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减贫信息摘要2015-第十一期

    国际机构及各经济体动态:
    4 月 月 22 。 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安南说,中国为实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贡献巨大,“这主要是通过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和减贫,以及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实现的”。
    信息来源:光明网 2015-04-25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消除免疫接种差距。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消除免疫接种差距。2015 年的世界免疫周主题为“消
    除免疫接种差距”,旨在向各国的卫生部门发出倡议,继续致力于使免疫接种覆盖最贫困和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儿童,并重申免疫接种仍是全球儿童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来源:人民网 - 国际频道 2015-04-26
    4 月 月 17  日至 19  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5  春季年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首都华盛顿举行。会上,世界银行重申,至 2030 年要消除极度贫困。金墉指出,回看过去 50 年全球努力减贫的历史,有 3 项措施十分有效,有利于各国制定未来政策,这就是“增长、投资、保障”;如果世界上的多边银行,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能够形成联盟,共同努力,支持发展以应对这些挑战,世界各国都能受益,特别是贫困群体和最弱势群体能够受益。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2015-4-20
    近日 在 雅加达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通过了《5 2015  万隆公报》, 聚焦国际减贫。公报中说“我们认识到并支持附加值在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扩大发展筹资的资金空间以及社会保护项目和减贫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且“承诺团结一致制定强劲、前瞻性、包容和公平的 2015 后发展议程,聚焦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15-04-25
    中巴经济走廊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 , 打造减贫新希望。这条“走廊”涵盖了减贫、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不仅会让中巴两国受益,还惠及区域相关国家,将推动中国同南亚乃至亚洲各国发展的有效对接,更能提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心。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15-04-22
    缅甸总统吴登盛在参加万隆会议60 周年纪念活动时说,亚非国家加强合作和协同 行动对解决贫困、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等至关重要。吴登盛指出,世界面临比60年前更为复杂的挑战,比如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灾难和自然灾害等,亚非国家必须重振万隆精神来应对挑战。
    信息来源:亚太日报 2015-04-24
    香港慈恩基金会 捐赠5.6 万元 资助 银川市贫困中学生 。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银川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并呼吁更多的香港爱心人士加入到捐助队伍中。
    信息来源:银川日报 2015-04-23
    在近日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 0 60  周年纪念活动上,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亚非合作的支持者、践行者与引领者。中国通过对外援助、人员培训、优惠关税、减免债务等措施,将有力地促进亚非国家在减贫、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5-04-22
    中国扶贫动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达新疆兵团 5 2015  年农村安居工程投资计划,拟共安排0 8300  万元人民币支持建设 5 5.5  万户农村安居房。2015 年,新疆兵团将确保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6.5 万套,农村安居工程 5.5 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 10.5 万户。新疆兵团发改委表示,农村安居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改善项目团场职工尤其是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户的住房和居住环境,有效发挥建筑节能示范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4-21
    重庆今年将试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13 个区县60 多万贫困户统一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据悉,大病医疗补充保险面向农村困难群众,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减轻困难群众因患大病重病产生的经济负担。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15-04-24
    【本月国内外减贫热点专题评论】
    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国建国60年来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成效显著。但目前贫困人口仍然7000多万,这对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一个严峻考验。纵然致贫因素很多,如客观上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少产业支撑等;主观上则多是思想陈旧,观念落后。但对于以家庭贫困户个体来说,代际传递现象相当突出,即“穷家薄业”代代相传。因此,消除绝对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源极其重要。
    一、国家领导 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做出指示。在 2015 年 3 月全国两会期间说“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在 4月 1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提出“以更大决心向贫困宣战,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二、什么是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代际传递(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概念是从社会学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发展出来的。美国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和贫困社区存在贫困的代际传承现象,从而于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了“贫困代际传递”概念。贫困代际传递就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从我国贫困人口来看,代际贫困传递现象不断下降和减少,但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在贫困山区仍然存在。我们认为,今天贫困并不可怕,就怕永远贫困;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比贫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贫困代际传递,暂时的贫困仅仅是物质匮乏,但当贫困通过家庭传递成为一种常态,弱势群体将从根本上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形成恶性循环,加剧社会不公,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影响我国贫困“代际传递”因素的主要特点
    我们对 1993 年-2011 年中 7 年我国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分析后发现有如下主要特点:第一在影响代际传递的教育、健康和迁移三类指标与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都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教育相关系数为 0.621~0.690,健康相关系数为 0.611~0.754,迁移相关系数为 6.482~7.394。从显著性上来看,教育正相关性较健康、迁移来说更为显著。说明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更强。
    第二、中国农村贫困群体代际收入弹性较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较为严重。1993年-2011年中,中国农村贫困群体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介于 0.691至0.778之间,在 7 年间存在一定的上下波动,均值为 0.732。根据代际收入弹性的定义,这意
    味着父母的总收入每上升 1%,子女的收入平均上升 0.732%。这一数值远高于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城乡代际收入弹性平均值,因此比起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更差,子女的收入受父母收入的影响更大,父辈的贫困境况更容易为子辈所继承,导致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第三、在人力资本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具体路径当中,教育的贡献最大、健康次之、迁移最末,且教育和迁移的贡献随时间增大,健康的贡献随时间减小。从实证结果来看,1993-2011 年 7 次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农村贫困群体代际收入传递路径中教育的贡献率为 0.072478~0.165478,健康的贡献率为 0.005076~0.032499,迁移的贡献率为 0.000016~0.000330。教育和迁移的贡献率在不断提升,健康的贡献率则在不断减少,从现有数据来看迁移所占贡献份额极小,这是由于本文所整理出的样本库中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都是从事收入最低一级的职业,如农民、服务从业人员、工人等等,从事高收入职业的贫困人口过少以致难以对贫困代际传
    递产生较为显著地影响。
    四 、 “雨露计划”和“易地搬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成功探索中国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就在于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雨露计划”和“易地搬迁”就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践探索的重要品牌。在扶贫脱贫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例如:易地搬迁的重要功效就在于:第一,易地搬迁是我国消除区域性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改变和缓解了生态区位差,生态环境脆弱特殊条件下区域贫困问题突出的矛盾。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达到了贫困人口脱贫目的,使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生态问题与生存问题的矛盾得以化解。第二,探索出不同的易地搬迁扶贫模式。
    例如,根据我国过去 10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国生态移民存在多种安置模式,如依托调整土地安置、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安置、依托城镇集中安置、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安置等,努力实现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
    通过易地搬迁,改变了家庭代际贫困循环往复旧有体系,进入有利于生存发展的新环境,为贫困家庭新一代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定条件。第四,易地搬迁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表现。第五,从易地搬迁
    的扶贫脱贫实际效果来看,易地搬迁贫困家庭的整体收入有显著提高,由于搬迁安置地方相对来说交通便利程度大大改善,信息比以前通畅,从而为搬迁家庭从事非农就业提供了条件。雨露计划的功效就在于,它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
    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最终达到促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目的。“雨露计划”作为一项针对农村贫困群体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是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雨露计划”自 2004 年全面启动以来,让众多农村贫困劳动力接受了相关培训,支持其参加职业技能、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这些农村贫困劳动力家庭脱贫的目标,有效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有力地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
    五、如何进一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们认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是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水平。因此,雨露计划和易地搬迁是扶贫开发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和品牌,是阻断和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雨露计划和易地搬迁力度,是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手段。但仅仅依靠雨露计划和异地搬迁还很不够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有利于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能力:第一,构建更加有利于贫困地区教育培训优先和倾斜政策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政府投资,积极引导民间与社会资金参与教育事业,缓和城乡教育失衡状况。调整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办学结构,优化人口教育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援助力度。第二,提高贫困地区卫生医疗公共服务能力是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支撑。不断消除和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影响,提升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一方面国家要增加政府对贫困地区农村公共卫生保健支出,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卫生和生活条件。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城市来说更为恶劣,加大对农村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解决农村贫困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卫生、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农村贫困居民的健康水平。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救助模式。第三,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不断降低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流动成本,形成良性的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一方面,要统一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身份,缩小由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利益差距,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流动所产生的高昂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更加有利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加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规模,扩大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农合等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并在国家财力能够承担的范围内,提高针对贫困人口的补助标准。与此同时,积极利用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创造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让农村贫困人口获得平稳平等发展机会。
    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承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
    臻 联系人:韩孟臻 84419871 余漫 84419861
    邮箱: 邮箱:hanmengzhen@iprcc.org.cn yuman@iprcc.org.cn

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

地址: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 电话:+86-10-84419655 传真:+86-10-84419658(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2020039194号-2