷款情况(单位:个,%

    地区分组

    合计

    东部地区

    27.88

    72.12

    100165

    中部地区

    20.68

    79.32

    100798

    西部地区

    44.69

    55.31

    1001215

    有效样本:2178;缺失值:81

     

    4. 少数民族贫困村农民贷款的比重更高。

    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调查得知,在汉族农民中,贷过款的贫困村农民占比为33.53%;在少数民族农民中,贷过款的贫困村农民占比为39.35%,比汉族农民高出5.82个百分点(见表19)。由此可见,少数民族贫困村农民贷款的比重要高于汉族。

     

    19  不同民族农民的贷款情况(单位:个,%

    民族分组

    合计

    汉族

    33.53

    66.47

    1001494

    少数民族

    39.35

    60.65

    100643

    有效样本:2137;缺失值:122

     

    5. 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民的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

    教育水平不同的贫困村农民,其贷款的情况也不一样。文盲农民贷款的比重最低,占比为28.12%;初中学历农民的贷款比重为41.32%,高于其他教育水平的农民;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的贷款比重大致相当,分别占比40.85%38.89%(见表20)。可见,初中学历的农民贷款比重相对较高。综上所述,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民的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

     

    20  不同教育水平农民的贷款情况(单位:个,%

    教育水平

    合计

    文盲

    28.12

    71.88

    100377

    小学

    32.42

    67.58

    1001064

    初中

    41.32

    58.68

    100576

    高中

    40.85

    59.15

    100142

    大专及以上

    38.89

    61.11

    10018

    有效样本:2177;缺失值:82

     

    6. 教师贷款的比重相对较高。

    考察不同职业农民的贷款情况,在2177个有效样本中,务农者贷款的占比为33.52%,务工者贷款的占比为38.33%,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和农村管理者的占比分别为48.15%49.09%,而教师贷款的占比为50.00%,其占比最高,比务农者高出16.48个百分点(见表21)。由此可知,教师贷款的比重相对较高。教师贷款比重较高,可能与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关,这种职业相对稳定,他们的观念和想法比较新。比较而言,他们的贷款渠道可能更多。

     

    21  不同职业农民的贷款情况(单位:个,%

    职业分组

    合计

    务农

    33.52

    66.48

    1001754

    务工

    38.33

    61.67

    100227

    教师

    50.00

    50.00

    10014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48.15

    51.85

    10027

    农村管理者

    49.09

    50.91

    10055

    其他

    31.96

    68.04

    10097

    有效样本:2177;缺失值:82

     

    7.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贷款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从收入水平来考察农民的贷款状况,调查数据显示,高收入的农民贷款占比为41.61%,占比最高;其次,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的农民占比大致相当,分别占比38.41%37.07%;低收入农民贷款的占比最低,为24.43%,与高收入的农民相差17.18个百分点(见表22)。综上所述,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贷款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2  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的贷款情况(单位:个,%

    收入分组

    合计

    低收入

    24.43

    75.57

    100438

    中低收入

    32.35

    67.65

    100439

    中等收入

    38.41

    61.59

    100440

    中高收入

    37.07

    62.93

    100437

    高收入

    41.61

    58.39

    100411

    有效样本:2165;缺失值:94

     

    8.有家庭债务的农民贷款比重较低。

    2162个有效样本中,48.04%的没有家庭债务的农民贷过款,而有家庭债务的农民贷款比重为25.14%,不足三成,低于没有家庭债务的农民22.90个百分点(见表23)。总体来看,有家庭债务的农民贷款比重较低。

     

    23  不同债务农民的贷款选择(单位:个,%

    家庭债务

    合计

    有债务

    25.14

    74.86

    1001269

    没有债务

    48.04

    51.96

    100893

    有效样本:2162;缺失值:97

     

    9.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比重更高。

    通过是否地处偏远山区与农民贷款的交叉分析可知,在2172个有效样本中,表示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占比为36.20%,而表示不处于偏远山区和说不清的农民占比分别为29.59%32.93%,低于地处偏远山区农民的占比(见表24)。由此可见,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比重更高。

     

    24  是否地处偏远山区对贷款与否的影响(单位:个,%

    地处偏远山区

    合计

    36.20

    63.80

    1001583

    29.59

    70.41

    100507

    说不清

    32.93

    67.07

    10082

    有效样本:2172;缺失值:87

     

    10.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比重更高。

    考察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情况,表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不知道的贷款比重分别为37.14%31.48%;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比重为28.01%,占比最低,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差9.13个百分点(见表25)。由此可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比重更高。

     

    25  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贷款与否的影响(单位:个,%

    建档立卡贫困户

    合计

    37.14

    62.86

    1001443

    28.01

    71.99

    100407

    不知道

    31.48

    68.52

    100324

    有效样本:2174;缺失值:85

     

    11.压力很大的农民贷款比重较高。

    不同生活压力感的农民贷款的情况如表26所示,生活压力很大的农民贷款比重为38.76%,占比最高;而26.83%的生活压力较小的农民贷过款,占比最低;压力较大和压力较小的农民贷款比重分别为34.63%35.82%(见表26)。由此可见,压力很大的农民贷款比重较高。

     

    26  生活压力感对农民贷款与否的影响(单位:个,%

    生活压力感

    合计

    压力很大

    38.76

    61.24

    100565

    压力较大

    34.63

    65.38

    100800

    一般

    31.29

    68.71

    100636

    压力较小

    35.82

    64.18

    100134

    压力很小

    26.83

    73.17

    10041

    有效样本:2176;缺失值:83

     

    (二)农民获得贷款的类型

    1.近六成农民获得的贷款是小额信贷。

    对贫困村农民贷款的类型进行考察,在739个有效样本中,表示选择“小额信贷”的占比为59.54%,所占比重最高,接近六成;而表示选择“扶贫贴息贷款”和“商业信贷”的占比分别为10.28%9.07%,分别低于小额信贷49.2650.47个百分点;另外,表示“财政贴息贷款”的占比为8.66%,不足一成(见表27)。由此可见,近六成农民获得的贷款是小额信贷。

     

    27  贫困村农民贷款类型(单位:个,%

    贷款类型

    样本

    占比

    小额信贷

    440

    59.54

    扶贫贴息贷款

    76

    10.28

    商业贷款

    67

    9.07

    财政贴息贷款

    64

    8.66

    其他

    92

    12.45

    合计

    739

    100.00

    有效样本:739

     

    2.中部地区农民选择“小额信贷”的比重相对最高。

    通过不同地区与贫困村农民贷款类型的交叉分析得知,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示“小额信贷”的占比分别为71.74%75.63%53.66%,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占比均在七成以上,且中部地区的占比最高。考察不同地区其他的贷款类型可以发现,在“扶贫贴息贷款”方面,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民的贷款比重更高,分别为15.22%12.38%,明显高于中部地区1.88%的比重。就“商业贷款”而言,中部地区的比重明显更高,占比为14.38%。另外,贷款类型为“财政贴息贷款”的西部地区占比最高为11.82%(见表28)。综上所述,中部地区农民选择“小额信贷”的比重相对最高。

     

    28  不同地区农民的贷款类型(单位:个,%

    地区分组

    贷款类型

    合计

    小额信贷

    扶贫贴息

    商业贷款

    财政贴息

    其他

    东部地区

    71.74

    15.22

    2.17

    0

    10.87

    10046

    中部地区

    75.63

    1.88

    14.38

    0.61

    7.50

    100160

    西部地区

    53.66

    12.38

    8.07

    11.82

    14.07

    100533

    有效样本:739

     

    3.随着收入的提高,选择“商业贷款”和“财政贴息贷款”的农户占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选择“小额信贷”的呈下降趋势。

    考察家庭收入对农民贷款类型的影响,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选择“小额信贷”的农户占比分别为73.58%62.14%59.26%53.13%55.36%均在五成以上,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另外,随着收入的提高,5.66%5.72%8.02%11.24%13.10%的农户表示选择“商业贷款”,可以看出,收入越高,选择“商业贷款”的农户占比也越高(见表29。综上所述,随着收入的提高,选择“商业贷款”和“财政贴息贷款”的农户占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选择“小额信贷”的呈下降趋势。

     

    29  家庭收入对农民贷款类型的影响(单位:个,%

    收入分组

    贷款类型

    合计

    小额信贷

    扶贫贴息

    商业贷款

    财政贴息

    其他

    低收入

    73.58

    6.60

    5.66

    3.78

    10.38

    100106

    中低收入

    62.14

    8.57

    5.72

    6.43

    17.14

    100140

    中等收入

    59.26

    14.20

    8.02

    8.03

    10.49

    100162

    中高收入

    53.13

    13.13

    11.24

    12.50

    10.00

    100160

    高收入

    55.36

    7.14

    13.10

    10.12

    14.28

    100168

    有效样本:736

     

    (三)农民获得贷款的金额

    1.一半贫困村农民的贷款金额在20000元以下。

    通过对739位农户的调查发现,贫困村农民贷款金额的平均水平为26560.18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200002000其中最小值是100最大值是250000内部差异较大(见表30。由此可见,一半贫困村农民的贷款金额在20000元以下。

     

    30  贫困村农民的贷款金额(单位:个,元)

    有效样本

    均值

    中位数

    众数

    最小值

    最大值

    739

    26560.18

    20000

    2000

    100

    250000

    有效样本:739

     

    2.中年农民贷款金额均值较高。

    考察不同年龄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在739个有效样本中,3039岁农民的贷款金额均值最高,为36729元;其次为30岁以下的农民,均值是27888.89元。对比发现,60岁及以上农民的贷款金额均值最低,为20759.60元(见表31。总体来看,中年农民贷款金额均值较高。

     

    31  不同年龄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比较(单位:个,元)

    年龄分组

    均值

    样本数

    30岁以下

    27888.89

    27

    30-39

    36729

    100

    40-49

    25810.04

    249

    50-59

    27318.52

    189

    60岁及以上

    20759.60

    174

    合计

    26560.18

    739

     

    有效样本:739

     

    3.东部地区农民贷款金额均值最高,而中部地区最低。

    地区是制约贫困村农民贷款金额的一个重要因素。东部地区的贷款金额均值为34995.65居全国之首;其次为西部地区均值为28907.04。另外,中部地区的贷款金额均值最小,为16317元,要低于全国均值(见表32。由此可见,东部地区农民贷款金额均值最高,而中部地区最低。

     

    32  不同地区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比较(单位:个,元)

    地区分组

    均值

    样本数

    东部地区

    34995.65

    46

    中部地区

    16317

    160

    西部地区

    28907.04

    533

    合计

    26560.18

    739

     

    有效样本:739

     

    4.汉族农民的贷款金额均值较高。

    由分析不同民族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得知,少数民族农民的均值为25111.79而汉族地区农民的均值是27282.90比少数民族的贷款金额均值多2171.11元(见表33。可见,汉族农民的贷款金额均值较高。

     

    33  不同民族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比较(单位:个,元)

    民族分组

    均值

    样本数

    汉族

    27282.90

    493

    少数民族

    25111.79

    246

    合计

    26560.18

    739

     

    有效样本:739

     

    5.初中学历农民的贷款金额均值最高。

    考察不同教育水平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可以发现,农民贷款金额均值从高到低的教育水平依次为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小学和文盲,均值分别为30083.8429477.192550024544.7823922.64其中初中学历比文盲高出6161.20元(见表34)。总体来看初中学历农民的贷款金额均值最高。

     

    34  不同教育水平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比较(单位:个,元)

    教育水平分组

    均值

    样本数

    文盲

    23922.64

    106

    小学

    24544.78

    341

    初中

    30083.84

    229

    高中

    29477.19

    57

    大专及以上

    25500

    6

    合计

    26560.18

    739

     

    有效样本:739

     

    6.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的贷款金额均值最高,教师最低。

    不同职业的农民,他们的贷款金额均值各不相同。可以看出,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的贷款金额均值最高,为59545.45元;其次为农村管理者,均值是46074.07元。另外,教师的贷款金额均值最低,为21185.71元,务农者的贷款金额均值是23932.65元(见表35)。由此可见,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的贷款金额均值最高,教师最低。

     

    35  不同职业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比较(单位:个,元)

    职业分组

    均值

    样本数

    务农

    23932.65

    581

    务工

    33712.20

    82

    教师

    21185.71

    7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59545.45

    11

    农村管理者

    46074.07

    27

    其他

    29400

    31

    合计

    26560.18

    739

     

    有效样本:739

     

    7.随着收入的增加,贷款金额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被调查的738位农户中,随着收入的增加,贷款金额均值分别为17928.69元、23049.65元、24118.45元、32517.20元和32121.21元,总体上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见表36)。由此可见,随着收入的增加,贷款金额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36  不同收入农民贷款金额的均值比较(单位:个,元)

    收入分组

    均值

    样本数

    低收入

    17928.69

    107

    中低收入

    23049.65

    141

    中等收入

    24118.45

    168

    中高收入

    32517.20

    157

    高收入

    32121.21

    165

    合计

    26592.78

    738

     

    有效样本:738

     

    8.没有债务的农民贷款金额均值高于有债务的农民。

    考察家庭债务对农民贷款金额均值的影响,有债务的农民贷款金额均值为21664.74元,而没有债务的农民贷款金额均值为30167.53元,比有债务的农民多8502.79元(见表37)。由此可见,没有债务的农民贷款金额均值高于有债务的农民。

     

    37  家庭债务对农民贷款金额均值的影响(单位:个,元)

    家庭债务分组

    均值

    样本数

    有债务

    21664.74

    310

    没有债务

    30167.53

    425

    合计

    26581.32

    735

     

    有效样本:735

     

    9.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均值较高。

    是否地处偏远山区是影响农民贷款金额均值的一个因素。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均值为26911.90元,非偏远山区的贷款均值为26259.59元,而表示说不清的贷款均值为24269.23元,依次呈递减趋势(见表38)。由此可见,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贷款均值较高。

     

    38  是否地处偏远山区对农民贷款均值的影响(单位:个,元)

    地处偏远山区

    均值

    样本数

    26911.90

    563

    26259.59

    146

    说不清

    24269.23

    26

    合计

    26688.84

    735

     

    有效样本:735

     

    10.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均值最高。

    通过对737位有效样本农户的调查可以看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均值为27724.46元,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均值为27482.46元,而表示不知道的贷款均值为19631.68元,依次呈递减趋势(见表39)。由此可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均值最高。

     

    39  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贷款均值的影响(单位:个,元)

    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

    均值

    样本数

    27724.46

    522

    27482.46

    114

    不知道

    19631.68

    101

    合计

    26577.98

    737

     

    有效样本:737

     

    11.压力较大的农民贷款金额均值最高。

    通过考察生活压力感对农民贷款均值的影响可以看出,生活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小的农民贷款均值较高,分别为28410元和26323.91元,并且压力较大者的均值最高。没有压力的农民贷款均值为22959.09均值最低(见表40)。总体来看,压力较大的农民贷款均值最高。

     

    40  生活压力感对农民贷款均值的影响(单位:个,元)

    生活压力感

    均值

    样本数

    压力很大

    25033.95

    215

    压力较大

    28410

    272

    一般

    25921.54

    195

    压力很小

    26323.91

    46

    没有压力

    22959.09

    11

    合计

    26560.18

    739

     

    有效样本:739

     

    (四)农民获得贷款的年限

    1.一半贫困村农民的贷款年限在2年以下。

    通过对722位农户的调查发现,贫困村农民贷款年限的平均水平为2.56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21其中最小值是0.5最大值是15内部差异较大(见表41。由此可见,一半贫困村农民的贷款年限在2年以下。

     

    41  贫困村农民的贷款年限(单位:个,年)

    有效样本

    均值

    中位数

    众数

    最小值

    最大值

    722

    2.56

    2

    1

    0.50

    15

    有效样本:722

     

    2.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贷款年限均值高于东部地区。

    地区是制约贫困村农民贷款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贷款年限均值均为2.62年,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的贷款年限平均水平是1.57年,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见表42)。综上所述,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贷款年限均值高于东部地区。

     

    42  不同地区农民贷款年限的均值比较(单位:个,年)

    地区分组

    均值

    样本数

    东部地区

    1.57

    43

    中部地区

    2.62

    155

    西部地区

    2.62

    524

    合计

    2.56

    722

     

    有效样本:722

     

    (五)农民未获得贷款的原因

    1.无资产抵押是农民没有贷款的首要原因。

    对贫困村农民没有贷款的原因分析,在1358个有效样本中,22.97%的贫困村农民表示“没有资产抵押”,所占比重最高;而认为“手续太复杂”的占比为6.86%,二者相差16.11个百分点。21.13%的农民表示“没有贷款渠道”,超过两成。除此之外,认为“贷款利息高”以及“不需要”的农民占比分别为18.26%14.06%(见表43)。总体来看,没有资产抵押、没有贷款渠道和贷款利息高是农民未贷款的三大原因,其中没有资产抵押是首要原因。

     

    43  贫困村农民未贷款原因(单位:个,%

    未贷款原因

    样本

    占比

    没有资产抵押

    312

    22.97

    没有贷款渠道

    287

    21.13

    贷款利息高

    248

    18.26

    不需要

    191

    14.06

    没有人愿意担保

    125

    9.20

    手续太复杂

    93

    6.86

    其他

    102

    7.52

    合计

    1358

    100.00

    有效样本:1358

     

    2.从西部至东部地区,农民“不需要”贷款的比重越低。

    考察不同地区农民未贷款的原因,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示“没有资产抵押”和“没有贷款渠道”的占比之和分别为50%46.72%44.10%,均接近五成。从东部至西部地区,表示“不需要”的占比分别为18.10%16.67%14.06%,呈下降趋势;而表示“没有人愿意担保”的占比依次为6.03%7.03%9.21%,逐步上升,且不足一成(见表44)。由此可见,从西部至东部地区,农民不需要贷款的比重越低。这种趋势可能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有关。

     

    44  不同地区的农民未贷款原因(单位:个,%

    地区

    分组

    未贷款原因

    合计

    没有资

    产抵押

    没有贷

    款渠道

    贷款

    利息高

    需要

    没有人

    愿意担保

    手续

    太复杂

    东部

    24.14

    25.86

    16.38

    18.10

    6.03

    3.45

    6.04

    100116

    中部

    28.58

    18.14

    13.56

    16.67

    7.03

    7.03

    8.99

    100612

    西部

    22.97

    21.13

    18.26

    14.06

    9.21

    6.85

    7.52

    100630

     

    有效样本:1358

     

    3. 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不需要”贷款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通过家庭收入对农民未贷款原因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不需要”贷款的占比依次为11.71%10.27%12.11%15.04%23.98%,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此之外,对高收入家庭来说,“不需要”贷款的占比要高于其他原因。对低收入、中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家庭而言,“没有资产抵押”和“没有贷款渠道”是制约贷款的主要因素(见表45)。综上所述,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不需要”贷款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45  家庭收入对农民未贷款原因的影响(单位:个,%

    收入

    分组

    未贷款原因

    合计

    没有资

    产抵押

    没有贷

    款渠道

    贷款

    利息高

    需要

    没有人

    愿意担保

    手续

    太复杂

    低收入

    22.78

    22.47

    14.56

    11.71

    10.44

    6.96

    11.08

    100316

    中低收入

    28.08

    24.32

    15.75

    10.27

    9.25

    4.11

    8.22

    100292

    中等收入

    24.61

    23.05

    23.05

    12.11

    8.58

    5.47

    3.13

    100256

    中高收入

    19.92

    19.55

    22.18

    15.04

    7.89

    9.77

    5.65

    100266

    高收入

    17.19

    14.94

    17.19

    23.98

    9.50

    8.60

    8.60

    100221

     

    有效样本:1351

     

    三、农民贷款意愿情况

    (一)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

    1.近六成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会选择贷款。

    考察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在2168位受访农民中,有58.76%的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会选择贷款,超过样本的一半;有21.59%的农户明确表示不会贷款;此外,还有19.65%的农民对此“说不清”。由此可知,近六成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会选择贷款。

     

    46  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农民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贷款意向

    样本

    占比

    1274

    58.76

    不会

    468

    21.59

    说不清

    426

    19.65

    合计

    2168

    100

    有效样本:2168缺失值:91

     

    2.年轻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相对更高。

    就不同年龄的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是否进行贷款的情况来看,选择贷款的农民占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有76.54%选择了会贷款,所占比重最高;3039岁、4049岁以及5059岁的农民比重大致相当,占比依次为64.17%65.50%64.61%60岁及以上的农民所占比重最低,只有43.97%。可见,相比于年长农民,年轻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会选择贷款的比重相对更高。

     

    47  不同年龄的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年龄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30岁以下

    76.54

    13.58

    9.88

    10081

    3039

    64.17

    15.00

    20.83

    100240

    4049

    65.50

    15.26

    19.24

    100629

    5059

    64.61

    17.04

    18.35

    100534

    60岁及以上

    43.97

    34.12

    21.91

    100680

    有效样本:2164;缺失值:95

     

    3.低收入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贷款意愿最低。

    考察不同收入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在2155个有效样本中,低收入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会选择贷款的占比为43.39%,所占比重最低;中低收入农民和高收入农民选择贷款的占比差距不大,分别为61.68%60.10%;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的农民贷款意愿较大,所占比重分别是64.99%63.45%。由此可知,低收入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贷款意愿最低。

     

    48  不同收入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收入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低收入

    43.39

    33.87

    22.74

    100431

    中低收入

    61.68

    17.23

    21.09

    100441

    中等收入

    64.99

    16.25

    18.76

    100437

    中高收入

    63.45

    17.01

    19.54

    100435

    高收入

    60.10

    24.09

    15.81

    100411

    有效样本:2155;缺失值:104

     

    4.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其贷款意愿越高。

    教育水平不同的农民,其贷款的意愿也不一样。如表49显示,文盲农民表示会选择贷款的比重最低,占比为49.6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愿意贷款的比重为87.50%,明显高于其他教育水平的农民;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农民表示会选择贷款的占比呈梯度上升,占比分别为58.72%62.20%65.73%。由此可见,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其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意愿呈正相关。总体来看,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其贷款意愿越高。

     

    49 不同教育水平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教育水平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文盲

    49.60

    28.95

    21.45

    100373

    小学

    58.72

    22.62

    18.66

    1001061

    初中

    62.20

    16.03

    21.77

    100574

    高中

    65.73

    18.18

    16.09

    100143

    大专及以上

    87.50

    12.50

    0.00

    10016

    有效样本:2167;缺失值:92

     

    5.无债务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贷款意愿更高。

    考察债务状况不同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表50显示,没有债务的农民中有近七成选择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会进行贷款,占比为67.83%,而有债务的家庭表示会贷款的比重占比为52.38%,明显低于无债务的家庭,低出15.45个百分点。可见,无债务家庭由于经济压力较小,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更有贷款的倾向。

     

    50 债务状况不同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债务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有债务

    52.38

    26.75

    20.87

    1001260

    无债务

    67.83

    14.35

    17.82

    100892

    有效样本:2152;缺失值:107

     

    6.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在读学生数量越多选择贷款农民的比重越大。

    从在读学生数量的不同来对农民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意愿的情况进行考察,如表51所示,在读学生数量为0的家庭表示会贷款的比重最低,为50.86%;有1位在读学生、2位在读学生、 3位在读学生和4位在读学生的家庭表示会贷款的占比分别为62.72%72.02%80.39%80%。说明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在读学生数量越多选择贷款农民的比重越大。

     

    51 在读学生数量不同农户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在读学生数量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0

    50.86

    27.42

    21.72

    1001105

    1

    62.72

    18.33

    18.95

    100633

    2

    72.02

    11.63

    16.35

    100361

    3

    80.39

    11.76

    7.85

    10051

    4

    80.00

    6.67

    13.33

    10015

    5

    50.00

    0.00

    50.00

    1002

    有效样本:2167;缺失值:92

    注:在读学生数量为5的有效样本仅为2个,样本量过少,故不作分析。

     

    7.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情况下,生活压力越大选择贷款的可能性越大。

    考察生活压力不同的农户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在2166个有效样本中,如表52所示,生活压力很大、压力较大、压力一般、压力很小和没有压力的农民,选择贷款的占比依次为68.20%58.29%54.29%50.38%34.15%。随着压力的减小,农民的贷款意愿也逐渐减弱。由此可见,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情况下生活压力越大选择贷款的可能性越大。

     

    52 生活压力不同农户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生活压力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压力很大

    68.20

    13.43

    18.37

    100566

    压力较大

    58.29

    20.23

    21.48

    100796

    一般

    54.29

    25.24

    20.47

    100630

    压力很小

    50.38

    38.35

    11.27

    100133

    没有压力

    34.15

    51.22

    14.63

    10041

    有效样本:2166;缺失值:93

     

    8.农村管理者和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相对更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效样本中,务工和乡村教师的选择率大体一致,分别为64.63%64.29%;农村管理者和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会选择贷款的比率分别为81.13%76.92%,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相比较而言,务农和其他职业的农民贷款意愿最低,分别为57.82%42.27%。综上所述,农村管理者和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相对更高。

     

    53 不同职业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不同职业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务农

    57.82

    22.12

    20.06

    1001745

    务工

    64.63

    16.59

    18.78

    100229

    教师

    64.29

    21.43

    14.28

    10014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76.92

    15.39

    7.69

    10026

    农村管理者

    81.13

    7.55

    11.32

    10053

    其他

    42.27

    34.02

    23.71

    10097

    有效样本:2164;缺失值:95

     

    9.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东部地区的农民贷款意愿更高。

    不同地区的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贷款的意愿也各不相同。如表54显示,东部地区有64.46%的农民选择会进行贷款,其次是西部地区,占比为59.06%,最低的是中部地区,占比57.12%,东部地区分别高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7.34个百分点和5.40个百分点。可见,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东部地区的农民贷款意愿更高。

     

    54 不同地区的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地区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东部地区

    64.46

    22.29

    13.25

    100166

    中部地区

    57.12

    21.94

    20.94

    100793

    西部地区

    59.06

    21.26

    19.68

    1001209

    有效样本:2168;缺失值:91

     

    10.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更高。

    如表55显示,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选择会贷款的比重达到了62.63%,非偏远山区的农民在此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为50.90%,对于所处地形不清楚的农民选择贷款的占比为32.93%。可见,偏远山区的农民选择贷款的比重较高。

     

    55 是否处于偏远山区农民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是否处于山区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62.63

    20.90

    16.47

    1001579

    50.90

    23.35

    25.75

    100501

    说不清

    32.93

    25.61

    41.46

    10082

    有效样本:2162;缺失值:97

     

    11.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更低。

    考察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意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表示在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选择会贷款的占比为58.54%,非贫困户占比为63.39%,后者比前者高出4.85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更低。

     

    56 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免抵押、免担保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58.54

    21.67

    19.79

    1001435

    63.39

    20.88

    15.72

    100407

    不知道

    53.42

    22.36

    24.22

    100322

    有效样本:2164;缺失值:95

     

    (二)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

    1.近七成农民在免息条件下有贷款意愿。

    如下表所示,如果可以免息贷款,会选择贷款的农民占比为66.48%17.10%的农民不会去贷款;此外,还有16.41%的农民对此“说不清”。由此可见,近七成农民在免息条件下有贷款意愿。

     

    57  免息条件下农民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贷款意向

    样本

    占比

    1446

    66.48

    不会

    372

    17.10

    说不清

    357

    16.41

    合计

    2175

    100

    有效样本:2175;缺失值:84

     

    2.在免息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的贷款意愿逐渐下降。

    从不同年龄来看,在2171个有效样本中,30岁以下的农民表示在免息条件下会选择贷款的占比为80.25%,其所占比重最高;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农民表示会贷款的比重大体相当,分别占比76.86%75%;再次是5059岁年龄段的农民,占比为71.08%;选择会贷款的农民中占比最低的是60岁及以上的农民,占比不足五成。由此可见,农民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贷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58  不同年龄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年龄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30岁以下

    80.25

    8.64

    11.11

    10081

    3039

    76.86

    11.16

    11.98

    100242

    4049

    75.00

    10.51

    14.49

    100628

    5059

    71.08

    12.50

    16.42

    100536

    60岁及以上

    49.85

    29.68

    20.47

    100684

    有效样本:2171;缺失值:88

     

    3.在免息条件下低收入的农民选择贷款的比重最低。

    如表59显示,在免息条件下,不同收入的农民贷款意愿也有不同。低收入的农民选择会贷款的比重为52.18%;高收入农民选择会贷款的占比为67.72%;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的农民选择会贷款的比重大体一致,分别为71.78%69.57%71.03%。可以说明,在免息条件下低收入的农民选择贷款的比重最低。

     

    59  不同收入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收入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低收入

    52.18

    29.20

    18.62

    100435

    中低收入

    71.78

    13.54

    14.68

    100443

    中等收入

    69.57

    12.13

    18.30

    100437

    中高收入

    71.03

    13.56

    15.41

    100435

    高收入

    67.72

    17.23

    15.05

    100412

    有效样本:2162;缺失值:97

     

    4.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越高。

    考察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表60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为87.50%,比重最高;文盲的农民会贷款的比重为56.03%,低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31.4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农民贷款意愿大体一致,分别占比为67.01%70.78%69.93%。由此可见,随着学历水平的增加,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也在增加。

     

    60  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教育水平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文盲

    56.03

    24.93

    19.04

    100373

    小学

    67.01

    17.43

    15.56

    1001067

    初中

    70.78

    11.83

    17.39

    100575

    高中

    69.93

    16.08

    13.99

    100143

    大专及以上

    87.50

    12.50

    0.00

    10016

    有效样本:2174;缺失值:85

     

    5.在免息条件下,近八成的没有债务的农民表示会贷款。

    2159个有效样本中,无债务的农民选择会去贷款的比重为77.27%,近八成;有债务的农民选择贷款的比重为58.93%,低于没有债务的农民18.3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没有债务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较高。

     

    61  债务状况不同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债务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有债务

    58.93

    22.12

    18.95

    1001266

    无债务

    77.27

    10.19

    12.54

    100893

    有效样本:2159;缺失值:100

     

    6.免息条件下在读学生数量越多农民贷款意愿越大。

    考察在读学生数量不同的农户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在2174个有效样本中,家里没有在读学生的农户选择贷款的比重为59.06%;随着在读学生数的增加,选择会去贷款的农民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读学生数从1个到4个占比分别为70.08%80.17%82.35%78.57%。由此可见,免息条件下,在读学生数量越多农民贷款意愿越大。

     

    62  在读学生数量不同的农户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在读学生数量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0

    59.06

    22.81

    18.13

    1001109

    1

    70.08

    13.86

    16.06

    100635

    2

    80.17

    7.16

    12.67

    100363

    3

    82.35

    7.84

    9.81

    10051

    4

    78.57

    7.14

    14.29

    10014

    5

    50.00

    0.00

    50.00

    1002

    有效样本:2174;缺失值:85

     

    7.在免息条件下,生活压力越大,农民贷款的意愿越高。

    考察生活压力不同的农户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如表63所示,没有压力的农民选择会去贷款的比重为33.33%;随着压力的增大,选择贷款的比重也越大,表现在压力很小、一般和压力较大的农民选择会去贷款的占比分别为55.64%60.03%66.63%;压力很大的农民在免息条件选择贷款的比重为78.58%,占比接近八成。可见,在免息条件下,生活压力越大,农民贷款的意愿越高。

     

    63  生活压力不同的农户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生活压力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压力很大

    78.58

    8.32

    13.10

    100565

    压力较大

    66.63

    16.13

    17.24

    100800

    一般

    60.03

    20.70

    19.27

    100633

    压力很小

    55.64

    33.08

    11.28

    100133

    没有压力

    33.33

    50.00

    16.67

    10042

    有效样本:2173;缺失值:86

     

    8.务农者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较低。

    就不同职业来说,在2171个有效样本中,务农、务工、教师、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和其他职业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会去贷款的占比分别为65.30%74.56%78.57%81.48%84.91%51.55%。可以看出,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和农村管理者选择贷款的比重较高,务农和其他职业农民的贷款意愿较低。

     

    64  不同职业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不同职业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务农

    65.30

    17.58

    17.12

    1001752

    务工

    74.56

    13.16

    12.28

    100228

    教师

    78.57

    7.14

    14.29

    10014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81.48

    7.41

    11.11

    10027

    农村管理者

    84.91

    7.55

    7.54

    10053

    其他

    51.55

    27.84

    20.61

    10097

    有效样本:2171;缺失值:88

     

    9.东部地区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最高。

    65显示了不同地区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贷款意愿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的农民在此条件下会去贷款的比重达到了73.49%;其次是西部地区农民,占比为68.98%;最低的为中部地区农民,占比为61.23%,低于东部地区的农民12.26个百分点。由此说明,东部地区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比中西部地区高。

     

    65  不同地区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地区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东部地区

    73.49

    15.67

    10.84

    100166

    中部地区

    61.23

    18.82

    19.95

    100797

    西部地区

    68.98

    16.17

    14.85

    1001212

    有效样本:2175;缺失值:84

     

    10.非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更低。

    考察地处不同自然环境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表66显示,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会去贷款的比重较高,为71.01%;非偏远山区的农民会去贷款的比重为56.61%,低于偏远山区农民14.4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非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更低。

     

    66  是否处于偏远山区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是否处于山区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71.01

    16.52

    12.47

    1001580

    56.61

    18.34

    25.05

    100507

    说不清

    39.02

    20.74

    40.24

    10082

    有效样本:2169;缺失值:90

     

    11. 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略低。

    67显示在免息条件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民选择贷款的比重分别为66.81%69.85%,后者比前者略高,高出3.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免息条件下选择贷款的比重略低。

     

    67  是否属于贫困户的农民在免息条件下的贷款意愿(单位:个,%

    是否属于贫困户分组

    不会

    说不清

    合计

    66.81

    17.39

    15.80

    1001392

    69.85

    16.18

    13.97

    100575

    不知道

    60.31

    17.19

    22.50

    100208

    有效样本:2175;缺失值:84

     

    (三)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

    1.近八成农民表示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会按时还款。

    2123个有效样本中,近八成的农民表示如果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会按时还款,占比为79.32%14.51%的农民表示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而选择能拖多久是多久的占比仅有2.64%,这说明贫困村大部分农民的还款意识很强。

     

    68  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农民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还款意向

    样本

    占比

    借钱都会按时还款

    1684

    79.32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308

    14.51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56

    2.64

    其他

    75

    3.53

    合计

    2123

    100

    有效样本:2123;缺失值:136

     

    2.3039岁年龄段的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会按时还款的比重较低。

    由表69可见,30岁以下的农民如果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88.75%的人选择会按时还款;4049岁、5059岁和60岁及以上的农民近八成也选择会按时还款,分别占比为78.74%79.58%80.09%3039岁的农民选择按时还款的人数占比为74.68%,选择“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的农民在各年龄段中的占比最高为5.91%。可以说明,3039岁年龄段的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会按时还款的比重较低。

     

    69  不同年龄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年龄分组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30岁以下

    88.75

    6.25

    3.75

    1.25

    10080

    3039

    74.68

    17.30

    5.91

    2.11

    100237

    4049

    78.74

    16.59

    2.09

    2.58

    100621

    5059

    79.58

    14.69

    2.67

    3.06

    100524

    60岁及以上

    80.09

    12.46

    1.82

    5.63

    100658

    有效样本:2120;缺失值:139

     

    3.高收入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会按时还款的比重较高。

    考察不同收入的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按时还款的意愿。表70显示,低收入、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的农民在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选择会按时还款的大致相当,分别占比为77.48%77.98%77.46%;高收入的农民表示会按时还款的占比为82.88%,比重最高。

     

    70  不同收入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收入分组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低收入

    77.48

    12.35

    3.63

    6.54

    100413

    中低收入

    77.98

    13.07

    5.51

    3.44

    100436

    中等收入

    80.60

    15.24

    1.39

    2.77

    100433

    中高收入

    77.46

    18.08

    1.64

    2.82

    100426

    高收入

    82.88

    13.90

    0.99

    2.23

    100403

    有效样本:2111;缺失值:148

     

    4.如果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学历越高的农民越愿意按时还款。

    考察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由表71可以看到,如果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水平的农民随着学历的增长按时还款意愿越强烈,占比分别为75%77.93%82.27%86.4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表示百分百会按时还款,高出文盲水平的农民25个百分点,说明学历越高的农民越愿意按时还款。

     

    71  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教育水平分组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文盲

    75.00

    14.44

    5.56

    5.00

    100360

    小学

    77.93

    15.64

    2.11

    4.32

    1001042

    初中

    82.27

    14.18

    2.30

    1.25

    100564

    高中

    86.43

    9.29

    0.71

    3.57

    100140

    大专及以上

    100

    0.00

    0.00

    0.00

    10016

    有效样本:2122;缺失值:137

     

    5.债务状况不同的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还款意愿大体一致。

    考察不同债务状况的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的还款意愿。在2107个有效样本中,没有债务的农民会按时还款的占比为77.94%,有债务的农民选择会按时还款的比重例为80.52%,略高于无债务农民,但差别不大。

     

    72  债务状况不同的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债务分组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有债务

    80.52

    14.20

    1.38

    3.90

    1001232

    无债务

    77.94

    14.74

    4.46

    2.86

    100875

    有效样本:2107;缺失值:152P=0.239

     

    6.没有生活压力的农民在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选择按时还款的比重最高。

    考察不同生活压力的农民在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按时还款的意愿。表示没有压力的农民选择会按时还款的占比为84.21%;生活压力很大、压力较大、压力一般和压力较小的农民选择会按时还款的占比分别为80.43%77.58%80.32%78.46%。可见,没有生活压力的农民在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选择会按时还款比重最高。

     

    73  生活压力不同农户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生活压力分组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压力很大

    80.43

    14.01

    1.97

    3.59

    100557

    压力较大

    77.58

    17.01

    2.71

    2.70

    100776

    一般

    80.32

    13.06

    3.23

    3.39

    100620

    压力很小

    78.46

    10.77

    3.08

    7.69

    100130

    没有压力

    84.21

    7.90

    0.00

    7.89

    10038

    有效样本:2121;缺失值:138

     

    7.教师和农村管理者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选择按时还款的占比超过九成。

    考察不同职业的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的还款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在2120个有效样本中,教师选择按时还款达100%,其次是农村管理者,占比90.20%,均超过九成。最低的是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选择按时还款的比重为69.23%,其次是务工和务农,占比分别为74.45%79.26%,均未到八成。由此可见,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教师和农村管理者较其他职业的农民来说按时还款的占比最高。

     

    74  不同职业的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不同职业分组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务农

    79.26

    14.29

    2.87

    3.58

    1001707

    务工

    74.45

    21.15

    0.44

    3.96

    100227

    教师

    100

    0.00

    0.00

    0.00

    10015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69.23

    23.08

    0.00

    7.69

    10026

    农村管理者

    90.20

    7.84

    1.96

    0.00

    10051

    其他

    85.11

    6.38

    5.32

    3.19

    10094

    有效样本:2120;缺失值:139

     

    8.不同地区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情况下的还款意愿无显著差异。

    考察不同地区的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后还款意愿。从下表可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民还款意愿大致相当,占比分别为79.75%78.36%79.90%,表示借钱都会按时还款。所以,在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条件下进行贷款后还款意愿的地区性差异不明显。

     

    75  不同地区的农民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地区分组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东部地区

    79.75

    17.79

    1.23

    1.23

    100163

    中部地区

    78.36

    14.60

    0.77

    6.27

    100781

    西部地区

    79.90

    13.99

    4.07

    2.04

    1001179

    有效样本:2123;缺失值:136

     

    9.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情况下会按时还款占比相对更低。

    从下表可知,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在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贷款的情况下选择会按时还款的占比76.20%,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择按时还款的占比88.58%,高出贫困户农民12.38个百分点,说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贷款的情况下,选择会按时还款的占比相对较高。

     

    76  是否属于贫困户的农民获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下的还款意愿(单位:个,%

    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借钱都会

    按时还款

    赚钱还本以后再还款

    反正不用抵押担保,能拖多久是多久

    其他

    合计

    76.20

    16.67

    2.33

    4.80

    1001416

    88.58

    8.63

    1.02

    1.77

    100394

    不清楚

    79.56

    11.95

    5.98

    2.51

    100318

    有效样本:2128;缺失值:131

     

    四、农民对特惠性扶贫信贷的评价与期待

    (一)农民对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

    1.近四分之三的农民认同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

    77显示了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148个有效样本中,绝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为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是一项公平的举措,所占比重为66.01%4.89%的受访者认为向贫困家庭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支持是不公平的;还有29.10%的受访农民表示对此说不清。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农民对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是表示认可的,认为这是支持贫困家庭发展的公平性举措。

     

    77  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评价

    样本

    占比

    公平

    1418

    66.01

    不公平

    105

    4.89

    说不清

    62

    29.10

    合计

    2148

    100

    有效样本:2148;缺失值:111

     

    2.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认可度由东向西依次递减。

    如表78所示,不同地区的2148名受访者在“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是否公平”的评价中,认为公平的所占比重由东部向西部依次递减,分别是71.08%67.97%64.01%;而认为不公平的所占比重,则从东部向西部依次递增,分别是3.02%3.55%6.04%。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支持的评价具有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民持公平评价的比重最高,西部地区最低。

     

    78  不同地区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地区分组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合计

    东部地区

    71.08

    3.02

    25.90

    100116

    中部地区

    67.97

    3.55

    28.48

    100790

    西部地区

    64.01

    6.04

    29.95

    1001192

    有效样本:2148;缺失值:111

     

    3.汉族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表现出了更高的认同。

    79显示的为不同民族的受访者对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汉族农民认为向贫困家庭提供扶贫贷款是公平的所占比重为69.62%,而少数民族则为59.66%;汉族农民对这一帮扶性措施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相差近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不同民族的受访者对这项扶贫帮扶政策的认可程度还是有所差别的,汉族农民表现出了更高的认可度。

     

    79  不同民族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不同民族分组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合计

    汉族

    69.62

    4.24

    26.14

    1001465

    少数民族

    59.66

    6.54

    33.80

    100642

    有效样本:2107;缺失值:152

     

    4.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

    80所反映的为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受访者对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认为这项工作公平的占比依次为65.59%65.52%66.32%70%66.67%,其中小学学历的占比最低,高中学历最高,比小学学历高4.4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受教育水平并没有明显影响受访者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农民整体上是赞同向贫困家庭提供扶贫贷款支持的。

     

    80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性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受教育水平分组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合计

    文盲

    65.59

    3.23

    31.18

    100372

    小学

    65.52

    4.40

    30.08

    1001044

    初中

    66.32

    5.58

    28.10

    100573

    高中

    70.00

    8.57

    21.43

    100140

    大专及以上

    66.67

    11.11

    22.22

    10018

    有效样本:2147;缺失值:112

     

    5. 是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认可度差异不明显。

    81显示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对于向贫困户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从表中可以看出,69.94%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认为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支持是公平的,4.16%的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另有25.90%的表示说不清;66.18%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表示这是公平的,认为不公平和表示说不清的分别占比5.14%28.68%。由此可以看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认可度略高,但两者差异不明显。

     

    81  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合计

    69.94

    4.16

    25.90

    1001417

    66.18

    5.14

    28.68

    100408

    不知道

    48.44

    7.18

    44.38

    100320

    有效样本:2145;缺失值:114

     

    6.农村管理者认同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比重相对更高。

    如表82所示,有78.16%的农村管理者认为向贫困家庭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支持的公平的,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所占比重为74.07%。务农者、务工者、教师、以及其它职业的受访者中认为这是一项公平举措的占比分别为65.72%66.23%64.29%61.46%。由此可见,不同职业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扶贫小额贷款的认可度有明显的差异,农村管理者的认同度最高。

     

    82  不同职业受访者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不同职业分组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合计

    务农

    65.72

    4.76

    29.52

    1001724

    务工

    66.23

    5.26

    28.51

    100228

    教师

    64.29

    14.28

    21.43

    10014

    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74.07

    7.41

    18.52

    10027

    农村管理者

    78.18

    3.64

    18.18

    10055

    其它

    61.46

    4.17

    34.38

    10096

    有效样本:2144;缺失值:115

     

    7.干部与非干部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认同度大致相当。

    将作为农村干部和非干部的受访者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如表83所示,在作为干部的受访者中,认为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是公平的,占比为66.67%;在非干部的2036个有效样本中,有66.01%的认同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可以看出,干部与非干部对向贫困户提供特惠性小额扶贫贷款的认同度大致相当,没有明显的差异。

     

    83  农村干部与非干部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是否干部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合计

    66.67

    8.33

    25.00

    100108

    66.01

    4.67

    29.32

    1002036

    有效样本:2144;缺失值:115

     

    8.党员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从不同的政治面貌来考察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如表84所示,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农民有65.02%的认为是公平的,8.87%认为不公平;非党员的1940个有效样本中,66.19%认为是公平的,4.43%认为不公平。党员认为公平的比重比非党员低一个百分点,而认为不公平的比重则比非党员高出四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党员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认同度要低于非党员。

     

    84  不同政治面貌农民对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评价(单位:个,%

    政治面貌

    公平

    不公平

    说不清

    合计

    党员

    65.02

    8.87

    26.11

    100203

    非党员

    66.19

    4.43

    29.38

    1001940

    有效样本:2143;缺失值:116

     

    (二)农民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期待

    1.贫困农户评定的公平性成为农民关心的首要问题。

    在考察农民认为向贫困户提供小额扶贫贷款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如表85所示,在2146个有效样本中,有789个样本认为保证“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占比为36.77%;其次是认为“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占比为25.35%16.22%17.43%的受访者分别选择“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身享受”和“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还有4.23%选择“其它”。由此可见,保证贫困户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是农民认为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应该提供其它配套的帮扶政策。

     

    85  农民认为向贫困户提供小额扶贫贷款亟需解决的问题(单位:个,%

    亟需解决的问题

    样本

    占比

    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789

    36.77

    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生享受

    348

    16.22

    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

    374

    17.43

    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

    544

    25.35

    其他

    91

    4.23

    合计

    2146

    100

     

    有效样本:2146;缺失值:113

     

    2.建档立卡贫困户对配套帮扶政策需求更高。

    如表86所示,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34.74%的受访者认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保证建档立卡农户评议的公平公正,占比最高;其次是认为应该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占比为27.22%;认为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资金和其它的占比分别为15.05%18.70%4.29%。在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47.75%的认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问题,相较于贫困户高出7个百分点;20.25%的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提供其它配套的帮扶政策,相较于贫困户低出7个百分点;认为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资金和其它的分别占比17.00%10.50%4.50%。由此可知,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更为关心,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其它配套帮扶政策更为关注。

     

    86 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认知(单位:个,%

    亟需解决的问题

    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知道

    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4.74

    47.75

    31.56

    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生享受

    15.05

    17.00

    20.63

    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

    18.70

    10.50

    20.31

    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

    27.22

    20.25

    23.75

    其它

    4.29

    4.50

    3.75

    合计

    1001422

    100400

    100320

    有效样本:2142;缺失值:117

     

    3.少数民族对配套帮扶政策的需求更高。

    87反映的为针对不同民族农民认为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考察。在1465个汉族受访者中,有38.63%的认为最重要的是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占比最高;其次是认为应该提供配套的其它帮扶政策,占比为22.39%;认为要保证建档立卡的动态性、帮助贫困户合理利用资金的占比分别为15.56%18.63%。在640个少数民族受访者中,有33.28%认为建档立卡农户评定的公平性是最重要的问题,所占比依然最高,但与汉族受访者同项比较,则低出了8个百分点;其次是认为应该提供其它帮扶政策的,占比为30.31%,比汉族高出8个百分点;选择保证建档立卡动态性、帮助贫困户合理利用资金以及其它的分别占比17.50%15.63%3.28%。由此可见,虽然少数民族与汉族农民都认为保证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是最重要的问题,但汉族农民的关心程度要明显高于少数民族;相反,少数民族对其它配套帮扶政策的关心程度则明显高于汉族农民。

     

    87  不同民族农民对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认知(单位:个,%

    亟需解决的问题

    民族分组

    汉族

    少数民族

    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8.63

    33.28

    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生享受

    15.56

    17.50

    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

    18.63

    15.63

    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

    22.39

    30.31

    其它

    4.79

    3.28

    合计

    1001465

    100640

    有效样本:2105;缺失值:154

     

    4.不同地区的农民对提供扶贫小额贷款亟需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

    如表88所示,认为保证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是最重要问题的比重,中部地区最高,为38.66%,东部地区最低,为33.73%,西部地区为35.96%;而认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帮助贫困户合理利用资金的,东部地区则占比最高,为23.49%,中部地区最低,为14.18%,西部地区为18.69%;除此之外,对配套帮扶政策的关注上,西部地区则最高,所占比为27.16%,中部地区最低,为22.29%,东部地区为26.51%。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农民对提供小额扶贫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有不同的认知,西部地区农民对其它配套帮扶政策最为关注,中部地区农民更关注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而东部地区的农民则对帮助贫困户合理使用贷款资金最为关注。

     

    88  不同地区农民对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认知(单位:个,%

    亟需解决的问题

    地区分组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3.73

    38.66

    35.96

    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生享受

    11.45

    19.20

    14.95

    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

    23.49

    14.18

    18.69

    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

    26.51

    22.29

    27.16

    其它

    4.82

    5.67

    3.24

    合计

    100116

    100776

    1001204

    有效样本:2146;缺失值:113

     

    5.30岁以下的农民对提供配套帮扶政策的关注度相对更高。

    89反映的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认知,30岁以下的受访者认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比重为30.86%,占比最高;认为评定的公平性、动态调整建档立卡、帮助合理使用资金的占比分别为27.16%18.52%23.46%。在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都认为保证建档拉卡农户评定的公平性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分别占比为38.08%35.31%36.45%39.11%60岁及以上的占比最高,同项中高出30岁以下受访者12个百分点。在对其它配套帮扶政策的关注中,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的分别占比26.78%25.52%25.38%24.00%,各年龄阶段在同项比较中则比30岁以下的受访者低四到五个百分点。由此可见,30岁以下的受访者更关心其它配套帮扶政策。

     

    89  不同年龄农民对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认知(单位:个,%

    年龄分组

    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生享受

    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

    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他帮扶政策

    其他

     

     

    合计

    30岁以下

    27.16

    18.52

    23.46

    30.86

    0.00

    10081

    30-39

    38.08

    15.48

    16.74

    26.78

    2.93

    100239

    40-49

    35.31

    15.73

    19.90

    25.52

    3.53

    100623

    50-59

    36.45

    13.93

    18.70

    25.38

    5.53

    100524

    60岁及以上

    39.11

    18.52

    13.48

    24.00

    4.89

    100675

     

    有效样本:2142;缺失值:117

     

    6.随着学历的提高,认为贫困户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如表90所示,随着学历的提高,认为“建档立卡农户的评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农户占比分别为35.33%36.03%38.69%36.17%50.00%,可见,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户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另外,就“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而言,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占比最低,为16.67%,而文盲学历的占比最高为29.07%,高出12.4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文化程度为大专的受访者对建档立卡农户评定的公平性关注度更高,而没有读过书的受访者对配套政策的关注度则明显高于其它文化程度受访者。

     

    90  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认知(单位:个,%

    教育水平

    分组

    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生享受

    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

    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他帮扶政策

    其他

     

     

    合计

    文盲

    35.33

    13.59

    16.58

    29.07

    5.43

    100368

    小学

    36.03

    17.30

    16.92

    24.81

    4.94

    1001052

    初中

    38.69

    16.25

    17.49

    25.27

    2.30

    100566

    高中

    36.17

    14.89

    24.11

    21.28

    3.55

    100141

    大专及以上

    50.00

    16.67

    11.10

    16.67

    5.56

    10018

     

    有效样本:2145;缺失值:144

     

    7.边远山区的农民对其它配套帮扶政策需求更高。

    在生活在边远山区的1556个受访者中,如表91所示,34.58%的认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问题,比重最大;其次是认为最重要的是提供其它配套帮扶政策,占比为26.93%;保证建档立卡动态性、帮助农户使用贷款资金以及其它分别占比14.59%19.67%。在503个非边远山区的受访者中,有43.34%认为贫困户评定的公平性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偏远山区贫困户高出近10个百分点;19.28%更关注其它配套帮扶政策,不过其所占比重低于边远山区近7个百分点;在对建档立卡动态性调整的关注上,非边远山区的农民关注度更高,22.6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问题,高出边远山区受访者8.0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非边远山区的农民对建档立卡农户评定的公平性和建档立卡的动态性调整的关注度相对更高,而边远山区的农民对于其它配套帮扶政策则表现出了更高的关注。

     

    91  不同生活环境农民对扶贫小额贷款最亟需解决问题的认知(单位:个,%

    亟需解决的问题

    您家是否处于边远山区

    说不清

    建档立卡农户的评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4.58

    43.34

    40.74

    建档立卡要动态调整,不能一次评定终生享受

    14.59

    22.66

    7.41

    要帮助贫困户合理有效利用贷款资金

    19.67

    11.94

    6.17

    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配套提供其它帮扶政策

    26.93

    19.28

    33.33

    其它

    4.23

    2.78

    12.35

    合计

    1001556

    100503

     10081

    有效样本:2140;缺失值:119

     

    五、促进特惠性扶贫信贷发展的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普惠性的扶贫贷款政策面临多种困境,导致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贷款政策,促进其由普惠性向特惠性的转变,以此拓宽其发展空间,提高其实施效率,从而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创新制度设计,完善扶贫小额信贷运作机制

    1.创新自动筛选机制,破解瞄不准问题扶贫小额信贷作为一种特惠性政策,主要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首先需要落实好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首先,在具体操作上,须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和要求认定贫困对象;同时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统一、规范建立农村扶贫对象档案;健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年度贫困人口变动情况自下而上及时给予更新,保证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其次,可以建立农户自治组织,这个组织必须是贫困户组织,不能采取穷富搭配的方法。同时对农户划分层次。第一部分是低保户;第二部分是生活水平在低保户水平之上并且有强烈致富意愿的农户;第三部分为生活水平较高的农户。扶贫小额信贷可针对第二部分农户开展工作。最后,为贫困户建立电子档案动态系统,详细录入农户的家庭人口数、经营情况、职业、家庭收入等信息。依靠体制和技术的合理设计,本身具有对贫困户的自动寻找功能。

    2.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小额信贷发展基金。首先,可以设立扶贫小额信贷专项基金,在扶贫信贷资金中,明确划出一定比重用于特惠性小额信贷,可以将该基金交给农发行、国家开发行在当地的机构代管,或有偿、或无偿、或低息,扶持小额信贷发展;同时可以拿出一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小额信贷的操作费用;将目前的贴息贷款转变为共同财政担保基金。其次,分类设立专项补贴费。针对提供小额信贷机构的开办费或技术转移实施补贴;针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以及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使用的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对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增长达到一定比重的给予风险补偿。再次,成立批发式金融机构和基金,由国家开发银行或农业发展银行以较低的利率放贷给小额放贷机构如信用社,然后信用社再把钱贷给需要资金的农户,保证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

    3.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加大扶贫小额信贷的金融支持。首先,可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免息或者低息的贷款业务。其次,进一步加大农村小额信贷产品创新,积极创新符合农户需求的信贷产品,特别是要在贷款额度、还款利率、贷款程序、还款程序等方面下功夫。再次,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模式,可以将贷款程序的繁简程度与信用等级挂钩,对于信用好的农户简化贷款程序,缩短贷款时间;同时设立灵活的还款方式,根据农户贷款的用途和家庭收入情况,来估算资金的周转期限,从而制定相应的还款期限或者采取阶段式还款方式。

    (二)完善配套机制,促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发展

    1.多种方式并举,降低金融风险。一是强化县级政府的担保责任。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担保基金的资金来自于财政扶贫资金,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贷款提供担保,可以从县级层面拿出3%的贷款额度成立风险基金,并提取1%的额度购买扶贫小额信贷保险,以此降低信贷风险。二是实行小组联保贷款,引导信用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三人以上的同级联保小组,利用乡村熟人间的相互监督能够降低风险和便于监督。规定信用等级在优秀以上实行联保的农户可增加一定的贷款金额,如果其中有人发生不良贷款行为,则影响全组的信贷荣誉。三是灵活借贷,信用农户进行授信额度核定后,两年内无需重新申请核定,在期限内可随用随贷;利息收取采取灵活方式,按贷款余额计收利息;四是创新信用担保模式,以政府和企业作为担保人,实行将乡(镇)财政资金预先打入信贷组织质押的方式、利用政策优势吸引企业为一定额度的小额信贷做担保人。

    2.完善信用机制,培育农民信用意识。培育农民的信用意识,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首先,可以成立村级信用评定小组,实行民主评定、动态管理,由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五老和小额信贷组织代表等为成员代表。其次,实行动态评级机制,每隔两年对农户进行一次重新评级,在农民心中形成一种我要守信用的观念。再次,建立农户信用激励机制,主要是建立信用成长机制,不同的信用等级能够贷款的数额不同。将多项评级指标除还款率之外,社会评价、治安等纳入信用考核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加分,信用等级直接与贷款金额挂钩。最后,构建新型信用贷款制度,实行分级授信、灵活借贷。一是分级授信。根据综合评分,将农户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对信用户颁发“信用证”,分级授信;同时引导信用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三人以上的同级联保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情况,方便监督和制约。二是灵活借贷。根据资金需求,信用户在期限内可随用随贷,用款才计利息;信用户可在贷款证明中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周转使用,按贷款余额计收利息。

    3.培育民间金融机构,拓展融资渠道。首先,加快建立适应当前我国国情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包括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社区资金互助组织、非银行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银行、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等。其次,可以因地制宜的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民间借贷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设立小型投资机构,主要由该地的民营企业或者个体户合伙利用自有资金入股,可以吸收周围村民入股,或者通过正规金融进行融资;对于民间金融发展一般的地区,可以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成立互助性质的信用互助社,资金来源和服务对象都局限于合作组织内部,可通过信托存款和委托贷款等方式发生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交流。

    (三)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扶贫小额信贷良性发展

    1.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掌握运作动态。建立标准化监测信息,监测信息包括,一是农户家庭成员信息,如年龄、文化程度、贫困程度等等;二是借款和还款记录,包括每一个成员借款的数目、项目、时间、还款、逾期等等的动态记录;三是农户借款后所从事项目的财政收支概况,说明项目的收支盈余情况;根据这些信息的记录,形成财务报表,用以分析资金成本、操作费用、还贷率、欠款率等指标。

    2.设立灵活的监管框架,加强监管力度。小额信贷的监管思路应该以促进小额贷款发展为出发点,因此要注重小额信贷机构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首先,要灵活,对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可以采取适当的非审慎性监管,将关注重心放在小额信贷机构高级领导层、管理层的责任心与能力上;并且要合理调整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损失的管制条件放宽发展模式、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提高要求、采用不同的标准审核贷款材料、改善贷款制度、适当调整股东要求。其次,要注重创新,把监管和激励结合起来,一是提高准入门槛,放宽分支设立,允许优质公司成立分支机构,满足当地居民、企业对小微贷款的需要;二是加强部门间协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突破与创新单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很难将具体的改革与创新推广开来,人民银行、银监会应出台和调整相关的指导意见,更应该鼓励和协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小额贷款事业。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