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减贫信息摘要2013-第四期

       本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 新型城镇化与减贫
        1 、世界银行行长强调实现减贫目标需加大努力。世界银行行长金墉 19 日在华盛顿表示,全球减贫事业已取得重要成就,但要实现在 2030 年基本消除全球极端贫困的目标,还需各国政策制定者加大努力。金墉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上说,过去数十年来,全球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推动力是中国,中国已成功帮助 6 亿人脱贫。但要实现在 2030 年将全球极端贫困率降低至 3%以下的目标任务艰巨,需要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取得减贫的重要成就。金墉表示,私营部门可以在减贫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此外,社会和谐与减少贫富差距也极其重要,脱离了社会和谐的经济发展不能持久。
    信息来源:国际在线 2013-04-20
        2 、国开行融资 20  亿元支持古蔺革命老区发展。23 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与宜宾市古蔺县政府在北京签署了扶贫攻坚合作协议,融资 20 亿元促进乌蒙革命老区发展。此次协议的签订,是该行落实《支持四川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建设合作协议》,推进乌蒙山区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古蔺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特殊困难集中连片地区片区县和四川省革命老区县。根据扶贫协议,这 20 亿元将重点用于支持古蔺水利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04-23
        3、 、球 世行:全球 12  亿贫困人口三分之一生活在印度。印度报业托拉斯(PTI)4月 19 日报道称,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印度,这些人每天的生活花费支出不足 1.25 美元。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约有 12 亿人口仍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世界银行在报告中说,过去 30 年,极端贫困人口总数在每个发展中地区都有所下降。2010 年,发展中世界约有 21%的人口每日生活费不足 1.25 美元。1981 年,这一比例是 52%。根据这份报告,印
    度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 年印度极贫人口占全球极贫人口的比重高达 33%,高于 30 年前的 22%。
    信息来源 :  环球时报 2013-04-20
        4、 、达 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受益贫困人口将达 200  万人。据国内最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公司(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获悉,2013年其覆盖的省份将达 14 个、分支机构增至 90 家,受益人口预计近 200 万人。中和农信 23 日向公众披露了财务信息。数据显示,2012 年该机构共在全国 14 个省份 63 个县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共涉及 58 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地区。有效客户达到 13 万户,放款笔数达到 13.7 万笔,贷款余额达到 8.5 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3 亿元,大于 30 天的风险贷款率为 0.23%,业务进展稳定,贷款质量良好。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13-04-24
        5 、尼日利亚社会经济研究所在其研 究讲座声称:如果采用非利息银行,将有助于减少国家贫困。非利息模型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人员研究的非利息银行已在英国、卢森堡、肯尼亚、乌干达甚至南非等国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团队认为早于伊斯兰的银行系统,并由圣经里的犹太人在实践,但也说该系统可能会带来几个问题,但问题可以很容易克服。
    信息来源:非洲网 2013-4-18
        6、 、 城市化有助于帮助人民摆脱贫困,推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 月 17 日发布的《2013 年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全球 80%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发生在城市,因此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如中国和许多东亚、拉美国家在降低全世界的极度贫困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银行和 IMF 呼吁,全球需要继续做出协调一致的努力使极度贫困率尽可能降为零。IMF 战略、政策与审议局副局长休·布雷登坎普表示,尽管发达经济体增速缓慢,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通过继续维持审慎的宏观政策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来保持增长是继续推进减贫的关键。
    信息来源:人民网 2013-04-19
        7、 、 纳米比亚 通过旅游减贫。千年挑战账户(MCA)赞助的埃托沙基础设施升级奠基仪式于 4 月 23 日举行。美国驻纳米比亚大使在会议上说,“我们已经从保护和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上学到,旅游业在减轻贫困和实现纳米比亚发展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她还表示,纳米比亚政府已经优先将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 MCC 支持这个决议,希望国家实现设定的发展目标。她还强调,持续的政策改进将使农村社区更好的使用其资源,让他们保护
    环境以供游客参观。
    信息来源 :  新闻报 2013-04-25
        8、 、 世界银行一项新的研究显示: 区域贫困率差距仍然是吉尔吉斯共和国面临的关键问题。根据世界银行集团本周在比什凯克公布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州之间有显著差距,但各州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世界银行的贫困研究团队与吉尔吉斯
    国家统计委员会一起绘制了吉尔吉斯贫困地图,显示了对 2009 年的贫困估计,从 6%到 80%不等。在同一年,政府同时进行了入户调查和普查,这两项数据对计算和分析各州贫困非常重要。贫困地图提供了某一时间点上国家人口的福利状
    况快照,非常之宝贵。然而,应该指出,贫困的最新进展都还没有反映在 2009年的贫困地图上。
    信息来源:世界银行 2013-4-18
     
        【 本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
        新型城镇化与减贫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经发展历史轨迹就不难看出,城镇化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无论是欧美发达市场国家还是非洲及拉丁美洲、或者是新兴国家的发展无不都经历过或正经历着城镇化演变,而伴随着这一推进过程,也是消除贫困的过程。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镇化,但是,贫困依然存在,只不过是相对贫困。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城镇化历程变化,一方面是贫困的减弱,另一方面是新的贫困产生。落后国家则处于城镇化启动初期,贫困依然很严重。因此,城镇化与减贫是紧密相连。
        一、城镇化成为当前中国 社会经济发展最 关切 的 热点
    未来中国经济改革怎样走?推进新型城镇化思路成为新热点。2013 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城镇化建议和提案超过 500 多件,对城镇化关切度可见一斑。而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2013 年 3 月人代会后会见记者时对新型城镇化论述也足见新一届政府对城镇化改革高度重视。他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国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城镇化不仅可以带动巨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而李克强总理的这些论述,其实是他多年以来长期都关注的折射。如:2009 年 12 月李克强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长期平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力”。2010 年 6 月李克强在上海时表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促进发展最大的潜力也在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推进城镇化必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11年12月15日李克强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表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城镇化蕴涵的内需潜力巨大”2012 年 7 月李克强在武汉是就说:城镇化是内需最大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重要依托”。
        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压在很多场合提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与改革将会推动经济增 8%至少 15 年”。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 2010 年就提出“可以大胆推测,中国未来改革发展将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上推出实质性改革政策。城市化可保中国经济 20 年内 9%年均增长。他做出个人测算指出,比如从新世纪以来到 2007 年,中国真正的城市人口增加了 1 亿。同时,城镇投资增加了 52 万亿,每新增一个城市人口可以增加 52 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因为现在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人口的 3.3 倍,所以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就可以增加 3.3 倍的人均消费。他表示,如果我们有三分之二城市人口,增加的消费品零售额是 9 万亿。到 2030 年人口高峰 15 亿的时候,如果有 85%的城市化率,就有 12 亿的城市人口,比现在增加了 8 亿。如果这 8 亿分配在未来 20 年里面,大概就是平均每年新增 1000 万个中国城市家庭和4000 万个城市人口,可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额每年不会低于 30 万亿”。北京大学姚洋教授说“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就增长大概0.92%,如果中国提高到菲律宾城市化水平,国内消费将要增长近 15%,城市化远远不止 13%或 14%的影响”。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提出过“小城镇,大问题”的观点,这里“大问题”,就是小城镇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型城镇化将给我国扶贫开发带来什么?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水平为 30 %~ 70%加速发展阶段。究竟是选择”以工业化为直接推动力的英国模式,还是选择以商贸与制造业为直接推动力的美国模式,或者是亚太模式、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模式还是非洲模式呢?对此,目前比较一致看法是走新型城镇化模式。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呢?李克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 2.6 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在减贫中的效用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镇化将贫困人口排除在外的二元发展模式,消除和减少城镇化旧有模式的弊端,例如: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土地大量占用,农民利益收到侵害,失地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很严重,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利益无法保证,将农村贫困战役到了城市贫困。即过高的城镇化“虚高”又加剧了农民贫困和城市贫困。因此,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
        新型城镇化将会给扶贫开发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表现在:新型城镇化将会加快贫困人口转移的质量和数量规模。将会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从而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双轮驱动”的效果,逐步解决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及其脆弱群体的生活保障难题;将会提升贫困地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进而延长和增强城市就业稳定性。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达到贫困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必然要在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方面寻求改革突破,从而解决和改变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与此同时,也改变城乡不公平的土地制度。可以说: 城镇化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中的贡献与反哺作用更强。城镇化在贫困地区乡镇工业发展中交替与互推的作用最明显,. . 城镇化在贫困地区市场发育中的拓展与完善作用最直接。 城镇化在贫困地区解决剩余劳动力中吸收和转移的作用最直接。 小城 镇在贫困地区实现农村脱贫与小康中带动与示范的作用最有效。小城镇在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最持久。
        当然,新型城镇化,也会带来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挑战。其一、新型城镇化的各项改革方案尚未全民启动,政策推进也可能经历一个试点推进过程,贫困地区的天然条件和劣势使得其进入改革试点的机会较少,改革探索机会不多。其二、新型城镇化在贫困地区效应一般要低于非贫困地区,从而影响到贫困地区的在城镇化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而贫困地区往往需要特殊性、差异性政策才会有真正效果,例如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成本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其三、新型城镇化改革不仅需要国家整体推动,还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而贫困地区的由于财力有限,往往难以主动性推进,从而表现出滞后性,往往失去超前性效应机会,即很容易失去“改革红利”探索的超前分享。其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改变,将会带来社会经济和区域的大变革,贫困人口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往往较低,政策变化运用能力不强,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
        三、启示及建议
        无论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新一届政府总理关注程度,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已经列入议程,目前可能正处在政策设计调研的准备阶段,全面的改革方案可能会在 2014 年后逐步启动,未来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改革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扶贫开发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需要做好前期的研究和政策设计。尤其是要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政策设计工作:第一、研究和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可能的新政策方案。第二、研究和探索新型城镇化给贫困地区和扶贫开发政策带来影响和挑战,提早研究和制定政策调整思路。第三、提早组织力量研究贫困地区城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并据此提出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和思路,为中央在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时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特殊性和特色,以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城镇化发展。第四、以重点研究和探索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镇化为突破口,提出综合性政策建议,即新型城镇化改革试验区,从而探索配合连片特困地区主战场规划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和突破重点建议集中在探讨连片特困地区的城镇化特色规划 包括片连特困优先发展县城镇和县(市)中心镇重点,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乡镇绿色产业布局规划、探索连片特困地区各项改革试点包括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小城镇投资体制改革试点和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承办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