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17日是第21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汪洋指出,自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全球消除贫困目标以来,中国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推动扶贫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提前完成了贫困人口减半等多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继续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强化扶贫措施,进一步加快减贫步伐。
汪洋强调,城镇化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减少农村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更加重视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步伐,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城乡一体化与减贫”,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主办。开幕式上,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给本次论坛的致辞。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13-10-17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对低收入国家的支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低收入国家经济脆弱性日益凸显。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加强对低收入国家的支持。为了更直接地满足各国对短期和紧急支持的需求,基金组织改革了贷款工具。2009年至2012年期间,优惠贷款承诺近100亿美元。2014年底之前,对所有优惠贷款实行零利率待遇。
信息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3-10-23
3、非洲扶贫:整合环境和发展。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环境署联合倡议将减贫和环保工作联系起来。此类呼声越来越高。该倡议由这两个机构在2005年启动,一直致力于改变发展、投资政策和预算计划。通过机构和个人能力建设,支持世界各地的政府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减贫。在非洲试点以后,2008-2012年期间,贫困环境倡议(PEI)扩大覆盖范围至四个区域,在2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PEI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论证,揭示了该国的自然资源脱贫攻坚尚未开发的潜力。例如,土壤侵蚀每年降低了农业生产力近6% ,如果产量恢复的话,估计到2015年,188万人将摆脱贫困。
信息来源:非洲网 2013-10-17
4、尼日利亚:拨款100万美元用于扶贫。尼日利亚脱贫组织(LAPO)是小额信贷机构,致力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妇女在尼日利亚的社会经济地位。该公司在非洲管理服务公司(AMSCO)的支持下,接触人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超过50万个微型企业借款,拨款150万尼日利亚元(100万美元),创造了一百万客户群。
信息来源:非洲网 2013-10-26
5、埃塞俄比亚减贫:农业合作社。埃塞俄比亚农业合作社(ACE)项目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支持下,自1999年起开始推广。截至目前,ACE项目共使5万人获益。项目包括开展各级合作社培训,培训对象从农场业主、合作董事到政府和联合会的管理人员;在各地合作社建立工会,帮助他们推向国际市场。参与该项目的84%的农民表示,他们的孩子可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67%表示他们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信息来源:发展领域网 2013-10-18
6、安哥拉:社会救助在减贫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哥拉于2013年10月21日-23日召开社会援助国家会议,指出以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社会救助在促进公平、减少贫困和加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会议公布的社会援助国家政策草案提出:在新的背景下,安哥拉突出的挑战是减少最贫困社会阶层结构的脆弱性,确保该阶层自身的发展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推动安哥拉国家的社会凝聚力。
信息来源:非洲网2013-10-22
7、福建闽宁对口扶贫17年帮扶百万人。2013年10月23日,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十七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17年间,福建省财政援助资金总额近3.54亿元,各对口扶贫协作市县(区)向对口帮扶市县(区)援助4.15亿元,社会各界援助折款1.72亿元。17年来,其显著特点是: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为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合作的新格局;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为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闽宁模式”。
信息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10-24
8、甘肃投入500亿元扶贫。甘肃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开展贫困地区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甘肃将投资约500亿元解决贫困地区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问题,这是甘肃扶贫模式和开发机制的一大创新。甘肃将选择藏区的临潭县,六盘山区的临夏县、东乡县、武山县、通渭县,秦巴山区的两当县等4种不同类型的7个县先行进行试点。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2013-10-22
9、新疆三年投入扶贫资金51.2亿元。据新疆自治区扶贫办统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央和自治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1.2亿元,累计实施12362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了128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开展扶贫培训55.7万人次,使扶贫对象减少85.78万人,3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915元,全区贫困程度得到了极大缓解。目前,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的新疆扶贫大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信息来源:新疆日报 2013-10-23
10、捐银行卡积分参与公益助力贫困地区音乐教育。“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是中国青基会与建设银行打造的公益项目。近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启动“积分圆梦•微公益”平台,持卡人今后可通过这个平台,捐赠积分参与公益事业。持卡人每捐赠500积分,建行将捐助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公益项目1元建设资金,2.5万元即可建成一个教室。同时,此项目开设单位(团体)成员联合捐赠,凡一个单位(团体)组织员工累计捐赠1250万积分(约为人民币2.5万元),可申请获得一个音乐教室冠名权。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2013-10-22
【本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城乡一体化与减贫
10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消除贫困日,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城乡一体化与减贫”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官员等参加论坛并讲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大会发来贺词。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等知名学者在内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本次大会主题确定为“城乡一体化与减贫”,既反映了国际减贫发展新动向,也体现了中国当前和未来减贫政策趋向。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在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积累的减贫实践经验。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减贫的重要动力
贫困多发生在农村,在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差异较大的时期尤为明显。因此,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成为各国在消除贫困和减少贫困方面的重要政策选择。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正像汪洋副总理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致辞中指出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更加重视解决城镇化问题,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步伐,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可以说,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减贫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体现在:
第一、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促使城乡间社会经济发展间差距缩小,更重要的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农村和农民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获得与城市同等权利。正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会议贺词中指出“各成员国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弱势贫困人群,使他们也能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由改革带来的红利。
第二、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形成城乡产业、市场、资源配置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合理体系。
第三、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提升贫困户的生计能力和发展能力,建立高效的减贫机制。正如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提出的“中国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机制,以此为框架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一种可持续减贫机制。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以减贫为重要目标之一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各种问题和矛盾,而贫困问题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首先,要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与收入水平差距之间的矛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经济发展,比如GDP的增长速度,而往往忽视了收入增长,导致经济高速增长,收入水平却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这在贫困地区尤其突出。其次,要解决好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问题。很多地区往往只考虑整个区域人群的民生保障,而忽视了贫困人口民生保障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从而出现,整个区域民生平均水平提升了,但贫困群体的民生保障提升很少甚至下降的现象。第三,要解决好收入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地区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往往片面认为收入增长了,贫困就解决了。虽然这有一定道理,也可能如此,但对贫困群体来说,收入增长并不是全部,更重要是的长期收入增长。而要保持长期收入增长,就要提升贫困群体的能力,即生计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提高以及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能力的提升等等,才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最重要任务。第四,要解决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减贫长效机制制度体系建设问题。减贫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权宜之计。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动员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制度体系和政策配套体系,一切制度制定和政策实施,必须考虑其可持续性,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实现减贫目标任重道远
尽管中国是千年发展目标的积极落实者,是第一个提前实现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2015年实现减贫减半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减贫的实践中探索出被世界各国推崇的经验和做法,但中国减贫的任务依然很艰巨。这不仅仅表现在中国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很大,即新标准后的贫困人口达到了1.2亿左右,而且表现在我国区域间差异巨大,更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巨大,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制度瓶颈和机制约束很强,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新型城镇化制度改革模式的选择,改革力度和推进方式,以及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研讨在各个领域推进新一轮整体性改革,这些都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体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也对减贫产生重大影响。
四、加强中国城乡一体化与减贫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探索
经过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减贫探索,目前到了最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化、减贫理论创新研究以及实践创新探索。首先,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探索与研究。第二,要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与减贫之间的联动机制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第三,要积极探索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乡一体化与减贫模式研究。第四,要开展城乡一体化和减贫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开展联合国千年目标到期后,2015年后新的发展议程路线图中城乡一体化和减贫对策研究。第五,要开展城乡一体化与减贫中产业、社会保障、就业转移、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微观实践创新探索和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